看你滿腹煩惱、滿臉忿恨、滿腦子報復之思,就是有這世界上最好的對象,也會被你錯過了呀!
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每天清晨起來,把昨天的愛恨全部放下,從零出發,對著鏡子好好展現一個最美的笑靨吧!然後梳妝打扮(從心裏的莊嚴開始),把自己最好的、最有魅力的那一麵提起來,挺胸抬頭走出門外,那才是今天的你、此刻的你,既然你認為自己是善良而美麗的,為什麽不把善良和美麗表現出來呢?
如果是我,使我動心的異性,是那些有生機、有活力,能微笑走在風裏的人,而不是懷憂喪誌,滿腹忿恨的人呀!
我說的這些都不是空話,而是我自己的體驗,是我的開發與創造,說來你也許難以相信,我很感激那些從前拋棄過我的人,如果沒有她們,就不會造就今天的我呀!
那些沒有經過監獄的悲慘的人,不會懂得外麵的世界是多麽值得歡喜與感恩,你現在知道心靈監獄的悲慘,一旦你走了出來,就可以知道生命確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
不要哭了,不要恨了,當你停止哭泣與懷恨的那一刻,我在你的臉上看到春天的光輝,那時,你是多麽美,像一朵金盞花在清晨的陽光下溫柔地開放。
雖然我沒有見過你,但我真的看見了你轉化恨意之後,臉上流轉的光輝。
第6章 【曼陀羅】01
理想的莊園
一個人間的理想村,必會使我們對淨土有更堅強的信心。一個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願,正是一種傾向淨土的心靈歸向!
看報紙,知道文建會已經通過在南投的草屯成立“藝術村”,所謂“藝術村”就是藝術家居住的村落。由政府來規劃創建的藝術村,在世界許多地方是常見的,但是在台灣建造藝術村,還是令人感到欣喜。
由藝術村,我想到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來建造一座“佛教村”“理想村”或“淨土村”這樣的村落?在台灣幾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環境破壞與汙染的嚴重性,即使有心想居住在清淨的地方幾乎不可得,因為整個大環境已經敗壞了。
說佛教、說淨土或者有宗教色彩,暫且稱為“理想村”吧!理想村最基本的理念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這不是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也不是為了逃避現處的環境,而是,一為了過更自然單純的生活,二為了實踐一些共同理想,三是便於共修。
在佛陀時代,像祇園精舍、像給孤獨園,相信就是一種理想村的形式,每天除了聽佛陀的開示,也可以和來自各方的善知識常相聚首,沒事的時候,在林中靜坐、散步、思維,對於心性與智慧的提升一定大有助益。
有一次,十幾位慈濟功德會的委員大德來我家喝茶,我就向他們提出這樣的構想。
有委員告訴我,他們幾年來就一直想在花蓮找地蓋一座“慈濟村”,一開始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因為慈濟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的會員,光是委員也有一千多人,每次聚會都使花蓮途為之塞,飛機與火車票都很難買到,如果想在花蓮過夜,住的地方根本不夠,使得慈濟人都是當天來回奔波,假若能蓋一座“慈濟村”,建一些簡單素雅的房子,讓大家到花蓮有休憩住宿的地方,實在是很理想的。
這真是非常棒的構想,但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村是較傾向於可以長住的心靈之鄉,它是一個鄉村的形式,即使是在城市裏工作的人,也可以一年抽出一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到此居住,以慈濟人來說,每次住個一兩星期,必定對身心大有裨益。
由於是“理想村”,所有的村舍可以非我所有,想去居住的人,可以隨時住到有空的房子裏去,住的地方以小坪數為主,類似台灣鄉間的民宅,但保留比較大的公共空間,例如書房、琴室、禪堂、講堂、遊戲室都為共有,這樣一來,所有的好東西都可以共享,而且大部分的時間,人都可以走出戶外與別人共處,維持了傳統社會的溫情。
理想村的宗旨應該是自由、自然、單純、樸素,例如一切的作息與修行由個人決定;例如一切建築都可以自然的素材搭成;例如食物以素食為主;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理想村裏因為共同理想的呈現,在那裏沒有鐵窗圍牆,隻有愛與關心;在那裏沒有混亂鬥爭,隻有和平寧靜;在那裏大家的生活是凡夫俗子,大家的誌願則是菩薩心腸。
其實,尋找一個理想村子,一直是中國人的理想,我們讀中學時都背誦過的《桃花源記》就是最好的寫照。在一個開滿桃花的村子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雞犬相聞,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正是一個理想村的典型。
近代思想家殷海光生前就有一個心願,建造一座“夢想的莊園”,在裏麵讀書、種花、蓋圖書館,並且蓋一些小房子送給朋友居住。他的莊園,據他的說法:“要大到可以散步一個小時”。這是延續了杜甫的誌願:“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很可惜,不管是“桃花源”或“夢想的莊園”,在歷史上似乎沒有實現過。那是因為有這個理想的知識分子都沒有發財,而發財的人卻都沒有這種理想!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談到佛教的淨土宗之所以發達,是由於它是一個“理想村”,是阿彌陀佛“願望的莊園”,它與中國知識分子從老莊就開始的心靈歸向大有關係。既然現實裏沒有理想的國土,隻有向阿彌陀佛的國土走去,我們隱藏在內在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每天清晨起來,把昨天的愛恨全部放下,從零出發,對著鏡子好好展現一個最美的笑靨吧!然後梳妝打扮(從心裏的莊嚴開始),把自己最好的、最有魅力的那一麵提起來,挺胸抬頭走出門外,那才是今天的你、此刻的你,既然你認為自己是善良而美麗的,為什麽不把善良和美麗表現出來呢?
如果是我,使我動心的異性,是那些有生機、有活力,能微笑走在風裏的人,而不是懷憂喪誌,滿腹忿恨的人呀!
我說的這些都不是空話,而是我自己的體驗,是我的開發與創造,說來你也許難以相信,我很感激那些從前拋棄過我的人,如果沒有她們,就不會造就今天的我呀!
那些沒有經過監獄的悲慘的人,不會懂得外麵的世界是多麽值得歡喜與感恩,你現在知道心靈監獄的悲慘,一旦你走了出來,就可以知道生命確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
不要哭了,不要恨了,當你停止哭泣與懷恨的那一刻,我在你的臉上看到春天的光輝,那時,你是多麽美,像一朵金盞花在清晨的陽光下溫柔地開放。
雖然我沒有見過你,但我真的看見了你轉化恨意之後,臉上流轉的光輝。
第6章 【曼陀羅】01
理想的莊園
一個人間的理想村,必會使我們對淨土有更堅強的信心。一個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願,正是一種傾向淨土的心靈歸向!
看報紙,知道文建會已經通過在南投的草屯成立“藝術村”,所謂“藝術村”就是藝術家居住的村落。由政府來規劃創建的藝術村,在世界許多地方是常見的,但是在台灣建造藝術村,還是令人感到欣喜。
由藝術村,我想到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來建造一座“佛教村”“理想村”或“淨土村”這樣的村落?在台灣幾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環境破壞與汙染的嚴重性,即使有心想居住在清淨的地方幾乎不可得,因為整個大環境已經敗壞了。
說佛教、說淨土或者有宗教色彩,暫且稱為“理想村”吧!理想村最基本的理念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這不是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也不是為了逃避現處的環境,而是,一為了過更自然單純的生活,二為了實踐一些共同理想,三是便於共修。
在佛陀時代,像祇園精舍、像給孤獨園,相信就是一種理想村的形式,每天除了聽佛陀的開示,也可以和來自各方的善知識常相聚首,沒事的時候,在林中靜坐、散步、思維,對於心性與智慧的提升一定大有助益。
有一次,十幾位慈濟功德會的委員大德來我家喝茶,我就向他們提出這樣的構想。
有委員告訴我,他們幾年來就一直想在花蓮找地蓋一座“慈濟村”,一開始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因為慈濟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的會員,光是委員也有一千多人,每次聚會都使花蓮途為之塞,飛機與火車票都很難買到,如果想在花蓮過夜,住的地方根本不夠,使得慈濟人都是當天來回奔波,假若能蓋一座“慈濟村”,建一些簡單素雅的房子,讓大家到花蓮有休憩住宿的地方,實在是很理想的。
這真是非常棒的構想,但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村是較傾向於可以長住的心靈之鄉,它是一個鄉村的形式,即使是在城市裏工作的人,也可以一年抽出一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到此居住,以慈濟人來說,每次住個一兩星期,必定對身心大有裨益。
由於是“理想村”,所有的村舍可以非我所有,想去居住的人,可以隨時住到有空的房子裏去,住的地方以小坪數為主,類似台灣鄉間的民宅,但保留比較大的公共空間,例如書房、琴室、禪堂、講堂、遊戲室都為共有,這樣一來,所有的好東西都可以共享,而且大部分的時間,人都可以走出戶外與別人共處,維持了傳統社會的溫情。
理想村的宗旨應該是自由、自然、單純、樸素,例如一切的作息與修行由個人決定;例如一切建築都可以自然的素材搭成;例如食物以素食為主;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理想村裏因為共同理想的呈現,在那裏沒有鐵窗圍牆,隻有愛與關心;在那裏沒有混亂鬥爭,隻有和平寧靜;在那裏大家的生活是凡夫俗子,大家的誌願則是菩薩心腸。
其實,尋找一個理想村子,一直是中國人的理想,我們讀中學時都背誦過的《桃花源記》就是最好的寫照。在一個開滿桃花的村子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雞犬相聞,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正是一個理想村的典型。
近代思想家殷海光生前就有一個心願,建造一座“夢想的莊園”,在裏麵讀書、種花、蓋圖書館,並且蓋一些小房子送給朋友居住。他的莊園,據他的說法:“要大到可以散步一個小時”。這是延續了杜甫的誌願:“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很可惜,不管是“桃花源”或“夢想的莊園”,在歷史上似乎沒有實現過。那是因為有這個理想的知識分子都沒有發財,而發財的人卻都沒有這種理想!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談到佛教的淨土宗之所以發達,是由於它是一個“理想村”,是阿彌陀佛“願望的莊園”,它與中國知識分子從老莊就開始的心靈歸向大有關係。既然現實裏沒有理想的國土,隻有向阿彌陀佛的國土走去,我們隱藏在內在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