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靈樞第74章 論疾診尺 第七十四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歧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並,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甚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俛有加,立死。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間青脈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泄易也。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病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僻,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
(二)黃帝問岐伯說:我想不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隻是診察他的尺脈,來判斷他的疾病,從外部的表現推測內部的情況,應該怎麽做呢?岐伯說:仔細審察尺脈的緩急、大小、滑澀以及肌肉的堅實或脆弱,就可以確定疾病的形態了。
看到人的眼胞上微微腫起,好像剛睡醒的樣子,頸部的動脈跳動明顯,時常咳嗽,按壓他的手足,凹陷處不能立即恢複,這是風水膚脹病。
尺膚滑潤,並且潤澤有油脂的,是風邪所致。尺部肌肉軟弱的,是解?病,安靜臥床而肌肉消瘦的,是有寒熱病,難以治愈。尺膚滑潤而有油脂的,也是風邪所致。尺膚澀滯的,是風痹病。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的,是水飲病。尺膚發熱很厲害,脈象盛大而躁動的,是溫病,脈象非常滑利的,是病將痊愈。尺膚寒冷,脈象小的,是泄瀉、少氣。尺膚灼熱,先熱後寒的,是寒熱病;尺膚先寒,過一段時間後發熱的,也是寒熱病。
肘部單獨發熱的,是腰以上發熱;手部單獨發熱的,是腰以下發熱。肘前部單獨發熱的,是胸前發熱;肘後部單獨發熱的,是肩背發熱。手臂中部單獨發熱的,是腰腹發熱;肘後從肘下三四寸處發熱的,是腸中有蟲。掌心發熱的,是腹中發熱;掌心寒冷的,是腹中寒冷。魚際部位白肉上有青色血脈的,是胃中有寒。
尺膚灼熱,人迎脈大的,應當失血;尺部堅實而脈象很小很弱,少氣,俯仰困難,病情會立即加重而死亡。
診察寒熱病時,赤色脈絡上下貫通到瞳子的,出現一條脈絡,一年後死亡;出現一條半脈絡,一年半後死亡;出現兩條脈絡,兩年後死亡;出現兩條半脈絡,兩年半後死亡;出現三條脈絡,三年後死亡。
女子手少陰脈動明顯的,是懷孕。
嬰兒患病,其頭發都向上豎起的,必定死亡。耳間有青筋浮現的,會發生掣痛。大便中有紅色瓣狀物和完穀不化的泄瀉,脈象小的,手足寒冷,難以治愈;泄瀉,脈象小,手足溫暖,容易治愈。
四季的變化,寒暑的交替,陰氣過盛必然轉化為陽氣,陽氣過盛必然轉化為陰氣;所以陰氣主寒,陽氣主熱,因此寒到極點就會生熱,熱到極點就會生寒,這就是陰陽的變化。
所以說:冬天感受寒邪,春天就會發生熱病;春天感受風邪,夏天就會發生完穀不化的泄瀉和痢疾;夏天感受暑邪,秋天就會發生瘧疾;秋天感受濕邪,冬天就會發生咳嗽。這就是四季變化的規律。“”
(三)《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篇的梗概、主題、情節、指導思想如下:
1. 梗概:
尺膚診病的方法與原理:黃帝向岐伯詢問如何不通過望色、持脈,單獨依靠診察尺膚來判斷疾病。岐伯回答要詳細審察尺膚的緩急、小大、滑澀以及肌肉的堅脆等情況,以此來確定疾病的形態。例如,尺膚滑潤光澤可能是風病;尺部肌肉瘦弱、安臥脫肉多為寒熱虛勞之病且不易治愈;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是水飲不化的溢飲病等。
不同身體部位發熱的診斷意義:文中指出身體不同部位的發熱與身體內部的疾病狀況相關。如肘部單獨發熱標誌著腰以上有熱象,手部單獨發熱標誌著腰以下有熱象;肘前、肘後、臂中、掌中發熱等分別對應不同部位的熱證;而魚際白肉處有青血脈則表示胃中有寒邪。
眼部及其他疾病的診斷:通過觀察眼睛所現的五色可了解病屬何髒;從目中赤脈的走向能判斷目痛病屬何經;從赤脈出現在瞳子上的多少可預測寒熱病患者的死期長短。還介紹了齲齒痛、黃疸、妊娠等病症的診斷方法,如診察齲齒痛要按壓陽明脈,通過其熱度判斷病情;黃疸病會有身痛、色微黃、齒垢黃等症狀。
脈象與疾病的關係及預後:人患病後,寸口脈與人迎脈的大小、浮沉等情況與疾病的預後相關。此外,還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脈象變化,如尺部肌膚高熱、人迎脈大可能是失血證;尺部肌膚急緊、人迎脈細小且伴有煩悶現象,可能會陰陽俱絕。
四時疾病的規律:闡述了四季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即冬傷於寒、春生病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僻;夏傷於暑、秋生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等四時疾病的規律。
2. 主題:主要圍繞通過診察尺膚以及其他身體外在表現來診斷疾病,探討疾病的成因、症狀以及疾病與人體內外、四時變化的關係。
3. 情節: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為主要情節展開,黃帝提出問題,岐伯詳細解答,通過對各種疾病的外在表現、脈象變化等的討論,逐步深入地闡述了論疾診尺的方法和意義。
4. 指導思想:
整體觀: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部髒腑的病變會通過外在的體征表現出來,如尺膚的變化、眼部的症狀等都與內在的疾病相關。同時,也強調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四季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導致不同季節易患不同的疾病。
陰陽學說:貫穿了陰陽的理論,如文中提到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陰主寒,陽主熱”“寒甚則熱,熱甚則寒”等,說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陰陽相互轉化、相互影響的結果。
從外知內:強調通過觀察外在的體征來推測內部的疾病狀況,這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該篇的核心指導思想,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和思路。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詩讚《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周易哲學闡釋》:
《讚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論疾診尺篇,
周易哲思蘊其間。
陰陽變化析病理,
五行相通探病源。
象數精微明本質,
太極兩儀理全盤。
天人合一知玄妙,
醫學智慧綻奇顏。
詮釋:
詩的首聯“靈樞論疾診尺篇,周易哲思蘊其間”,點明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與周易哲學之間的緊密聯係。
頷聯“陰陽變化析病理,五行相通探病源”,闡述了通過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來分析疾病的病理,以及五行相互關係來探尋疾病的根源。
頸聯“象數精微明本質,太極兩儀理全盤”,強調了象數的精妙之處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疾病的本質,而太極、兩儀的理念則能全麵理解整個情況。
尾聯“天人合一知玄妙,醫學智慧綻奇顏”,表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蘊含的玄妙,以及這種醫學智慧所展現出的神奇之處。
整首詩圍繞《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與周易哲學的融合,讚頌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醫學智慧。
(二)《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周易哲學闡釋》
《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篇章,蘊含著豐富的醫學智慧和哲學思考。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章的內涵和意義。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體現的疾病診斷方法,也蘊含著陰陽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原理。例如,文中提到尺膚的滑潤與粗糙、肌肉的堅脆等特征,都可以看作是陰陽兩種力量在人體上的表現。滑潤光澤的尺膚可能代表著陽氣的旺盛,而粗糙如枯魚之鱗的尺膚則可能表示陰氣的凝滯。通過對這些陰陽特征的觀察和分析,醫者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
同時,周易哲學強調變化與動態平衡。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各種病症的出現。《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描述的不同身體部位的發熱、脈象的變化等,都是這種動態平衡被打破的表現。醫者需要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方法,以恢複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周易哲學中,五行學說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涉及的各種疾病與身體部位的關係,也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例如,文中提到的肘部發熱對應腰以上的熱象,手部發熱對應腰以下的熱象等,都可以與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對應。通過對五行關係的理解和運用,醫者可以更全麵地把握疾病的本質和相互關係,從而製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此外,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也在《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有所體現。文中對尺膚、肌肉、脈象等各種體征的詳細描述,以及對不同疾病症狀的細致觀察,都是象數思維的具體應用。醫者通過對這些象數的分析和理解,能夠更深入地洞察疾病的內在本質,從而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周易哲學中的核心思想。在《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思維模式。尺膚的各種表現可以看作是兩儀,不同部位的發熱、脈象的變化等可以看作是四象,而各種具體的疾病則可以看作是八卦。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和理解,醫者能夠更係統地把握疾病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係。
同時,周易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在這一章中得到了體現。人體與自然環境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四季的變化、氣候的冷暖等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闡述的四時疾病的規律,正是這種“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醫者需要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方法,以適應人體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在周易哲學中,“變易”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不斷變化的,醫者需要根據這種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策略。《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描述的各種疾病診斷方法和預後判斷,都是基於對疾病變化的深入觀察和分析。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分析,醫者能夠更好地把握疾病的變化趨勢,從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
另外,周易哲學中的“不易”和“簡易”思想也在這一章中有所體現。盡管疾病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不變的。醫者需要通過對這些基本原理和規律的掌握,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從而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
總之,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內涵和意義。這一章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診斷方法,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智慧。在當今醫學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一章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和啟示,為推動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疾病:《靈樞》中疾病的發生與陰陽失衡相關。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的相互作用和動態平衡,疾病可視為陰陽失調的表現,通過調整陰陽以恢複平衡是治療的關鍵。
五行生克與病理關係:五行學說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五行的相生相克關係反映了身體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疾病的發展與五行之間的失衡和製約相關。
象數與疾病征象:象數是周易哲學的重要內容,通過觀察和解讀象數,可以洞察疾病的表象和潛在規律,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變易與疾病變化: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發展。疾病的過程也是不斷變化的,需要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調整治療策略。
天人合一與健康: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性。環境、季節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與周易哲學中的天人相應觀念相符。
三、用不同詞牌名創作的詩讚:
《沁園春·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精微,論疾診尺,易理深藏。探陰陽變化,五行相牽;象數玄妙,病理昭彰。太極兩儀,環環相扣,醫學哲思綻光芒。細思量,悟天人合一,智慧無疆。
千秋醫道流芳,傳後世醫者心敬仰。研診法奧秘,洞察細微;療疾有方,護佑安康。岐黃薪火,代代相傳,濟世救人譜華章。展未來,看醫學新篇,再譜輝煌。
《卜算子·讚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論疾篇,周易哲思伴。診尺明微析病理,智慧光芒現。
五行探本源,陰陽辨關鍵。醫道精深意無窮,妙悟心中念。
《菩薩蠻·靈樞論疾診尺頌》
靈樞論疾含深意,診尺周易相輝映。病理細思量,根源漸明朗。
五行通脈絡,陰陽蘊玄妙。智慧綻光芒,醫途永傳揚。
《清平樂·靈樞論疾診尺讚》
靈樞寶典,論疾診尺見。周易哲思融其間,病理玄機盡顯。
五行相生相克,陰陽變化萬千。醫道傳承久遠,恩澤百姓平安。
詮釋:
《沁園春·靈樞論疾診尺》詮釋:這首詞開篇強調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蘊含的周易哲理深邃而隱秘。接著描述了通過陰陽變化和五行相互關係能清晰地展現疾病的特征和根源。“太極兩儀”進一步體現了其中的整體觀念和相互關聯。最後,表達了對天人合一理念的感悟,以及對醫學智慧的無限敬仰,同時也對未來醫學的發展充滿期待。
《卜算子·讚靈樞論疾診尺》詮釋:此詞首先指出靈樞論疾篇與周易哲學相伴相隨。然後詳細闡述了通過診尺能夠細致地分析病理,展現出其中的智慧光芒。五行本源和陰陽關鍵的探索也在詞中得到體現,表達了對醫道深刻內涵的理解和感悟。
《菩薩蠻·靈樞論疾診尺頌》詮釋:這首詞描述了靈樞論疾篇所包含的深刻意義,以及它與周易哲學相互輝映的特點。對病理的細致思考和根源的逐漸明晰也有所體現。五行脈絡的相通和陰陽玄妙的蘊含都在詞中有所呈現,最後表達了對醫學智慧的弘揚和傳承。
《清平樂·靈樞論疾診尺讚》詮釋:此詞首先介紹了靈樞這部經典寶典,以及論疾診尺中所體現的內容。周易哲學的融入使得其中的病理玄機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五行的相生相克和陰陽的變化萬千都在詞中有所描述。最後強調了醫道的源遠流長和對百姓平安健康的重要意義。
待續
(一)靈樞第74章 論疾診尺 第七十四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歧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並,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甚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俛有加,立死。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間青脈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泄易也。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病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僻,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
(二)黃帝問岐伯說:我想不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隻是診察他的尺脈,來判斷他的疾病,從外部的表現推測內部的情況,應該怎麽做呢?岐伯說:仔細審察尺脈的緩急、大小、滑澀以及肌肉的堅實或脆弱,就可以確定疾病的形態了。
看到人的眼胞上微微腫起,好像剛睡醒的樣子,頸部的動脈跳動明顯,時常咳嗽,按壓他的手足,凹陷處不能立即恢複,這是風水膚脹病。
尺膚滑潤,並且潤澤有油脂的,是風邪所致。尺部肌肉軟弱的,是解?病,安靜臥床而肌肉消瘦的,是有寒熱病,難以治愈。尺膚滑潤而有油脂的,也是風邪所致。尺膚澀滯的,是風痹病。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的,是水飲病。尺膚發熱很厲害,脈象盛大而躁動的,是溫病,脈象非常滑利的,是病將痊愈。尺膚寒冷,脈象小的,是泄瀉、少氣。尺膚灼熱,先熱後寒的,是寒熱病;尺膚先寒,過一段時間後發熱的,也是寒熱病。
肘部單獨發熱的,是腰以上發熱;手部單獨發熱的,是腰以下發熱。肘前部單獨發熱的,是胸前發熱;肘後部單獨發熱的,是肩背發熱。手臂中部單獨發熱的,是腰腹發熱;肘後從肘下三四寸處發熱的,是腸中有蟲。掌心發熱的,是腹中發熱;掌心寒冷的,是腹中寒冷。魚際部位白肉上有青色血脈的,是胃中有寒。
尺膚灼熱,人迎脈大的,應當失血;尺部堅實而脈象很小很弱,少氣,俯仰困難,病情會立即加重而死亡。
診察寒熱病時,赤色脈絡上下貫通到瞳子的,出現一條脈絡,一年後死亡;出現一條半脈絡,一年半後死亡;出現兩條脈絡,兩年後死亡;出現兩條半脈絡,兩年半後死亡;出現三條脈絡,三年後死亡。
女子手少陰脈動明顯的,是懷孕。
嬰兒患病,其頭發都向上豎起的,必定死亡。耳間有青筋浮現的,會發生掣痛。大便中有紅色瓣狀物和完穀不化的泄瀉,脈象小的,手足寒冷,難以治愈;泄瀉,脈象小,手足溫暖,容易治愈。
四季的變化,寒暑的交替,陰氣過盛必然轉化為陽氣,陽氣過盛必然轉化為陰氣;所以陰氣主寒,陽氣主熱,因此寒到極點就會生熱,熱到極點就會生寒,這就是陰陽的變化。
所以說:冬天感受寒邪,春天就會發生熱病;春天感受風邪,夏天就會發生完穀不化的泄瀉和痢疾;夏天感受暑邪,秋天就會發生瘧疾;秋天感受濕邪,冬天就會發生咳嗽。這就是四季變化的規律。“”
(三)《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篇的梗概、主題、情節、指導思想如下:
1. 梗概:
尺膚診病的方法與原理:黃帝向岐伯詢問如何不通過望色、持脈,單獨依靠診察尺膚來判斷疾病。岐伯回答要詳細審察尺膚的緩急、小大、滑澀以及肌肉的堅脆等情況,以此來確定疾病的形態。例如,尺膚滑潤光澤可能是風病;尺部肌肉瘦弱、安臥脫肉多為寒熱虛勞之病且不易治愈;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是水飲不化的溢飲病等。
不同身體部位發熱的診斷意義:文中指出身體不同部位的發熱與身體內部的疾病狀況相關。如肘部單獨發熱標誌著腰以上有熱象,手部單獨發熱標誌著腰以下有熱象;肘前、肘後、臂中、掌中發熱等分別對應不同部位的熱證;而魚際白肉處有青血脈則表示胃中有寒邪。
眼部及其他疾病的診斷:通過觀察眼睛所現的五色可了解病屬何髒;從目中赤脈的走向能判斷目痛病屬何經;從赤脈出現在瞳子上的多少可預測寒熱病患者的死期長短。還介紹了齲齒痛、黃疸、妊娠等病症的診斷方法,如診察齲齒痛要按壓陽明脈,通過其熱度判斷病情;黃疸病會有身痛、色微黃、齒垢黃等症狀。
脈象與疾病的關係及預後:人患病後,寸口脈與人迎脈的大小、浮沉等情況與疾病的預後相關。此外,還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脈象變化,如尺部肌膚高熱、人迎脈大可能是失血證;尺部肌膚急緊、人迎脈細小且伴有煩悶現象,可能會陰陽俱絕。
四時疾病的規律:闡述了四季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即冬傷於寒、春生病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僻;夏傷於暑、秋生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等四時疾病的規律。
2. 主題:主要圍繞通過診察尺膚以及其他身體外在表現來診斷疾病,探討疾病的成因、症狀以及疾病與人體內外、四時變化的關係。
3. 情節: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為主要情節展開,黃帝提出問題,岐伯詳細解答,通過對各種疾病的外在表現、脈象變化等的討論,逐步深入地闡述了論疾診尺的方法和意義。
4. 指導思想:
整體觀: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部髒腑的病變會通過外在的體征表現出來,如尺膚的變化、眼部的症狀等都與內在的疾病相關。同時,也強調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四季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導致不同季節易患不同的疾病。
陰陽學說:貫穿了陰陽的理論,如文中提到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陰主寒,陽主熱”“寒甚則熱,熱甚則寒”等,說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陰陽相互轉化、相互影響的結果。
從外知內:強調通過觀察外在的體征來推測內部的疾病狀況,這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該篇的核心指導思想,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和思路。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詩讚《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周易哲學闡釋》:
《讚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論疾診尺篇,
周易哲思蘊其間。
陰陽變化析病理,
五行相通探病源。
象數精微明本質,
太極兩儀理全盤。
天人合一知玄妙,
醫學智慧綻奇顏。
詮釋:
詩的首聯“靈樞論疾診尺篇,周易哲思蘊其間”,點明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與周易哲學之間的緊密聯係。
頷聯“陰陽變化析病理,五行相通探病源”,闡述了通過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來分析疾病的病理,以及五行相互關係來探尋疾病的根源。
頸聯“象數精微明本質,太極兩儀理全盤”,強調了象數的精妙之處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疾病的本質,而太極、兩儀的理念則能全麵理解整個情況。
尾聯“天人合一知玄妙,醫學智慧綻奇顏”,表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蘊含的玄妙,以及這種醫學智慧所展現出的神奇之處。
整首詩圍繞《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與周易哲學的融合,讚頌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醫學智慧。
(二)《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周易哲學闡釋》
《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篇章,蘊含著豐富的醫學智慧和哲學思考。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章的內涵和意義。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體現的疾病診斷方法,也蘊含著陰陽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原理。例如,文中提到尺膚的滑潤與粗糙、肌肉的堅脆等特征,都可以看作是陰陽兩種力量在人體上的表現。滑潤光澤的尺膚可能代表著陽氣的旺盛,而粗糙如枯魚之鱗的尺膚則可能表示陰氣的凝滯。通過對這些陰陽特征的觀察和分析,醫者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
同時,周易哲學強調變化與動態平衡。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各種病症的出現。《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描述的不同身體部位的發熱、脈象的變化等,都是這種動態平衡被打破的表現。醫者需要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方法,以恢複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周易哲學中,五行學說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涉及的各種疾病與身體部位的關係,也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例如,文中提到的肘部發熱對應腰以上的熱象,手部發熱對應腰以下的熱象等,都可以與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對應。通過對五行關係的理解和運用,醫者可以更全麵地把握疾病的本質和相互關係,從而製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此外,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也在《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有所體現。文中對尺膚、肌肉、脈象等各種體征的詳細描述,以及對不同疾病症狀的細致觀察,都是象數思維的具體應用。醫者通過對這些象數的分析和理解,能夠更深入地洞察疾病的內在本質,從而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周易哲學中的核心思想。在《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思維模式。尺膚的各種表現可以看作是兩儀,不同部位的發熱、脈象的變化等可以看作是四象,而各種具體的疾病則可以看作是八卦。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和理解,醫者能夠更係統地把握疾病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係。
同時,周易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在這一章中得到了體現。人體與自然環境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四季的變化、氣候的冷暖等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闡述的四時疾病的規律,正是這種“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醫者需要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方法,以適應人體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在周易哲學中,“變易”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不斷變化的,醫者需要根據這種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策略。《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所描述的各種疾病診斷方法和預後判斷,都是基於對疾病變化的深入觀察和分析。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分析,醫者能夠更好地把握疾病的變化趨勢,從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
另外,周易哲學中的“不易”和“簡易”思想也在這一章中有所體現。盡管疾病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不變的。醫者需要通過對這些基本原理和規律的掌握,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從而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
總之,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的內涵和意義。這一章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診斷方法,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智慧。在當今醫學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一章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和啟示,為推動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疾病:《靈樞》中疾病的發生與陰陽失衡相關。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的相互作用和動態平衡,疾病可視為陰陽失調的表現,通過調整陰陽以恢複平衡是治療的關鍵。
五行生克與病理關係:五行學說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五行的相生相克關係反映了身體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疾病的發展與五行之間的失衡和製約相關。
象數與疾病征象:象數是周易哲學的重要內容,通過觀察和解讀象數,可以洞察疾病的表象和潛在規律,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變易與疾病變化: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發展。疾病的過程也是不斷變化的,需要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調整治療策略。
天人合一與健康: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性。環境、季節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與周易哲學中的天人相應觀念相符。
三、用不同詞牌名創作的詩讚:
《沁園春·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精微,論疾診尺,易理深藏。探陰陽變化,五行相牽;象數玄妙,病理昭彰。太極兩儀,環環相扣,醫學哲思綻光芒。細思量,悟天人合一,智慧無疆。
千秋醫道流芳,傳後世醫者心敬仰。研診法奧秘,洞察細微;療疾有方,護佑安康。岐黃薪火,代代相傳,濟世救人譜華章。展未來,看醫學新篇,再譜輝煌。
《卜算子·讚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論疾篇,周易哲思伴。診尺明微析病理,智慧光芒現。
五行探本源,陰陽辨關鍵。醫道精深意無窮,妙悟心中念。
《菩薩蠻·靈樞論疾診尺頌》
靈樞論疾含深意,診尺周易相輝映。病理細思量,根源漸明朗。
五行通脈絡,陰陽蘊玄妙。智慧綻光芒,醫途永傳揚。
《清平樂·靈樞論疾診尺讚》
靈樞寶典,論疾診尺見。周易哲思融其間,病理玄機盡顯。
五行相生相克,陰陽變化萬千。醫道傳承久遠,恩澤百姓平安。
詮釋:
《沁園春·靈樞論疾診尺》詮釋:這首詞開篇強調了《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章中蘊含的周易哲理深邃而隱秘。接著描述了通過陰陽變化和五行相互關係能清晰地展現疾病的特征和根源。“太極兩儀”進一步體現了其中的整體觀念和相互關聯。最後,表達了對天人合一理念的感悟,以及對醫學智慧的無限敬仰,同時也對未來醫學的發展充滿期待。
《卜算子·讚靈樞論疾診尺》詮釋:此詞首先指出靈樞論疾篇與周易哲學相伴相隨。然後詳細闡述了通過診尺能夠細致地分析病理,展現出其中的智慧光芒。五行本源和陰陽關鍵的探索也在詞中得到體現,表達了對醫道深刻內涵的理解和感悟。
《菩薩蠻·靈樞論疾診尺頌》詮釋:這首詞描述了靈樞論疾篇所包含的深刻意義,以及它與周易哲學相互輝映的特點。對病理的細致思考和根源的逐漸明晰也有所體現。五行脈絡的相通和陰陽玄妙的蘊含都在詞中有所呈現,最後表達了對醫學智慧的弘揚和傳承。
《清平樂·靈樞論疾診尺讚》詮釋:此詞首先介紹了靈樞這部經典寶典,以及論疾診尺中所體現的內容。周易哲學的融入使得其中的病理玄機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五行的相生相克和陰陽的變化萬千都在詞中有所描述。最後強調了醫道的源遠流長和對百姓平安健康的重要意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