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三分之一的聽眾舉起了手。蘭登放眼望去,驚愕不已。天啊,要麽今天台下坐的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聽眾,要麽就是電子出版如今真的火了。
“好的,那你們都知道,最令作家心存感激的莫過於吹捧推薦——來自某位顯赫人物隻言片語的讚賞,能讓別人對你的作品趨之若鶩。其實這種現象在中世紀就已經存在了。而但丁更是受益匪淺。”
說著,蘭登切換了一張幻燈片。“假如你的書皮上印著這麽一句話,你覺得會有什麽效果?”
世間再沒有比他更偉大之人物。——米開朗基羅
台下的聽眾一片譁然。
“沒錯,”蘭登解釋道,“這就是你們所知道的那個創作了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壁畫和《大衛》雕像的米開朗基羅。他不僅是一名繪畫和雕塑大師,還是一流的詩人,出版了將近三百首詩歌——其中有一首就叫‘但丁’,獻給這個用陰森地獄意象給自己《最後的審判》提供靈感的人。要是你們對我的話尚有懷疑,請先閱讀但丁《神曲》的第三詩章,再去參觀西斯廷教堂;在祭壇上方,你會看到熟悉的場景。”
蘭登翻到下一張幻燈片,畫麵恐怖,是一隻肌肉虯結的怪獸正朝戰戰兢兢的人群揮舞巨型船槳的特寫。“這是但丁筆下地獄的擺渡人,卡戎,正在用船槳擊打掉隊的亡魂。”
接著蘭登切換到一張新的幻燈片——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的另一處細節——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男人。“這個人是以斯帖,按照《聖經》的說法,他是被絞死的。然而在但丁的史詩裏,他卻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正如你們在西斯廷教堂裏能看到的那樣,米開朗基羅選擇了但丁的版本而不是《聖經》的說法。”這時蘭登咧嘴微微一笑,故意壓低聲音說道:“千萬別告訴教皇。”
聽眾被逗樂了。
“但丁的《地獄篇》營造了一個充滿痛苦折磨的陰間世界,超出所有前人的想像。他的描述基本上定義了現代人對地獄的看法。”蘭登停頓了一下,“請相信我,天主教會得感謝但丁。幾個世紀以來,他筆下的地獄讓虔誠的信徒們驚恐不已,無疑讓進教堂的人數增多了兩倍。”
蘭登又換了一張幻燈片。“這就引出了我們今晚在這兒相聚一堂的緣由。”
屏幕上打出他演講的標題:神聖但丁:地獄的符號。
“但丁的《地獄篇》提供了一幅象徵與符號如此豐富的廣闊畫麵,以至於我通常要用整個一學期的課程來討論它們。但是今晚,我想揭示但丁《地獄篇》中符號象徵意義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並肩同行……穿過地獄之門。”
蘭登踱到講壇邊緣,隨意地環視一圈台下的聽眾。“現在,假如我們打算要到地獄裏走一遭,我強烈建議大家使用地圖。而關於但丁的地獄最完整、最精確的地圖當屬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作品,無人能出其右。”
他摁了一下遙控器,波提切利那幅恐怖的《地獄圖》展現在觀眾麵前。在人們看到在這個漏鬥狀地底深坑裏發生的各種慘狀時,他甚至聽到了他們情不自禁發出的幾聲嘆息。
“與有些藝術家不同,波提切利對但丁文本的解讀是絕對忠實的。事實上,他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去閱讀但丁的作品,以至於著名藝術史學家喬治奧·瓦薩裏都感嘆波提切利對但丁的癡迷導致‘其生活嚴重紊亂’。波提切利一共創作了二十多幅與但丁有關的作品,但以這幅地圖最為著名。”
蘭登轉過身,指著幻燈片的左上角:“我們的旅途將從那裏開啟,在地麵之上,你能看到身著紅衣的但丁,和他的領路人維吉爾一起,站在地獄之門的外麵。我們將從那兒下行,穿過九圈地獄,最終麵對……”
蘭登迅速翻到下一張幻燈片——波提切利原作中撒旦的局部放大圖——三頭的魔王麵容猙獰,三張嘴裏各咬著一個人,正在將他們生吞活咽。
蘭登能聽到台下觀眾的喘息聲。
“這隻是對接下來要遊覽的景觀的一瞥,”蘭登宣告,“這個恐怖角色所在之處就是今晚旅途將要結束的地方。這裏是地獄的第九層,撒旦盤踞之地。然而……”蘭登頓了一頓,“到達地獄底部的過程本身也充滿樂趣,所以讓我們向後倒退一點……退到地獄之門,我們旅途開始的地方。”
下一張幻燈片是古斯塔夫·多雷的版畫,畫的是在萬丈懸崖壁上鑿出的一條陰暗隧道的入口。門上刻著:入此門者,須棄所有希望。“那麽……”蘭登微笑著發問,“我們該進去嗎?”
不知什麽地方傳來輪胎刮地的尖嘯,蘭登眼前的聽眾突然消失了。他半個身子向前傾,撞在西恩娜的背上,三輪摩托車滑行一截後停在馬基亞維利大道的中段。
蘭登一個趔趄,腦子裏仍然縈繞著地獄之門的畫麵。等他重新坐穩後,才看清身處何地。
“出什麽事了?”他問道。
西恩娜指著三百碼開外的羅馬門——曾經作為老佛羅倫斯入口的古代石門。“羅伯特,我們有麻煩了。”
20
布呂德特工站在簡陋的公寓裏,想弄明白眼前是怎麽回事。究竟是什麽人住在這裏?房間裏陳設簡單,淩亂無序,如同寒磣的大學生宿舍。
“布呂德特工?”一名手下在走廊盡頭喊他,“你可能想看看這個。”
布呂德聞言走了過去,想知道當地警方有沒有將蘭登攔下來。雖然布呂德寧願“在內部”解決這場危機,但蘭登的逃跑讓他別無選擇,隻能請求當地警方支援,設立路障。在佛羅倫斯迷宮般的大街小巷裏,機動靈巧的摩托車很容易擺脫布呂德的麵包車。要知道他的車都裝有厚重的聚碳酸酯車窗,以及結實、防刺穿的輪胎。這些配置雖然讓他的車牢不可破,卻也讓它們犧牲了靈活性。義大利警方素以不願與外人配合而聞名,但布呂德所在的組織影響非同一般——無論在警界,還是在領事館或大使館。隻要我們一開口,沒人敢質疑。
布呂德走進這間小書房,他的手下正站在一台打開的筆記本電腦前,戴著辱膠手套敲擊鍵盤。“他用的就是這台電腦,”手下匯報導,“蘭登用它登錄電子郵箱,並上網搜索了一些信息。網頁瀏覽產生的緩存文件都還在。”
布呂德朝書桌走去。
“這不像是蘭登的電腦,”技術人員說,“註冊用戶姓名的首字母縮寫是s。c。——很快我就能找出全名。”
布呂德等待結果時,注意到書桌上有一摞文件。他隨手抄起幾份翻閱,發現它們不尋常——有一份倫敦環球劇院的舊節目單,還有一連串新聞剪報。布呂德讀得越多,眼睛瞪得越圓。
布呂德拿起這摞文件,退回到走廊裏,給他的上司打了一個電話。
“我是布呂德,”他說,“幫蘭登逃跑的人,我想我有線索了。”
“好的,那你們都知道,最令作家心存感激的莫過於吹捧推薦——來自某位顯赫人物隻言片語的讚賞,能讓別人對你的作品趨之若鶩。其實這種現象在中世紀就已經存在了。而但丁更是受益匪淺。”
說著,蘭登切換了一張幻燈片。“假如你的書皮上印著這麽一句話,你覺得會有什麽效果?”
世間再沒有比他更偉大之人物。——米開朗基羅
台下的聽眾一片譁然。
“沒錯,”蘭登解釋道,“這就是你們所知道的那個創作了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壁畫和《大衛》雕像的米開朗基羅。他不僅是一名繪畫和雕塑大師,還是一流的詩人,出版了將近三百首詩歌——其中有一首就叫‘但丁’,獻給這個用陰森地獄意象給自己《最後的審判》提供靈感的人。要是你們對我的話尚有懷疑,請先閱讀但丁《神曲》的第三詩章,再去參觀西斯廷教堂;在祭壇上方,你會看到熟悉的場景。”
蘭登翻到下一張幻燈片,畫麵恐怖,是一隻肌肉虯結的怪獸正朝戰戰兢兢的人群揮舞巨型船槳的特寫。“這是但丁筆下地獄的擺渡人,卡戎,正在用船槳擊打掉隊的亡魂。”
接著蘭登切換到一張新的幻燈片——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的另一處細節——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男人。“這個人是以斯帖,按照《聖經》的說法,他是被絞死的。然而在但丁的史詩裏,他卻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正如你們在西斯廷教堂裏能看到的那樣,米開朗基羅選擇了但丁的版本而不是《聖經》的說法。”這時蘭登咧嘴微微一笑,故意壓低聲音說道:“千萬別告訴教皇。”
聽眾被逗樂了。
“但丁的《地獄篇》營造了一個充滿痛苦折磨的陰間世界,超出所有前人的想像。他的描述基本上定義了現代人對地獄的看法。”蘭登停頓了一下,“請相信我,天主教會得感謝但丁。幾個世紀以來,他筆下的地獄讓虔誠的信徒們驚恐不已,無疑讓進教堂的人數增多了兩倍。”
蘭登又換了一張幻燈片。“這就引出了我們今晚在這兒相聚一堂的緣由。”
屏幕上打出他演講的標題:神聖但丁:地獄的符號。
“但丁的《地獄篇》提供了一幅象徵與符號如此豐富的廣闊畫麵,以至於我通常要用整個一學期的課程來討論它們。但是今晚,我想揭示但丁《地獄篇》中符號象徵意義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並肩同行……穿過地獄之門。”
蘭登踱到講壇邊緣,隨意地環視一圈台下的聽眾。“現在,假如我們打算要到地獄裏走一遭,我強烈建議大家使用地圖。而關於但丁的地獄最完整、最精確的地圖當屬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作品,無人能出其右。”
他摁了一下遙控器,波提切利那幅恐怖的《地獄圖》展現在觀眾麵前。在人們看到在這個漏鬥狀地底深坑裏發生的各種慘狀時,他甚至聽到了他們情不自禁發出的幾聲嘆息。
“與有些藝術家不同,波提切利對但丁文本的解讀是絕對忠實的。事實上,他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去閱讀但丁的作品,以至於著名藝術史學家喬治奧·瓦薩裏都感嘆波提切利對但丁的癡迷導致‘其生活嚴重紊亂’。波提切利一共創作了二十多幅與但丁有關的作品,但以這幅地圖最為著名。”
蘭登轉過身,指著幻燈片的左上角:“我們的旅途將從那裏開啟,在地麵之上,你能看到身著紅衣的但丁,和他的領路人維吉爾一起,站在地獄之門的外麵。我們將從那兒下行,穿過九圈地獄,最終麵對……”
蘭登迅速翻到下一張幻燈片——波提切利原作中撒旦的局部放大圖——三頭的魔王麵容猙獰,三張嘴裏各咬著一個人,正在將他們生吞活咽。
蘭登能聽到台下觀眾的喘息聲。
“這隻是對接下來要遊覽的景觀的一瞥,”蘭登宣告,“這個恐怖角色所在之處就是今晚旅途將要結束的地方。這裏是地獄的第九層,撒旦盤踞之地。然而……”蘭登頓了一頓,“到達地獄底部的過程本身也充滿樂趣,所以讓我們向後倒退一點……退到地獄之門,我們旅途開始的地方。”
下一張幻燈片是古斯塔夫·多雷的版畫,畫的是在萬丈懸崖壁上鑿出的一條陰暗隧道的入口。門上刻著:入此門者,須棄所有希望。“那麽……”蘭登微笑著發問,“我們該進去嗎?”
不知什麽地方傳來輪胎刮地的尖嘯,蘭登眼前的聽眾突然消失了。他半個身子向前傾,撞在西恩娜的背上,三輪摩托車滑行一截後停在馬基亞維利大道的中段。
蘭登一個趔趄,腦子裏仍然縈繞著地獄之門的畫麵。等他重新坐穩後,才看清身處何地。
“出什麽事了?”他問道。
西恩娜指著三百碼開外的羅馬門——曾經作為老佛羅倫斯入口的古代石門。“羅伯特,我們有麻煩了。”
20
布呂德特工站在簡陋的公寓裏,想弄明白眼前是怎麽回事。究竟是什麽人住在這裏?房間裏陳設簡單,淩亂無序,如同寒磣的大學生宿舍。
“布呂德特工?”一名手下在走廊盡頭喊他,“你可能想看看這個。”
布呂德聞言走了過去,想知道當地警方有沒有將蘭登攔下來。雖然布呂德寧願“在內部”解決這場危機,但蘭登的逃跑讓他別無選擇,隻能請求當地警方支援,設立路障。在佛羅倫斯迷宮般的大街小巷裏,機動靈巧的摩托車很容易擺脫布呂德的麵包車。要知道他的車都裝有厚重的聚碳酸酯車窗,以及結實、防刺穿的輪胎。這些配置雖然讓他的車牢不可破,卻也讓它們犧牲了靈活性。義大利警方素以不願與外人配合而聞名,但布呂德所在的組織影響非同一般——無論在警界,還是在領事館或大使館。隻要我們一開口,沒人敢質疑。
布呂德走進這間小書房,他的手下正站在一台打開的筆記本電腦前,戴著辱膠手套敲擊鍵盤。“他用的就是這台電腦,”手下匯報導,“蘭登用它登錄電子郵箱,並上網搜索了一些信息。網頁瀏覽產生的緩存文件都還在。”
布呂德朝書桌走去。
“這不像是蘭登的電腦,”技術人員說,“註冊用戶姓名的首字母縮寫是s。c。——很快我就能找出全名。”
布呂德等待結果時,注意到書桌上有一摞文件。他隨手抄起幾份翻閱,發現它們不尋常——有一份倫敦環球劇院的舊節目單,還有一連串新聞剪報。布呂德讀得越多,眼睛瞪得越圓。
布呂德拿起這摞文件,退回到走廊裏,給他的上司打了一個電話。
“我是布呂德,”他說,“幫蘭登逃跑的人,我想我有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