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 作者:[英]約翰·克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待確定的問題:
旅行的日期 可能一月九日左右
考慮的問題——假日(小夥子)新年(西德裏克),天黑的時間(火車)
日期
假期?四月——斯托達特——韋斯特和馬爾科姆在那裏
所以謀殺在二月底?比如說——<二十四號>二十六號
最終確定謀殺發生在聖誕節前,調查則在節後,如此一來就解決了所有的要求——早早的天黑,兩名年輕小夥子和西德裏克也都能出場。
但是,《命案目睹記》最大的問題是屍體的身份。這對於馬普爾小姐、警察、讀者,我懷疑包括阿加莎·克裏斯蒂本人,都是個問題。直到小說快收尾的時候,我們都無法確認調查的這起命案殺的究竟是誰。必須承認,這個問題使得小說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否則很可能會是一部頂級的克裏斯蒂小說。這還引發了另一個問題,不憑藉神力,馬普爾小姐怎麽可能知道謀殺背後的故事。科林斯最初的讀者在有關手稿的報告中,承認說“除非是我太笨了,我實在看不出有誰能知道謀殺的動機”。他不“太笨”,的確不可能推理出兇手的身份和動機,不過,回過頭來看,兩者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下列筆記表明克裏斯蒂對於屍體的身份有過兩種構思——舞蹈演員安娜,或者瑪婷——由於兩者她都不想棄用,因此最終將兩者糅合在了一起:
死去的女子是不是舞蹈演員安娜?
安娜是昆[帕]太太嗎——或者安娜是昆安排的無關人員?
女子被殺是因為她是瑪婷,有個兒子,還是因為她是昆的妻子,而他打算與別人結婚
不過,當瑪婷的身份最終揭曉的時候,即便是最狂熱的克裏斯蒂迷,對於本書的喜愛恐怕也要經受重大的考驗。
——————————
從效果來看,無論是謀殺手段還是小說本身,《雲中命案》使用的手法都遭受了非難。針對這種帶有偏見的指責,兇手,乃至於作者,都認為“沒人注意到僕人”的設定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手法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出現了,有時還帶有情節的轉折,這些作品包括《三幕悲劇》、《葬禮之後》、《死亡約會》、《藍色列車之謎》、《閃光的氰化物》和《牙醫謀殺案》。在《葬禮之後》第二十四章第ii節中,克裏斯蒂用下麵一段對話稍稍平息了這種指責:
“我早就應該看出來了——我隱隱約約覺得以前在什麽地方見過你——但是當然了,一個人不會太注意——”他停住話頭。
“沒錯,一個人是不會費神去注意一個陪護的……一個傭工,一個家庭傭工!幾乎就是個僕人!”
——————————
第七章 大象的證詞:回憶謀殺案
但現在,她意識到了,她不得不回想,她不得不追憶往事……仔細地追憶任何每一件無關緊要的芝麻小事……
——《閃光的氰化物》,第1章
——————————
泄底作品
清潔女工之死·奉命謀殺·“唱一首六便士的歌”·沉睡的謀殺案·閃光的氰化物
——————————
阿加莎·克裏斯蒂有一些最棒的作品講述的是過去的謀殺——在查案的過程中,偵探需要依靠過去的回憶,當年的印跡已然冷卻,線索已然消失,真相的揭曉往往會喚醒一名沉睡的兇手。克裏斯蒂首先在《沉默的證人》中實驗了這一題材,波洛調查了一樁兩個月前的命案;六年後在《啤酒謀殺案》中(參見第四章),波洛調查了一樁十六年的案子,這一次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她的另兩個案子《清潔女工之死》和《奉命謀殺》中,判決已經結束,而在她的最後六部長篇小說中,有五部都包含了這類題材。我們在這類作品中還能看到她的歷史偵探小說,《死亡終局》,該作的實驗即便稱不上完全成功,至少也是她創作生涯中一部極為大膽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
1937年5月
——————————
艾米莉·阿倫戴爾在四月十一日給赫爾克裏·波洛寫了封信,但他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收到。而此時她已經死了。波洛前往貝辛市場調查她的死因,在這起案子裏,有招魂術、胸針、狗球,以及又一樁命案。
——————————
《沉默的證人》的大部分筆記出現在三十號筆記本中,跟《尼羅河慘案》的筆記以及新發現的短篇小說“狗球事件”在一起,大約有二十五頁;這部長篇小說與其短篇版前身(盡管有一處重大區別)之間的關係會在附錄中詳細研究。《沉默的證人》於一九三六年底在美國的《周六晚間郵報》上連載,題目是《波洛失去一名主顧》,一九三七年二月開始在英國以《小綠屋之謎》為書名連載。與美國連載相關的,是埃德蒙德·考克寫給克裏斯蒂的一封保留至今的書信,日期是一九三六年六月,信中感謝她向《周六晚間郵報》雜誌寄出了修改版(《周六晚間郵報》為此支付了一萬六千美元,比《底牌》多了兩千美元)。考克認為修改版有“巨大的改進”,並建議“再把作品提供給科林斯”。這個修改十分可能指的是小說的前四章,“英國小鄉村”的背景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相比之下,作品的其餘部分則是由黑斯廷斯敘述。回過頭來看,後來添加的這些內容十分合理。
《沉默的證人》是一部典型的克裏斯蒂式的鄉村推理——富有的家庭中發生了一起神秘死亡,出場人物包括身無分文的親戚、村裏的醫生和律師,波洛來村裏到處詢問,引得議論紛紛。調查中再次使用招魂術幹擾視線。早在一九二三年的“埃及古墓歷險記”中克裏斯蒂的兇手就用該手法來掩蓋行蹤。遲至一九六一年,《白馬酒店》中出現了比《沉默的證人》的特裏普姐妹更加邪惡的人物,招魂術成為該作的主要情節發展模式。
不同尋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內部證據——第七章的結尾——了解小說的確切時間線;艾米莉·阿倫戴爾死於一九三六年五月一日,波洛的調查開始於六月二十八日,不過調查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沒有證據表明是謀殺。可疑的外國人塔尼奧斯的登場,戲弄並再次顛覆了讀者的成見。有四名以前的兇手被提到——《雲中命案》、《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羅傑疑案》和《藍色列車之謎》,第二十五章還間接提到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六章有關貝辛市場的描寫與沃林福德相符,克裏斯蒂幾年前在那裏購買了溫特布魯克別墅。
以下筆記以暫定書名開頭,列出了家庭成員和背景,不過名字和細節有待變動,比如查爾斯並沒有結婚,他妹妹是特蕾莎,不是貝拉:
旅行的日期 可能一月九日左右
考慮的問題——假日(小夥子)新年(西德裏克),天黑的時間(火車)
日期
假期?四月——斯托達特——韋斯特和馬爾科姆在那裏
所以謀殺在二月底?比如說——<二十四號>二十六號
最終確定謀殺發生在聖誕節前,調查則在節後,如此一來就解決了所有的要求——早早的天黑,兩名年輕小夥子和西德裏克也都能出場。
但是,《命案目睹記》最大的問題是屍體的身份。這對於馬普爾小姐、警察、讀者,我懷疑包括阿加莎·克裏斯蒂本人,都是個問題。直到小說快收尾的時候,我們都無法確認調查的這起命案殺的究竟是誰。必須承認,這個問題使得小說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否則很可能會是一部頂級的克裏斯蒂小說。這還引發了另一個問題,不憑藉神力,馬普爾小姐怎麽可能知道謀殺背後的故事。科林斯最初的讀者在有關手稿的報告中,承認說“除非是我太笨了,我實在看不出有誰能知道謀殺的動機”。他不“太笨”,的確不可能推理出兇手的身份和動機,不過,回過頭來看,兩者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下列筆記表明克裏斯蒂對於屍體的身份有過兩種構思——舞蹈演員安娜,或者瑪婷——由於兩者她都不想棄用,因此最終將兩者糅合在了一起:
死去的女子是不是舞蹈演員安娜?
安娜是昆[帕]太太嗎——或者安娜是昆安排的無關人員?
女子被殺是因為她是瑪婷,有個兒子,還是因為她是昆的妻子,而他打算與別人結婚
不過,當瑪婷的身份最終揭曉的時候,即便是最狂熱的克裏斯蒂迷,對於本書的喜愛恐怕也要經受重大的考驗。
——————————
從效果來看,無論是謀殺手段還是小說本身,《雲中命案》使用的手法都遭受了非難。針對這種帶有偏見的指責,兇手,乃至於作者,都認為“沒人注意到僕人”的設定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手法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出現了,有時還帶有情節的轉折,這些作品包括《三幕悲劇》、《葬禮之後》、《死亡約會》、《藍色列車之謎》、《閃光的氰化物》和《牙醫謀殺案》。在《葬禮之後》第二十四章第ii節中,克裏斯蒂用下麵一段對話稍稍平息了這種指責:
“我早就應該看出來了——我隱隱約約覺得以前在什麽地方見過你——但是當然了,一個人不會太注意——”他停住話頭。
“沒錯,一個人是不會費神去注意一個陪護的……一個傭工,一個家庭傭工!幾乎就是個僕人!”
——————————
第七章 大象的證詞:回憶謀殺案
但現在,她意識到了,她不得不回想,她不得不追憶往事……仔細地追憶任何每一件無關緊要的芝麻小事……
——《閃光的氰化物》,第1章
——————————
泄底作品
清潔女工之死·奉命謀殺·“唱一首六便士的歌”·沉睡的謀殺案·閃光的氰化物
——————————
阿加莎·克裏斯蒂有一些最棒的作品講述的是過去的謀殺——在查案的過程中,偵探需要依靠過去的回憶,當年的印跡已然冷卻,線索已然消失,真相的揭曉往往會喚醒一名沉睡的兇手。克裏斯蒂首先在《沉默的證人》中實驗了這一題材,波洛調查了一樁兩個月前的命案;六年後在《啤酒謀殺案》中(參見第四章),波洛調查了一樁十六年的案子,這一次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她的另兩個案子《清潔女工之死》和《奉命謀殺》中,判決已經結束,而在她的最後六部長篇小說中,有五部都包含了這類題材。我們在這類作品中還能看到她的歷史偵探小說,《死亡終局》,該作的實驗即便稱不上完全成功,至少也是她創作生涯中一部極為大膽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
1937年5月
——————————
艾米莉·阿倫戴爾在四月十一日給赫爾克裏·波洛寫了封信,但他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收到。而此時她已經死了。波洛前往貝辛市場調查她的死因,在這起案子裏,有招魂術、胸針、狗球,以及又一樁命案。
——————————
《沉默的證人》的大部分筆記出現在三十號筆記本中,跟《尼羅河慘案》的筆記以及新發現的短篇小說“狗球事件”在一起,大約有二十五頁;這部長篇小說與其短篇版前身(盡管有一處重大區別)之間的關係會在附錄中詳細研究。《沉默的證人》於一九三六年底在美國的《周六晚間郵報》上連載,題目是《波洛失去一名主顧》,一九三七年二月開始在英國以《小綠屋之謎》為書名連載。與美國連載相關的,是埃德蒙德·考克寫給克裏斯蒂的一封保留至今的書信,日期是一九三六年六月,信中感謝她向《周六晚間郵報》雜誌寄出了修改版(《周六晚間郵報》為此支付了一萬六千美元,比《底牌》多了兩千美元)。考克認為修改版有“巨大的改進”,並建議“再把作品提供給科林斯”。這個修改十分可能指的是小說的前四章,“英國小鄉村”的背景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相比之下,作品的其餘部分則是由黑斯廷斯敘述。回過頭來看,後來添加的這些內容十分合理。
《沉默的證人》是一部典型的克裏斯蒂式的鄉村推理——富有的家庭中發生了一起神秘死亡,出場人物包括身無分文的親戚、村裏的醫生和律師,波洛來村裏到處詢問,引得議論紛紛。調查中再次使用招魂術幹擾視線。早在一九二三年的“埃及古墓歷險記”中克裏斯蒂的兇手就用該手法來掩蓋行蹤。遲至一九六一年,《白馬酒店》中出現了比《沉默的證人》的特裏普姐妹更加邪惡的人物,招魂術成為該作的主要情節發展模式。
不同尋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內部證據——第七章的結尾——了解小說的確切時間線;艾米莉·阿倫戴爾死於一九三六年五月一日,波洛的調查開始於六月二十八日,不過調查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沒有證據表明是謀殺。可疑的外國人塔尼奧斯的登場,戲弄並再次顛覆了讀者的成見。有四名以前的兇手被提到——《雲中命案》、《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羅傑疑案》和《藍色列車之謎》,第二十五章還間接提到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六章有關貝辛市場的描寫與沃林福德相符,克裏斯蒂幾年前在那裏購買了溫特布魯克別墅。
以下筆記以暫定書名開頭,列出了家庭成員和背景,不過名字和細節有待變動,比如查爾斯並沒有結婚,他妹妹是特蕾莎,不是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