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9 月末、10 月初,國防軍指揮參謀部的研究結果指出:在蒙紹。埃希特納赫地段發動進攻是最為適合的。按照希特勒的方針,“主攻方向應指向西北方向的安特衛普”。計劃役入兩個裝甲集團軍,於11 月底發起進攻。
在這一基礎上,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擬製了詳細的計劃。出於保密原因,指揮參謀部沒有象陸軍總參謀部通常所做的哪樣,聽取西線總司令及其決定參與進攻指揮的高級司令官們的意見。10 月9 日,約德爾將這次代號為“萊茵河衛兵”的計劃呈送希特勒。希特勒仍象往常一樣,將這一任務視為已任,對計劃作了重大改動。“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民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元首決定”
“1、位於巴斯托涅、那慕爾的寬大左翼發起進攻。
2、立即從亞琛以北、沿馬斯河向南發動第二次攻擊。
3、以障礙設置部隊保衛側翼安全。這種保障需以主動突擊來實施”..
作戰目標似乎就是在這一天作出的,即越過艾弗爾和阿登山脈,通過烏爾特、馬斯河和整個比利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推進到安特衛普附近的海峽邊。這樣,1940 年5 月在西線發動攻勢的基本思想又再現了。3 天後,即10 月12 日,在“這項計劃..由研究階段進入擬製階段”之後,國防軍統帥部發布了第一道預備性命令。然而,這道命令隻起到了對敵人,也對己方部隊和司令官們掩飾真實企圖的目的。不應忘記的是,正是在這幾天,希特勒派出他的爪牙,其中有希特勒大本營的新任副官長,脅迫隆美爾元帥自殺。
11 月3 日,即在規定發起進攻之日的前三周,約德爾大將才到達8 集團軍群駐地,向集合在那裏的西線高級司令官們安排進攻事宜。他在介紹了敵情和地形情況之後,指出,在艾弗爾地區實施突破肯定可以取得成功。緊接著實施的裝甲部隊的突擊,將在兩天之內切斷美國第1 集團軍和蒙哥馬利集團軍群與其後方的聯繫,並為下一步擊潰敵人25—30 個師創造前提條件。敵人為發動萊茵河攻勢而在這一地區積貯的大量軍事物資,也將被繳獲或摧毀,約德爾還以希特勒的名義,對進攻的步驟,做了詳細的指示。他還說明了以新月期間定為發動進攻時間的好處。
這次進攻的主力為16 個師,其中8 個足裝甲帥,分別隸屬於澤普·迪特裏希指揮的黨衛隊第6 裝甲集團軍和馮·曼陀菲爾將軍指揮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南線側翼的防護將由第7 集團軍負責。
在北部,則以小股部隊不斷出忐,牽製敵人。
盡管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從一開始,就不允許與會的司令官們,對希特勒的這一企圖產生任何懷疑,但司令官們仍對這一處在廣泛地域、遠在200 公裏之外的目標,勇敢地提出了異議。他們指出即使能肢例將計劃內的兵力及時集中起來,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裝備,他們也不可能在冬季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到達那麽遠的目標。作為反建議,司令官們提出了一個“小解決方案”。所謂“小解決”,就是僅僅排除盟軍在亞琛附近的突破,從而奪回西壁工事毗粼的工事。不得已時,才考慮隨後向馬斯河的推進。隻有當形勢超出顱料之外時,才迅速變更部署,向目標突擊。
在這些和其他異議麵前,國防軍情揮參謀部參謀長寸步不讓。他深信自己理解希特勒思路,當場反駁說:“‘小解決方案,隻會推遲算帳的日子,使西方列強不再準備談判”,一語道破了德國領導的政治目的。鑑於同樣的,但至少是軍事的理由,他對於把進攻日期至少推遲到12 月10 日的建議,連聲說道:“絕對不能,絕對不能”。盡管如此,與會的司令宮們在會後的第二天,立即向大本營呈遞了他們關於“小解決方案”的書麵建議。就象對約德爾陳述的那樣,他們又向希特勒說明,當進展順利時,仍可以發展為大“解決方案”——他們想以此避免與希特勒的頑固不化的態度下正麵交鋒。而更主要的一點是,他們想藉此機會向最高領導報告一下軍隊的實際狀況、訓練水平和機動能力。
當時的。“些記錄毋庸置疑他說明,西線司令官們,特別是莫德爾和曼陀菲爾所提出的見解,使大本營在爾後的時間裏,不得不加以認真考慮。然而,希特勒對此卻置之不理,11 月10 日,他簽署了由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起草的“關於進攻(阿登攻勢)的準備和展開的命令”。之後,他又把戰役目標拔高到政治和戰略範疇,即“通過消滅安特衛普、布魯塞爾、盧森堡一線以北的敵人兵力,扭轉西線戰局、甚至是整個戰爭的局麵”。在這項命令的開頭指出,“即使敵人在梅斯兩翼的進攻,以及即將對魯爾區的突擊,使已方丟失大片地域和陣地,也甘冒巨大風險,將此役進行到底。”“展開結束”日期,定於11 月27 日。
此後,前線司令宮們仍通過各種途徑,繼續提出他們的異議。然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不得不於11 月25 日給西線總司令“——一個最終答覆”:“元首.毫不動搖地..堅持原進攻計劃的目標和範圍..堅決拒絕“小解決方案”的設想..”兩天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再次被派往西線,並在其日記中寫道:
在這一基礎上,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擬製了詳細的計劃。出於保密原因,指揮參謀部沒有象陸軍總參謀部通常所做的哪樣,聽取西線總司令及其決定參與進攻指揮的高級司令官們的意見。10 月9 日,約德爾將這次代號為“萊茵河衛兵”的計劃呈送希特勒。希特勒仍象往常一樣,將這一任務視為已任,對計劃作了重大改動。“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民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元首決定”
“1、位於巴斯托涅、那慕爾的寬大左翼發起進攻。
2、立即從亞琛以北、沿馬斯河向南發動第二次攻擊。
3、以障礙設置部隊保衛側翼安全。這種保障需以主動突擊來實施”..
作戰目標似乎就是在這一天作出的,即越過艾弗爾和阿登山脈,通過烏爾特、馬斯河和整個比利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推進到安特衛普附近的海峽邊。這樣,1940 年5 月在西線發動攻勢的基本思想又再現了。3 天後,即10 月12 日,在“這項計劃..由研究階段進入擬製階段”之後,國防軍統帥部發布了第一道預備性命令。然而,這道命令隻起到了對敵人,也對己方部隊和司令官們掩飾真實企圖的目的。不應忘記的是,正是在這幾天,希特勒派出他的爪牙,其中有希特勒大本營的新任副官長,脅迫隆美爾元帥自殺。
11 月3 日,即在規定發起進攻之日的前三周,約德爾大將才到達8 集團軍群駐地,向集合在那裏的西線高級司令官們安排進攻事宜。他在介紹了敵情和地形情況之後,指出,在艾弗爾地區實施突破肯定可以取得成功。緊接著實施的裝甲部隊的突擊,將在兩天之內切斷美國第1 集團軍和蒙哥馬利集團軍群與其後方的聯繫,並為下一步擊潰敵人25—30 個師創造前提條件。敵人為發動萊茵河攻勢而在這一地區積貯的大量軍事物資,也將被繳獲或摧毀,約德爾還以希特勒的名義,對進攻的步驟,做了詳細的指示。他還說明了以新月期間定為發動進攻時間的好處。
這次進攻的主力為16 個師,其中8 個足裝甲帥,分別隸屬於澤普·迪特裏希指揮的黨衛隊第6 裝甲集團軍和馮·曼陀菲爾將軍指揮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南線側翼的防護將由第7 集團軍負責。
在北部,則以小股部隊不斷出忐,牽製敵人。
盡管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從一開始,就不允許與會的司令官們,對希特勒的這一企圖產生任何懷疑,但司令官們仍對這一處在廣泛地域、遠在200 公裏之外的目標,勇敢地提出了異議。他們指出即使能肢例將計劃內的兵力及時集中起來,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裝備,他們也不可能在冬季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到達那麽遠的目標。作為反建議,司令官們提出了一個“小解決方案”。所謂“小解決”,就是僅僅排除盟軍在亞琛附近的突破,從而奪回西壁工事毗粼的工事。不得已時,才考慮隨後向馬斯河的推進。隻有當形勢超出顱料之外時,才迅速變更部署,向目標突擊。
在這些和其他異議麵前,國防軍情揮參謀部參謀長寸步不讓。他深信自己理解希特勒思路,當場反駁說:“‘小解決方案,隻會推遲算帳的日子,使西方列強不再準備談判”,一語道破了德國領導的政治目的。鑑於同樣的,但至少是軍事的理由,他對於把進攻日期至少推遲到12 月10 日的建議,連聲說道:“絕對不能,絕對不能”。盡管如此,與會的司令宮們在會後的第二天,立即向大本營呈遞了他們關於“小解決方案”的書麵建議。就象對約德爾陳述的那樣,他們又向希特勒說明,當進展順利時,仍可以發展為大“解決方案”——他們想以此避免與希特勒的頑固不化的態度下正麵交鋒。而更主要的一點是,他們想藉此機會向最高領導報告一下軍隊的實際狀況、訓練水平和機動能力。
當時的。“些記錄毋庸置疑他說明,西線司令官們,特別是莫德爾和曼陀菲爾所提出的見解,使大本營在爾後的時間裏,不得不加以認真考慮。然而,希特勒對此卻置之不理,11 月10 日,他簽署了由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起草的“關於進攻(阿登攻勢)的準備和展開的命令”。之後,他又把戰役目標拔高到政治和戰略範疇,即“通過消滅安特衛普、布魯塞爾、盧森堡一線以北的敵人兵力,扭轉西線戰局、甚至是整個戰爭的局麵”。在這項命令的開頭指出,“即使敵人在梅斯兩翼的進攻,以及即將對魯爾區的突擊,使已方丟失大片地域和陣地,也甘冒巨大風險,將此役進行到底。”“展開結束”日期,定於11 月27 日。
此後,前線司令宮們仍通過各種途徑,繼續提出他們的異議。然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不得不於11 月25 日給西線總司令“——一個最終答覆”:“元首.毫不動搖地..堅持原進攻計劃的目標和範圍..堅決拒絕“小解決方案”的設想..”兩天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再次被派往西線,並在其日記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