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幹成這件事(指迅速將第19 集團軍同主力建立聯繫),那麽我將向他正式道歉(指他1939 年對波蘭的占領政策提出異議後被打入冷宮一事)。”


    在以後的數周和數月中,麵對敵人不停頓的進攻,希特勒的為未來攻勢奠定基礎的戰略原則,仍絲毫未變。然而,由於作戰地域的顯著縮小,尚能投入防禦的兵力日益減少,尤其是長年來所頑固奉行的為局部重要地點而犧牲更大戰役目標的指揮原則。使本來就很渺茫的取勝前景,變得更加虛無漂渺。在安特衛普陷落後,希特勒便命令日益鬆散的防線右翼,在斯凱爾德河口和阿爾貝運河的一個橋頭堡,即比利時和荷蘭邊界處轉入頑強防禦。這是一項能夠實施的措施,因為空軍在適當時間可以將其“第1 傘兵集團軍”的多餘兵力投入戰鬥。再加上尚有較強的兵力駐紮在敦刻爾克、加來和布洛涅的“要塞”之中,迫使敵人的進攻第一次停止了較長時間,這對盟軍的整個作戰行動產生了影響。這樣,上麵提到的那些海港要塞,在9 月10 日吸引了蒙哥馬利集團軍群的大約三分之一的兵力。直至11 月3 日,盟軍才憑藉其各種優勢,突破了斯凱爾德河口的封鎖,他們盡管擁有一支護航艦隊,卻未能在11 月28 日以前到達安特衛普港。希特勒關於要保住最後一批靠近英國的v 型武器發射基地的決定,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那些由黨衛隊接管的“v—2”型武器,此時也可以在陸上投入使用了。與此相反,希特勒卻把一個完整的步兵師留在海峽群島上,未發揮任何作用。


    早已被遺忘的亞琛爭奪戰,現在又成了戰略重點。這座城市受到的威脅,會使德國喪失“西壁工事”的第一批工事,隨之邊界的第二道防線也會被突破。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在9 月14 日的日記中,記下了希特勒對這一威脅的態度:


    “西壁工事的每一寸土地——即使是在防禦工事之外——都必須當作一座要塞那樣去對待。”


    有一份落款注有9 月16 日和約德爾簽寫的命令,在思想和言詞上,看來完全是模仿1941 年史達林所發布公告:


    “在西線,廣闊區域的戰鬥已經蔓延到德國領土上。德國的城市和鄉村已經捲入戰爭。這一事實使我們不能不以狂熱的決心投入戰鬥,並號召每一個身體健全的男子進行最堅決的抵抗。每一個掩體和地下室,每一座城市和每一個村莊都必須成為一座要塞,讓敵人碰得頭破血流,讓敵人在占領德國的戰鬥中毀滅..


    這道命令甚至連攻勢計劃都暫時忘記了:


    我們不再考慮任何大規模的作戰行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要麽守住我們的陣地,要麽犧牲。”


    兩周後,即9 月30 日,由凱特爾簽發了一道命令,作為希特勒命令的補充,試圖確定一種固定的組織形式,但同時,他又膽怯地努力表示,不允許“省黨部頭目和帝國國防委員們”擅自插手。幾天前,即9 月25 日,還發布了希特勒“關於建立人民衝鋒隊的法令”。這份文件的第一簽署人是博爾曼,第二簽署人是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最後徵召”工作的組織領導由“黨“負責。兩個月以後,希特勒發布另一道命令的時機已經成熟。這道命令由約德爾簽署。命令稱:


    “如果由於指揮官或部隊的失職或行動不力,使敵人突破(西壁工事的)築壘體係就是一種無法寬恕的犯罪。元首決定,倘若出現此種情況,就要直接追究責任者的罪責。”


    對英軍在阿納姆的空降,德國大本營並未大動幹戈。在第一天,即9 月17 日晚上,在“狼穴”召開的形勢討論會上,英軍空降的消息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會上,希特勒表現得異乎尋常的平靜,因為他同時得到了報告,附近的德國預備隊已投入戰鬥。在阻止蒙哥馬利的行動成功,阻止其奪取馬斯河、瓦爾河和萊茵河大橋的目的達成方麵,似乎也不需要最高統帥的過多參與。然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卻在9 月21 日日記中寫道:


    “元首堅決反對那種讓完好無損的大橋落人敵人手中的愚蠢行動。”


    這表明,時這次激烈戰鬥,元首肯定也進行了幹預。


    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每天都置身於這些大大小小的危機之中,忙於處理無數各種各樣的具體事情。例如在德國的北海岸加強防禦設施;加強萊茵河大橋的防護;還有與東線在補充人力、物力方麵,進行耗時費神的討價還價。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在戰爭的第6 個年頭之初,第一次接受了一項過去陸軍總參謀部及其作戰處所擔負的任務,即製定一項大規模進攻計劃,並負責準備上作。由於當時的形勢麵臨著無法克服的困難,德國領串機構在組織上的混亂狀況,再一次明顯地表現出來。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相當於第二陸軍總參謀長,然而,他自己的參謀部卻不擁有自己的、經過挑選的、能充當其左膀右臂的總參謀部軍官。作戰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資,從進攻部隊、敵情、直至後勤供應,這一切一切,約德爾除了從陸軍總司令部有關的軍官和單位那裏知道外,別無任何消息來源。盡管他能聽到一些消息,但他並不置身於事情之中,不屬於他們的成員,不同他們生活在一起,對他們並不了解。多年來他一直是個幕僚,一直在希特勒的左右,因此養成了他依附於這位最高司令而無視現實的習性,而抵禦這位最高司令的能力卻要比任何人都小。盡管一直有人提出這樣問題:約德爾是不是就是以這種眼光來看待事物?但軍事領率機構混亂的組織狀況在促使採取這種無望的軍事行動上的責任,是不容推卸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