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伯斯大夫——非常邪惡的男子——在聖約翰監獄就認識她


    法伊弗提到他研究蓖麻


    那麽a.誰殺了她?


    b.為什麽?


    盡管法伊弗夫婦從未在任何一部克裏斯蒂的作品中出場,但這裏的一些構思會在其他的作品中重新露麵——“國際學舍謀殺案”中失竊的戒指和《死亡約會》中的監獄女典獄官。


    不過主要的構思是字母表裏的對稱字母,這些字母是直接看到還是在鏡子中看到,可能會產生混淆。三十號筆記本在半頁上列出了所有這些字母:“hmawiouvyv”,還有一份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女性名字表。(x被省略了,可能是因為以x打頭的名字非常稀少。)克裏斯蒂最終確定了伊莎貝爾·歐格,因此在上麵提到了歐格太太。這個構思最終併入了同樣出版於一九三七年的《無言的證人》,不過使用了不同的名字。盡管克裏斯蒂草擬的場景與法伊弗有關,而法伊弗出自這部小說的人物表,但她是否真的有意將這一情節發展模式用在《尼羅河慘案》中,尚待爭議。更讓我們起疑的是,人物表中既沒有am,也沒有ma


    以下這段差不多是三十號筆記本中與本作有關的最後一段筆記:


    計劃


    內莉被人聽到說“我希望她死掉——隻有她死了,我才有自由。”


    內莉是可翻轉首字母名單中的一個名字(“海輪·威廉敏娜”),但她所說的這段話很像《死亡約會》中波洛偶然聽到的開場白。“瞧見了嗎,非把她殺掉不行吧?”這段文字,加上p太太以前的職業,以及她的家庭組成,可以認為構成了後來的這部小說的基礎。


    命案目睹記


    1957年11月4日


    ——————————


    埃爾斯佩思,麥吉利卡迪太太在去看望好友馬普爾小姐的火車上,目睹另一輛平行行駛的火車上發生了一起命案。在搜尋屍體的過程中,焦點集中到了克拉肯索普一家的盧瑟福莊園裏。馬普爾小姐與她的助手露西·艾爾斯巴羅展開了調查。


    ——————————


    這部作品的全部筆記出現在四本筆記本中——三號、二十二號、四十五號和四十七號——共計四十頁。科林斯收到《命案目睹記》是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底。小說內容設定的時間與寫作的時間是同時期的。故事開場時是十二月二十日(1956年)——“現在天已經很暗,陰沉的十二月天——隻有五天就是聖誕節了”(第1章)——但是除了馬普爾小姐在牧師寓所的聖誕晚宴上跟牧師的兒子萊昂納多·克萊門特談論各地地圖外,小說中沒有再提及假期,也沒有渲染假期的氣氛。


    本書書名的變化比她的其他作品都要多。在最終使用四點五十分之前{英文書名直譯為《四點五十分發自帕丁頓》},曾先後用過四點十五分,四點半和四點五十四分。手稿的題目是“四點五十四分發自帕丁頓”,克裏斯蒂在四月八日(1957年)給埃德蒙德·考克的書信中曾對此做出解釋,承認那個時間其實沒有火車。她同意“四點五十分發自帕丁頓”甚至“五點發自帕丁頓”是較好的書名。


    下麵的摘錄出向四十七號筆記本,似乎比同類筆記時間要早,因為這段筆記(除了馬普爾小姐)沒有人名,但是基本的構思與完稿的小說相符。最後那個問題的黑色幽默極能反映克裏斯蒂在構思情節時的經典思維。幾頁之後是“格林肖的蠢物”和《不速之客》的筆記,火車的構思被束之高閣了。由於“格林肖的蠢物”首次發表於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因此這證明了《命案目睹記》的筆記不比其寫作時間早多少。


    火車——在火車上看見?——透過房屋的窗子看見。或者反之亦然?


    火車的構思


    姑娘乘坐火車前往聖瑪麗·米德村,看見在旁邊停下的另一列火車上發生謀殺——一名女子被人勒死——告訴了馬普爾小姐——警察?沒人被勒死——沒發現屍體。


    為什麽——兩列火車,一列開往曼徹斯特——一列是本地慢車。你在哪裏能把屍體推下火車呢?


    三號筆記本概述了基本構思(麥吉利卡迪太太寫作班特裏太太),但四十五號筆記本有一段文字簡要準確地敘述了小說首章:


    火車


    麥吉利卡迪太太——馬普爾小姐的好友——去她家中做客——帕丁頓出發的火車上——另一列火車——但是同向行駛——被追上——一同行駛了一會兒,透過車廂隔間的窗子——一名男子在勒死金髮少女——然後——火車開走了


    麥吉太太十分不安——告訴收票員——站長?哦!簡我看見了一樁謀殺!


    《命案目睹記》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兇手是名男子,這在克裏斯蒂的作品中是獨一無二的。第一章僅僅寫了四頁,作者就告訴讀者說:“一名男子背對著窗子,也背對著她,站在那裏。他的雙手勒住對麵一名女子的脖子,正在慢慢地、毫不留情地勒死她。”如此明白的陳述,看見的那個人不太可能會被認為是女人假扮的,克裏斯蒂對她的讀者非常了解,知道如果解答是那樣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被完全欺騙了。因此,除了艾瑪·克拉肯索普(動機)和露西·艾爾斯巴羅(調查者)以外,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是男性。如此一來,問題就成了如何讓這些人在身體外形上大致相似,而在性格上又有區別。她在二十二號筆記本中對此提醒自己:


    必須把男人們搞清楚


    三名深色皮膚的男子——都是大約五英尺十英寸到六英尺 行動自由


    人物 西德裏克 年紀最大?


    哈羅德 結婚 沒有小孩


    阿爾弗雷德


    布萊恩·伊斯特利 前飛行員——伊迪絲(已死)的丈夫,阿裏斯泰爾的父親或繼父?


    老人的兩個兒子——好孩子(在銀行)藝術家——或者場景設計師或舞台監督


    西德裏克——羅伯特·格雷夫斯類型——居無定所,放任自流(最終娶露西·艾爾斯巴羅為妻)


    哈羅德·克拉肯索普爵士——大忙人——克拉肯索普有限公司經理。有所成就——其實並非如此?處境艱難?


    布萊恩?皇家空軍的機翼指揮?賦閑


    阿爾弗[雷德]深色皮膚,身材修長——有罪之人——戰時黑市——陸軍供應部


    “羅伯特·格雷夫斯”指的是克裏斯蒂現實生活中的一位好友和鄰居,他創作了《我,克勞迪厄斯》等小說。格雷夫斯是位重要的愛好者,也是《零時》的受奉獻者。這段引文還澄清了一個小說結尾尚未回答的問題——露西最終會嫁給那名男子?


    有兩個問題有待考慮,問題看起來雖不重要,但對情節卻有影響——如何保證案發當時足夠黑暗,如何解釋兩名年輕小夥子都能在房子裏。兩本筆記圍繞日期的問題進行了考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約翰·克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約翰·克倫並收藏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