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不知道他是反對她嫁給科林森的。”
“說他真是反對倒也不見得,但是他認為他們在這個時候結婚不合時宜,用那種方式更是要不得。”
“這一點我倒是能夠理解的,”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們也已經吃完了飯,站起來準備走了。“安德魯斯做事是常常喜歡自行其是的。”
【注】 名牌豪華轎車。
【注】 艾米嬤嬤,全名艾米·森普爾,麥克弗森(1890-1944):美國“五旬節教會”派女傳教士,創立國際方正福音教會,在電台上布道獲得很大成功,信徒極眾,她也因而名利雙收。
【注】 弗蘭克·布克曼(1878-1961):美國路德宗牧師,20世紀20年代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起宗教信仰復興運動,其主張被人稱為布克曼主義。
【注】 蓋爾人是指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凱爾特人。
【注】 亞瑟·梅琴:英國作家亞瑟·盧埃林·瓊斯(1863-1947)之筆名,所著幻想小說多以中世紀的威爾斯為背景,開20世紀哥特派科幻小說的先河。
【注】 裏諾在加利福尼亞以東的內華達州。在裏諾,結婚、離婚手續簡單是出了名的。
第三部 凱薩達
第十三章 懸崖路
埃裏克·科林森從凱薩達給我打來了一個電報:
那天上午我不在舊金山。我是在北邊的馬丁內斯鎮,跟菲爾·利奇的一個已經離異的妻子講價錢。這個菲爾·利奇化名極多,是個神秘人物。他盜賣孤兒證,大量流入西北各地,因此我們要想拿住他,而且要得很急。他這個前任的老婆是個嬌小可愛的金髮女郎,是當電話接線員的,她手裏有他的一張照片,算是比較新的,願意賣給我們。
“他從來不拿我好好當人看待,怕我手裏會積起倆錢兒,所以從來不肯把他的臭支票大大方方開一張給我,”她抱怨說。“我隻好自己掙錢來應付我的花銷。今天也不知是哪個騷貨在大把大把拿他的,為什麽我就不能從他身上撈兩個呢?你說吧,這張照片你肯出多少錢買?”
她自然是過高估計了這張照片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不過我最後還是把這樁交易跟她做成了。這樣等我回到市裏,已經是六點過後了,要搭火車當夜趕到凱薩達是來不及了。我就帶了點衣服,裝上個旅行包,到車庫裏開出我的汽車,直駛凱薩達。
凱薩達距舊金山有八十來英裏,那是一個隻有一家旅館的小鎮,貼在一座山的岩坡上,山的形成年代還不算太久遠,順著山坡下去就是太平洋。凱薩達的海灘太陡,而且地又堅實,尖石極多,不是個遊泳的好地方,所以凱薩達沒賺到過避暑遊客多少錢。有個時期那裏成了私酒販子卸貨的口岸,倒是熱鬧過一陣,可是那檔兒買賣如今早已偃旗息鼓,因為私酒販子發現:把私酒從境外販來,倒還不如在國內就地取材,獲利既大,風險又小。從此凱薩達又睡起大覺來。
當天夜裏我十一點多到了鎮上,停好車子,穿過大街便是夕照旅館。那是一座黃色的樓房,樓不高,卻鋪得很開。大堂裏隻有夜班接待員一個人,那是個娘娘腔的小個子,看年紀已有六十好幾,他費盡心機要逗我看他的指甲是染得紅紅的、亮亮的。
他一看我在住宿登記簿上籤下的名字,就遞給我一個封好的信封,那是旅館的專印信封,上麵是埃裏克·科林森的筆跡,寫明交我親收。我撕開信封,看信箋上寫的是:
請勿外出,等我回來見麵再談。
e.c.【注】
“這封信留在這兒有多久了?”我問。
“八點鍾左右就留在這兒了。卡特先生等了你一個多鍾頭,後來看火車站來的公共汽車末班車都過了,他就走了。”
“他不住在這兒?”
“唷,他哪能住這兒呢。他和他的新娘在小海灣那邊租了圖克家的宅子住。”
科林森這種人,他叫我幹什麽我是不能認真聽他的。我就問:
“去那個地方怎麽走?”
“那個地方你夜裏去是絕對找不到的,”那接待員擺出一副“包你沒錯”的架勢對我說,“除非你繞道走東邊的那條路去,可即使走那條路我看你也到不了,除非你熟悉那一帶的地理。”
“是嗎?那白天去那個地方是怎麽走的呢?”
“沿著這條大街走到盡頭,見了岔路走靠海的一支,就順著那條路沿懸崖一直走下去。那也實在算不上是一條路,倒還不如說是條小山徑。走上約莫三英裏,就到那座宅子了。宅子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外表看去是棕色的,上麵是木瓦頂。四麵都貼著牆麵板。白天去還是挺容易找的,隻要你記住‘遇岔路須向右,緊靠大海一直走’就行。可是夜裏去找你是八輩子也……”
“多謝了。”我不想聽他再兜翻一遍,就趕緊截住了他。
他領我上樓到一個房間裏,說好五點鍾一定叫醒我,我不到午夜就睡著了。
一清早,電話就來叫醒我了。我從床上爬起來向電話裏回了一句:“好,謝謝。”一看天色是陰沉沉、霧蒙蒙的,且又寒氣逼人,看來這天氣靠不住。等到我穿好衣服下樓,看這天氣還是沒有多大好轉的跡象。那旅館接待員對我說,凱薩達這個鎮上在七點以前是八輩子也找不到一個地方吃早飯的。
我出了旅館,順著大街而去,走不上一會兒大街便變成了一條泥土路,我就順著這泥土路去,到岔路口便拐入了折向大海的那條支路。那條支路從一開始就實在算不上是一條路,走不多久便隻剩了一條石徑,在一道岩架的斜坡上蜿蜒伸去,跟著那道岩架愈來愈逼向海邊。愈往前去那岩架的斜坡也愈陡,到後來斜坡上的石徑簡直就成了橫在懸崖麵上的一道忽寬忽窄的石樑——寬處也不過八英尺到十英尺,窄處隻得四五英尺。小徑的後上方是聳起的懸崖,有六七十英尺高;下前方則崖麵斜削而下,跌落一百多英尺,碎石狼藉散入了大海。風是從中國的那個方向來的,頭上吹得霧氣紛紛越過崖頂而去,底下則掀起陣陣海浪,喧騰成一片。
在懸崖最陡峭的地方,石徑拐了個彎——事實上這兒有百來碼長的一段,懸崖陡得竟就是直上直下的。就在這兒我看到石徑靠外麵的邊沿上有一個七棱八角的小缺口,就停下來仔細瞧瞧。這個缺口大概有六英寸寬,新翻起的鬆土在一邊堆起了一個半圓形的小墩墩,在另一邊則零零落落散滿一地。那可不是有什麽好看的,連我這樣一個城裏人都一眼看了出來:這兒本來有一叢灌木,不多久以前給連根拔掉了。
我把他留在那兒,回到山溝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氣喘籲籲地重又爬上去,到了懸崖石徑上,再返回少了叢灌木的那個缺口處。在那兒我也沒有發現什麽值得注意的痕跡,諸如腳印之類,這小徑基本上都是硬石路麵,我就又順著石徑繼續趕我的路。不久懸崖就漸漸拐離了大海,貼著崖麵的小徑也漸漸降低了高度。又過了半英裏地,懸崖就壓根兒沒了影,隻剩了一道灌木叢生的山樑,小徑就在山樑腳下一路伸展出去。太陽到這時還沒有出來,褲子貼緊在腿上,冷冰冰的好不難受;皮鞋開了裂,進了水,走起來咯吱咯吱直響。我還沒有吃過一口早飯,香菸又都打濕了;左膝頭一陣陣痛,那是因為剛才下山溝的時候不小心一滑,把膝頭扭傷了。我詛咒這偵探的差事,可還是得咯吱咯吱順著小徑繼續趕我的路。
“說他真是反對倒也不見得,但是他認為他們在這個時候結婚不合時宜,用那種方式更是要不得。”
“這一點我倒是能夠理解的,”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們也已經吃完了飯,站起來準備走了。“安德魯斯做事是常常喜歡自行其是的。”
【注】 名牌豪華轎車。
【注】 艾米嬤嬤,全名艾米·森普爾,麥克弗森(1890-1944):美國“五旬節教會”派女傳教士,創立國際方正福音教會,在電台上布道獲得很大成功,信徒極眾,她也因而名利雙收。
【注】 弗蘭克·布克曼(1878-1961):美國路德宗牧師,20世紀20年代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起宗教信仰復興運動,其主張被人稱為布克曼主義。
【注】 蓋爾人是指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凱爾特人。
【注】 亞瑟·梅琴:英國作家亞瑟·盧埃林·瓊斯(1863-1947)之筆名,所著幻想小說多以中世紀的威爾斯為背景,開20世紀哥特派科幻小說的先河。
【注】 裏諾在加利福尼亞以東的內華達州。在裏諾,結婚、離婚手續簡單是出了名的。
第三部 凱薩達
第十三章 懸崖路
埃裏克·科林森從凱薩達給我打來了一個電報:
那天上午我不在舊金山。我是在北邊的馬丁內斯鎮,跟菲爾·利奇的一個已經離異的妻子講價錢。這個菲爾·利奇化名極多,是個神秘人物。他盜賣孤兒證,大量流入西北各地,因此我們要想拿住他,而且要得很急。他這個前任的老婆是個嬌小可愛的金髮女郎,是當電話接線員的,她手裏有他的一張照片,算是比較新的,願意賣給我們。
“他從來不拿我好好當人看待,怕我手裏會積起倆錢兒,所以從來不肯把他的臭支票大大方方開一張給我,”她抱怨說。“我隻好自己掙錢來應付我的花銷。今天也不知是哪個騷貨在大把大把拿他的,為什麽我就不能從他身上撈兩個呢?你說吧,這張照片你肯出多少錢買?”
她自然是過高估計了這張照片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不過我最後還是把這樁交易跟她做成了。這樣等我回到市裏,已經是六點過後了,要搭火車當夜趕到凱薩達是來不及了。我就帶了點衣服,裝上個旅行包,到車庫裏開出我的汽車,直駛凱薩達。
凱薩達距舊金山有八十來英裏,那是一個隻有一家旅館的小鎮,貼在一座山的岩坡上,山的形成年代還不算太久遠,順著山坡下去就是太平洋。凱薩達的海灘太陡,而且地又堅實,尖石極多,不是個遊泳的好地方,所以凱薩達沒賺到過避暑遊客多少錢。有個時期那裏成了私酒販子卸貨的口岸,倒是熱鬧過一陣,可是那檔兒買賣如今早已偃旗息鼓,因為私酒販子發現:把私酒從境外販來,倒還不如在國內就地取材,獲利既大,風險又小。從此凱薩達又睡起大覺來。
當天夜裏我十一點多到了鎮上,停好車子,穿過大街便是夕照旅館。那是一座黃色的樓房,樓不高,卻鋪得很開。大堂裏隻有夜班接待員一個人,那是個娘娘腔的小個子,看年紀已有六十好幾,他費盡心機要逗我看他的指甲是染得紅紅的、亮亮的。
他一看我在住宿登記簿上籤下的名字,就遞給我一個封好的信封,那是旅館的專印信封,上麵是埃裏克·科林森的筆跡,寫明交我親收。我撕開信封,看信箋上寫的是:
請勿外出,等我回來見麵再談。
e.c.【注】
“這封信留在這兒有多久了?”我問。
“八點鍾左右就留在這兒了。卡特先生等了你一個多鍾頭,後來看火車站來的公共汽車末班車都過了,他就走了。”
“他不住在這兒?”
“唷,他哪能住這兒呢。他和他的新娘在小海灣那邊租了圖克家的宅子住。”
科林森這種人,他叫我幹什麽我是不能認真聽他的。我就問:
“去那個地方怎麽走?”
“那個地方你夜裏去是絕對找不到的,”那接待員擺出一副“包你沒錯”的架勢對我說,“除非你繞道走東邊的那條路去,可即使走那條路我看你也到不了,除非你熟悉那一帶的地理。”
“是嗎?那白天去那個地方是怎麽走的呢?”
“沿著這條大街走到盡頭,見了岔路走靠海的一支,就順著那條路沿懸崖一直走下去。那也實在算不上是一條路,倒還不如說是條小山徑。走上約莫三英裏,就到那座宅子了。宅子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外表看去是棕色的,上麵是木瓦頂。四麵都貼著牆麵板。白天去還是挺容易找的,隻要你記住‘遇岔路須向右,緊靠大海一直走’就行。可是夜裏去找你是八輩子也……”
“多謝了。”我不想聽他再兜翻一遍,就趕緊截住了他。
他領我上樓到一個房間裏,說好五點鍾一定叫醒我,我不到午夜就睡著了。
一清早,電話就來叫醒我了。我從床上爬起來向電話裏回了一句:“好,謝謝。”一看天色是陰沉沉、霧蒙蒙的,且又寒氣逼人,看來這天氣靠不住。等到我穿好衣服下樓,看這天氣還是沒有多大好轉的跡象。那旅館接待員對我說,凱薩達這個鎮上在七點以前是八輩子也找不到一個地方吃早飯的。
我出了旅館,順著大街而去,走不上一會兒大街便變成了一條泥土路,我就順著這泥土路去,到岔路口便拐入了折向大海的那條支路。那條支路從一開始就實在算不上是一條路,走不多久便隻剩了一條石徑,在一道岩架的斜坡上蜿蜒伸去,跟著那道岩架愈來愈逼向海邊。愈往前去那岩架的斜坡也愈陡,到後來斜坡上的石徑簡直就成了橫在懸崖麵上的一道忽寬忽窄的石樑——寬處也不過八英尺到十英尺,窄處隻得四五英尺。小徑的後上方是聳起的懸崖,有六七十英尺高;下前方則崖麵斜削而下,跌落一百多英尺,碎石狼藉散入了大海。風是從中國的那個方向來的,頭上吹得霧氣紛紛越過崖頂而去,底下則掀起陣陣海浪,喧騰成一片。
在懸崖最陡峭的地方,石徑拐了個彎——事實上這兒有百來碼長的一段,懸崖陡得竟就是直上直下的。就在這兒我看到石徑靠外麵的邊沿上有一個七棱八角的小缺口,就停下來仔細瞧瞧。這個缺口大概有六英寸寬,新翻起的鬆土在一邊堆起了一個半圓形的小墩墩,在另一邊則零零落落散滿一地。那可不是有什麽好看的,連我這樣一個城裏人都一眼看了出來:這兒本來有一叢灌木,不多久以前給連根拔掉了。
我把他留在那兒,回到山溝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氣喘籲籲地重又爬上去,到了懸崖石徑上,再返回少了叢灌木的那個缺口處。在那兒我也沒有發現什麽值得注意的痕跡,諸如腳印之類,這小徑基本上都是硬石路麵,我就又順著石徑繼續趕我的路。不久懸崖就漸漸拐離了大海,貼著崖麵的小徑也漸漸降低了高度。又過了半英裏地,懸崖就壓根兒沒了影,隻剩了一道灌木叢生的山樑,小徑就在山樑腳下一路伸展出去。太陽到這時還沒有出來,褲子貼緊在腿上,冷冰冰的好不難受;皮鞋開了裂,進了水,走起來咯吱咯吱直響。我還沒有吃過一口早飯,香菸又都打濕了;左膝頭一陣陣痛,那是因為剛才下山溝的時候不小心一滑,把膝頭扭傷了。我詛咒這偵探的差事,可還是得咯吱咯吱順著小徑繼續趕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