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觀想參詳《道德經》,真我了然了諸般於道事項,體會到了眾多前所未有之大哲深意。


    而聖人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的核心精神思想是在強調堅守正道、克製欲望、順應自然規律,並批判那些違背道德和自然規律的行為?。


    老子告訴修行眾生,堅守正道的重要性。“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提醒修者,當對事物有了一定認知之後,便應堅信不移地走入大道之上,要避免誤入歧途。


    比如修者在生活中,麵對利益誘惑時,定要堅守本心,遵循道德底線和大道原則,不為一時之利益誘惑,而違背了真知良心和道德?底線。


    一個無為而無所不為的修者,當要克製過盛的欲望,明白克製私欲的重要性。“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於此描述了一些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權力地位,導致朝政腐敗、農田荒蕪之問題。


    啟示修者當要克製私欲,莫被物欲橫流所累心境,追求內心的真正富足才是真悟。在時下,切莫盲目跟風,避免過度消耗,導致資源浪費和心靈空虛?。


    有成之士順應自然大道規律,“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反映出人們常常違背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的正道。


    修者應學會順應自然,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不過分幹預、不強行妄為,以達到無為而治,成無所不為之境界。比如在教導弟子孩兒之時,便要尊重其成長規律,千萬不拔苗助長,讓弟子孩兒去自然發展?。


    聖人對當時的統治者進行了批判,指出他們過度追求個人享受,而忽視民生和世道發展,導致民間問題重重。


    老子認為這種行為,是無道之舉,是對世道和眾民的極大傷害。


    高位者應以民為親,清正廉潔,關注民生社稷,將世間資源用於世道發展和眾民福祉的提升,而非是中飽私囊,滿足個人私欲?。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曰“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其中之意在於“使我對大道確信不疑的是,行於其中,唯恐有失偏差。大道非常,卻平安靜寧,世人卻偏去行險路。


    朝堂已經汙穢不堪,田園已然荒蕪甚久,糧倉都已空虛,卻穿著華美的服飾,佩戴鋒利的刀劍,吃膩了佳肴美味,囤積無數的金銀財寶,這不就是強盜所誇讚的行徑嗎?如此行為,背離了大道法則,非是正道行為啊!”


    話說大明皇朝時,公元1644年,李自成,即李闖王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都城北京,?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大明皇朝宣告滅亡。


    此時駐守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麵臨生死抉擇。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在北京的一些行為,引起了吳三桂的不滿,特別是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擄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並劫持了他的家人作為人質,威逼吳三桂投降。這使得吳三桂對李自成心生怨恨?,誓不同天共地。


    在接到李自成的勸降信後,吳三桂做出了讓他遺臭萬年的決定,向關外的滿清軍隊求援。


    他不顧身後百姓的生死,拋棄身為漢家兒郎的榮耀,毅然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接引清軍入關。


    滿清軍隊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帶領下,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迅速進入山海關內,與吳三桂的軍隊合兵一處,一起向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發起了進攻。


    在清軍和吳三桂軍隊的夾擊之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兵敗如山倒?,李闖王從此下落不明。


    一種說他在湖北九宮山上,遭遇當地武裝的伏擊,最終被一農民用鋤頭刨死?。另一種說是李自成在九宮山因重傷而死?。


    也有野史記載,李自成在兵敗後剃度為僧,隱居起來?。而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一些考古發現的支持,例如在湖南出土的古墓中發現的帶有敕印的石龜,可能與李自成有關?。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使用了“金蟬脫殼”之計,逃脫了清軍和吳三桂的追殺,並隱居在甘肅青城?。


    不管李闖王下落如何,華夏漢家傳承於此又被傾倒。滿清入關擊退李自成後,逐步建立起對華夏的統治集團,卻也為華夏的統一和穩定奠定了基礎?。


    這一年,清定都北京,標誌著滿清正式入關主政,成為華夏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滿清自努爾哈赤?(天命)統一女真諸部,創立八旗製度,建立後金政權。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成為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也為清朝奠定了基石。


    他之後的皇太極?(崇德)兩征朝鮮,解除東麵威脅,改女真為滿洲,建國大清。皇太極在政治上革除努爾哈赤在位時的弊政,善待漢民?,自成國章。


    其後福臨?(順治),乃是清軍入關的首位皇帝,遷都北京後,他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華夏全國。福臨在位期間,施行了一係列土地改革,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然其最終下落不明,有說他感染天花,早年病逝的,有說他因痛失摯愛董鄂妃,而於五台山出家為僧的。


    ?這時玄燁?(康熙)便早登了大寶。他在位期間擒拿顧命大臣鼇拜,選賢任能,平定三藩動亂,收複被荷蘭人竊取的台灣,開創了康熙盛世景象。


    康熙皇帝乃是華夏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之一,因其文治武功,一統華夏河山,被譽為有史以來少有的“千古一帝”?。


    而其子胤禛?(雍正),在位期間進行了多項改革措施,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對滿清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卻有說雍正給康熙進參湯時,給老皇帝暗下毒藥,康熙察覺後,將一串佛珠砸向他,之後七竅流血而死。而雍正則以佛珠為信物,對外聲稱康熙將大位傳給了他。


    有說他繼位的詔書是重臣隆科多篡改的,隆科多把康熙“皇位傳十四子”詔書中的“十”字上加了一橫,下麵再掛了一鉤,就變成了“皇位傳於四子”了。還有說十四阿哥原名叫胤禎,隆科多將“胤禎”改成了“胤禛”,他也成為有史以來爭議較多的帝皇一個。


    但滿清初入關後,那段大屠殺史,乃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殘酷篇章?。滿清為了強化本族的統治地位,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強令百姓剔前發紮辮子梳於腦後,在遭到漢家百姓的抵抗後,當即進行了殘酷的報複和屠殺。?


    其中最著名的“揚州十日”大屠殺,便是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


    公元1645年春,清軍攻占揚州,由於揚州守軍和百姓的奮力抵抗,清軍傷亡慘重。


    清軍統帥多鐸為泄私憤,對揚州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血洗,無差別屠殺百姓,致使揚州百姓死亡人數高達八十餘萬之多?。


    此外,滿清在入關前後,還在各地進行了多次大屠殺,如遼東之屠,殘殺了大量無辜的漢家百姓。


    這些屠殺行為,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也嚴重破壞了世道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滿清入關後的大屠殺,乃是華夏史上一段黑暗的時期,給華夏各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傷痛?。


    為了維護統治,滿清實施了高壓政策,他們禁止士締結盟社?,以此壓製反清活動?。又摧抑紳權?,打壓攻擊士紳階層,壓製地方勢力?。後來又大興文字獄,壓製漢家百姓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


    滿清在治理國家時,不僅采取暴虐無道與高壓強橫之策,也采取了各種靈活多樣的策略。他們通過與蒙古貴族聯姻,鞏固滿蒙聯盟?。?拉攏明朝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吳三桂等人,不僅幫助清軍入關,且並平定了天下?。


    經過一係列的暴虐打壓之後,滿清對不同族群,采取靈活治理方式,對漢人實行懷柔政策,對蒙古和西藏,則通過聯姻和宗教影響來鞏固統治?。


    滿清治國的手段是先暴虐打殺,爾後懷柔加高壓,再靈活治理之策略?。天下平定後,由福臨起,善待漢人百姓?,廢除了不少苛捐雜稅,後又撤銷了眾多特務監視組織,不再設立東西兩廠,錦衣衛等部。


    滿清禮遇明室君臣?,為明思宗發喪,以禮改葬,善待明臣的死難者,錄用生存者?。?後又繼續實行科舉?製,沿用明代的“八股文”考試辦法,籠絡漢族士人?。


    滿清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胤禛,?乾隆成為滿清強盛時期的帝王。而在乾隆之後,?滿清皇朝經曆了由盛轉衰的頹廢過程。


    ?乾隆死後,嘉慶皇帝繼位。他先是誅殺了其父為他豢養的權臣大貪官和珅,試圖整頓內政,重振朝綱。但滿清閉關鎖國,私藏國器,衰落趨勢已是氣數天定,難以逆轉?。


    嘉慶之後的道光帝,是清朝曆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他在位期間,茜清國力進一步衰弱,內憂外患不斷?。


    道光死後,經東西兩宮之爭,慈禧太後主政?,是時同治皇帝即位後,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二十年,掌權期間滿清逐漸走向了滅亡?。


    雖然光緒皇帝?在位時,主張變法改革,又?有戊戌變法七君子(指1898年發動戊戌變法的七位主要發起者,他們分別是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和張蔭桓?)支持。然架不住腐朽墜落的政權走向,戊戌變法失敗了!


    光緒被慈禧禁閉在中南海,至光緒年間滿清皇朝就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之中,華夏天地被邪風摧殘,外邦列強分食搶奪利益,天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滿清統治而獨立。公元1912年,袁世凱迫使宣統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滿清皇朝經296年,終於滅亡。華夏史上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也隨之結束?。


    回首滄桑已數番,感懷無盡又何言。


    悲看世路皆危壑,喜共家人在故園。


    筆底有心神目遠,來年多難骨猶存。


    連章句弗矜佳麗,風雅於今止一痕。


    (《感懷》宋·陳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