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默然凝望李世民如此尷尬行狀心中已全明白,她竭力逼自己展現笑顏,狀似不以為意。
宮殺之際,能有性命得以存活,便又是一次劫後餘生,原本該笑的……可她偏笑不出來。
李世民啞了嗓子,半晌才道:「公主。」
「未入大唐後宮前,家人皆稱呼我鸞兒。」昇平似回憶什麽,眼中有些迷惘,「入得唐宮,有人稱呼太子妃,有人稱呼公主。連本宮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誰了。」
李世民察覺昇平目光有變,伸手欲摸她蒼白臉頰進行安撫,不等他觸碰到她的肌膚,昇平已不露痕跡閃開,李世民神色變了又變隻能蒼白解釋:「聽我說,長孫無忌為我負傷,他瀕死時想為長孫無垢求個……」
「皇後之位。」昇平接住李世民不敢說下去的話尾悽然一笑:「果然還是在朝堂上有自家兄弟好,還能為之謀劃皇後之位,可惜,我楊鸞的兄弟都被你們父子兄弟給殺了,從此無人再來為楊鸞謀劃安穩。」昇平笑著,笑著,眼底空洞無物。
李世民身子一震,張臂將昇平摟入懷中:「休要亂想,你還有我,我為你謀劃。」
昇平俯在李世民肩膀上,嘴角慢慢淡去笑容,雙眼木滯,她對此人安撫的謊言不肯再答一個字。
李世民以帶傷右手不住輕撫昇平後背,手心疼痛比不得此刻心中劇慟:「哪怕負荊天下,我也一定會為你兌現那個諾言!」
昇平用力掙紮,李世民卻不肯放手,兩人掙紮幾番終不能脫困,她最終隻好抱住他的傷臂狠狠咬下,他則任由她隨意發泄心中憤怒仍不肯鬆開手臂。
昇平還是累了,再沒力氣來懲罰自己。她昂起頭,定定望著眼底浮現焦急的李世民:「請秦王殿下給本宮留些最後尊嚴,請放開本宮。」
她冰冷的目光,無情的言語,逼迫李世民不得不放開禁錮的臂膀。
昇平虛軟的站起身,拖動步履走出李世民籠罩的魁梧身影,她緩緩回身躬身屈膝,在他麵前深深施禮:「秦王殿下去忙國事吧,本宮先告辭一步。」
李世民哪肯就此放手,以傷手拉住昇平寬大衣袖不肯放,昇平執意前行,兩人之間如隔了鴻溝般站離一袖之遙。
昇平回視,與李世民對望,四目相對,不舍,懊悔,絕然,悲慟,道不盡多少情緒夾雜其中,似一把利劍劃在地麵生生將二人分開。
「不許走!」李世民蹩眉,執著堅持。
「秦王殿下真會說笑,本宮還能往哪兒走?如今我楊家父子兄弟皆死在秦王殿下兄弟的手上,楊鸞此刻也隻剩半條命而已,天下之大,楊鸞卻不知走出大唐宮闕該邁哪隻腳,秦王殿下何懼之有?」
李世民緊握牽住昇平衣角的手,久久才能提起力氣:「不許再說了,無論怎樣,我都不會放你走。」
「哪怕,本宮會因此恨你終生?」昇平抬頭凝視李世民雙眼。
「是,哪怕會恨我終生,我也會不擇手段留下你!」李世民堅定回答。
「好。秦王殿下果然有氣度。敢問秦王,來日大殿冊封本宮時的封號是貴妃,還是賢妃?」昇平肆意冷笑,眼底已經蘊滿淚水。他明知她容不得自己頭頂任何妃子封號,卻不能給予任何許諾,為何還執意不肯放她離開?
無以回答的李世民,聲音越發低啞:「阿鸞,你不要逼我!」
昇平笑了,邊笑,邊回身向前走去,邊走,淚水邊順著臉頰肆意流淌。
李世民即便如此仍不肯放手。
不肯回頭的昇平伸手將自己身前絲絛解開,暗絆鬆掉,一件長衣由他拽得輕輕飄落在身後,她則繼續木然直行,直至背影消失在側殿門口。
李世民定定看著昇平蕭索背影,對此結局根本無言以對。
李世民,若你註定一生無力許我尊貴,就不該,惹我傾心。
長孫無忌所說的再進一步,即是讓李世民逼父皇李淵就此退位。
若能將皇權獨攬在掌心,怎還有人膽敢妄談玄武門伏擊,有怎還有人膽敢非議新帝罔顧兄弟親情?
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話中意思,也知道當下唯有此舉可行。但心中仍是記掛昇平,對殿門外等信的侍衛視若無睹,整個人陰沉麵容無人敢催。
直至醜時三刻,昇平方才麵無表情的由殿內出來,她已經卸掉髮鬢間的奢靡髮飾,身著素衣白絛一身孝裝,散亂髮髻的她微紅雙眼立於李世民麵前,雙眼不肯直視。
「事已至此,秦王不能功虧一簣,天下人尚且等著看這場好戲,秦王殿下還是屈尊成全吧。」昇平艱難開口,不等李世民表示贊同立即轉身領行,李世民怔怔也隨即起身黯然隨往。
東宮殿門外一幹人等見兩人出門,悉數惶然閃至一旁,匍匐跪倒,殿門外車輦早已備好,昇平卻輕身繞過車輦向兩儀殿徒步而行。
行至東宮門口,昇平回首張望,朱簷紅牆掩埋她近一年的美好時光,風冷月清似那段不堪回首的冰冷記憶,還給她瑟瑟感受。
太子建成,以及東宮,皆是昇平記憶中的一角。或痛苦,或迷離都難忘記。
「把……太子殿下送往兩儀殿門口。」昇平黯然提及李建成,嗓音有些低啞,原本低泣過的雙眼在宮人們瞧去仿佛更有些洇紅。
李世民沉色,隨意喚過內侍領命去做。昇平又木然繼續向前走去,李世民深邃目光始終追隨她輕裊身影,沉氣繼往。
兩儀殿與東宮實則隻有一牆之隔,跨過東宮宮門抬頭便是兩儀殿廣場,一道朱漆深門,隔離生死兩重天。東宮宮門內仍是安靜平穩,東宮宮門外已經血腥氣息撲麵而來直嗆人肺腑,在兩儀殿旁,如山高的太子東宮侍衛屍首被疊在一起,像極了大隋宮傾時那些被北族人殺掉的侍衛。他們的樣貌無人記得,他們的屍身也必然被熔合焚燒,他們受害於宮變宮傾,卻也無人為之惋惜痛心。
大隋宮傾時,昇平不曾直麵血海屍山,今日她由蜿蜒成河的血地上踏過,隻覺得黏稠血跡蹭滿逶迤在地的蕾珠裙擺。
李世民上前拉住昇平胳臂,沉聲道:「阿鸞,回宮休息,我不想你看見這些。」
昇平回頭,視線迎上他的,眼底冷意瞬時凝結:「怎麽,本宮又不是沒見過,不過與前朝宮傾才時隔一年,本宮還不曾忘記。」
李世民語結,眉間頓現陰鬱之色,昇平掙脫被他擒住的手臂再次前行,宮人內侍見狀隻得惶惶跟上,隨之踏上兩儀殿漫長玉階,直奔大殿。
李淵此時仍坐於皇帝寶座上。
雖李世民當著他的麵發誓不殺太子,但深諳宮闕親情寡漠的李淵卻不敢輕信。
曾率五十七匹戰馬起家,如巣居鯤鵬不經意間展翅奪取部族首領之位,盤踞大漠北端接受大隋招安成為太原守備後,又起戰意蓄謀擴張驅逐端木氏族,露鋒芒順勢收編拓跋四萬族民,展霸業宏圖再揮師南下殲滅隋朝,得天命興建統一南北的大唐帝國,細數他自己這一生,雖歷經風雨跌宕卻從不曾如此絕望。
玄武門外鐵蹄錚錚,嘶吼震天,兩儀殿內寂靜空曠,偏偏連胸口怦然也難聽見。
究竟是太子將他最讚許的秦王she殺,抑或是秦王將他最信賴的太子斬傷,李淵老淚縱橫的雙眼都不願看清兄弟殺戮後的結局。
建成為人乖順,雖有逆鱗卻從不餑背。
世民性情耿直,雖有皇圖卻情牽過重。
無論孰勝孰敗,孰生孰死,李淵皆不願自己在有生之年親眼看見兄弟相殘的結果。
恍惚間,似聽聞有隊人馬急忙忙趕往東宮,聲音襲過猶如踩在九五之尊的心頭,心隨噠噠之聲抖動。
兩儀殿前一位守候老奴雙唇啟合似想稟告戰況,李淵向他緩緩搖頭,聲音驟然蒼老數十年:「朕已經知道了,不必再稟報了。」
若是太子建成獲勝,首要之事必是衝進兩儀殿瞧個究竟。這隊人馬,馬急,人慌,想來是心情急迫,想去見心中最惦念的女人。
漫長深夜,已知喪子的蒼老帝王,終忍不住俯在寶座蟠龍扶手嚎啕哽咽。九重宮闕下,大唐君主往昔威儀一掃殆盡,唯留下傷慟老父哭別暴死雙兒。
昇平聽聞殿內嗚咽哭聲,縮回本欲推門雙手,一時間立在殿門無法進退。
「太子妃,還是讓本宮來吧。」昇平身後有人輕聲道,她驚異回身,不知何時莫淑妃已經悄然站在眾人身後,她散髮披肩,素衣白裙,兩鬢斑白的她神色頗為淡淡,隻是輕聲嘆道:「聽說,三位姐姐都在東宮一併去了?」
李世民聞言向前一步掩護昇平:「此事與太子妃無關。」
莫淑妃頜首以示知曉,半晌沒有答話。她雙眼茫然無神的眺望東宮,幽幽嘆息:「沒料到,她們爭了一輩子鬥了一輩子,竟是一天去的,這也算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了。」莫淑妃回首再望望眼前兩儀殿朱紅殿門,又看看李世民身上的血跡,似已明了當下情境,良久方才輕聲懇求道:「本宮知曉秦王殿下此時再次等待什麽,隻是想懇請秦王殿下給本宮留些時間,本宮進去勸說皇上退位。皇上年逾六旬又逢喪子之痛,且不可再逼之過急了。」
李世民聞言心中酸楚,用力點點頭,隨即向後退了一步讓開殿門。
莫淑妃素手推開殿門,隨後小心關攏,將眾人隔絕在外。
灰暗大殿隱隱難辨行狀,老奴攙扶步履淩亂的她摸索著上前,莫淑妃發現皇上此時正身著金色龍袍俯在寶座上,神情悲慟。
莫淑妃踉蹌再上前一步,察覺有人逼近的李淵立即恢復以往九五之尊的帝王儀態,高昂頸項定定望著台階下的羸弱女子。
莫淑妃行至皇帝李淵腳邊躬身跪下:「皇上,臣妾來遲了。」
「淑妃,你來此有何要事奏稟?」李淵刻意營造自己對萬事無所掛念的語氣,挺直腰身。
莫淑妃俯下身匍匐在地,接連叩首三次,而後才輕聲說道:「臣妾是來奏稟皇上……三位姐姐,已先臣妾離去了。」
李淵澀然苦笑,扭過頭不肯對那幾位妃子露出半分留戀,他重聲道:「你著人給她們加封諡號吧!」
莫淑妃聞聲再俯身叩首:「臣妾替三位姐姐謝皇上嘉許。臣妾還有一事要奏。」
「你若想趁機回到舊國故家,朕也隨你。」李淵從齒fèng裏迸出字句,冷冷道:「當年你入宮並非自願,隨朕留在北方逗留二十載受盡苦寒。若你今日想回家,就回去吧。」
莫淑妃扶住雙膝虛弱起身,一雙有些細紋的美目定定看向李淵,她語氣平靜的搖頭:「不,臣妾不走。」
「怎麽,還要朕封賞你才肯衣錦還鄉嗎?隻怕你下午你在求錯了人,門外那個讓你勸服朕的秦王才能許你財物。朕,已經無力。「李淵冷笑,將身邊茶盞狠狠墩在龍案一旁的小幾上。
莫淑妃緩緩的跪在李淵腳邊,恭敬回答,「臣妾不走並非財物所限,隻是皇上身邊今日已無他人照料,臣妾願留下陪伴皇上退居太安宮。」
太安宮,大隋興建大興宮時所留,隋朝前北周時在位帝王為己修建,美曰及知天命時退位居養。宮內錦瑟美景繁華淒冷,殿內裏典藏珍寶琳琅陳列卻仍掩蓋不了皇權旁落後心思寂落蕭索。
宮殺之際,能有性命得以存活,便又是一次劫後餘生,原本該笑的……可她偏笑不出來。
李世民啞了嗓子,半晌才道:「公主。」
「未入大唐後宮前,家人皆稱呼我鸞兒。」昇平似回憶什麽,眼中有些迷惘,「入得唐宮,有人稱呼太子妃,有人稱呼公主。連本宮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誰了。」
李世民察覺昇平目光有變,伸手欲摸她蒼白臉頰進行安撫,不等他觸碰到她的肌膚,昇平已不露痕跡閃開,李世民神色變了又變隻能蒼白解釋:「聽我說,長孫無忌為我負傷,他瀕死時想為長孫無垢求個……」
「皇後之位。」昇平接住李世民不敢說下去的話尾悽然一笑:「果然還是在朝堂上有自家兄弟好,還能為之謀劃皇後之位,可惜,我楊鸞的兄弟都被你們父子兄弟給殺了,從此無人再來為楊鸞謀劃安穩。」昇平笑著,笑著,眼底空洞無物。
李世民身子一震,張臂將昇平摟入懷中:「休要亂想,你還有我,我為你謀劃。」
昇平俯在李世民肩膀上,嘴角慢慢淡去笑容,雙眼木滯,她對此人安撫的謊言不肯再答一個字。
李世民以帶傷右手不住輕撫昇平後背,手心疼痛比不得此刻心中劇慟:「哪怕負荊天下,我也一定會為你兌現那個諾言!」
昇平用力掙紮,李世民卻不肯放手,兩人掙紮幾番終不能脫困,她最終隻好抱住他的傷臂狠狠咬下,他則任由她隨意發泄心中憤怒仍不肯鬆開手臂。
昇平還是累了,再沒力氣來懲罰自己。她昂起頭,定定望著眼底浮現焦急的李世民:「請秦王殿下給本宮留些最後尊嚴,請放開本宮。」
她冰冷的目光,無情的言語,逼迫李世民不得不放開禁錮的臂膀。
昇平虛軟的站起身,拖動步履走出李世民籠罩的魁梧身影,她緩緩回身躬身屈膝,在他麵前深深施禮:「秦王殿下去忙國事吧,本宮先告辭一步。」
李世民哪肯就此放手,以傷手拉住昇平寬大衣袖不肯放,昇平執意前行,兩人之間如隔了鴻溝般站離一袖之遙。
昇平回視,與李世民對望,四目相對,不舍,懊悔,絕然,悲慟,道不盡多少情緒夾雜其中,似一把利劍劃在地麵生生將二人分開。
「不許走!」李世民蹩眉,執著堅持。
「秦王殿下真會說笑,本宮還能往哪兒走?如今我楊家父子兄弟皆死在秦王殿下兄弟的手上,楊鸞此刻也隻剩半條命而已,天下之大,楊鸞卻不知走出大唐宮闕該邁哪隻腳,秦王殿下何懼之有?」
李世民緊握牽住昇平衣角的手,久久才能提起力氣:「不許再說了,無論怎樣,我都不會放你走。」
「哪怕,本宮會因此恨你終生?」昇平抬頭凝視李世民雙眼。
「是,哪怕會恨我終生,我也會不擇手段留下你!」李世民堅定回答。
「好。秦王殿下果然有氣度。敢問秦王,來日大殿冊封本宮時的封號是貴妃,還是賢妃?」昇平肆意冷笑,眼底已經蘊滿淚水。他明知她容不得自己頭頂任何妃子封號,卻不能給予任何許諾,為何還執意不肯放她離開?
無以回答的李世民,聲音越發低啞:「阿鸞,你不要逼我!」
昇平笑了,邊笑,邊回身向前走去,邊走,淚水邊順著臉頰肆意流淌。
李世民即便如此仍不肯放手。
不肯回頭的昇平伸手將自己身前絲絛解開,暗絆鬆掉,一件長衣由他拽得輕輕飄落在身後,她則繼續木然直行,直至背影消失在側殿門口。
李世民定定看著昇平蕭索背影,對此結局根本無言以對。
李世民,若你註定一生無力許我尊貴,就不該,惹我傾心。
長孫無忌所說的再進一步,即是讓李世民逼父皇李淵就此退位。
若能將皇權獨攬在掌心,怎還有人膽敢妄談玄武門伏擊,有怎還有人膽敢非議新帝罔顧兄弟親情?
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話中意思,也知道當下唯有此舉可行。但心中仍是記掛昇平,對殿門外等信的侍衛視若無睹,整個人陰沉麵容無人敢催。
直至醜時三刻,昇平方才麵無表情的由殿內出來,她已經卸掉髮鬢間的奢靡髮飾,身著素衣白絛一身孝裝,散亂髮髻的她微紅雙眼立於李世民麵前,雙眼不肯直視。
「事已至此,秦王不能功虧一簣,天下人尚且等著看這場好戲,秦王殿下還是屈尊成全吧。」昇平艱難開口,不等李世民表示贊同立即轉身領行,李世民怔怔也隨即起身黯然隨往。
東宮殿門外一幹人等見兩人出門,悉數惶然閃至一旁,匍匐跪倒,殿門外車輦早已備好,昇平卻輕身繞過車輦向兩儀殿徒步而行。
行至東宮門口,昇平回首張望,朱簷紅牆掩埋她近一年的美好時光,風冷月清似那段不堪回首的冰冷記憶,還給她瑟瑟感受。
太子建成,以及東宮,皆是昇平記憶中的一角。或痛苦,或迷離都難忘記。
「把……太子殿下送往兩儀殿門口。」昇平黯然提及李建成,嗓音有些低啞,原本低泣過的雙眼在宮人們瞧去仿佛更有些洇紅。
李世民沉色,隨意喚過內侍領命去做。昇平又木然繼續向前走去,李世民深邃目光始終追隨她輕裊身影,沉氣繼往。
兩儀殿與東宮實則隻有一牆之隔,跨過東宮宮門抬頭便是兩儀殿廣場,一道朱漆深門,隔離生死兩重天。東宮宮門內仍是安靜平穩,東宮宮門外已經血腥氣息撲麵而來直嗆人肺腑,在兩儀殿旁,如山高的太子東宮侍衛屍首被疊在一起,像極了大隋宮傾時那些被北族人殺掉的侍衛。他們的樣貌無人記得,他們的屍身也必然被熔合焚燒,他們受害於宮變宮傾,卻也無人為之惋惜痛心。
大隋宮傾時,昇平不曾直麵血海屍山,今日她由蜿蜒成河的血地上踏過,隻覺得黏稠血跡蹭滿逶迤在地的蕾珠裙擺。
李世民上前拉住昇平胳臂,沉聲道:「阿鸞,回宮休息,我不想你看見這些。」
昇平回頭,視線迎上他的,眼底冷意瞬時凝結:「怎麽,本宮又不是沒見過,不過與前朝宮傾才時隔一年,本宮還不曾忘記。」
李世民語結,眉間頓現陰鬱之色,昇平掙脫被他擒住的手臂再次前行,宮人內侍見狀隻得惶惶跟上,隨之踏上兩儀殿漫長玉階,直奔大殿。
李淵此時仍坐於皇帝寶座上。
雖李世民當著他的麵發誓不殺太子,但深諳宮闕親情寡漠的李淵卻不敢輕信。
曾率五十七匹戰馬起家,如巣居鯤鵬不經意間展翅奪取部族首領之位,盤踞大漠北端接受大隋招安成為太原守備後,又起戰意蓄謀擴張驅逐端木氏族,露鋒芒順勢收編拓跋四萬族民,展霸業宏圖再揮師南下殲滅隋朝,得天命興建統一南北的大唐帝國,細數他自己這一生,雖歷經風雨跌宕卻從不曾如此絕望。
玄武門外鐵蹄錚錚,嘶吼震天,兩儀殿內寂靜空曠,偏偏連胸口怦然也難聽見。
究竟是太子將他最讚許的秦王she殺,抑或是秦王將他最信賴的太子斬傷,李淵老淚縱橫的雙眼都不願看清兄弟殺戮後的結局。
建成為人乖順,雖有逆鱗卻從不餑背。
世民性情耿直,雖有皇圖卻情牽過重。
無論孰勝孰敗,孰生孰死,李淵皆不願自己在有生之年親眼看見兄弟相殘的結果。
恍惚間,似聽聞有隊人馬急忙忙趕往東宮,聲音襲過猶如踩在九五之尊的心頭,心隨噠噠之聲抖動。
兩儀殿前一位守候老奴雙唇啟合似想稟告戰況,李淵向他緩緩搖頭,聲音驟然蒼老數十年:「朕已經知道了,不必再稟報了。」
若是太子建成獲勝,首要之事必是衝進兩儀殿瞧個究竟。這隊人馬,馬急,人慌,想來是心情急迫,想去見心中最惦念的女人。
漫長深夜,已知喪子的蒼老帝王,終忍不住俯在寶座蟠龍扶手嚎啕哽咽。九重宮闕下,大唐君主往昔威儀一掃殆盡,唯留下傷慟老父哭別暴死雙兒。
昇平聽聞殿內嗚咽哭聲,縮回本欲推門雙手,一時間立在殿門無法進退。
「太子妃,還是讓本宮來吧。」昇平身後有人輕聲道,她驚異回身,不知何時莫淑妃已經悄然站在眾人身後,她散髮披肩,素衣白裙,兩鬢斑白的她神色頗為淡淡,隻是輕聲嘆道:「聽說,三位姐姐都在東宮一併去了?」
李世民聞言向前一步掩護昇平:「此事與太子妃無關。」
莫淑妃頜首以示知曉,半晌沒有答話。她雙眼茫然無神的眺望東宮,幽幽嘆息:「沒料到,她們爭了一輩子鬥了一輩子,竟是一天去的,這也算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了。」莫淑妃回首再望望眼前兩儀殿朱紅殿門,又看看李世民身上的血跡,似已明了當下情境,良久方才輕聲懇求道:「本宮知曉秦王殿下此時再次等待什麽,隻是想懇請秦王殿下給本宮留些時間,本宮進去勸說皇上退位。皇上年逾六旬又逢喪子之痛,且不可再逼之過急了。」
李世民聞言心中酸楚,用力點點頭,隨即向後退了一步讓開殿門。
莫淑妃素手推開殿門,隨後小心關攏,將眾人隔絕在外。
灰暗大殿隱隱難辨行狀,老奴攙扶步履淩亂的她摸索著上前,莫淑妃發現皇上此時正身著金色龍袍俯在寶座上,神情悲慟。
莫淑妃踉蹌再上前一步,察覺有人逼近的李淵立即恢復以往九五之尊的帝王儀態,高昂頸項定定望著台階下的羸弱女子。
莫淑妃行至皇帝李淵腳邊躬身跪下:「皇上,臣妾來遲了。」
「淑妃,你來此有何要事奏稟?」李淵刻意營造自己對萬事無所掛念的語氣,挺直腰身。
莫淑妃俯下身匍匐在地,接連叩首三次,而後才輕聲說道:「臣妾是來奏稟皇上……三位姐姐,已先臣妾離去了。」
李淵澀然苦笑,扭過頭不肯對那幾位妃子露出半分留戀,他重聲道:「你著人給她們加封諡號吧!」
莫淑妃聞聲再俯身叩首:「臣妾替三位姐姐謝皇上嘉許。臣妾還有一事要奏。」
「你若想趁機回到舊國故家,朕也隨你。」李淵從齒fèng裏迸出字句,冷冷道:「當年你入宮並非自願,隨朕留在北方逗留二十載受盡苦寒。若你今日想回家,就回去吧。」
莫淑妃扶住雙膝虛弱起身,一雙有些細紋的美目定定看向李淵,她語氣平靜的搖頭:「不,臣妾不走。」
「怎麽,還要朕封賞你才肯衣錦還鄉嗎?隻怕你下午你在求錯了人,門外那個讓你勸服朕的秦王才能許你財物。朕,已經無力。「李淵冷笑,將身邊茶盞狠狠墩在龍案一旁的小幾上。
莫淑妃緩緩的跪在李淵腳邊,恭敬回答,「臣妾不走並非財物所限,隻是皇上身邊今日已無他人照料,臣妾願留下陪伴皇上退居太安宮。」
太安宮,大隋興建大興宮時所留,隋朝前北周時在位帝王為己修建,美曰及知天命時退位居養。宮內錦瑟美景繁華淒冷,殿內裏典藏珍寶琳琅陳列卻仍掩蓋不了皇權旁落後心思寂落蕭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