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永久長恒,又似電光石火一刹那間,石中仿若一座凝固的雕塑,靜靜地端坐在那廣袤無垠,浩渺如煙的太虛靜地之中。


    此一刻,他的意識海恰似一片璀璨絢爛的星空展現,其中閃爍著無數神秘而又強大的智慧光芒。


    這些意識流光交織纏繞,宛如一道道複雜而精妙的天道法則與大自然力量脈絡,成形如生命之樹一般,在意識虛無處呈顯玄妙。


    隨著時間如潺潺流水般漸漸流逝,石中的感悟愈發深刻,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天道法則和大自然力量,竟也開始變得清晰明了起來。猶如一層朦朧的麵紗被緩緩揭開,露出了隱藏其後那令人驚歎不已的真實麵容。


    此一時,他對這流傳千古的《道德經》有了更為全新的領悟。


    《道德經》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幫助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


    他深深地感受到,這部經典所蘊含的智慧結晶實在是太過深奧玄妙,恰似宇宙深處那無盡的奧秘,讓人越是探索,便越是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道德經》第三章曰“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字麵之意在於“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麽,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正如《道德經》中所蘊含的每一句經典言辭,第三章亦如同一座神秘的寶藏,深藏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故事,靜候著人們去挖掘和解讀。


    要知道,《道德經》所言絕非簡單文字的堆砌組合,而是宛如一座神秘的寶庫,其中蘊藏著無盡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當深入探究其內涵時,仿佛就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麵在眼前緩緩展開,引領踏入一個充滿奇幻色彩與深邃思考的奇妙世界。


    天下之道隱匿於字裏行間,或許是對人性的深度探索,或許是對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揭示,又或許是對人生真諦的終極追尋。


    每字片言皆以一種獨特而隱晦的方式呈現眼前,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需要用心去觀想品味、用靈魂去參詳感悟,方能領略到其中那令人驚歎不已的奧秘所在。


    話說那殷商末代君主紂王,甫一登上大王之位,便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閃耀在眾人眼前,並未如後來所流傳的那般,盡是展現荒淫無道的紂虐景象。


    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年輕的君王,初登王位,他恰似一匹脫韁的野馬,給予眾人驚喜不斷,所呈現出來的形象竟是勇武過人、智慧超群人王之態。


    作為新君繼位之初,殷紂王便如一位英明的統帥,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與軍事天賦。


    他曾親率殷商大軍出征,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向著邊疆地區那些時常侵擾邊境的部落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每一次戰役,紂王皆身先士卒,如同一頭勇猛的雄獅,衝鋒陷陣,其英勇無畏的身姿令將士們備受鼓舞,戰力高升。


    且在戰術運用方麵,紂王更是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恰似一位深謀遠慮的智者。他善於分析敵我形勢,巧妙地布置兵力,常常能夠以少勝多,取得一場又一場輝煌的勝利。


    隨著一次次的凱旋而歸,紂王不僅成功地鞏固了商王朝在邊疆地區的統治地位,更是讓周邊的部落對殷商王朝敬畏有加。


    朝中的大臣們目睹自家大王的赫赫戰功與英明決策,紛紛點頭,認為他當是殷商五百多年以來,難遇的一代明君,猶如一輪光芒萬丈的驕陽。


    他們當時堅信,在紂王的帶領下,商朝必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時期。然而,誰也未曾料到,日後的紂王帝辛竟會發生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也才三四十年間,就致使殷商社稷崩塌,江山易主,國家滅亡。


    這一日,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朝堂之上,殷紂王身著華麗龍袍,正襟危坐於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中,其威嚴之氣令人不敢直視。下方兩列群臣恭恭敬敬地站立著,皆微微低頭,等待著紂王發話。


    紂王掃視了一眼眾臣,然後緩緩開口道:“今日與諸位愛卿所商議定之國事,諸位愛卿一一落到實處去便是。好了!此刻政事理畢,孤給大家看個寶貝,愛卿們且都長長眼界兒!”話音落,整個朝堂便陷入一片寂靜,紂王沉穩有力的聲音,回蕩其間。


    接著紂王便從身前漆桌案上,一漆黑亮晶的盒子裏,取出來一雙精美絕倫、毫無瑕疵的象牙筷子,並將筷子讓侍從展示給群臣觀看。


    大臣們紛紛上眼,個個定睛觀看,皆是不由得齊聲讚美起這雙象牙筷子來。


    不得不說,紂王的這雙象牙筷子,整個做工精細,線條流暢,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一雙兩根呈現出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實乃不可多得的象牙珍品。自然引得群臣大是稱道。


    然而,就在眾位臣工交口稱讚之時,群臣之中卻有一人看到這雙筷子後,竟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雙眼圓睜,嘴巴大張,仿佛見到了什麽極為可怕的魔物鬼怪般東西。


    這個被驚嚇得失去常態之人,正是商王朝位高權重的重臣,紂王的親叔叔箕子。其他與之交好的大臣見了他這狀態,心中甚是疑惑,然身在帝辛眼眸前,自不敢出聲詢問,隻好憋悶著。


    待得退朝之後,一些平日裏與箕子交情深厚的大臣便按捺不住好奇心,紛紛前往箕子府上拜訪,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詢問他今時究竟是何緣故來。


    但見了箕子,他仍隻是身體不停地顫抖著,嘴唇哆哆嗦嗦,半天也未能吐出一個字來。


    過了多時,箕子似乎見到好友們到來府邸,知都是關心自己,便是長歎一聲,出了胸中一口鬱悶之氣,方才緩緩說道:“今在朝堂上,大王所有那雙象牙筷子,的確製作得精良無瑕,美輪美奐,然而並沒有什麽!我之所以憂悶失色,並非在於筷子的本身,而是擔心大王,會因此而逐漸走向墮落呀!”


    聽聞此言,眾人皆是一臉茫然,難以置信地出聲道:“陛下身為一國之君,富有四海,權傾天下,怎麽會因為區區一雙象牙筷子而變壞呢?!”


    箕子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地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如今紂王用上了如此精美的象牙筷子,必然不會再滿足於使用普通的餐具。接下來,他定會追求與之相配的金碗玉盤。飲食方麵,也會嫌棄粗茶淡飯,轉而要求山珍海味。穿著打扮上,亦會舍棄樸素衣物,鍾情綾羅綢緞……唉!長此以往,奢靡之風必將盛行朝堂,百姓必會苦不堪言,國家社稷也將會麵臨危機啊!”


    箕子一番話語重心長,令在場的大臣們麵麵相覷,無不陷入憂慮沉思之中。


    箕子見了,這才又向大家說出自己的看法:“眾位當知,象牙筷子肯定不會放在鍘這樣的土製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


    而用象牙筷子,玉杯子,便不可能再以豆子豆葉這樣的普通蔬菜作為食物。那麽大王的食物,必然是如犛牛、大象、豹子幼崽這樣的珍饈佳肴。


    大王吃上犛牛、大象、豹子幼崽這些個珍饈美味之後,肯定就不會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定是綾羅綢緞衣服飾品無數,宮室房屋做得很大很闊,樓台築得很高很大。


    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且長期發展下去,所有人就會對他的行為表示不滿,並且會對他進行斥罵。


    大王他就會對反對他的人進行鎮壓,他的性格必然也會因此而變得殘暴。到了那個時候,咱們還能站在朝堂之上嗎?還能直言進諫,與大王共商國事嗎!”


    眾臣聽了,也都以為然。箕子見了,知大家都理解其中意思,就沒再說什麽,隻是一個勁不斷地搖頭歎息。似乎已經看到了商王朝的未來。


    果如箕子所料,未幾,紂王便大興土木,築起了“酒池肉林”,那酒似瓊漿玉液,肉如琳琅美玉,懸掛其中,令人垂涎欲滴。其旁更設炮烙之刑,以懲反逆他意之囚徒,供其消遣取樂。


    商朝末年,天下動蕩不安。帝辛作為一國之君,本應勵精圖治、心懷百姓,但他卻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無法自拔。尤其是與那寵妃妲己在一起時,更是縱情聲色,飲酒作樂,全然不顧了國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朝堂之上,忠臣們屢次進諫,苦口婆心地勸說帝辛應以國事為重,不可荒廢朝政。


    然而,此時的帝辛早已被妲己迷惑得心智大亂,對於這些忠臣逆耳之言,他不僅聽不進去,反而心生厭煩,認為這些大臣們是故意找他的麻煩。


    隨著時間的推移,帝辛變得越發殘暴不仁。他肆意誅殺忠臣良將,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忠臣比幹。


    比幹作為其相,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為民,多次直言進諫,卻是惹惱了帝辛。最終在蘇妲己的魅惑下,帝辛竟然下令,挖出了比幹的心肝,一代忠臣就這樣含冤而死。


    比幹的慘死令朝中大臣們人人自危,一個個些正直之士皆是力求自保,再不敢直言進諫。如微子等人紛紛選擇逃離朝歌,以避殺身之禍。而另一些人,則如箕子一般,為了保住性命,隻得佯裝癲狂,或是大病纏身,從此不問政事辟禍深居。


    如此一來,商王朝的統治根基逐漸動搖,人心惶惶,群臣離心離德。


    而與此同時,西邊的周國,在周武王的帶領之下日益強大起來。看到商朝內部混亂不堪,周武王抓住時機,率領大軍東征伐紂。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周武王終於攻破朝歌,結束了商朝長達數百年的統治。帝辛眼見大勢已去,走投無路之下,最終在鹿台自焚身亡,結束了其荒唐暴虐的一生。


    回首過往種種,眾人皆不禁慨歎:起初僅是一雙微末的象牙筷子,卻引發了一係列的惡報,終致整個江山易主。


    正所謂“見微知著”任何看似細微的小節都可能潛藏著莫大的危機。


    誠如老子所雲:“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此句不單單是一種哲學理念,更是對曆代統治者的一種深切警誡!警示那些位高權重者,須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克製自身的欲望,關注百姓的苦難,否則必將重蹈帝辛的覆轍,落得個身死國亡的結局。


    周武王伐紂滅商,封神榜上眾神歸位,薑子牙亦成就個梁上高人大位,薑太公在此,諸神回避之。


    成功建立周朝之後,周邊的小國紛紛前來朝拜,並且帶來了眾多的特產和珍稀的禮物。


    其中有個西戎國的國君,獻上了一條獒犬給周武王。這條獒犬身高四尺有餘,尾巴碩大,毛發豐盈,善解人意,體格威猛,還善於與人搏鬥,與當時中原的犬種截然不同,堪稱珍奇,周武王滿心歡喜地收下了!


    武王對這條犬寵愛有加,每日都與它如影隨形。當時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會因玩物而喪失鬥誌,於是想方設法地進行勸諫。


    這一日,召公麵見武王即是說道:“大王,如今天下皆歸順於您,他國無論遠近,皆呈上本國最上乘的物品作為貢品,此誠然是因您的聖德所致。


    然而,這些供人賞玩之物並無貴賤之分,關鍵在於人的德行。若無德,物便如糞土。有德,物才如珍寶。一位英明賢德的君主,不應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


    若將他人當作玩物肆意戲弄,便會失德。若將珍稀之物視作寶貝,終日把玩,便會喪失原本的誌氣。


    而犬馬此類畜生並非本地所產,不應加以飼養,神禽異獸於人的衣食住行毫無用處,亦不必豢養。他國送來的珍寶徒有其表,並無實用價值,無需過度珍視。對於四方進貢之物,最好分封賞賜給同姓諸侯,以此彰顯公平信誠之意。”


    武王聽了以後,很是讚同召公的觀點,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下令將所有進貢之物都分給諸侯和百官,其中就包括那條獒犬。


    後來,武王勵精圖治,與文武百官同心協力,周王朝八百年基業算得上時空長河裏一段輝煌時刻。


    周召公所言,正可以說明“虛其心,實其腹”的道理。


    珍奇之物,隻能使人獲得感官上的享受,人們會因為對它的強烈追求而迷失方向。


    隻有拋棄浮華,減少欲念,以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為目標,才能從實質上實現天下大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北宋·張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