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 作者:[英]約翰·克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9頁——擴寫弗[裏亞特]的回憶
第21頁——大量擴寫會客室的喝茶場景第24頁——“海蒂”之後繼續寫萊格
改寫以下事件的次序:
第38頁——擴寫早餐會
第47頁——也許在網球場與麥可·威曼對話
處理算命人帳篷的文字
第61頁——發現屍體後的更多細節
奧利佛太太的計劃兇器
手槍
刀
曬衣繩
足跡(混凝土)
玫瑰、劍蘭還是球莖類?作下記號?
鞋
快照
誰?被害人
為什麽?兇器
怎麽幹?動機
何地?時間
何時?地點
下午的方案——
四點 佩[吉]·萊[格]離開帳篷
四點五分 海[蒂]請b小姐喝茶
四點十分 海進入帳篷——出來回到小屋裏——穿成少女的樣子——前往船庫
四點二十 叫來瑪琳——把她勒死,然後回來,義大利少女以本人身份到場——跟高領的年輕人交談[穿高領襯衣的參賽者]
四點半 和荷蘭少女離開,在後麵收拾行李,或者跟高領離開——荷蘭少女前往達特茅斯——義大利少女前往普利茅斯
——————————
除了令人讚嘆的情節構思之外,《謀殺啟事》還是一幅令人信服的畫麵,它描繪了英國是如何艱難擺脫戰後的艱苦歲月的。我們不再擁有男僕和雞尾酒會;沒有了晚宴盛裝,也沒有了隨便質問的侍女;沒有了周末的賓客,也沒有了午夜劇場提供的不在場證明。從定量配給到實物交易,從逃亡的人員到外國的“幫助”,從配給票證簿到身份證,各種各樣的陰影籠罩著全書。其實,還有一些線索就來自那個特定的環境之中:中央暖氣的過度使用,暴露拚寫問題的簡訊,為了方便實物交易而造成房屋很容易進入。第十章第三節中,馬普爾小姐和克拉多克探長之間還有一段關於舊秩序變化的生動對話:“十五年前人人都了解相互的底細……如今再也不比從前了……相互之間誰也不再了解誰。”在克裏斯蒂一貫的創作才智之下,這也被歸入了情節之內。
這部小說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麵是一對不起眼的同性戀伴侶:欣奇克利夫小姐和默加特洛伊德小姐。在此之前,克裏斯蒂小說中零星出現的同性戀人物要麽是個搞笑角色(《魔手》中的派先生和《殺人不難》中的艾爾沃西先生),要麽是個討厭的角色(艾德威爾爵士的希臘神一般的男僕,以及幾年後《籠中鼠》中的阿列克)。奇平·克裏格霍恩村這一對是有事實依據的,就村民們而言,並沒什麽不尋常的地方,而在默加特洛伊德死後,也就結束了。相比於三年前《三隻瞎老鼠》中描寫的克裏斯多福·雷恩,這是一個顯著的改進。雷恩是克裏斯蒂筆下最女性化的角色,在最初的劇本中被描寫為帶有“同性戀嗓音”;《謀殺啟事》兩年後的劇場版中,他的同性戀基調也沒降低,他還對警察的魅力發表意見(第一幕,第二場)。《謀殺啟事》發表後不久,克裏斯蒂在規劃《清潔女工之死》時,曾經有意將兩名嫌疑人設定為“兩名生活在一起的年輕男子”,不過她還是擯棄了這一構思。
——————————
《蛛網》中處處可見早期作品的構思:
*皮克小姐把屍體藏在了空房床鋪的支撐架下,與《犯罪團夥》中的“代號十六的人”裏的惡棍一樣。
*失蹤的紙牌是《犯罪團夥》的情節發展模式。
*值錢郵票貼在信封上的構思出現在“奇特的玩笑”裏。
*皮帕的製造蠟人的過程與《陽光下的罪惡》中琳達·馬紹爾相同。
*克拉麗莎在皮帕有嫌疑的情況下承擔了殺人責任,讓人回想到《啤酒謀殺案》中,卡洛琳‘克雷爾為她妹妹安吉拉承擔責任的行為。
*房產在折價銷售時遇到了合適的人,“廉價公寓遇險記”也使用了這樣的手法。
*劇中也設計了一個與名字相關的精巧線索(參見《謀殺啟事》、《清潔女工之死》和《懸崖山莊疑案》。)
*第二幕第二場還有意引用了“十個黑人小孩”[原文如此],第一幕用了“藏書室女屍之謎”。
——————————
展示d:筆記中的真實案件
最近我看了不少各式各樣真實生活中的未解之謎。我應用自己的破案方法去解這些問題。
——《怪鍾》,第14章
阿加莎·克裏斯蒂寫過兩部真實的案件,都與她寫的小說非常相似。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一日發表在《星期日紀事報》上的文章“克羅伊頓的悲慘家庭”寫的是當時尚未破案的克羅伊頓毒殺案,雪梨家中的三人在幾個月間被殺害,兇手幾乎肯定就是家裏的人;一九六八年十月,克裏斯蒂又在《周日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查爾斯·布拉沃命案的短文,這又是一起家庭毒殺案。除了虛構犯罪小說外,克裏斯蒂還在筆記中提到了幾樁真實的謀殺案,有些非常著名,有些則鮮為人知。
麗奇·伯頓
五號、十七號和三十五號筆記本分別在構思《大象的證詞》、《借鏡殺人》和《啤酒謀殺案》的過程中提到了臭名昭著的麗奇·伯頓命案。一八九二年在麻薩諸塞州的福爾河,安德魯·伯頓夫婦在自己家中被殘忍地殺害。盡管他們的女兒麗奇因此案受審,但她被判無罪釋放,再也沒有人因此案被指控,直到今天,關於她是否有罪仍然有各種猜測。看得出來,這幾部作品的筆記都是在探討使用類似伯頓命案的設置——家庭兇案,兇手很可能就是家庭成員——這一設置對克裏斯蒂很有吸引力:
麗奇·伯頓一家——父母被殺——兩個女兒——忠於家庭的嫂子——男孩(侄子)―哈略特,愛爾蘭女僕
野心勃勃的女人——富有(其實是個麗奇·伯頓)第二次結婚
如果無罪,那麽誰有罪?房子裏其他四(或五)個人(有點像伯頓夫婦?)
康斯坦絲·肯特
五號和六號筆記本分別在構思《大象的證詞》和《復仇女神》的過程中提到了這個臭名昭著的案子。康斯坦絲·肯特因在一八六〇年殺害三歲的同父異母弟弟被判二十年監禁,一八八五年她獲釋。
康斯坦絲·肯特類型的故事——少女艾瑪——喜愛家庭女教師——母親死了。家庭教師曾經非常喜愛艾瑪,現在轉而與她敵對
康斯坦絲·肯特案——有個喜愛的家庭女教師——母親死了。家庭教師嫁給了父親。她有了一個小兒子——康斯坦絲很喜歡他——他在土廁中被發現——被殺害的
第21頁——大量擴寫會客室的喝茶場景第24頁——“海蒂”之後繼續寫萊格
改寫以下事件的次序:
第38頁——擴寫早餐會
第47頁——也許在網球場與麥可·威曼對話
處理算命人帳篷的文字
第61頁——發現屍體後的更多細節
奧利佛太太的計劃兇器
手槍
刀
曬衣繩
足跡(混凝土)
玫瑰、劍蘭還是球莖類?作下記號?
鞋
快照
誰?被害人
為什麽?兇器
怎麽幹?動機
何地?時間
何時?地點
下午的方案——
四點 佩[吉]·萊[格]離開帳篷
四點五分 海[蒂]請b小姐喝茶
四點十分 海進入帳篷——出來回到小屋裏——穿成少女的樣子——前往船庫
四點二十 叫來瑪琳——把她勒死,然後回來,義大利少女以本人身份到場——跟高領的年輕人交談[穿高領襯衣的參賽者]
四點半 和荷蘭少女離開,在後麵收拾行李,或者跟高領離開——荷蘭少女前往達特茅斯——義大利少女前往普利茅斯
——————————
除了令人讚嘆的情節構思之外,《謀殺啟事》還是一幅令人信服的畫麵,它描繪了英國是如何艱難擺脫戰後的艱苦歲月的。我們不再擁有男僕和雞尾酒會;沒有了晚宴盛裝,也沒有了隨便質問的侍女;沒有了周末的賓客,也沒有了午夜劇場提供的不在場證明。從定量配給到實物交易,從逃亡的人員到外國的“幫助”,從配給票證簿到身份證,各種各樣的陰影籠罩著全書。其實,還有一些線索就來自那個特定的環境之中:中央暖氣的過度使用,暴露拚寫問題的簡訊,為了方便實物交易而造成房屋很容易進入。第十章第三節中,馬普爾小姐和克拉多克探長之間還有一段關於舊秩序變化的生動對話:“十五年前人人都了解相互的底細……如今再也不比從前了……相互之間誰也不再了解誰。”在克裏斯蒂一貫的創作才智之下,這也被歸入了情節之內。
這部小說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麵是一對不起眼的同性戀伴侶:欣奇克利夫小姐和默加特洛伊德小姐。在此之前,克裏斯蒂小說中零星出現的同性戀人物要麽是個搞笑角色(《魔手》中的派先生和《殺人不難》中的艾爾沃西先生),要麽是個討厭的角色(艾德威爾爵士的希臘神一般的男僕,以及幾年後《籠中鼠》中的阿列克)。奇平·克裏格霍恩村這一對是有事實依據的,就村民們而言,並沒什麽不尋常的地方,而在默加特洛伊德死後,也就結束了。相比於三年前《三隻瞎老鼠》中描寫的克裏斯多福·雷恩,這是一個顯著的改進。雷恩是克裏斯蒂筆下最女性化的角色,在最初的劇本中被描寫為帶有“同性戀嗓音”;《謀殺啟事》兩年後的劇場版中,他的同性戀基調也沒降低,他還對警察的魅力發表意見(第一幕,第二場)。《謀殺啟事》發表後不久,克裏斯蒂在規劃《清潔女工之死》時,曾經有意將兩名嫌疑人設定為“兩名生活在一起的年輕男子”,不過她還是擯棄了這一構思。
——————————
《蛛網》中處處可見早期作品的構思:
*皮克小姐把屍體藏在了空房床鋪的支撐架下,與《犯罪團夥》中的“代號十六的人”裏的惡棍一樣。
*失蹤的紙牌是《犯罪團夥》的情節發展模式。
*值錢郵票貼在信封上的構思出現在“奇特的玩笑”裏。
*皮帕的製造蠟人的過程與《陽光下的罪惡》中琳達·馬紹爾相同。
*克拉麗莎在皮帕有嫌疑的情況下承擔了殺人責任,讓人回想到《啤酒謀殺案》中,卡洛琳‘克雷爾為她妹妹安吉拉承擔責任的行為。
*房產在折價銷售時遇到了合適的人,“廉價公寓遇險記”也使用了這樣的手法。
*劇中也設計了一個與名字相關的精巧線索(參見《謀殺啟事》、《清潔女工之死》和《懸崖山莊疑案》。)
*第二幕第二場還有意引用了“十個黑人小孩”[原文如此],第一幕用了“藏書室女屍之謎”。
——————————
展示d:筆記中的真實案件
最近我看了不少各式各樣真實生活中的未解之謎。我應用自己的破案方法去解這些問題。
——《怪鍾》,第14章
阿加莎·克裏斯蒂寫過兩部真實的案件,都與她寫的小說非常相似。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一日發表在《星期日紀事報》上的文章“克羅伊頓的悲慘家庭”寫的是當時尚未破案的克羅伊頓毒殺案,雪梨家中的三人在幾個月間被殺害,兇手幾乎肯定就是家裏的人;一九六八年十月,克裏斯蒂又在《周日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查爾斯·布拉沃命案的短文,這又是一起家庭毒殺案。除了虛構犯罪小說外,克裏斯蒂還在筆記中提到了幾樁真實的謀殺案,有些非常著名,有些則鮮為人知。
麗奇·伯頓
五號、十七號和三十五號筆記本分別在構思《大象的證詞》、《借鏡殺人》和《啤酒謀殺案》的過程中提到了臭名昭著的麗奇·伯頓命案。一八九二年在麻薩諸塞州的福爾河,安德魯·伯頓夫婦在自己家中被殘忍地殺害。盡管他們的女兒麗奇因此案受審,但她被判無罪釋放,再也沒有人因此案被指控,直到今天,關於她是否有罪仍然有各種猜測。看得出來,這幾部作品的筆記都是在探討使用類似伯頓命案的設置——家庭兇案,兇手很可能就是家庭成員——這一設置對克裏斯蒂很有吸引力:
麗奇·伯頓一家——父母被殺——兩個女兒——忠於家庭的嫂子——男孩(侄子)―哈略特,愛爾蘭女僕
野心勃勃的女人——富有(其實是個麗奇·伯頓)第二次結婚
如果無罪,那麽誰有罪?房子裏其他四(或五)個人(有點像伯頓夫婦?)
康斯坦絲·肯特
五號和六號筆記本分別在構思《大象的證詞》和《復仇女神》的過程中提到了這個臭名昭著的案子。康斯坦絲·肯特因在一八六〇年殺害三歲的同父異母弟弟被判二十年監禁,一八八五年她獲釋。
康斯坦絲·肯特類型的故事——少女艾瑪——喜愛家庭女教師——母親死了。家庭教師曾經非常喜愛艾瑪,現在轉而與她敵對
康斯坦絲·肯特案——有個喜愛的家庭女教師——母親死了。家庭教師嫁給了父親。她有了一個小兒子——康斯坦絲很喜歡他——他在土廁中被發現——被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