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 作者:[英]約翰·克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此之外,彼此獨立的佛蘭西斯和羅利·柯羅德,以他們各自的附屬情節,使得真正兇手的計劃更加複雜,最終造成了他們的同謀者的暴死。然後,還有第一具屍體身份上的問題。他是伊諾克·阿登嗎?羅伯特·安德海還活著嗎?他是在藍野豬發現的那名死亡的男子嗎?如果屍體不是他,那又是誰呢?這種情節發展模式還在《牙醫謀殺案》中運用得十分出色,而運用在《命案目睹記》中的效果則要差得多。
這種複雜性也部分反映在了筆記中,主要是因為本書的筆記大部分時間都與《借鏡殺人》和《沉睡的謀殺案》交織在一起。在筆記中,《奉命謀殺》的暫定書名徘徊在“蓋住她的臉”和“鏡子”之間,“蓋住她的臉”一度是《沉睡的謀殺案》的書名,而“鏡子”則是《借鏡殺人》的速記形式。兩個書名分別使用了三次,但每次都後跟《奉命謀殺》的人名和情節。值得牢記的是,這三個書名都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都可以在調整幅度極小的情況下,用在任何一部克裏斯蒂的作品上,與之相對照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和《人性記錄》這樣的書名就非常精確,不可能隨便替換掉。
我們在十九號和三十號筆記本的首頁上找到了柯羅德家庭成員的起源:
蓋住她的臉
人物
柯羅德一家
納撒尼爾——律師——挪用錢財[傑裏米]
佛蘭西斯——他妻子——安蓋爾西克太太的父親愛德華·希瑟利的女兒——說她家都是壞蛋
傑裏米——退役飛行員——目無法紀——大膽魯莽[很可能是戴維·亨特的前身]
簡·布朗——少女角色,與傑裏米訂婚?[林恩]
蘇珊·柯羅德——(或者是個寡婦?)冷漠——有辨識能力[阿德拉或者凱薩琳]
羅莎琳·亨特
納撒尼爾·柯羅德
佛蘭西斯·柯羅德
蘇珊·李奇微
柯羅德家的某人——戰爭寡婦——養狗
與往常一樣,姓名有所改變。上麵摘自三十號筆記本的例子,是所有筆記中唯一使用“羅莎琳”的地方,而姓氏也是她本人的亨利,而非柯羅德。在筆記本裏她始終被稱為莉娜,這個名字本身是羅莎琳的縮寫版。養狗的“柯羅德家的戰爭寡婦”可能是受克裏斯蒂本人的女兒羅莎琳的啟發,她是一位忠實的愛狗養狗族,她的第一任丈夫,休伯特·普理查也是在戰爭中喪生的。
克裏斯蒂在十三號筆記本中使用了常見的字母序列:
a.馬奇蒙特太太向莉娜要錢——(得到錢了?)[第1部第5章]
b.佛蘭西斯提問——戴維打斷——她的反應——目前他感到害怕
戴維和莉娜看窗外——看見林恩。莉娜也看見了嗎?
他離開——與林恩交談。然後他又與莉娜交談[第1部第6章]
c.赫爾克裏·波洛——凱蒂姑媽——精神指引[序章]
d.農場——莉娜和羅利——他看農場的時候看見了她——(策劃死亡?)她離開一來了陌生人——打聽去(?)法羅鎮的路——從這裏過——羅利熟悉的麵孔[第1部第8章]
e.羅利前往白哈特——酒吧女招待比特麗絲,莉[娜]與埃德蒙德的照片——佛蘭西斯與傑裏米——照片——取得赫·波的地址[第1部第11章和12章]
f.戴維看信——收拾你的東西——前往倫敦——待在那兒——我會搞定這事的[第1部第10章]
g.戴維和伊[諾克]·阿[登]——掩飾身份的敲詐信——戴說滾出去[第1部第9章]
h.在哪裏付錢?倫敦?地鐵?波洛——座位?等等——貝西偷聽(戴維去倫敦——去倫敦見莉娜——人群中的羅利)[未使用]
i.羅利拜訪波洛——懇請他來沃姆斯利·希斯[第2部第1章]
j.伊·阿之死——戴維被懷疑——被捕?死者手上的紐扣[第2部第5章]
k.莉娜和教堂[第2部第6章]
l.波洛和林恩——人們幾乎一樣——不會改變[第2部第12章]
盡管這裏的大部分情節稍作安排後都在發表的小說中出現了,但還有一些小的區別:場景h完全沒有出現;場景d中的法羅鎮變成了書中的法羅班;房間裏發現的不是紐扣(場景j),而是一隻首寫字母為dh的打火機;小說中場景c在大部分情節之前。
羅莎琳的宗教不僅是她性格上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一項重要的情節發展模式。她的羅馬天主教習慣,由之產生的罪惡感,始終縈繞在她與戴維的談話上。根據案件的解答再看他倆之間的場景,就會看到大量的對話都具有不同的涵義。正是教堂的場景讓波洛發現了一條線索:
莉娜——鬱悶——說——我一直很擔心——要見神父——向他求教——不去懺悔
神父——莉娜——(或者牧師)去懺悔——我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
莉娜受到良心的譴責——她的信——<計劃尋死>——惡事——我要盡我所能做出補償
少女與羅馬天主教堂——波見到她
《奉命謀殺》又是一部棄用了不少複雜構思的小說:
莉娜在倫敦——戴打電話給她——去車站——見到站長——快車離開時揮手——通過窗口回到白哈特——刺殺伊·阿——離開時留下線索,某件已經丟失的東西(打火機?)——去公共電話亭
莉給安妮打電話9.18
戴···(倫敦來電)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確立亨特不在場證明的偽造通話的設置。但他並沒有刺殺“伊·阿”(伊諾克·阿登),他到達那裏時,發現他已經因為頭部受傷身亡了。同時,在許多筆記中,羅利是兇手:
羅利安排莉[娜]的自殺(在倫敦)得看到教宗的訓喻
羅利在倫敦扮演了安德海嗎——和莉娜一起
盡管小說結尾並沒有被指控羅利犯罪,但的確有兩樁命案令他受到良心的譴責。看得出來,他在倫敦扮演安得海的構思顯得太過牽強了。另外一種構想是羅利和佛蘭西斯共同犯案:
羅利——嫉恨戴維——訂下計劃——他與佛蘭西斯一同敲詐——但羅利想要繼承財產——因此莉娜必須死
羅利和佛蘭西斯在小說中其實是獨立行動的,不過他們並不想殺害羅莎琳。
伊·阿屍體上發現的紐扣可能來自莉娜的衣服——或者是羅利把紐扣拿走的。聽到槍響時安妮和羅[利]和戴[維]正靠近房子——暗示羅可能在子彈上布置了定時導火線
這種複雜性也部分反映在了筆記中,主要是因為本書的筆記大部分時間都與《借鏡殺人》和《沉睡的謀殺案》交織在一起。在筆記中,《奉命謀殺》的暫定書名徘徊在“蓋住她的臉”和“鏡子”之間,“蓋住她的臉”一度是《沉睡的謀殺案》的書名,而“鏡子”則是《借鏡殺人》的速記形式。兩個書名分別使用了三次,但每次都後跟《奉命謀殺》的人名和情節。值得牢記的是,這三個書名都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都可以在調整幅度極小的情況下,用在任何一部克裏斯蒂的作品上,與之相對照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和《人性記錄》這樣的書名就非常精確,不可能隨便替換掉。
我們在十九號和三十號筆記本的首頁上找到了柯羅德家庭成員的起源:
蓋住她的臉
人物
柯羅德一家
納撒尼爾——律師——挪用錢財[傑裏米]
佛蘭西斯——他妻子——安蓋爾西克太太的父親愛德華·希瑟利的女兒——說她家都是壞蛋
傑裏米——退役飛行員——目無法紀——大膽魯莽[很可能是戴維·亨特的前身]
簡·布朗——少女角色,與傑裏米訂婚?[林恩]
蘇珊·柯羅德——(或者是個寡婦?)冷漠——有辨識能力[阿德拉或者凱薩琳]
羅莎琳·亨特
納撒尼爾·柯羅德
佛蘭西斯·柯羅德
蘇珊·李奇微
柯羅德家的某人——戰爭寡婦——養狗
與往常一樣,姓名有所改變。上麵摘自三十號筆記本的例子,是所有筆記中唯一使用“羅莎琳”的地方,而姓氏也是她本人的亨利,而非柯羅德。在筆記本裏她始終被稱為莉娜,這個名字本身是羅莎琳的縮寫版。養狗的“柯羅德家的戰爭寡婦”可能是受克裏斯蒂本人的女兒羅莎琳的啟發,她是一位忠實的愛狗養狗族,她的第一任丈夫,休伯特·普理查也是在戰爭中喪生的。
克裏斯蒂在十三號筆記本中使用了常見的字母序列:
a.馬奇蒙特太太向莉娜要錢——(得到錢了?)[第1部第5章]
b.佛蘭西斯提問——戴維打斷——她的反應——目前他感到害怕
戴維和莉娜看窗外——看見林恩。莉娜也看見了嗎?
他離開——與林恩交談。然後他又與莉娜交談[第1部第6章]
c.赫爾克裏·波洛——凱蒂姑媽——精神指引[序章]
d.農場——莉娜和羅利——他看農場的時候看見了她——(策劃死亡?)她離開一來了陌生人——打聽去(?)法羅鎮的路——從這裏過——羅利熟悉的麵孔[第1部第8章]
e.羅利前往白哈特——酒吧女招待比特麗絲,莉[娜]與埃德蒙德的照片——佛蘭西斯與傑裏米——照片——取得赫·波的地址[第1部第11章和12章]
f.戴維看信——收拾你的東西——前往倫敦——待在那兒——我會搞定這事的[第1部第10章]
g.戴維和伊[諾克]·阿[登]——掩飾身份的敲詐信——戴說滾出去[第1部第9章]
h.在哪裏付錢?倫敦?地鐵?波洛——座位?等等——貝西偷聽(戴維去倫敦——去倫敦見莉娜——人群中的羅利)[未使用]
i.羅利拜訪波洛——懇請他來沃姆斯利·希斯[第2部第1章]
j.伊·阿之死——戴維被懷疑——被捕?死者手上的紐扣[第2部第5章]
k.莉娜和教堂[第2部第6章]
l.波洛和林恩——人們幾乎一樣——不會改變[第2部第12章]
盡管這裏的大部分情節稍作安排後都在發表的小說中出現了,但還有一些小的區別:場景h完全沒有出現;場景d中的法羅鎮變成了書中的法羅班;房間裏發現的不是紐扣(場景j),而是一隻首寫字母為dh的打火機;小說中場景c在大部分情節之前。
羅莎琳的宗教不僅是她性格上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一項重要的情節發展模式。她的羅馬天主教習慣,由之產生的罪惡感,始終縈繞在她與戴維的談話上。根據案件的解答再看他倆之間的場景,就會看到大量的對話都具有不同的涵義。正是教堂的場景讓波洛發現了一條線索:
莉娜——鬱悶——說——我一直很擔心——要見神父——向他求教——不去懺悔
神父——莉娜——(或者牧師)去懺悔——我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
莉娜受到良心的譴責——她的信——<計劃尋死>——惡事——我要盡我所能做出補償
少女與羅馬天主教堂——波見到她
《奉命謀殺》又是一部棄用了不少複雜構思的小說:
莉娜在倫敦——戴打電話給她——去車站——見到站長——快車離開時揮手——通過窗口回到白哈特——刺殺伊·阿——離開時留下線索,某件已經丟失的東西(打火機?)——去公共電話亭
莉給安妮打電話9.18
戴···(倫敦來電)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確立亨特不在場證明的偽造通話的設置。但他並沒有刺殺“伊·阿”(伊諾克·阿登),他到達那裏時,發現他已經因為頭部受傷身亡了。同時,在許多筆記中,羅利是兇手:
羅利安排莉[娜]的自殺(在倫敦)得看到教宗的訓喻
羅利在倫敦扮演了安德海嗎——和莉娜一起
盡管小說結尾並沒有被指控羅利犯罪,但的確有兩樁命案令他受到良心的譴責。看得出來,他在倫敦扮演安得海的構思顯得太過牽強了。另外一種構想是羅利和佛蘭西斯共同犯案:
羅利——嫉恨戴維——訂下計劃——他與佛蘭西斯一同敲詐——但羅利想要繼承財產——因此莉娜必須死
羅利和佛蘭西斯在小說中其實是獨立行動的,不過他們並不想殺害羅莎琳。
伊·阿屍體上發現的紐扣可能來自莉娜的衣服——或者是羅利把紐扣拿走的。聽到槍響時安妮和羅[利]和戴[維]正靠近房子——暗示羅可能在子彈上布置了定時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