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向左來了個急轉彎,拐進了一個寬敞的門廳裏,大廳裏掛著許多榮譽證書。門口最醒目的是一塊特大的牌匾。蘭登放慢了腳步仔細看了看刻在銅匾上的字:電子藝術獎獎給數碼時代文化上的創新者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提姆·伯納茲·李與“歐核中心”
哎,我真是孤陋寡聞。蘭登讀著銅匾上的話,心想。這傢夥的確沒有撒謊。蘭登一直以為全球資訊網是美國人的發明,而他在網絡方麵的知識還僅限於自己著作的網址和偶爾在自己那台破舊的蘋果機上對羅浮宮進行在線考察。
“網絡,”科勒又咳了一下,擦了擦嘴說道,“始於這裏的室內聯網計算機,它使不同部門的科學家們相互之間可以共享每日的研究成果。當然了,全世界都以為網絡是美國技術。”
蘭登緊跟著科勒沿著走道一邊走一邊說:“那為什麽不糾正這一說法呢?”
科勒聳了聳肩,顯然對這一問題不感興趣。“這是關於微不足道的技術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誤解。‘歐核中心’比一個計算機的全球聯網要了不起得多,我們的科學家幾乎每天都在創造奇蹟。”
蘭登一臉不解地看了科勒一眼。“奇蹟?”在哈佛大學費爾柴爾德科學樓的周圍可找不到“奇蹟”這個字。“奇蹟”是神學院的事兒。
“你好像不大相信。”科勒說道。“我想你是個宗教符號學家,難道你不相信奇蹟嗎?”
“我對奇蹟一說還持懷疑態度。”蘭登說。特別是那些在科學實驗室裏誕生的奇蹟。
“也許說奇蹟是用詞不當,我隻不過是想說你的話而已。”
“我的話?”蘭登頓時感到很不自在。“不怕讓你失望,先生。我是研究宗教符號學的——我是個學者,不是牧師。”
科勒突然放慢了速度,轉過身來,目光柔和了一點。“當然了,你看我多蠢。一個人並不需要患上癌症才能分析癌症症狀。”
蘭登還從沒聽人這麽打過比方。他們沿著走道走著,科勒認可地點了點頭道:“我想你我之間會開誠布公的,蘭登先生。”
不知為什麽,蘭登對這點心存懷疑。
二人匆匆地向前走著,蘭登感到頭頂上傳來一陣低沉的隆隆聲。聲音迴蕩在四壁之中,他們越往前走,這聲音就越是清晰,像是從他們前麵走道的盡頭傳過來的。
“這是什麽聲音?”蘭登失聲問道。他感到他們像是在走近一座活火山。
“自由落管。”科勒答道,他那空洞的聲音在空氣中的穿透力很強。別的他就什麽也不說了。
蘭登也就不問。他已疲倦至極,而馬克西米利安·科勒似乎也沒興趣跟他客套。蘭登提醒著自己是因何才來這裏的。光照派。他猜想在這個龐大的研究中心裏有一具屍體……一具他從迢迢三千英裏之外專程飛過來看的打著標記的屍體。
他們臨近走道的盡頭了,那隆隆聲簡直震耳欲聾,蘭登感到鞋底都在顫動。繞過前麵的拐角,右邊可看到一個觀景門廊,四扇厚厚的玻璃門固定在曲麵牆上,像是潛水艇的窗子。蘭登停下腳步從一扇門向外看去。
羅伯特·蘭登教授一生中見過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眼前看到的才是最最奇怪的。他把眼睛眨了又眨,懷疑自己是不是產生了幻覺。眼前是個圓形的屋子,他瞪大眼睛看著。屋內竟然是人,漂浮著,像失重了似的。一共三個人,其中一個揮了揮手,在半空中翻了一個筋鬥。
天啊!蘭登心想。我這是到了奧茨國了。1
『注1:奧茨國(oz),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中一個虛擬的地方。』
屋內的地板是網狀格柵,像一張巨大的鐵絲網,下麵是一個巨大的推進器的金屬外殼。
“自由落管,”科勒停下來邊等他邊說道,“就是室內跳傘,是為了解除壓力。這是個垂直風洞1。”
『注1:風洞是飛機等檢查風壓的氣室。』
蘭登目瞪口呆地看著。其中一個自由落下來的超肥胖的女人,正朝窗子這邊做著花樣。她被氣流吹得來回搖晃,但還是咧著嘴笑著,並飛快地向蘭登作了一個翹拇指的手勢。蘭登無力地笑了笑,也回了一個同樣的手勢,心想,她是否知道這個手勢可是一個古老的表示男性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符號。
那個大塊頭的女人,蘭登注意到,是惟一戴著一個看上去像個小型降落傘的東西的人。她身上裹著的編織物鼓鼓的,使她看上去像個玩具一樣。“她那個小降落傘是幹什麽用的?”蘭登問科勒。“這東西直徑可能連一碼都超不過。”
“摩擦,”科勒說,“可以降低她的空氣阻力,使那個扇子能夠把她提起來。”他驅動電動輪椅沿著走廊繼續往前走著。“一平方碼的空氣阻力可以使一個身體降落的速度減緩百分之二十。”
蘭登木然地點了點頭。
他萬萬沒想到,那天晚上晚些時候,在千裏之外的一個國家,這條信息竟救了他一命。
8
當科勒和蘭登從“歐核中心”主綜合樓的後麵出來,走進瑞士那嚴酷的日照下的時候,蘭登感覺自己像是被送回了家。眼前的景色看起來就像是常春藤1名校的校園。
『注1:常春藤名校,原文為ivy league,指的是美國東部八所歷史最悠久的名牌大學,因校舍牆上常春藤盤蔓而得名。』
一片芳糙萋萋的斜坡突降為一片開闊的四邊形低地,一簇簇糖槭點綴其間,周圍是紅磚公寓,阡陌小徑使之相連。抱著一摞摞書的頗有學者氣質的人匆匆忙忙地出入於各樓之間。像是有意突出這裏的學府氣氛似的,兩個長發嬉皮士正一來一往地拋擲著飛碟,同時還欣賞著從公寓樓裏放出來的馬勒1的第四交響曲。
『注1:馬勒(gastav mahler,1860—1911),奧地利作曲家,樂隊指揮。』
“這是我們的宿舍樓。”科勒沿著小徑一邊朝樓群加速驅動他的電動輪椅,一邊解釋道。“我們這裏有三千多名物理學家。‘歐核中心’一家就雇用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地球上最聰明的頭腦——粒子物理學家——有德國的,有日本的,有義大利的,還有荷蘭佬,你們是這麽叫的。我們這裏的物理學家代表了世界各地的五百多所大學和六十多個民族。”
蘭登聽了,感到驚訝。“那麽他們是怎麽溝通的呢?”
“當然是用英語了。這是科學領域的通用語言。”
蘭登總是聽人說數學是科學領域的通用語言,但他也懶得和科勒理論。他跟著科勒吃力地沿著小逕往前走著。
快要來到那片低地時,一個小夥子慢跑著打他們身邊經過,身上穿的t恤衫印著這樣幾個字: 無普統論,則無榮譽。
蘭登在身後看了看那人,有些不解地問:“普統論?”
“就是普遍統一論。”科勒嘲笑道。“這是關於世界萬事萬物的理論。”
哎,我真是孤陋寡聞。蘭登讀著銅匾上的話,心想。這傢夥的確沒有撒謊。蘭登一直以為全球資訊網是美國人的發明,而他在網絡方麵的知識還僅限於自己著作的網址和偶爾在自己那台破舊的蘋果機上對羅浮宮進行在線考察。
“網絡,”科勒又咳了一下,擦了擦嘴說道,“始於這裏的室內聯網計算機,它使不同部門的科學家們相互之間可以共享每日的研究成果。當然了,全世界都以為網絡是美國技術。”
蘭登緊跟著科勒沿著走道一邊走一邊說:“那為什麽不糾正這一說法呢?”
科勒聳了聳肩,顯然對這一問題不感興趣。“這是關於微不足道的技術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誤解。‘歐核中心’比一個計算機的全球聯網要了不起得多,我們的科學家幾乎每天都在創造奇蹟。”
蘭登一臉不解地看了科勒一眼。“奇蹟?”在哈佛大學費爾柴爾德科學樓的周圍可找不到“奇蹟”這個字。“奇蹟”是神學院的事兒。
“你好像不大相信。”科勒說道。“我想你是個宗教符號學家,難道你不相信奇蹟嗎?”
“我對奇蹟一說還持懷疑態度。”蘭登說。特別是那些在科學實驗室裏誕生的奇蹟。
“也許說奇蹟是用詞不當,我隻不過是想說你的話而已。”
“我的話?”蘭登頓時感到很不自在。“不怕讓你失望,先生。我是研究宗教符號學的——我是個學者,不是牧師。”
科勒突然放慢了速度,轉過身來,目光柔和了一點。“當然了,你看我多蠢。一個人並不需要患上癌症才能分析癌症症狀。”
蘭登還從沒聽人這麽打過比方。他們沿著走道走著,科勒認可地點了點頭道:“我想你我之間會開誠布公的,蘭登先生。”
不知為什麽,蘭登對這點心存懷疑。
二人匆匆地向前走著,蘭登感到頭頂上傳來一陣低沉的隆隆聲。聲音迴蕩在四壁之中,他們越往前走,這聲音就越是清晰,像是從他們前麵走道的盡頭傳過來的。
“這是什麽聲音?”蘭登失聲問道。他感到他們像是在走近一座活火山。
“自由落管。”科勒答道,他那空洞的聲音在空氣中的穿透力很強。別的他就什麽也不說了。
蘭登也就不問。他已疲倦至極,而馬克西米利安·科勒似乎也沒興趣跟他客套。蘭登提醒著自己是因何才來這裏的。光照派。他猜想在這個龐大的研究中心裏有一具屍體……一具他從迢迢三千英裏之外專程飛過來看的打著標記的屍體。
他們臨近走道的盡頭了,那隆隆聲簡直震耳欲聾,蘭登感到鞋底都在顫動。繞過前麵的拐角,右邊可看到一個觀景門廊,四扇厚厚的玻璃門固定在曲麵牆上,像是潛水艇的窗子。蘭登停下腳步從一扇門向外看去。
羅伯特·蘭登教授一生中見過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眼前看到的才是最最奇怪的。他把眼睛眨了又眨,懷疑自己是不是產生了幻覺。眼前是個圓形的屋子,他瞪大眼睛看著。屋內竟然是人,漂浮著,像失重了似的。一共三個人,其中一個揮了揮手,在半空中翻了一個筋鬥。
天啊!蘭登心想。我這是到了奧茨國了。1
『注1:奧茨國(oz),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中一個虛擬的地方。』
屋內的地板是網狀格柵,像一張巨大的鐵絲網,下麵是一個巨大的推進器的金屬外殼。
“自由落管,”科勒停下來邊等他邊說道,“就是室內跳傘,是為了解除壓力。這是個垂直風洞1。”
『注1:風洞是飛機等檢查風壓的氣室。』
蘭登目瞪口呆地看著。其中一個自由落下來的超肥胖的女人,正朝窗子這邊做著花樣。她被氣流吹得來回搖晃,但還是咧著嘴笑著,並飛快地向蘭登作了一個翹拇指的手勢。蘭登無力地笑了笑,也回了一個同樣的手勢,心想,她是否知道這個手勢可是一個古老的表示男性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符號。
那個大塊頭的女人,蘭登注意到,是惟一戴著一個看上去像個小型降落傘的東西的人。她身上裹著的編織物鼓鼓的,使她看上去像個玩具一樣。“她那個小降落傘是幹什麽用的?”蘭登問科勒。“這東西直徑可能連一碼都超不過。”
“摩擦,”科勒說,“可以降低她的空氣阻力,使那個扇子能夠把她提起來。”他驅動電動輪椅沿著走廊繼續往前走著。“一平方碼的空氣阻力可以使一個身體降落的速度減緩百分之二十。”
蘭登木然地點了點頭。
他萬萬沒想到,那天晚上晚些時候,在千裏之外的一個國家,這條信息竟救了他一命。
8
當科勒和蘭登從“歐核中心”主綜合樓的後麵出來,走進瑞士那嚴酷的日照下的時候,蘭登感覺自己像是被送回了家。眼前的景色看起來就像是常春藤1名校的校園。
『注1:常春藤名校,原文為ivy league,指的是美國東部八所歷史最悠久的名牌大學,因校舍牆上常春藤盤蔓而得名。』
一片芳糙萋萋的斜坡突降為一片開闊的四邊形低地,一簇簇糖槭點綴其間,周圍是紅磚公寓,阡陌小徑使之相連。抱著一摞摞書的頗有學者氣質的人匆匆忙忙地出入於各樓之間。像是有意突出這裏的學府氣氛似的,兩個長發嬉皮士正一來一往地拋擲著飛碟,同時還欣賞著從公寓樓裏放出來的馬勒1的第四交響曲。
『注1:馬勒(gastav mahler,1860—1911),奧地利作曲家,樂隊指揮。』
“這是我們的宿舍樓。”科勒沿著小徑一邊朝樓群加速驅動他的電動輪椅,一邊解釋道。“我們這裏有三千多名物理學家。‘歐核中心’一家就雇用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地球上最聰明的頭腦——粒子物理學家——有德國的,有日本的,有義大利的,還有荷蘭佬,你們是這麽叫的。我們這裏的物理學家代表了世界各地的五百多所大學和六十多個民族。”
蘭登聽了,感到驚訝。“那麽他們是怎麽溝通的呢?”
“當然是用英語了。這是科學領域的通用語言。”
蘭登總是聽人說數學是科學領域的通用語言,但他也懶得和科勒理論。他跟著科勒吃力地沿著小逕往前走著。
快要來到那片低地時,一個小夥子慢跑著打他們身邊經過,身上穿的t恤衫印著這樣幾個字: 無普統論,則無榮譽。
蘭登在身後看了看那人,有些不解地問:“普統論?”
“就是普遍統一論。”科勒嘲笑道。“這是關於世界萬事萬物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