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應進行一場防禦性戰爭。這些年來,我一直反對這種意見。在對波蘭發動進攻戰時,人們尚能接受。在對法國和英國發動進攻時,人們就認為這是胡鬧,是犯罪,是烏托邦,是沒有希望的嚐試。事態的發展卻恰恰相反。如果我們當時沒有把法國幹掉,我們今天根本無法想像,我們將走向何方..現在,有人會提出異議說,1940年和現在相比、有一點差別是很大的,當時,敵軍還是一支沒有經過考驗的軍隊,而現在卻成了一支熟悉我們、並正處在戰爭中的軍隊。這是對的,我的先生們。但是從兵力上看,變化並不大,如果我們不把空軍考慮在內的話——當然它是一個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這一點我將還要談到——從兵力上看,當我們在西線發動攻勢的時候,大約有100 個師,其中大約有86 個師參加了進攻。這些師也不完全是第一流的,其中一部分是臨時組編的,在幾個月年組建的,隻有一部分可以說是真正第一流的..對於目前的這場攻勢,我們也沒有第一流的兵團。但是,敵人方麵也不完全都是第一流的兵團。我們有許多打得疲憊不堪的部隊,敵人也有打得疲憊不堪的部隊,並且還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價。現在我們手中有美國人首次發布的官方戰報,他們在近3 個星期的時間裏,損失了大約24 萬人。這真是個巨大的數字,它遠遠地超出了我們所想像當中的人數。他們也已經精疲力竭了。在技術上,我們雙方大致相同。在裝甲兵器方麵,也許敵人擁有更多的坦克;但是,我們有最新型的坦克,質量更好。”....


    盡管將領們並沒有完全覺悟,但是,對於不抱成見的軍人天性來說,希特勒的這一席話並不是完全無效的。馮·曼陀菲爾將軍也寫道:“司令官們從談話中..得到了一個對敵情的總的描述,這是有利的。司令官們從能夠縱觀全局的人那裏,得到了對形勢的判斷,看來..這種形勢為我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眾所周知,代號為“秋霧”作戰行動於12 月16 日5 時30 分開始了。這次行動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並越過義弗爾以北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段,取得了可觀的初步戰果。曼陀菲爾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甚至已抵達迪南幾公裏的馬斯河畔——盡管按作戰計劃已經太晚了,而且右翼的友鄰集團軍被遠遠拋在後邊。在這種部分戰果的鼓舞下,在主觀願望的束縛下,德國大本營的人們,對當時的一種觀點置之不理。這種觀點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敵人會有大量的預備隊逐漸投入戰鬥,己方的原定目標和己取得的戰果必將化為泡影。大本營的這一態度也十分清楚地反映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的日記中。他幹12 月18 日寫道:


    “元首命令,現在我們必須切斷他們的後方。使他們失去補給,然後他們就會投降。”..然而不久,巴斯托涅交通樞紐的敵人不但沒有投降,反而牽製了很大一部分進攻兵力。在那裏,盡管有己方空軍的英勇獻身,但是,變得晴朗的天氣使我們不得不忍受盟軍絕對空中優勢的轟炸,在此期間,盡管德軍有一些輝煌成績,但戰場上的角色開始變換了,進攻者被迫轉入防禦。聖誕節的第一天,西線總司令不得不命令全線停止進攻。他認為,即使小解決方案也行不通了,而希特勒卻依然堅持他的龐大作戰計劃,甚至還要擴大他的計劃。


    看到強大的盟軍預備隊在德軍對艾弗爾實施突破的戰鬥中撤退。德國大本營又產生了一種在11月17日和25日敵人突破阿爾薩斯時曾經考慮過的想法。當時人們曾經想過,為了“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作戰”,放棄阿登攻勢的計劃,那麽現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於11 月初根據10 月份的研究所擬製的草案會再一次提出來,進行一次新的、第二次攻勢。當時,“鷹奧”裏的人門正沉醉在這樣一種想像之中,即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取得部分戰果,而且在敵人轉移兵力過程中,能夠打破僵局把阿登防線向前推進,越過馬斯河,到達其目的地。這一設想不僅不符合正確的戰略觀點,而且也缺少必要的手段。希特勒在1944 年12 月28 日對參戰的司令官和指揮官們發表的一次講話中,曾用宣傳的言詞對這一設想做了簡要的描述,下麵這段講話摘自大本營第27 號記錄片斷。


    “總的來說,這次作戰計劃是清楚的。我完全同意已經採取的措施。我希望我們能取得成功,特別是右翼能迅速向前推進,以便打開通向薩韋爾鈉的通路。爾後,立即突入萊茵河平原,把美軍部隊殲滅。殲滅美軍是我們的目的。如果到那時汽油供應充分,我希望能以新的部署,再給敵人一次打擊。我絕對擔保,我們能以更多的兵力消滅更多的美軍部隊。因為,我們的兵力會與日俱增。我希望,這下一步的進攻將得到數個師的補充,其中一個是來之芬蘭的精銳整編師。如果從現在起,不出現什麽倒黴的事情的話,勝利肯定就在我們的眼前。這取決於什麽,不需要我再向諸位進行解釋了。第一次作戰行動的戰果也是以此為前提條件的。因為,在我們進行這兩次攻勢並取得勝利的一瞬間,對我們左翼的側翼威脅就自動停止了。我們將在那裏進行第三次會戰,把美國人完全消滅在那裏,然後我們就可以轉向左翼,對此我確信不移。在西線以攻勢解決問題,一定要作為我們至高無上的目標。也許某些人私下裏反對我的看法。他們會說,能取勝嗎?我的先生們,1939 年也有人持反對我的意見。也有人在文件和聲明中對我講:不能這麽做,這是辦不到的。1940 年冬,還有人對我說,不要這麽做,為什麽我們不呆在西壁工事內呢?我們構築了西壁工事,讓別人來攻擊我們好了,爾後,我們後發製人,發動反攻,我們讓別人先開始,我們也會後來居上。我們占有十分有利的位置,我們可以冒險。如果我們當時沒有發動進攻的話,那麽將會出現什麽局麵呢?今天的情況與當時極為相似。今天的兵力對比並不比1939 年或1940 年的情況更壞。恰恰相反,如果我們成功地在兩次攻勢中消滅美國的2 個集群,那麽兵力對比就明顯地、並且完全變得有利於我們了。同時,還應考慮到,德國的士兵畢竟都知道,他們是為了什麽而戰。這次唯一不利於我們的是空中態勢。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迫使我們要充分利用惡劣的天氣,利用冬天。恰恰是空中的態勢迫使我們這樣做。我不能坐等有利的天氣到來。這點也正合我的意,我們可以把這種局麵一直堅持到春天。到那時,我也許會調10 個、15 個或者20 個師來,我們在春天再發動進攻。但是敵人也將會調來14 至20 個師。其次,我不知道,在春天我們是否能比現在更好地控製空中的態勢。如果不能,那麽春天的天氣對敵人是非常有利的。而在近幾周內,敵人至少不能對我們集結的部隊實施地毯式轟炸。這已經很不錯了。對一件事情作出決斷是多麽重要。關於這方麵,我想給諸位講一個值得深思的例子:敵人現在對滑翔炸彈已經很了解了,他們今天當然也完全能夠設計了。我們知道這一點。他們已經生產了滑翔炸彈。毫無疑問,如同我們今天用滑翔炸彈把英國的工業區搞得一直不得安寧一樣,敵人也同樣用大量炸彈對付魯爾區。對此,沒有任何防護辦法。關於重型火箭我就不想談了。對此,我也毫無辦法。這一切都在於說明,當我們將這種大型武器投入使用之前,應該首先將局勢整頓好。德國人民在這些天裏鬆了一口氣。必須避免由鬆氣再次變得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錯誤的,它隻能給人民帶來憂傷和苦惱。德國人民鬆了一口氣。我們又發動攻勢了,僅這一點就會使德國人民感到喜悅。如果這場攻勢繼續進行下去的話,如果第一次真正的偉大戰果顯示出來的話——它將會表現出來的,因為我們現在的形勢與1941 年的俄國完全一樣,當時,它處於不利的形勢下,然而,他們在漫長的戰線上,通過幾次進攻,使我們轉攻為守,節節後退。如果德國人民了解這一發展過程的話,他們肯定會做出人類所能夠做出的一切犧牲。我們的每一次號召都將在德國人民中取得成效。這個民族無所畏懼,無論我證集紡織原料或其他物品,還是徵召我們所需要的人力時,青年們都以極大的熱忱來報名。德國人民將以積極的態度做出反應,我不能不說,這個民族十分令人滿意,人們所能夠期待的也不過如此而已。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比我們德意誌民族更好。個別壞事隻是例外,它們不過是證實了這條規律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