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民居士對念佛的兩個開示,給我很大的啟發:
一是不要一邊念佛一邊想帶業往生,因為帶業往生是權宜之說,是古往為了鼓勵行人增加信心的話,有一些人誤認為不怕造業,隻要念佛就能帶業往生,實在違背了祖師開導的苦心。修淨土的人至少要守戒,並念佛到心不亂才有把握,因此要多推廣消業往生,不要依賴帶業往生的觀念。二是修淨土的人常誤認為很容易,隻要靠佛力就行了,往往忽略自己的努力,這是淨土行者最大的流弊,彌陀經說:"釋迦牟尼佛,行此難事,……能為甚難希有之事,……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quot;佛都說很難,我們也不應看得太容易。所以淨土行人要有深切的信願和篤行,也一樣要從體證無我空性入手。
這兩點觀點很能破除現在一般修淨土的誤見。
他說修行的人要時時提醒自己:"每夜入眠,自己反省。苟令明朝不再起床,是否有何事件掛念在心?有之,明日即當解決,或非一日所能解決之事,則當以法自勉。"
修行真是一條長遠的路,思及當代的許多大德上師都離我們而去,令人憮然而嘆,陳健民居士說的:"餘有舌未癬,有心未癬也。"真能激勵我們奮發,使我們在苦難裏也有堅實的勇氣與信心。
他早年有偈雲:
回到童心似少年,
世人傳說已瘋癲;
言語彼此都無味,
麵目相看兩可憐。
這是修行者的自況,卻也是人生的實相,修行者欣淨土之樂、厭娑婆之苦,因了解苦集滅道而認識常樂我淨;一般人欣樂欲望泥沼,因誤認欲苦為快樂而隨業沉迷、常樂於濁;這樣對看的兩人,當然都覺得對方可憐了。
我讀這首偈心有所感,想起那曾在林下水邊三十幾年的修行者的背影,想到從前讀他的法界大定詩,心中的歡湧喜悅;想到這使"蒲團七穿、草薦十易"的偉大修行者;想到他一生不受財物供養、不化緣、不受宴請、不受禮拜、不瀏覽名勝、不結交權貴、不收門徒的高明人格;想到他教人誠實、老實、切實、真實四層密密念佛的婆心苦口;想到他教人慾學菩薩,要先嫌三大阿僧祗劫太長,應有意縮短,早得度盡眾生,因此要兼學密法的心切;想到他祈願世界永久和平的悲願……
這樣的難遇之人,竟,駕虹走了!
諸法實爾,皆自念生
《大智度論》裏有一個故事:
有兄弟三人,老大聽說毗耶離國有一個女人,名叫庵羅婆利,非常美麗、有風韻,心裏就起了淫念,甚至在白天都想著她。
老二聽說在舍婆提國有一個叫須蔓那的女人,美色超勝,端正無比,心裏也起了淫念,日夜都思念她。
老三聽說王舍城有一個叫優缽羅磐那的女人,艷麗姿容罕有其匹,心裏也起了淫念,茶飯不思地想著她。
三兄弟由於晝夜專念、染著於心,便在夢中和遠分的三國的想像中的女人發生關係,醒來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覺悟:"她也不來,我也不去,竟然在夢中發生這種事,像真的一樣,是不是一切諸法都是夢呢?"
於是,一起去請教 陀婆羅菩薩,菩薩說:"諸法實爾,皆自念生。"是說一切法真的像三兄弟所問的一樣,是由心念而生,像真的一樣,卻不是真的。
菩薩並為三兄弟方便說法,他們因此進入不退地菩薩的階位。
把一切當成真的人,哪裏知道夢裏還有夢?而夢裏的真實和逝去歲月的真實、乃至每一個念頭的真實又有什麽不同呢?
《大般若經》說:“複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昨夜夢中的一場雪是那樣潔白,刺傷了我的眼睛,今早起來卻看到了烏雲蔽空,雨,正一滴一滴的自屋簷落下。
青年時像血一樣殷紅,使我們濺淚的往事,偶爾也會躡足來到夢裏來,顏色與聲音還清明如昔。
什麽是夢?什麽不是夢呢?
波蘿蜜
眾生的心
眾生的心,清楚時就散亂了。
菩薩的心,在散亂中更清楚。
眾生的心,靜下來就睡著了。
菩薩的心,在睡著時猶沉靜。
散亂的心如風中之燭,動搖不定,不能起用。
靜下來就睡著的心如河水封凍,見不到水裏的遊魚。
蠟燭的心
"這蠟燭還有油,怎麽就熄掉了。"孩子說。
"蠟燭的心燒完了,當然就熄了。"爸爸說。
"沒有心的蠟燭不會燒,沒有心的人呢?"孩子說。
"沒有心的人與沒有心的蠟燭一樣,不能照亮別人。"爸爸說。
覺醒的滋味
喝完功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好喝,覺得茶好,水也好。
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覺得熱烈也美,沉定也美。
爬山回家以後,洗個熱水澡,覺得那水是從身體蒸發出來,覺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
有時歡樂與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時感到歡樂真好,歡樂時也覺得哀愁有一種覺醒的滋味。
覺醒的滋味隨時都在,就像陽光每天都來。今天過北宜公路看到燦爛的櫻花開了,但滿地都是冥紙,那紅色的櫻花看起來就像血一樣驚心。
一是不要一邊念佛一邊想帶業往生,因為帶業往生是權宜之說,是古往為了鼓勵行人增加信心的話,有一些人誤認為不怕造業,隻要念佛就能帶業往生,實在違背了祖師開導的苦心。修淨土的人至少要守戒,並念佛到心不亂才有把握,因此要多推廣消業往生,不要依賴帶業往生的觀念。二是修淨土的人常誤認為很容易,隻要靠佛力就行了,往往忽略自己的努力,這是淨土行者最大的流弊,彌陀經說:"釋迦牟尼佛,行此難事,……能為甚難希有之事,……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quot;佛都說很難,我們也不應看得太容易。所以淨土行人要有深切的信願和篤行,也一樣要從體證無我空性入手。
這兩點觀點很能破除現在一般修淨土的誤見。
他說修行的人要時時提醒自己:"每夜入眠,自己反省。苟令明朝不再起床,是否有何事件掛念在心?有之,明日即當解決,或非一日所能解決之事,則當以法自勉。"
修行真是一條長遠的路,思及當代的許多大德上師都離我們而去,令人憮然而嘆,陳健民居士說的:"餘有舌未癬,有心未癬也。"真能激勵我們奮發,使我們在苦難裏也有堅實的勇氣與信心。
他早年有偈雲:
回到童心似少年,
世人傳說已瘋癲;
言語彼此都無味,
麵目相看兩可憐。
這是修行者的自況,卻也是人生的實相,修行者欣淨土之樂、厭娑婆之苦,因了解苦集滅道而認識常樂我淨;一般人欣樂欲望泥沼,因誤認欲苦為快樂而隨業沉迷、常樂於濁;這樣對看的兩人,當然都覺得對方可憐了。
我讀這首偈心有所感,想起那曾在林下水邊三十幾年的修行者的背影,想到從前讀他的法界大定詩,心中的歡湧喜悅;想到這使"蒲團七穿、草薦十易"的偉大修行者;想到他一生不受財物供養、不化緣、不受宴請、不受禮拜、不瀏覽名勝、不結交權貴、不收門徒的高明人格;想到他教人誠實、老實、切實、真實四層密密念佛的婆心苦口;想到他教人慾學菩薩,要先嫌三大阿僧祗劫太長,應有意縮短,早得度盡眾生,因此要兼學密法的心切;想到他祈願世界永久和平的悲願……
這樣的難遇之人,竟,駕虹走了!
諸法實爾,皆自念生
《大智度論》裏有一個故事:
有兄弟三人,老大聽說毗耶離國有一個女人,名叫庵羅婆利,非常美麗、有風韻,心裏就起了淫念,甚至在白天都想著她。
老二聽說在舍婆提國有一個叫須蔓那的女人,美色超勝,端正無比,心裏也起了淫念,日夜都思念她。
老三聽說王舍城有一個叫優缽羅磐那的女人,艷麗姿容罕有其匹,心裏也起了淫念,茶飯不思地想著她。
三兄弟由於晝夜專念、染著於心,便在夢中和遠分的三國的想像中的女人發生關係,醒來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覺悟:"她也不來,我也不去,竟然在夢中發生這種事,像真的一樣,是不是一切諸法都是夢呢?"
於是,一起去請教 陀婆羅菩薩,菩薩說:"諸法實爾,皆自念生。"是說一切法真的像三兄弟所問的一樣,是由心念而生,像真的一樣,卻不是真的。
菩薩並為三兄弟方便說法,他們因此進入不退地菩薩的階位。
把一切當成真的人,哪裏知道夢裏還有夢?而夢裏的真實和逝去歲月的真實、乃至每一個念頭的真實又有什麽不同呢?
《大般若經》說:“複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昨夜夢中的一場雪是那樣潔白,刺傷了我的眼睛,今早起來卻看到了烏雲蔽空,雨,正一滴一滴的自屋簷落下。
青年時像血一樣殷紅,使我們濺淚的往事,偶爾也會躡足來到夢裏來,顏色與聲音還清明如昔。
什麽是夢?什麽不是夢呢?
波蘿蜜
眾生的心
眾生的心,清楚時就散亂了。
菩薩的心,在散亂中更清楚。
眾生的心,靜下來就睡著了。
菩薩的心,在睡著時猶沉靜。
散亂的心如風中之燭,動搖不定,不能起用。
靜下來就睡著的心如河水封凍,見不到水裏的遊魚。
蠟燭的心
"這蠟燭還有油,怎麽就熄掉了。"孩子說。
"蠟燭的心燒完了,當然就熄了。"爸爸說。
"沒有心的蠟燭不會燒,沒有心的人呢?"孩子說。
"沒有心的人與沒有心的蠟燭一樣,不能照亮別人。"爸爸說。
覺醒的滋味
喝完功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好喝,覺得茶好,水也好。
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覺得熱烈也美,沉定也美。
爬山回家以後,洗個熱水澡,覺得那水是從身體蒸發出來,覺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
有時歡樂與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時感到歡樂真好,歡樂時也覺得哀愁有一種覺醒的滋味。
覺醒的滋味隨時都在,就像陽光每天都來。今天過北宜公路看到燦爛的櫻花開了,但滿地都是冥紙,那紅色的櫻花看起來就像血一樣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