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靈樞第75章 刺節真邪 第七十五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節,奈何?歧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蒙,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


    黃帝曰:夫子言五節,餘未知其意。歧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蒙者,刺府輸,去府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


    黃帝曰: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餘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歧伯曰: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飼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於振埃。


    黃帝曰:善。取之何如?歧伯曰:取之天容。


    黃帝曰:其欬上氣窮拙胸痛者,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廉泉。


    黃帝曰:取之有數乎?歧伯曰:取天容者,無過一裏,取廉泉者,血變而止。帝曰:善哉。


    黃帝曰:刺節言發蒙,餘不得其意。夫發蒙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府輸,去府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歧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刺之大約,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請言發蒙耳,尚疾於發蒙也。


    黃帝曰:善。願卒聞之。歧伯曰:刺此者,必於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於耳,此其輸也。


    黃帝曰:善。何謂聲聞於耳?歧伯曰: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其聲,必應於針也。黃帝曰:善。此所謂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黃帝曰: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


    黃帝曰:刺節言徹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未有常處也,願卒聞之。歧伯曰: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外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槁,臘幹嗌燥,飲食不讓美惡。


    黃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於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去其汗,熱去汗稀,疾於徹衣。黃帝曰:善。


    黃帝曰: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歧伯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顛倒無常,甚於迷惑。


    黃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複,用針若此,疾於解惑。黃帝曰:善。請藏之靈蘭之室,不敢妄出也。


    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邪,何謂五邪?歧伯曰:病有持癰者,有容大者,有狹小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


    黃帝曰:刺五邪奈何?歧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過五章,痹熱消滅,腫聚散亡,寒痹益溫,小者益陽;大者必去,請道其方。


    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脆道更行,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


    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費,刺分肉間。


    凡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通,辟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溫,徐往徐來,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


    黃帝曰:官針奈何?歧伯曰:刺癰者,用鈹針;刺大者,用鋒針;刺小者,用員利針;刺熱者,用才針;刺寒者,用毫針也。


    請言解論,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故可為解。下有漸洳,上生葦蒲,此所以知形氣之多少也。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而在上,根莖少汁,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減,汗大泄,皮淖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澀。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脈猶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行。然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者,破而散之,氣下乃止,此所謂以解結者也。


    用針之類,在於調氣,氣積於胃,以通營衛,各行其道。宗氣留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故厥在於足,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後取之而下之。六經調者,謂之不病,雖病,謂之自已也。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於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


    上寒下熱,先刺其項太陽,久留之,已刺則熨項與肩胛,令熱下合乃止,此所謂推而上之者也。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大熱遍身,狂而妄見妄聞妄言,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虛者補之,血而實者瀉之。因其偃臥,居其頭前,以兩手四指挾按頸動脈,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複止如前,熱去乃止,所謂推而散之者也。


    黃帝曰: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癰,或熱,或寒,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窮,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


    黃帝曰:餘聞氣者,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歧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榖氣並而充身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虛邪遍容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痛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於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二)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說刺法有五節,是怎樣的?岐伯說:刺法的確有五節,一叫振埃,二叫發蒙,三叫去爪,四叫徹衣,五叫解惑。


    黃帝說:先生說的五節,我不明白其意義。岐伯說:振埃,是針刺淺表的經脈,以治療陽病;發蒙,是針刺六腑的輸穴,以治療腑病;去爪,是針刺關節支絡;徹衣,是針刺各陽經的奇穴;解惑,是根據陰陽的變化,來補瀉有餘和不足,使偏頗的恢複平衡。


    黃帝說:刺節提到振埃,先生卻說是針刺淺表的經脈,以治療陽病,我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振埃,是指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呼吸喘促,胸部煩悶,仰臥時則喘喝有聲,坐起時則身體伏下,厭惡塵埃和煙霧,呼吸困難。治療這種病,應盡快采用振埃的方法。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取天容穴。


    黃帝說:如果咳嗽氣逆,呼吸困難,胸部疼痛,應取哪個穴位呢?岐伯說:取廉泉穴。


    黃帝說:取穴有規定的次數嗎?岐伯說:取天容穴,不要超過一寸;取廉泉穴,見到血出就停止。黃帝說:好啊。


    黃帝說:刺節提到發蒙,我不明白其意義。發蒙,是指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先生卻說是針刺六腑的輸穴,以治療腑病,是什麽輸穴能有這樣的效果呢?希望聽聽其中的緣故。岐伯說:問得真微妙啊!這是針刺的大法,是針法的極致,是非常高明的。就是口說書本,也不能表達清楚,請讓我解釋一下發蒙的意義吧,這比發蒙的速度還快。


    黃帝說:好。我想聽你詳細地講解。岐伯說:針刺這種病,必須在中午的時候,針刺聽宮穴,刺中眼睛的眸子,使聲音傳入耳中,這就是它的輸穴。


    黃帝說:好。什麽叫聲音傳入耳中呢?岐伯說:針刺時,用手緊按患者的兩個鼻孔,讓他迅速閉口呼氣,聲音就會隨著針而響。黃帝說:好。這就是所謂的不用眼看,而通過耳朵聽,看到了就取穴,這是精神和形體相互配合的方法。


    黃帝說:刺節提到去爪,先生卻說是針刺關節支絡,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腰脊是身體的大關節;四肢是人體行走的重要部位;陰莖是身體的關鍵部位,是陰精的所在,是津液的通道。如果飲食不節,喜怒無常,就會導致津液內溢,向下流注於睾丸,使血脈不通,日漸腫大,身體俯仰不便,行走困難。這種病就像水一樣,不上不下,用鈹針可以刺出,形狀明顯,不能隱藏,所以叫去爪。黃帝說:好。


    黃帝說:刺節提到徹衣,先生卻說是針刺各陽經的奇穴,沒有固定的部位,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這是因為陽氣有餘,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產生內熱,陽氣有餘就會產生外熱,內外熱邪相互搏擊,就像懷中抱著炭火一樣,身體外部怕綿帛靠近,不能近身,也不能靠近席子。腠理閉塞,就會無汗,舌幹唇焦,咽幹口渴,飲食不辨好壞。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取天府穴、大杼穴三次,再刺中膂穴,以瀉去熱邪,補足手太陰經,以瀉去自汗,熱邪去,自汗止,比徹衣還快。黃帝說:好。


    黃帝說:刺節提到解惑,先生卻說是要完全了解調和陰陽,補瀉有餘和不足,使偏頗的恢複平衡,我不明白如何解惑。岐伯說:風邪侵襲人體,血脈就會偏虛,虛者正氣不足,實者邪氣有餘,虛實夾雜,就會出現身體傾倒,俯仰困難,不知東西南北,忽上忽下,忽反忽覆,顛倒無常,比迷惑還厲害。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使陰陽平衡,用針如此,比解惑還快。黃帝說:好。請把這些內容收藏在靈蘭之室,不要輕易拿出。


    黃帝說:我聽說刺法有五邪,什麽是五邪?岐伯說:病有癰腫的,有腫大的,有小的,有熱的,有寒的,這就是五邪。


    黃帝說:如何針刺五邪呢?岐伯說:針刺五邪的方法,不超過五種,痹熱可以消散,腫聚可以消散,寒痹可以溫通,小者可以補益;大者必須瀉去,請讓我說說其方法。


    針刺癰邪,不要迎著腫處,要改變患者的性情。如果不能出膿,就應該改變針刺的部位,離開原來的地方,使邪氣散去,否則癰腫就會擴散。對於各種陽經經過癰腫的部位,都可以取穴瀉邪。


    針刺大邪,要逐漸瀉其有餘,使其正氣更虛。針刺時要疏通其氣血,針其邪氣所在的部位,肌肉要親自觀察,不要使針反其真,要針刺在分肉之間。


    針刺小邪,要逐漸補益其不足,使其無害。觀察其所在的部位,迎著邪氣的邊界,遠近都要取穴,使其不得向外侵襲,然後針刺分肉之間。


    針刺熱邪,要使其散熱,出遊不歸,就沒有病了。要為其開通門戶,使邪氣得以排出,病就會痊愈。


    針刺寒邪,要逐漸使其溫暖,慢慢進針,慢慢出針,以使其神氣內守。門戶已經關閉,氣機不分散,虛實得以調和,其氣就可以保存。


    黃帝說:官針是怎樣的?岐伯說:針刺癰腫,用鈹針;針刺大邪,用鋒針;針刺小邪,用員利針;針刺熱邪,用才針;針刺寒邪,用毫針。


    讓我再解釋一下,針刺的道理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符,人體與天地相參合,所以可以作為解釋。下麵有漸洳的濕地,上麵就會生長出葦蒲,這就是根據地勢的高低來判斷氣血的多少。陰陽就是寒暑,熱則雨水增多而在上,根莖少汁,人氣在外,皮膚鬆弛,腠理開泄,血氣減少,大汗淋漓,皮膚潤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無汗,血氣強盛,肌肉堅澀。在這個時候,善於治水的人,不能在冰上行走,善於穿地的人,不能在凍土上挖掘,善於用針的人,也不能在四肢厥冷、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的情況下取穴。所以治水的人,必須等待天氣溫暖,冰釋凍解,然後才能行走,土地才能挖掘。人脈也是如此。治療四肢厥冷的人,必須先用熨法調和其經脈,然後用手掌和腋窩、肘部和腳、頸部和脊背來按摩,使火氣通達,血脈運行。然後觀察其病症,脈象潤澤的,用針刺使其平複;脈象堅緊的,用針刺使其破散,邪氣下泄則止,這就是所謂的解結。


    用針的關鍵,在於調氣,氣積於胃,通過經絡而通營衛,各行其道。宗氣留於胸中,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所以四肢厥冷的,是因為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不經過火調,就不能取穴。用針的人,必須先察其經絡的虛實,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觀察其應動的部位,然後取穴針刺。六經調和的,就叫不病,即使有病,也叫自愈。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的,這必然是有橫絡盛加於大經,使它不通,觀察到橫絡,用針刺瀉之,這就是所謂的解結。


    上寒下熱的,先針刺其項太陽經,留針時間要長,針刺後再用熨法熨頸項和肩胛,使熱氣下行而合於該處乃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上之。上熱下寒的,觀察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的,取之,邪氣下泄則止,這就是所謂的引而下之。大熱遍身,狂言妄見妄聞的,取足陽明經和大絡,虛者補之,血實者瀉之。讓患者仰臥,醫者居其頭前,用兩手四指挾持按頸動脈,久持之,然後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再如前法操作,熱去則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散之。


    黃帝說:有一種脈象,會出現幾十種病症,有的疼痛,有的癰腫,有的發熱,有的惡寒,有的瘙癢,有的痹痛,有的麻木不仁,變化無窮,這是什麽緣故呢?岐伯說:這都是邪氣所導致的。


    黃帝說:我聽說氣有真氣、正氣、邪氣。什麽是真氣?岐伯說:真氣是由天所賦予的,與穀氣合並而充滿全身。正氣是指正風,從一方來,不是實風,也不是虛風。邪氣是指虛風傷人,其傷人較深,不能自行排出。正風傷人較淺,與人體的正氣合並而自行排出,其氣來勢柔弱,不能戰勝真氣,所以自行排出。


    虛邪侵襲人體,會使人感到惡寒戰栗,毫毛豎起,腠理開泄。如果邪氣深入,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就會形成癰腫。如果邪氣與肌肉相搏,與衛氣相爭,陽氣勝者,則為熱,陰氣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散失,真氣散失則為虛,虛則寒邪在皮膚之間搏結。邪氣向外發散,腠理開泄,毫毛搖動,氣往來行,則為癢。邪氣留而不去,則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虛邪彌漫於身體的一半,如果邪氣深入,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散失,邪氣獨留,就會發生偏枯。如果邪氣較淺,就會出現半身疼痛。


    虛邪深入人體,如果寒與熱相互搏結,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會出現骨痛肉枯;熱勝其寒,則會出現爛肉腐肌而成為膿,內傷於骨,就會形成骨蝕。如果邪氣聚於筋前,使筋屈而不能伸,邪氣留而不去,就會形成筋溜。如果邪氣有所結聚,使衛氣留住,不得返回,津液久留,就會與邪氣合而形成腸溜。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昔瘤。用手按之柔軟,是已經有所結聚,邪氣留住,津液停留,邪氣侵襲,使病情日益加重,接連積聚,就會形成昔瘤。用手按之堅硬,是邪氣結聚較深,內中於骨,邪氣與骨氣相並,日益增大,就會形成骨疽。如果邪氣結聚於肉中,宗氣留住,邪氣留而不去,有熱則會化膿,無熱則會形成肉疽。所有這些邪氣,其發病沒有固定的部位,但都有固定的名稱。


    (三)《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主要內容如下:


    1. 針刺五節:


    振埃:是針刺淺表的經脈,以治療陽氣上逆的陽病。其適應證為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出現胸部脹滿、呼吸急促、喘息有聲、坐臥不安、害怕埃塵煙霧、喉嚨噎塞等症狀。針刺穴位為天容穴,若咳逆上氣、胸痛則取廉泉穴。取天容穴時,針刺不超過一寸;取廉泉穴,看到病人麵部血色改變時即止針。


    發蒙:針刺六腑的腧穴,以治療腑病。主要用於治療耳不能聞、目不能見的病症。具體操作是在中午時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使針刺感應到瞳子,且耳內能聽到作響的聲音。針刺時,用手緊捏住鼻孔,然後閉住口,怒腹鼓氣,使氣上走於耳目,耳內會在針刺的同時出現聲響。


    去爪:是刺關節的支絡。適用於因飲食不節、喜怒不時,導致津液內溢,下注於陰囊,水道不通,陰囊日益脹大,俯仰、行動不便的病症。這種病是水液蓄積,上下水道不通調所致,用鈹針砭石治療,因治療目的是消除積水,像修剪多餘指甲一樣,所以叫去爪。


    徹衣:是遍刺六腑之別絡。用於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所致的病症。患者陰氣不足產生內熱,陽氣有餘又有外熱,內外熱相互搏結,熱得像懷抱炭火,怕穿衣服、蓋被子,甚至怕人靠近身體、身體沾席。腠理閉塞,汗不得出,舌幹咽燥,口唇幹裂,肌肉枯槁,飲食不知好壞。治療時先針刺手太陰肺經的天府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各三次,再刺膀胱經的中膂俞瀉熱,然後補手太陰經和足太陰經,使熱退汗稀。


    解惑:是根據陰陽的變化機理,補不足、瀉有餘,使偏頗的陰陽歸於平衡,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適用於大風侵襲身體,導致血脈偏虛,出現身體失衡、顛倒無常、迷惑等症狀。


    2. 五邪之刺:


    提出五邪的概念,即病有持癰者、容大者、狹小者、熱者、寒者。


    針刺五邪的方法:


    刺癰邪,不迎著癰的部位針刺,要改變病邪的性質和病位。若不能得膿,就更換針刺部位,使病邪不能留於原處而消散。凡是陰陽經脈經過癰腫部位的,取其所屬經脈的腧穴瀉之。


    刺大邪,要逐漸削弱其邪氣,針刺瀉其有餘,使邪氣漸虛。針刺肌肉豐厚處的穴位,不要損傷正氣。


    刺小邪,要補益其不足,以無害為原則。根據病邪所在部位,在其邊界進行針刺,使正氣能到達病處。


    刺熱邪,要使熱邪外泄,為其開通門戶,讓邪氣得以外出,疾病才能痊愈。


    刺寒邪,要逐漸使陽氣恢複,用徐緩的針法,達到調和神氣的目的。


    3. 官針之法:介紹了不同的病症應使用不同的針具,刺癰用鈹針,刺大邪用鋒針,刺小邪用員利針,刺熱邪用镵針,刺寒邪用毫針。


    4. 解結推引:強調人體與天地、四時相應,治療疾病要根據人體氣血的變化規律。如治療厥證,要先熨燙調和經絡,使火氣通暢、血脈運行,然後根據病情針刺。還提到上寒下熱、上熱下寒、大熱遍身等病症的針刺方法。


    主題:主要圍繞針刺的方法、適應證以及不同邪氣所致病症的針刺治療展開,重點探討了針刺五節、五邪之刺等針刺理論和方法,強調了針刺治療要根據病情和人體的生理特點進行辨證論治。


    情節: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形式,逐步展開對針刺理論和方法的討論,黃帝不斷提出疑問,岐伯詳細解答,通過具體病症的分析和治療方法的闡述,呈現了針刺治療的具體應用。


    指導思想: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整體觀念體現在將人體與天地、四時相聯係,認為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與自然界的變化密切相關;辨證論治則體現在根據不同的病症、邪氣性質和人體的陰陽氣血狀況,采用不同的針刺方法和穴位進行治療,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周易解析刺節真邪》


    周易哲學蘊內經,刺節真邪七五明。


    振埃發蒙去爪徹,解惑調陰陽平衡。


    五邪之刺分五類,癰腫腫瘤虛弱清。


    熱症寒症各有法,針刺之術乃天成。


    (二)詮釋:


    這首七律詩是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的讚美。詩中表達了以下幾個意思:


    1. 周易哲學與內經的關係:周易哲學蘊含在內經之中,為內經提供了理論基礎。


    2. 解析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對刺節真邪進行了詳細的解析,使人們對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針刺五節:詩中提到了振埃、發蒙、去爪、徹衣、解惑這五個針刺方法,它們分別用於治療不同的病症,以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4. 五邪之刺:針對癰腫、腫瘤、虛弱等五類病症,詩中提出了相應的針刺方法,以清除病邪。


    5. 熱症與寒症:對於熱症和寒症,詩中也分別介紹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強調了針刺之術的神奇效果。


    總的來說,這首七律詩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是一部關於針刺治療的經典之作。


    (三)《從周易哲學角度深度解析〈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


    《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主要論述了針刺的五節、五邪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法。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深度解析:


    1.陰陽平衡


    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一觀念在針刺治療中也得到了體現。在該章節中,針刺五節的目的就是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來治療疾病。例如,振埃法用於治療陽氣上逆的病症,通過針刺外經來瀉陽,使陽氣恢複平衡;徹衣法則用於治療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的病症,通過針刺諸陽之奇輸來瀉陽補陰,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2.五行生克


    五行學說也是周易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針刺治療中,五行生克的原理被用於指導選穴和治療。例如,在治療癰腫時,根據五行相克的原理,采用瀉法,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刺,以排出膿液,消散癰腫。同樣,在治療其他病症時,也需要根據五行的生克關係來選擇合適的穴位和治療方法。


    3.變化與轉化


    周易哲學認為,一切事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和轉化之中。在針刺治療中,也需要根據病情的變化來調整治療方法。例如,在治療熱症時,采用越而蒼的方法,使熱邪從體表發散出去;而在治療寒症時,采用日以溫的方法,逐漸使寒邪消散。這種根據病情的變化而采取不同治療方法的思想,體現了周易哲學中變化與轉化的觀念。


    4.象數思維


    象數思維是周易哲學的獨特思維方式。在針刺治療中,象數思維也被用於指導選穴和治療。例如,根據九宮八卦的象數關係,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刺;根據脈象的象數特征,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這種象數思維的應用,使針刺治療更加精準和有效。


    5.天人合一


    周易哲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一觀念在針刺治療中也得到了體現。在該章節中,針刺治療不僅要考慮人體的生理病理特點,還要考慮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例如,在針刺時要根據季節、氣候、時辰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針刺時間和穴位,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周易哲學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觀念。


    綜上所述,《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蘊含著豐富的周易哲學思想。通過從陰陽平衡、五行生克、變化與轉化、象數思維、天人合一等方麵進行深度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其中的針刺治療理論,為臨床實踐提供有益的指導。


    三、《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


    《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主要論述了針刺的五節、五邪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法。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一章節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醫療智慧。本文將對該章節進行深度解析,以展現其中的周易哲學內涵。


    (一)針刺五節與陰陽平衡


    在《靈樞·刺節真邪》中,針刺五節分別為振埃、發蒙、去爪、徹衣、解惑。這五節實際上代表了不同的病理狀態和治療方法,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平衡觀念密切相關。


    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振埃是指通過針刺淺表的經脈來治療陽氣上逆的病症。陽氣上逆會導致各種不適,如胸部脹滿、呼吸急促等。通過針刺外經,可以調整陽氣的運行,使其恢複平衡,從而緩解症狀。這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對立、相互製約的觀念。


    發蒙者,刺府輸,去府病也。發蒙是指通過針刺六腑的輸穴來治療腑病。腑病多與六腑的功能失調有關,通過針刺輸穴,可以調整六腑的功能,使其恢複正常。這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觀念。


    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去爪是指通過針刺關節支絡來治療肢體的疾病。肢體的疾病多與關節和經絡的不暢有關,通過針刺關節支絡,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從而緩解症狀。這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動靜變化的觀念。


    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徹衣是指通過針刺各陽經的奇穴來治療各種病症。奇穴是指分布在正經之外的穴位,通過針刺奇穴,可以調整人體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交感、化生萬物的觀念。


    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解惑是指通過調整陰陽的平衡,來治療各種病症。陰陽的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通過補瀉有餘不足的方法,可以使人體的陰陽恢複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和諧、平衡統一的觀念。


    (二)五邪之刺與五行生克


    在《靈樞·刺節真邪》中,還論述了五邪之刺,即病有持癰者、容大者、狹小者、熱者、寒者。這五邪實際上代表了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狀態,與五行生克的觀念密切相關。


    持癰者,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脆道更行,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持癰者是指患有癰腫的病人。癰腫多由熱毒引起,治療時應采用瀉法,針刺癰邪,使其排出膿液。同時,應避免迎著癰腫的部位針刺,以免加重病情。這體現了五行相克的觀念,即熱毒克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


    容大者,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容大者是指患有腫瘤等腫塊的病人。腫瘤等腫塊多由氣滯血瘀引起,治療時應采用瀉法,逐漸削弱其邪氣,使其逐漸縮小。同時,應避免損傷正氣,針刺時應注意觀察肌肉的變化,以免反其真。這體現了五行相克的觀念,即氣滯血瘀克木,木生火,火克金,金克木。


    狹小者,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費,刺分肉間。狹小者是指患有虛弱等病症的病人。虛弱等病症多由氣血不足引起,治療時應采用補法,逐漸補充其不足,使其恢複健康。同時,應根據病情的輕重和病位的遠近,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刺。這體現了五行相生的觀念,即氣血不足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熱者,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通,辟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熱者是指患有熱症的病人。熱症多由火熱之邪引起,治療時應采用瀉法,使火熱之邪從體表發散出去,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應開通門戶,使邪氣得以外出。這體現了五行相克的觀念,即火熱之邪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寒者,刺寒邪,日以溫,徐往徐來,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寒者是指患有寒症的病人。寒症多由寒邪引起,治療時應采用溫法,逐漸使寒邪消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應注意調其神氣,使人體的氣血運行恢複正常。這體現了五行相生的觀念,即寒邪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三)針刺方法與三才之道


    在《靈樞·刺節真邪》中,還介紹了針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這些方法和注意事項與三才之道的觀念密切相關。


    三才之道是指天、地、人三才,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針刺治療中,也應遵循三才之道的觀念,根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針刺方法和穴位。


    天者,時也。在針刺治療中,應根據季節、氣候、時辰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針刺時間和穴位。例如,在夏季,應選擇心經、小腸經等穴位進行針刺;在冬季,應選擇腎經、膀胱經等穴位進行針刺。同時,在針刺時,還應注意天氣的變化,如晴天、陰天、雨天等,以便選擇合適的針刺方法和穴位。


    地者,位也。在針刺治療中,應根據人體的部位、經絡、穴位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針刺方法和穴位。例如,在頭部、麵部、手部等部位,應選擇較小的針具進行針刺;在背部、腹部、腿部等部位,應選擇較大的針具進行針刺。同時,在針刺時,還應注意穴位的定位和針刺的深度,以便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人者,和也。在針刺治療中,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心理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針刺方法和穴位。例如,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應采用補法進行針刺;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應采用瀉法進行針刺。同時,在針刺時,還應注意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以便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蘊含著豐富的周易哲學思想和醫療智慧。通過對針刺五節、五邪之刺、針刺方法等內容的論述,該章節展示了周易哲學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同時,該章節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來理解和研究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在今後的學習和研究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周易哲學與中醫的關係,為推動中醫的發展和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用不同詞牌名創作的詩讚:


    《卜算子·讚解析》


    內經蘊哲思,周易視角妙。


    刺節真邪七五章,解析詳明了。


    陰陽調平衡,五邪刺有法。


    醫療智慧源流長,讚歎內經好。


    《如夢令·內經之美》


    周易內經相照,刺節真邪奇妙。


    解析透陰陽,平衡調諧之道。


    精妙,精妙,醫學寶藏閃耀。


    《清平樂·讚刺節真邪》


    內經經典,刺節真邪現。


    周易哲學解析全,病症診治明辨。


    五邪刺法各異,陰陽平衡關鍵。


    讚歎醫術高超,中華瑰寶璀璨。


    《菩薩蠻·內經華章》


    內經刺節篇,真邪解析全。


    周易哲學深,醫術顯非凡。


    五節調陰陽,五邪刺有章。


    讚歎此華章,醫學放光芒。


    《虞美人·讚內經》


    內經千年傳,刺節真邪篇。


    周易哲學含,解析見真顏。


    陰陽平衡調,五邪刺法專。


    讚歎醫術精,中華瑰寶燦。


    詮釋:


    《卜算子·讚解析》:這首詞以簡潔的語言讚揚了《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它表達了對該解析的認可和讚賞,認為其對內經的理解深入透徹,具有很高的價值。


    《如夢令·內經之美》:該詞描繪了內經的美麗和神奇,強調了《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對內經的深入解讀。它傳達了對內經和解析的喜愛,以及對其中所蘊含的智慧的讚歎。


    《清平樂·讚刺節真邪》:這首詞表達了對《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的讚美。它強調了該章節在診治病症方麵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體現的陰陽平衡和五邪刺法的精妙之處。


    《菩薩蠻·內經華章》:該詞稱讚了內經這一醫學經典的輝煌和偉大,同時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是對內經的精彩詮釋。


    《虞美人·讚內經》:這首詞以虞美人的詞牌形式,抒發了對內經的讚美之情。它強調了內經的曆史悠久和價值珍貴,以及《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對內經的深入研究和精彩解讀。


    這些詞牌名詩讚通過不同的形式和風格,表達了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章解析》的讚賞和對內經的敬仰,展現了對中醫經典的熱愛和對醫學智慧的推崇。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度解析皇帝內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深度解析皇帝內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