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海伯利安四部曲3:安迪密恩 作者:[美]丹·西蒙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記得在神學院討論過《詩篇》。”格勞科斯神父輕聲笑道,“雖然明知是本禁書,但那隻是讓誘惑更添一分。我們可以忍住不讀維吉爾,卻排著隊傳閱那本已被翻得稀爛的《詩篇》,那本打油詩。”
“那是打油詩嗎?”伊妮婭問,“我一直以為馬丁叔叔是位偉大的詩人,不過,也隻有他自己那麽跟我講,媽媽總是跟我說,他就是個討厭鬼。”
“打油詩也是詩。”格勞科斯神父說著,又輕聲笑起來,“事實上,兩者很難分開。我記得,在那業已式微的文學圈被教會吞併之前,圈子中的大部分評論家都拒絕承認《詩篇》屬於文學。也有人把他視為……真正的詩人,而非記錄隕落前海伯利安事件的史官。但大多數人,都對他第二卷卷末關於愛的頌揚冷嘲熱諷……”
“我記得。”我說,“那個叫索爾的人物——老學者,女兒逆齡成長的那位,他找到了‘亞伯拉罕的兩難選擇’的答案,是愛。”
“我記得首都有個惡毒的評論家,曾這樣評論這首詩,”格勞科斯神父輕笑道,“他引用了大流亡前舊地出土的一麵古牆上的塗鴉——‘如果愛是答案,那麽問題為何?’”
伊妮婭看著我,等著我的解釋。
“在《詩篇》裏,”我說,“學者似乎發現,人工智慧內核所謂的‘締結的虛空’,正是愛。愛,就像引力、電磁力、強弱核力一樣,是宇宙的基本力之一。在詩中,索爾領悟到,內核終極智能永遠無法理解,移情與之……與愛,是密不可分的。老詩人對愛的描述是‘如同亞量子般不可捉摸/將信息在一個個光子間傳遞……’”
“忒亞定會贊同這一說法,”格勞科斯神父說,“盡管他會以另一種方式表達。”
“不管怎樣,”我說,“對這首詩的普遍反應幾乎都是——比如我的外婆——說它多愁善感得有些濫俗。”
伊妮婭搖著頭。“馬丁叔叔說得對。”她說,“愛是宇宙的基本力之一。我知道索爾?溫特伯真的相信自己理解了那句話。他這麽對媽媽說了之後,就隨女兒消失在獅身人麵像裏,乘著它前往孩子的未來。”
盲神父停下搖椅,探過身,手肘撐在皮包骨頭的膝蓋上。他那補丁織綴的法衣,要是穿在別的缺少高貴氣質的人身上,便會充滿滑稽的意味。“簡單來講,是不是說,上帝即愛?”他說。
“對!”伊妮婭說,她已經站到了火堆前。那一刻,她似乎一下子成熟了,似乎在我們一起經歷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裏長大成人了。“希臘人在勞作時發現了重力,但解釋說那是四大元素之一:土,‘回歸家族’。索爾?溫特伯所瞥見的,是愛的一點物理性質……它存在於什麽地方,怎樣產生作用,一個人怎麽理解並駕馭它。‘上帝即愛’這個說法,和索爾?溫特伯所見的——馬丁叔叔試圖解釋的東西——之間的區別,就像希臘人對於重力的解釋與艾薩克?牛頓的公式之間的區別。一種是巧妙的描述,另一種是對其本質的分析。”
格勞科斯神父搖搖頭。“我親愛的,聽你的話,愛就跟機械參數一樣,可以套用公式計算。”
“不。”伊妮婭說,我從未聽過她這麽堅定的聲音,“就像你所解釋的,忒亞認為宇宙會向著更偉大的意識進化,那不可能純粹是機械的……那些力量不是像自然科學裏的其他力一樣,不帶任何感情,而是萌生自神明絕對的熱情……嗯,那麽,倘若承認愛屬於‘締結的虛空’的一部分,就意味著它永遠不可能是機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人類的本質。”
我抑製住想笑的衝動。“那麽,你是說,會有另外一個艾薩克?牛頓,歸納愛的物理定律?”我說,“歸納出它的熱力學定律,熵定律?推導愛的微積分?”
“對!”女孩說道,漆黑的雙眼燦若明星。
格勞科斯神父身子依舊前傾,雙手緊緊抱著雙膝。“從海伯利安來的年輕的伊妮婭,你是不是那個人?”
伊妮婭飛快地別過身,朝智能玻璃之外的黑暗和冰原走去,幾乎快要走出光亮時,又折返回來,慢慢走回溫暖的地界。她低著頭,睫毛上掛著淚珠。然後她開口了,聲音極小極細,幾乎有些顫抖。“對。”她說,“我想我是那個人。我不想成為她,但我是。或者我會成為……如果能活下去的話。”
聽到此,我背脊一陣冰涼,真後悔討論到這個問題上來。
“你現在願意告訴我們嗎?”格勞科斯神父問道,聲音就像一個孩子在懇求。
伊妮婭仰起臉,慢慢地搖了搖頭。“不。我還沒準備好。對不起,神父。”
盲神父坐回椅子裏,突然間看起來十分蒼老。“沒關係,我的孩子。我已經見到你了。這是我的榮幸。”
伊妮婭走到老人的搖椅旁,深情地擁抱了他一分鍾。
第二天清晨,我們還沒起床,庫奇阿特和他的獵隊就回來了。在與奇查圖克人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間歇地睡上幾個小時,起來之後接著在沒完沒了的晦暗冰窟中前進,而在格勞科斯神父這裏做客時,我們又遵循他的作息規律:把最裏麵房間的燃燈熄掉一部分,造出八小時的“夜晚”。就我自己的體驗,在一點七倍重力環境下,人總是會覺得疲倦。
奇查圖克人不喜歡在建築裏走得太遠,所以他們隻是站在敞開的窗戶前,那裏雖說也是室內,但更像是冰廊的一部分。他們以一種變化的聲調柔聲呼叫著,直到我們匆匆穿好衣服,跑出來。
獵隊回到了吉利的質數——二十三,不過,對於他們在哪裏找到了新成員——一個女人,格勞科斯神父沒有問,我們也就無從得知了。我走進房間的時候,那景象著實讓我吃了一驚,而且從此還深植入腦海,揮之不去——穿著幻靈長袍的強壯的奇查圖克人,以他們的典型姿勢蹲坐在地,格勞科斯神父也蹲在旁邊,和庫奇阿特聊天,老神父那夾了棉花、打著重重補丁的法衣在冰上鋪開,猶如黑色的花朵,燃料球提燈發出光亮,從入口的冰晶一直折射到冰窟中。在智能玻璃外是刺骨的寒冰、千鈞的重量、極度的黑暗,那可怕的感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們很早就要求格勞科斯神父為我們充當翻譯,請求——實際上應該是再次請求——土著人幫助我們。現在,老人開始談到這一話題,問那些穿著白色長袍的人是否真的願意幫助我們背著木筏,到河流下遊。奇查圖克人一一回答,每人都向格勞科斯神父和我們三人各自單獨確認,答案完全一致——他們已準備好出行。
這不是一趟簡單的旅程。庫奇阿特向我們證實,的確有冰廊一路往下,通到第二座拱門所在的河流,那裏差不多比我們這裏低兩百米,並且,還有一小段露天的河段,就從第二座傳輸器底下穿過,但是……
“那是打油詩嗎?”伊妮婭問,“我一直以為馬丁叔叔是位偉大的詩人,不過,也隻有他自己那麽跟我講,媽媽總是跟我說,他就是個討厭鬼。”
“打油詩也是詩。”格勞科斯神父說著,又輕聲笑起來,“事實上,兩者很難分開。我記得,在那業已式微的文學圈被教會吞併之前,圈子中的大部分評論家都拒絕承認《詩篇》屬於文學。也有人把他視為……真正的詩人,而非記錄隕落前海伯利安事件的史官。但大多數人,都對他第二卷卷末關於愛的頌揚冷嘲熱諷……”
“我記得。”我說,“那個叫索爾的人物——老學者,女兒逆齡成長的那位,他找到了‘亞伯拉罕的兩難選擇’的答案,是愛。”
“我記得首都有個惡毒的評論家,曾這樣評論這首詩,”格勞科斯神父輕笑道,“他引用了大流亡前舊地出土的一麵古牆上的塗鴉——‘如果愛是答案,那麽問題為何?’”
伊妮婭看著我,等著我的解釋。
“在《詩篇》裏,”我說,“學者似乎發現,人工智慧內核所謂的‘締結的虛空’,正是愛。愛,就像引力、電磁力、強弱核力一樣,是宇宙的基本力之一。在詩中,索爾領悟到,內核終極智能永遠無法理解,移情與之……與愛,是密不可分的。老詩人對愛的描述是‘如同亞量子般不可捉摸/將信息在一個個光子間傳遞……’”
“忒亞定會贊同這一說法,”格勞科斯神父說,“盡管他會以另一種方式表達。”
“不管怎樣,”我說,“對這首詩的普遍反應幾乎都是——比如我的外婆——說它多愁善感得有些濫俗。”
伊妮婭搖著頭。“馬丁叔叔說得對。”她說,“愛是宇宙的基本力之一。我知道索爾?溫特伯真的相信自己理解了那句話。他這麽對媽媽說了之後,就隨女兒消失在獅身人麵像裏,乘著它前往孩子的未來。”
盲神父停下搖椅,探過身,手肘撐在皮包骨頭的膝蓋上。他那補丁織綴的法衣,要是穿在別的缺少高貴氣質的人身上,便會充滿滑稽的意味。“簡單來講,是不是說,上帝即愛?”他說。
“對!”伊妮婭說,她已經站到了火堆前。那一刻,她似乎一下子成熟了,似乎在我們一起經歷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裏長大成人了。“希臘人在勞作時發現了重力,但解釋說那是四大元素之一:土,‘回歸家族’。索爾?溫特伯所瞥見的,是愛的一點物理性質……它存在於什麽地方,怎樣產生作用,一個人怎麽理解並駕馭它。‘上帝即愛’這個說法,和索爾?溫特伯所見的——馬丁叔叔試圖解釋的東西——之間的區別,就像希臘人對於重力的解釋與艾薩克?牛頓的公式之間的區別。一種是巧妙的描述,另一種是對其本質的分析。”
格勞科斯神父搖搖頭。“我親愛的,聽你的話,愛就跟機械參數一樣,可以套用公式計算。”
“不。”伊妮婭說,我從未聽過她這麽堅定的聲音,“就像你所解釋的,忒亞認為宇宙會向著更偉大的意識進化,那不可能純粹是機械的……那些力量不是像自然科學裏的其他力一樣,不帶任何感情,而是萌生自神明絕對的熱情……嗯,那麽,倘若承認愛屬於‘締結的虛空’的一部分,就意味著它永遠不可能是機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人類的本質。”
我抑製住想笑的衝動。“那麽,你是說,會有另外一個艾薩克?牛頓,歸納愛的物理定律?”我說,“歸納出它的熱力學定律,熵定律?推導愛的微積分?”
“對!”女孩說道,漆黑的雙眼燦若明星。
格勞科斯神父身子依舊前傾,雙手緊緊抱著雙膝。“從海伯利安來的年輕的伊妮婭,你是不是那個人?”
伊妮婭飛快地別過身,朝智能玻璃之外的黑暗和冰原走去,幾乎快要走出光亮時,又折返回來,慢慢走回溫暖的地界。她低著頭,睫毛上掛著淚珠。然後她開口了,聲音極小極細,幾乎有些顫抖。“對。”她說,“我想我是那個人。我不想成為她,但我是。或者我會成為……如果能活下去的話。”
聽到此,我背脊一陣冰涼,真後悔討論到這個問題上來。
“你現在願意告訴我們嗎?”格勞科斯神父問道,聲音就像一個孩子在懇求。
伊妮婭仰起臉,慢慢地搖了搖頭。“不。我還沒準備好。對不起,神父。”
盲神父坐回椅子裏,突然間看起來十分蒼老。“沒關係,我的孩子。我已經見到你了。這是我的榮幸。”
伊妮婭走到老人的搖椅旁,深情地擁抱了他一分鍾。
第二天清晨,我們還沒起床,庫奇阿特和他的獵隊就回來了。在與奇查圖克人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間歇地睡上幾個小時,起來之後接著在沒完沒了的晦暗冰窟中前進,而在格勞科斯神父這裏做客時,我們又遵循他的作息規律:把最裏麵房間的燃燈熄掉一部分,造出八小時的“夜晚”。就我自己的體驗,在一點七倍重力環境下,人總是會覺得疲倦。
奇查圖克人不喜歡在建築裏走得太遠,所以他們隻是站在敞開的窗戶前,那裏雖說也是室內,但更像是冰廊的一部分。他們以一種變化的聲調柔聲呼叫著,直到我們匆匆穿好衣服,跑出來。
獵隊回到了吉利的質數——二十三,不過,對於他們在哪裏找到了新成員——一個女人,格勞科斯神父沒有問,我們也就無從得知了。我走進房間的時候,那景象著實讓我吃了一驚,而且從此還深植入腦海,揮之不去——穿著幻靈長袍的強壯的奇查圖克人,以他們的典型姿勢蹲坐在地,格勞科斯神父也蹲在旁邊,和庫奇阿特聊天,老神父那夾了棉花、打著重重補丁的法衣在冰上鋪開,猶如黑色的花朵,燃料球提燈發出光亮,從入口的冰晶一直折射到冰窟中。在智能玻璃外是刺骨的寒冰、千鈞的重量、極度的黑暗,那可怕的感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們很早就要求格勞科斯神父為我們充當翻譯,請求——實際上應該是再次請求——土著人幫助我們。現在,老人開始談到這一話題,問那些穿著白色長袍的人是否真的願意幫助我們背著木筏,到河流下遊。奇查圖克人一一回答,每人都向格勞科斯神父和我們三人各自單獨確認,答案完全一致——他們已準備好出行。
這不是一趟簡單的旅程。庫奇阿特向我們證實,的確有冰廊一路往下,通到第二座拱門所在的河流,那裏差不多比我們這裏低兩百米,並且,還有一小段露天的河段,就從第二座傳輸器底下穿過,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