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今天她教導元春的理由,也相當正當。劉娡道:“聽說你娘家人在外麵放貸?榮國府已經這樣窘迫,日子都難成這樣了?”
元春萬沒想到王妃提了這一條……小臉騰地紅了。
前世娘家人行事,大多都瞞著她,她那會兒也無心仔細照看娘家,等她臨死時才知道娘家已經徹底掏空了,連她省親時的園子都是挪用了林妹妹的嫁妝。
母親這事兒做得忒損陰德了:於是她最疼的兒子寶玉出家了,女兒身死,而母親從沒疼愛過的孫兒也與她有極深的隔閡,後半生怕是難逃一個孤苦無依的結局了。
而這一世,她剛出門子,家裏的事兒還沒底氣管教呢。
見著這位側室臉頰通紅,劉娡難免生出些快意。
忠順王妃聞言亦道:“這是真的?”頓了頓又故意柔聲道,“該勸就勸,這……傳出去名聲可不好聽。”
做官,隻要不是什麽冷衙門或是全無實權的閑職,總有不少能大大方方收錢的財路:譬如戶部的冰敬碳敬,更有求到自家眼前的人送來的各種孝敬……總而言之,稍微像樣點的人家完全不用自己出頭,外麵找名目撈錢。
王夫人和王熙鳳此舉不算是什麽了不得的罪過,但說出來的確很是丟人,至少這是大多數誥命都不屑去幹的事兒:要麽是這一家子眼皮子太淺,要麽就是這家子人本事不成,要麽……就是二者兼而有之。
這話傳到七皇子趙之楨耳朵裏,必得小瞧榮府。
忠順王妃這麽說,純粹就是明目張膽的挑撥,但隻要在乎娘家,就很難不按照她說的做。可元春還就打定主意不張口了,不僅是當著二位王妃不開口解釋,當著娘家人她也打算一字不提。
因為此事真的是個小罪過,真要讓禦史揪住也好收場,同時還能給母親嫂子點教訓:省得她回去勸說,讓固執又愛多心的母親把她弄個裏外不是人。
二位王妃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一會兒,眼見元春就是垂手站著,小臉始終紅透,可就是一言不發……頓時覺得沒了興致。
劉娡一抬手,打發元春回去,她接著跟忠順王妃說話。這二位要商量進宮麵見諸位主位——忠順王妃可以進宮,但沒人引薦,哪位娘娘肯跟她多說幾句話呢?
元春慢慢地踏出劉娡的院子,臉色也逐漸恢復,直到回了自己的地盤,自小一直伺候她的傲梅先忍不住了,“姑娘!”
元春捏了捏傲梅的臉蛋,笑道,“你比我還上心呢。”
傲梅登時不知該說什麽好了,抱琴性子更沉穩一點,但也有種“皇子不急太監急”的感覺。兩個丫頭的心聲默契極了:姑娘,這可不是咱們榮國府,這是王府啊!我們什麽都不懂,可也知道在皇家麵子比天大啊!
王妃肯定會使喚人把咱家太太少~奶~奶的事兒添油加醋,好好宣揚一番!
元春逗了一回傲梅,目光又落在了抱琴身上——老祖宗慣會~調~教丫頭,抱琴可比傲梅聰明得多。
隻是你要讓丫頭們跟你一條心,首先就得待之以誠,元春便輕聲道:“咱們家那點事兒王爺都知道。”想了想,又說明白了些,“沒道理王妃都知道,王爺還蒙在鼓裏。”就算原本不知道,王妃在房裏這一通閑話,王爺也就不得不聽說了。
元春聲音逐漸微不可聞,“娘家若真是一等人家,哪裏會讓女兒給皇子做側室呢。”
傲梅和抱琴登時無言,想安慰一番自家姑娘,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元春笑道:“早說破才好,省得到時候窟窿大了,補都補不上。”
她說完便叫了李大夫婦的女兒——這小姑娘叫幽蘭,如今是元春跟前的二等丫頭,讓她把她娘叫來。
元春是為囑咐李大家的,到時候娘家來人問東問西的時候,就說王爺讓她安生過日子,不要管些雜七雜八。
元春話音剛落,餘光就瞄到了抱琴的手勢,果然趙之楨緩步踏進門來,滿臉笑意,“我什麽時候說過這些話?”
元春忙起身行禮,剛屈了膝就讓趙之楨拉住了手腕。元春笑眯眯地仰起頭,聲音軟軟柔柔,“那……王爺有空時說一遍不就成了嗎?”
趙之楨隻覺得胸口像是讓羽毛拂了一下,心癢難耐,於是他故意板著臉道,“恩,好生過日子!”說得一屋子人都低下頭笑了。
當晚,趙之楨不僅“留飯”更“留宿”了。
恩~愛~過後,男人的確比較好說話,元春便把自己的心思說給趙之楨聽,“我在娘家時就說了不算,聽見點風聲就打發人回家,沒準兒還以為我攀上高枝兒,倒教訓起他們,這是何苦來哉。”
趙之楨點頭道:“你有這心思就好。”
趙之楨何嚐不是有心勸說生母,結果忍了又忍還是一言不發,隻把自己的委屈讓生母看到,淑妃果然沒過多久就看了個明白更想了個透徹。覺得自己虧欠了兒子一回,淑妃自是再不肯插手兒子的家事了。
不過淑妃或許跟老七這個親兒子沒那麽合得來,但一點都沒盼著兒子過得壞。元春暗中嘆了一聲,自己娘家可就不好說了:至少母親溺愛弟弟寶玉,也到了讓元春有點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弟弟生帶異相,母親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弟弟這個異相也是最不能拿到檯麵上說的事情!y元春自己倒還罷了,趙之楨好歹涵養極佳,隻要不先出頭背叛他,估計這輩子自己也不會沒下場,但是……哥哥恐怕在家裏處境要越來越艱難了。
原因無他,哥哥想科舉,就隻能去親近姑父,而親近了姑父,不知道父親母親心裏得有多不自在!
卻說劉娡這邊兒放過了元春,卻沒想輕易放過榮府——作為一個女人,她最是明白打壓元春的娘家,比直接製住元春更有效。
可惜王熙鳳隻是個同知的妻子,而王夫人也不過五品誥命,想找個合適的場合也挺難為這位正經王妃的。
於是在淑妃娘家哥哥開宴,給淑妃的母親慶壽之際,一向奉承劉娡的一位太太便把榮府二太太和二少~奶~奶動用公中銀錢放貸的事兒,當做笑話說了出來。
麵對似笑非笑的諸位誥命,王夫人真恨不得趕緊找個地fèng鑽進去,而邢夫人一臉的幸災樂禍,真是遮都遮不住,“哎喲,我竟不知道這個……誰讓我們大姑娘出門得多備些嫁妝呢。”
王夫人和王熙鳳姑侄兩個回家就都病了,老祖宗各自親去探望了一回,直接把管家權交給了珠哥兒媳婦李紈,可憐邢夫人白白暗自籌劃了一番,那臉白得比王夫人更難看。
而賈政在書房裏靜靜坐了一宿,默默地遞上了辭官的摺子。
其實賈珠早已收到了妹妹讓李大送來的密信,上門就六個字,不妨事,少說話。在戰戰兢兢之中等待了數日,賈政終於等到了聖裁:內帷不修,罰俸一年。
而元春則在王府裏見到了母親跟前最得用的媽媽,周瑞家的……☆、第十一回
周瑞家的見識的確有限,但也瞧得出自家姑娘在七皇子跟前有些體麵。
誰不知道王府規矩大?誰家側室能隨便就見得了娘家人了?若沒王爺應允,她一個五品宜人的陪房,能順順噹噹地進得王府,還由內院二管事引領到姑娘跟前,一路上都沒人敢要賞錢,若說這裏麵沒有王爺的囑咐,她都不信!
話說回來,這世上真有在外人中龍,而麵對內宅之事卻是一腦子漿糊的主兒。不過這種人總歸是少數,大多數男人要麽是賈政這樣,裏外都糊塗;或是就是七皇子這樣,甭管國事家事都瞞不住他。
隻是無論賈政還是七皇子都不是周瑞家的能品評的人物,而她這一路腦袋也沒怎麽抬起來過。
等真見到了自家姑娘,餘光瞄了瞄屋內的陳設,才陪著小心說了幾句話,就跟王夫人似的,真恨不得直接鑽進地fèng裏,再不出來。
原來,周瑞家的規規矩矩行禮後,先替王夫人問過自家姑娘起居衣食,之後便……上了~戲~肉。
周瑞家的原話是“二太太和二~奶~奶,是受了委屈,都不敢跟您細說。”
元春聽了,反而笑眯眯地問道:“太太和嫂子究竟誰跟你說她委屈了?”別說一個周瑞家的,便是當著王熙鳳的麵兒上她也能敲打,“你說吧。”
周瑞家的身子一僵,一聲不敢言語。自家大姑娘不好糊弄更不好惹……其實王夫人壓根就沒想讓女兒替她出頭,她自己也明白這事兒忒丟人!
王夫人跟淑妃很像,她們作為母親也會偏心,但絕對不會盼著親生兒女過不好,也不想給孩子們平白無故增添什麽煩惱。
不過王熙鳳還不太清楚元春是什麽樣的人,她也許還想著嫁入王府的~姑~奶~奶能憑著王爺的寵愛,跟王妃鬥上一鬥……沒準兒在鳳姐兒看來,這場“無妄之災”還是由元春引起的呢。這會兒王子騰還沒發跡,王熙鳳的丈夫賈璉還是捐出來的同知,她是真的不太明白名聲對於仕途的意義。
元春萬沒想到王妃提了這一條……小臉騰地紅了。
前世娘家人行事,大多都瞞著她,她那會兒也無心仔細照看娘家,等她臨死時才知道娘家已經徹底掏空了,連她省親時的園子都是挪用了林妹妹的嫁妝。
母親這事兒做得忒損陰德了:於是她最疼的兒子寶玉出家了,女兒身死,而母親從沒疼愛過的孫兒也與她有極深的隔閡,後半生怕是難逃一個孤苦無依的結局了。
而這一世,她剛出門子,家裏的事兒還沒底氣管教呢。
見著這位側室臉頰通紅,劉娡難免生出些快意。
忠順王妃聞言亦道:“這是真的?”頓了頓又故意柔聲道,“該勸就勸,這……傳出去名聲可不好聽。”
做官,隻要不是什麽冷衙門或是全無實權的閑職,總有不少能大大方方收錢的財路:譬如戶部的冰敬碳敬,更有求到自家眼前的人送來的各種孝敬……總而言之,稍微像樣點的人家完全不用自己出頭,外麵找名目撈錢。
王夫人和王熙鳳此舉不算是什麽了不得的罪過,但說出來的確很是丟人,至少這是大多數誥命都不屑去幹的事兒:要麽是這一家子眼皮子太淺,要麽就是這家子人本事不成,要麽……就是二者兼而有之。
這話傳到七皇子趙之楨耳朵裏,必得小瞧榮府。
忠順王妃這麽說,純粹就是明目張膽的挑撥,但隻要在乎娘家,就很難不按照她說的做。可元春還就打定主意不張口了,不僅是當著二位王妃不開口解釋,當著娘家人她也打算一字不提。
因為此事真的是個小罪過,真要讓禦史揪住也好收場,同時還能給母親嫂子點教訓:省得她回去勸說,讓固執又愛多心的母親把她弄個裏外不是人。
二位王妃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一會兒,眼見元春就是垂手站著,小臉始終紅透,可就是一言不發……頓時覺得沒了興致。
劉娡一抬手,打發元春回去,她接著跟忠順王妃說話。這二位要商量進宮麵見諸位主位——忠順王妃可以進宮,但沒人引薦,哪位娘娘肯跟她多說幾句話呢?
元春慢慢地踏出劉娡的院子,臉色也逐漸恢復,直到回了自己的地盤,自小一直伺候她的傲梅先忍不住了,“姑娘!”
元春捏了捏傲梅的臉蛋,笑道,“你比我還上心呢。”
傲梅登時不知該說什麽好了,抱琴性子更沉穩一點,但也有種“皇子不急太監急”的感覺。兩個丫頭的心聲默契極了:姑娘,這可不是咱們榮國府,這是王府啊!我們什麽都不懂,可也知道在皇家麵子比天大啊!
王妃肯定會使喚人把咱家太太少~奶~奶的事兒添油加醋,好好宣揚一番!
元春逗了一回傲梅,目光又落在了抱琴身上——老祖宗慣會~調~教丫頭,抱琴可比傲梅聰明得多。
隻是你要讓丫頭們跟你一條心,首先就得待之以誠,元春便輕聲道:“咱們家那點事兒王爺都知道。”想了想,又說明白了些,“沒道理王妃都知道,王爺還蒙在鼓裏。”就算原本不知道,王妃在房裏這一通閑話,王爺也就不得不聽說了。
元春聲音逐漸微不可聞,“娘家若真是一等人家,哪裏會讓女兒給皇子做側室呢。”
傲梅和抱琴登時無言,想安慰一番自家姑娘,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元春笑道:“早說破才好,省得到時候窟窿大了,補都補不上。”
她說完便叫了李大夫婦的女兒——這小姑娘叫幽蘭,如今是元春跟前的二等丫頭,讓她把她娘叫來。
元春是為囑咐李大家的,到時候娘家來人問東問西的時候,就說王爺讓她安生過日子,不要管些雜七雜八。
元春話音剛落,餘光就瞄到了抱琴的手勢,果然趙之楨緩步踏進門來,滿臉笑意,“我什麽時候說過這些話?”
元春忙起身行禮,剛屈了膝就讓趙之楨拉住了手腕。元春笑眯眯地仰起頭,聲音軟軟柔柔,“那……王爺有空時說一遍不就成了嗎?”
趙之楨隻覺得胸口像是讓羽毛拂了一下,心癢難耐,於是他故意板著臉道,“恩,好生過日子!”說得一屋子人都低下頭笑了。
當晚,趙之楨不僅“留飯”更“留宿”了。
恩~愛~過後,男人的確比較好說話,元春便把自己的心思說給趙之楨聽,“我在娘家時就說了不算,聽見點風聲就打發人回家,沒準兒還以為我攀上高枝兒,倒教訓起他們,這是何苦來哉。”
趙之楨點頭道:“你有這心思就好。”
趙之楨何嚐不是有心勸說生母,結果忍了又忍還是一言不發,隻把自己的委屈讓生母看到,淑妃果然沒過多久就看了個明白更想了個透徹。覺得自己虧欠了兒子一回,淑妃自是再不肯插手兒子的家事了。
不過淑妃或許跟老七這個親兒子沒那麽合得來,但一點都沒盼著兒子過得壞。元春暗中嘆了一聲,自己娘家可就不好說了:至少母親溺愛弟弟寶玉,也到了讓元春有點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弟弟生帶異相,母親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弟弟這個異相也是最不能拿到檯麵上說的事情!y元春自己倒還罷了,趙之楨好歹涵養極佳,隻要不先出頭背叛他,估計這輩子自己也不會沒下場,但是……哥哥恐怕在家裏處境要越來越艱難了。
原因無他,哥哥想科舉,就隻能去親近姑父,而親近了姑父,不知道父親母親心裏得有多不自在!
卻說劉娡這邊兒放過了元春,卻沒想輕易放過榮府——作為一個女人,她最是明白打壓元春的娘家,比直接製住元春更有效。
可惜王熙鳳隻是個同知的妻子,而王夫人也不過五品誥命,想找個合適的場合也挺難為這位正經王妃的。
於是在淑妃娘家哥哥開宴,給淑妃的母親慶壽之際,一向奉承劉娡的一位太太便把榮府二太太和二少~奶~奶動用公中銀錢放貸的事兒,當做笑話說了出來。
麵對似笑非笑的諸位誥命,王夫人真恨不得趕緊找個地fèng鑽進去,而邢夫人一臉的幸災樂禍,真是遮都遮不住,“哎喲,我竟不知道這個……誰讓我們大姑娘出門得多備些嫁妝呢。”
王夫人和王熙鳳姑侄兩個回家就都病了,老祖宗各自親去探望了一回,直接把管家權交給了珠哥兒媳婦李紈,可憐邢夫人白白暗自籌劃了一番,那臉白得比王夫人更難看。
而賈政在書房裏靜靜坐了一宿,默默地遞上了辭官的摺子。
其實賈珠早已收到了妹妹讓李大送來的密信,上門就六個字,不妨事,少說話。在戰戰兢兢之中等待了數日,賈政終於等到了聖裁:內帷不修,罰俸一年。
而元春則在王府裏見到了母親跟前最得用的媽媽,周瑞家的……☆、第十一回
周瑞家的見識的確有限,但也瞧得出自家姑娘在七皇子跟前有些體麵。
誰不知道王府規矩大?誰家側室能隨便就見得了娘家人了?若沒王爺應允,她一個五品宜人的陪房,能順順噹噹地進得王府,還由內院二管事引領到姑娘跟前,一路上都沒人敢要賞錢,若說這裏麵沒有王爺的囑咐,她都不信!
話說回來,這世上真有在外人中龍,而麵對內宅之事卻是一腦子漿糊的主兒。不過這種人總歸是少數,大多數男人要麽是賈政這樣,裏外都糊塗;或是就是七皇子這樣,甭管國事家事都瞞不住他。
隻是無論賈政還是七皇子都不是周瑞家的能品評的人物,而她這一路腦袋也沒怎麽抬起來過。
等真見到了自家姑娘,餘光瞄了瞄屋內的陳設,才陪著小心說了幾句話,就跟王夫人似的,真恨不得直接鑽進地fèng裏,再不出來。
原來,周瑞家的規規矩矩行禮後,先替王夫人問過自家姑娘起居衣食,之後便……上了~戲~肉。
周瑞家的原話是“二太太和二~奶~奶,是受了委屈,都不敢跟您細說。”
元春聽了,反而笑眯眯地問道:“太太和嫂子究竟誰跟你說她委屈了?”別說一個周瑞家的,便是當著王熙鳳的麵兒上她也能敲打,“你說吧。”
周瑞家的身子一僵,一聲不敢言語。自家大姑娘不好糊弄更不好惹……其實王夫人壓根就沒想讓女兒替她出頭,她自己也明白這事兒忒丟人!
王夫人跟淑妃很像,她們作為母親也會偏心,但絕對不會盼著親生兒女過不好,也不想給孩子們平白無故增添什麽煩惱。
不過王熙鳳還不太清楚元春是什麽樣的人,她也許還想著嫁入王府的~姑~奶~奶能憑著王爺的寵愛,跟王妃鬥上一鬥……沒準兒在鳳姐兒看來,這場“無妄之災”還是由元春引起的呢。這會兒王子騰還沒發跡,王熙鳳的丈夫賈璉還是捐出來的同知,她是真的不太明白名聲對於仕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