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 又稱流刑,是降死一等重刑。景朝的流放地通常是幽州苦寒之地的荒山礦場。
在衛衍的認識裏麵, 所謂的流放就是一堆犯人被窮凶極惡的差役提著鞭子驅趕著,披枷帶鎖徒步跋涉千裏前往流放地。一般流放的季節都是選在冬季,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走得慢了後麵就有鞭子唰唰唰地飛,再加上一路上缺衣少食,越往北天氣越冷,老弱病殘者就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來,就算是青壯年路上若有個頭痛發熱, 無醫無藥的恐怕也是熬不到地頭。
至於到了流放地, 那就更不用說了,在那種服苦役的地方,種種磨難是家常便飯,雖然他那時在皇帝麵前信誓旦旦保證他一定能回來, 最後能不能熬下去他根本就無法預料。
不過真的到了被押解出京的那日, 他才發現事實與他想象中有些差距。這北行流放的標準配備是差役兩個,一前一後,一個帶路,一個斷後。犯人一個,也就是他,沒有腳鐐,沒有枷鎖, 走在兩人之間。沒有皮鞭,沒有叱罵,當然也沒有交談,就這樣悶聲不響地走了大概一個多時辰,帶路的那差役帶著跟在後麵的兩人拐進了路邊一茶棚。
衛衍遠遠看到茶棚裏麵隱約的身影,眼眶就濕潤了起來,緊趕幾步越過了那帶路的差役,進了茶棚跪在裏麵那中年美婦的麵前。
“母親……”千言萬語不知該如何訴說,最後隻留下哽咽。
世人都說,父母在,不遠行。而他此次不但是遠行,而且還是因罪被流,禍及家人,更是讓父母傷心難過,不孝至此,無以複加。
“衍兒……”柳氏見丈夫已經將那兩個差役迎到一邊說話,心中雖然難過,也知道時間不多,況且私見流犯,送衣送食這種事若被人知曉,怕又是要參上衛家一本,惹來很多麻煩。此時隻能強忍悲痛,摸了摸兒子的頭,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帶到另一邊去小心囑咐。
那邊桌上放了個包裹。柳氏打開包裹對兒子一一交代。包裹裏麵除了衣物鞋襪還有些幹糧碎銀,至於銀票則縫製在了貼身衣物裏麵。衣服鞋襪都是衛衍被判流刑的旨意下來後她帶著侍女們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除了褻衣褲,還有夾袍棉袍以及幾雙千層底的鞋子。
所有的衣物針腳密密麻麻做工考究,顯然是費了無數苦心,料子卻是平常百姓慣用的粗布。綾羅綢緞雖好,卻是富貴閑人無所事事的時候穿用才合適,經不起一點粗活,隨便碰一下就會拉開一道口子,隻怕穿不了幾天就不得用。這平常百姓家的粗布卻不同,就算怎麽折騰也能穿上好一陣子。
隻是柳氏想到兒子自生下來就沒有受過這等委屈,心中又是好一陣難過。不過她怕自己此時難過讓兒子更加傷心,仰頭望了望外麵的天空,才強忍了眼中的濕意。轉過頭來見兒子頭發似乎有些散亂,便讓他坐下來,掏出梳子為他梳發整理,又細細叮囑他以後該如何照顧自己。
等盤好頭發,那兩個差役示意時間差不多了,他們這就要啟程。衛衍又在父母麵前好好磕了幾個響頭才依依不舍地與父母告別。
“慧娘,別難過了,不礙事的。這一路上我都打點好了,就算到了幽州也會有人照顧衍兒的,你放心好了。”衛老侯爺見柳氏望著兒子的背影傷心不已,拿話安慰她。
衛老侯爺本來就已告老在家,而且皇帝念他勞苦功高,並沒有被削爵,不過衛家的其他人都因此事所累,被貶官的貶官,削爵的削爵,更有好幾位子輩上書自請離京,皇帝都一一準許了。經此事,雖然衛家在朝中的勢力大受打擊,大概此後許多年會一蹶不振。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衛家經營數代,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也不是能輕易摧毀的,雖無法替衛衍脫罪,但打點上下的能力還是有的。
“我就怕他照顧不好自己。”柳氏邊說邊用錦帕抹去了眼角的淚滴。
“不會有事的,他早就不是孩子了,會照顧好自己的。”衛老侯爺無奈地勸道。他對柳氏是這麽說,其實心裏麵對這個早就成年多年的小兒子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同樣一點也沒有底。
夫妻兩人站在路邊自家馬車旁邊望著兒子越來越遠的背影說著話,卻有一輛牛車慢悠悠地過來讓他們的馬車讓路,等到自家的車夫把馬車趕到了遠處,那趕牛車的漢子推起帽簷說了聲“多謝”也往那個方向去了。
“那個是……”柳氏在那人推起帽簷的瞬間瞧見了他的臉,脫口而出的瞬間又想到什麽掐住了話頭,轉過頭去用眼神向丈夫求證。
衛老侯爺暗中握緊了她的手掌,示意她不要多說話。在剛才交錯的瞬間,他也認出牛車上的那人就是這些年來一直跟隨在衛衍身邊的趙侍衛。震驚之餘很快就想明白,原來皇帝陛下同樣放心不下,派出人來一路跟著北上了。這樣的話,他們應該能稍微安下一點心來吧。
衛衍與父母分別後,就沉浸在離別的傷感中,麻木地跟著前麵的差役不停往前走。很快到了中午,正好路邊有一個歇腳賣吃食的地方,就停下來吃了午飯。午飯不算粗陋,三個人都一樣,五個肉包子,外加一碗清湯。大概他家老爺子打點過了,那兩個差役對他很客氣。衛衍走得餓了,也不挑不揀,沒幾口就吃完了,還感覺有點意猶未盡。
<a id="ads" href="http:///"></a>
吃過午飯,灌滿水囊,休息了一會兒,一行三人繼續上路。
衛衍剛開始沉浸在離別的傷感中沒注意到,後來等吃過午飯傷感過去重新開始走路,才發覺這樣走路腳底心開始痛。領路的差役健步如飛,後麵的差役也緊緊跟著,呼吸都沒亂一下,顯然對這樣的趕路速度一點都不覺得吃力,衛衍自然也沒好意思說讓他們走慢點,隻能讓自己忘了腳底心的疼痛跟上他們的速度趕路。
然後走啊走,走啊走,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一個驛站吃飯過夜。等洗腳的時候衛衍才發現腳後跟和小腳趾旁都起了水泡。
“剛開始走那麽多路都這樣,等多走幾天習慣了就沒事了。侯爺再忍幾天,等我們出了京畿地區就不用這麽辛苦趕路了。”行路的時候總愛跟在後麵的稍微胖點的那個差役幫他打水過來,見他將腳浸入水裏在那裏呲牙,幫他用針挑了水泡,又拿出個小瓶子給他抹了點藥。
等一切收拾好了,外麵落了鎖,人走遠後,衛衍才鑽進被窩。
其實不上鎖他也不會逃的,如果他逃了,皇帝也許不會怎麽樣,但是太後肯定不會放過他的家人,他怎麽敢逃?
驛站的被子是粗布的,不柔軟,不過還算暖和。他埋首被窩裏,手掌默默地攥住貼身掛在心口的那方暖玉,那是皇帝陛下臨行的時候特地從身上解下來掛在他頭頸裏麵的。
剛才那個胖差役給他上藥的時候,掏出來的那個青瓷小瓶明顯也是宮中的製式。
“陛下。”他在心中念了一聲,不知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該怪他還是要感激他。不過他沒有想出個所以然,因為整整走了一天,他很快就被疲累征服,去見周公了。
“咱們是差役,不是衛家的小廝,雖然收了他家的銀子,一路上對他照顧些就好了,你幹嘛這麽用心伺候他?”那胖差役端了腳盆出去,倒了洗腳水,回到了房間,就聽到瘦差役在那抱怨他。
“衛侯爺不是壞人,他肯定是因為那個孫狀元的案子得罪了奸人才落得這個下場,咱們能照顧一點就多照顧一點。”這是胖差役對衛衍被流案的理解,“他以前被人照顧慣了,現在一下子什麽都要自己做,哪能一下子就學會,總要給他點時間適應。再說要是真沒照顧好,衛家不會把我們怎麽樣,那位爺會放過咱們?”
聽了胖差役最後那句話,瘦差役不做聲了。這趟差事他們收獲很豐厚,衛老侯爺打賞了他們每人二百兩讓他們一路照顧衛衍。其實在這之前,早就有人打賞過他們了,不過那位爺是一手銀子一手刀子,他的確不敢得罪,便對胖差役近乎小廝的服侍行為當沒看見了。
第二天繼續趕路,衛衍的腳還是痛。
第三天繼續趕路,衛衍的腳依然痛。
第很多天過去,等到衛衍的腳上起水泡的地方長了老繭,終於不痛了。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出了京畿地區。一旦出了天子腳下,不再擔心會碰到啥啥禦史官員之類的,那兩個差役也就放鬆下來,不急著趕路了,兩個人都走到了後麵閑扯,讓衛衍在前麵帶路,並且經常要他慢些走。
如果不能按時到達流放地,雖然可以用路上種種理由來做解釋,也可能會有些麻煩。
衛衍很好心地為他們著想,卻被他們笑話了一頓,一氣之下就開始走走停停起來。
衛衍以前出門,不是騎馬就是坐車,身邊又跟了許多人,他就算對路邊的東西有點興趣,也很快會被人勸走。前陣子走路腳痛,又忙著趕路,自然不能東張西望東看西問。現在習慣了走路又兼行路速度明顯減慢,就開始有心情對種種東西好奇起來。
那兩個差役對這些東西知道很多,通常會對他解釋。如果不知道衛衍也可以問路邊的行人或者地裏的老農,如此這般,走走停停,若不是路上經常路過些牛車馬車順路帶他們一程,以他們這個磨蹭的速度,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夠走出冀州。
在衛衍的認識裏麵, 所謂的流放就是一堆犯人被窮凶極惡的差役提著鞭子驅趕著,披枷帶鎖徒步跋涉千裏前往流放地。一般流放的季節都是選在冬季,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走得慢了後麵就有鞭子唰唰唰地飛,再加上一路上缺衣少食,越往北天氣越冷,老弱病殘者就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來,就算是青壯年路上若有個頭痛發熱, 無醫無藥的恐怕也是熬不到地頭。
至於到了流放地, 那就更不用說了,在那種服苦役的地方,種種磨難是家常便飯,雖然他那時在皇帝麵前信誓旦旦保證他一定能回來, 最後能不能熬下去他根本就無法預料。
不過真的到了被押解出京的那日, 他才發現事實與他想象中有些差距。這北行流放的標準配備是差役兩個,一前一後,一個帶路,一個斷後。犯人一個,也就是他,沒有腳鐐,沒有枷鎖, 走在兩人之間。沒有皮鞭,沒有叱罵,當然也沒有交談,就這樣悶聲不響地走了大概一個多時辰,帶路的那差役帶著跟在後麵的兩人拐進了路邊一茶棚。
衛衍遠遠看到茶棚裏麵隱約的身影,眼眶就濕潤了起來,緊趕幾步越過了那帶路的差役,進了茶棚跪在裏麵那中年美婦的麵前。
“母親……”千言萬語不知該如何訴說,最後隻留下哽咽。
世人都說,父母在,不遠行。而他此次不但是遠行,而且還是因罪被流,禍及家人,更是讓父母傷心難過,不孝至此,無以複加。
“衍兒……”柳氏見丈夫已經將那兩個差役迎到一邊說話,心中雖然難過,也知道時間不多,況且私見流犯,送衣送食這種事若被人知曉,怕又是要參上衛家一本,惹來很多麻煩。此時隻能強忍悲痛,摸了摸兒子的頭,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帶到另一邊去小心囑咐。
那邊桌上放了個包裹。柳氏打開包裹對兒子一一交代。包裹裏麵除了衣物鞋襪還有些幹糧碎銀,至於銀票則縫製在了貼身衣物裏麵。衣服鞋襪都是衛衍被判流刑的旨意下來後她帶著侍女們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除了褻衣褲,還有夾袍棉袍以及幾雙千層底的鞋子。
所有的衣物針腳密密麻麻做工考究,顯然是費了無數苦心,料子卻是平常百姓慣用的粗布。綾羅綢緞雖好,卻是富貴閑人無所事事的時候穿用才合適,經不起一點粗活,隨便碰一下就會拉開一道口子,隻怕穿不了幾天就不得用。這平常百姓家的粗布卻不同,就算怎麽折騰也能穿上好一陣子。
隻是柳氏想到兒子自生下來就沒有受過這等委屈,心中又是好一陣難過。不過她怕自己此時難過讓兒子更加傷心,仰頭望了望外麵的天空,才強忍了眼中的濕意。轉過頭來見兒子頭發似乎有些散亂,便讓他坐下來,掏出梳子為他梳發整理,又細細叮囑他以後該如何照顧自己。
等盤好頭發,那兩個差役示意時間差不多了,他們這就要啟程。衛衍又在父母麵前好好磕了幾個響頭才依依不舍地與父母告別。
“慧娘,別難過了,不礙事的。這一路上我都打點好了,就算到了幽州也會有人照顧衍兒的,你放心好了。”衛老侯爺見柳氏望著兒子的背影傷心不已,拿話安慰她。
衛老侯爺本來就已告老在家,而且皇帝念他勞苦功高,並沒有被削爵,不過衛家的其他人都因此事所累,被貶官的貶官,削爵的削爵,更有好幾位子輩上書自請離京,皇帝都一一準許了。經此事,雖然衛家在朝中的勢力大受打擊,大概此後許多年會一蹶不振。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衛家經營數代,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也不是能輕易摧毀的,雖無法替衛衍脫罪,但打點上下的能力還是有的。
“我就怕他照顧不好自己。”柳氏邊說邊用錦帕抹去了眼角的淚滴。
“不會有事的,他早就不是孩子了,會照顧好自己的。”衛老侯爺無奈地勸道。他對柳氏是這麽說,其實心裏麵對這個早就成年多年的小兒子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同樣一點也沒有底。
夫妻兩人站在路邊自家馬車旁邊望著兒子越來越遠的背影說著話,卻有一輛牛車慢悠悠地過來讓他們的馬車讓路,等到自家的車夫把馬車趕到了遠處,那趕牛車的漢子推起帽簷說了聲“多謝”也往那個方向去了。
“那個是……”柳氏在那人推起帽簷的瞬間瞧見了他的臉,脫口而出的瞬間又想到什麽掐住了話頭,轉過頭去用眼神向丈夫求證。
衛老侯爺暗中握緊了她的手掌,示意她不要多說話。在剛才交錯的瞬間,他也認出牛車上的那人就是這些年來一直跟隨在衛衍身邊的趙侍衛。震驚之餘很快就想明白,原來皇帝陛下同樣放心不下,派出人來一路跟著北上了。這樣的話,他們應該能稍微安下一點心來吧。
衛衍與父母分別後,就沉浸在離別的傷感中,麻木地跟著前麵的差役不停往前走。很快到了中午,正好路邊有一個歇腳賣吃食的地方,就停下來吃了午飯。午飯不算粗陋,三個人都一樣,五個肉包子,外加一碗清湯。大概他家老爺子打點過了,那兩個差役對他很客氣。衛衍走得餓了,也不挑不揀,沒幾口就吃完了,還感覺有點意猶未盡。
<a id="ads" href="http:///"></a>
吃過午飯,灌滿水囊,休息了一會兒,一行三人繼續上路。
衛衍剛開始沉浸在離別的傷感中沒注意到,後來等吃過午飯傷感過去重新開始走路,才發覺這樣走路腳底心開始痛。領路的差役健步如飛,後麵的差役也緊緊跟著,呼吸都沒亂一下,顯然對這樣的趕路速度一點都不覺得吃力,衛衍自然也沒好意思說讓他們走慢點,隻能讓自己忘了腳底心的疼痛跟上他們的速度趕路。
然後走啊走,走啊走,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一個驛站吃飯過夜。等洗腳的時候衛衍才發現腳後跟和小腳趾旁都起了水泡。
“剛開始走那麽多路都這樣,等多走幾天習慣了就沒事了。侯爺再忍幾天,等我們出了京畿地區就不用這麽辛苦趕路了。”行路的時候總愛跟在後麵的稍微胖點的那個差役幫他打水過來,見他將腳浸入水裏在那裏呲牙,幫他用針挑了水泡,又拿出個小瓶子給他抹了點藥。
等一切收拾好了,外麵落了鎖,人走遠後,衛衍才鑽進被窩。
其實不上鎖他也不會逃的,如果他逃了,皇帝也許不會怎麽樣,但是太後肯定不會放過他的家人,他怎麽敢逃?
驛站的被子是粗布的,不柔軟,不過還算暖和。他埋首被窩裏,手掌默默地攥住貼身掛在心口的那方暖玉,那是皇帝陛下臨行的時候特地從身上解下來掛在他頭頸裏麵的。
剛才那個胖差役給他上藥的時候,掏出來的那個青瓷小瓶明顯也是宮中的製式。
“陛下。”他在心中念了一聲,不知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該怪他還是要感激他。不過他沒有想出個所以然,因為整整走了一天,他很快就被疲累征服,去見周公了。
“咱們是差役,不是衛家的小廝,雖然收了他家的銀子,一路上對他照顧些就好了,你幹嘛這麽用心伺候他?”那胖差役端了腳盆出去,倒了洗腳水,回到了房間,就聽到瘦差役在那抱怨他。
“衛侯爺不是壞人,他肯定是因為那個孫狀元的案子得罪了奸人才落得這個下場,咱們能照顧一點就多照顧一點。”這是胖差役對衛衍被流案的理解,“他以前被人照顧慣了,現在一下子什麽都要自己做,哪能一下子就學會,總要給他點時間適應。再說要是真沒照顧好,衛家不會把我們怎麽樣,那位爺會放過咱們?”
聽了胖差役最後那句話,瘦差役不做聲了。這趟差事他們收獲很豐厚,衛老侯爺打賞了他們每人二百兩讓他們一路照顧衛衍。其實在這之前,早就有人打賞過他們了,不過那位爺是一手銀子一手刀子,他的確不敢得罪,便對胖差役近乎小廝的服侍行為當沒看見了。
第二天繼續趕路,衛衍的腳還是痛。
第三天繼續趕路,衛衍的腳依然痛。
第很多天過去,等到衛衍的腳上起水泡的地方長了老繭,終於不痛了。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出了京畿地區。一旦出了天子腳下,不再擔心會碰到啥啥禦史官員之類的,那兩個差役也就放鬆下來,不急著趕路了,兩個人都走到了後麵閑扯,讓衛衍在前麵帶路,並且經常要他慢些走。
如果不能按時到達流放地,雖然可以用路上種種理由來做解釋,也可能會有些麻煩。
衛衍很好心地為他們著想,卻被他們笑話了一頓,一氣之下就開始走走停停起來。
衛衍以前出門,不是騎馬就是坐車,身邊又跟了許多人,他就算對路邊的東西有點興趣,也很快會被人勸走。前陣子走路腳痛,又忙著趕路,自然不能東張西望東看西問。現在習慣了走路又兼行路速度明顯減慢,就開始有心情對種種東西好奇起來。
那兩個差役對這些東西知道很多,通常會對他解釋。如果不知道衛衍也可以問路邊的行人或者地裏的老農,如此這般,走走停停,若不是路上經常路過些牛車馬車順路帶他們一程,以他們這個磨蹭的速度,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夠走出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