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裏安同國防平指揮參謀部不和,並非始於此時。早在一年前,他曾同戈培爾進行過一次長談。在戈培爾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他(古德裏安)對國防軍統帥部的惰性很不滿,說在那裏找不到一個象樣的領導人物。”這位新任陸軍總參謀長也以非同尋常的坦率表示,他極不贊成希特勒嚴禁任何一個高級參謀部的軍官到前線一展本領的作法。7 月20 日後不久,當豪辛格的接班人從拉斯滕堡戰地醫院出院,被蓋世太保逮捕後,古德裏安委任了在總參謀部和在裝甲部隊中久經考驗的文克將軍,以及馮·博寧上校為他的助手。
盡管帝國的國界隨著東線西線不斷潰敗而縮小,身為陸軍總參謀長的古德裏安,仍不過是希特勒在東線戰場上的參謀。他在最困難的形勢下,以其充沛的精力,開始了他的新的工作,但他並不象當初蔡茨勒那樣,努力為陸軍總參謀部爭取其他戰場的權力。另一方麵,也許是由於他的任務所致,他認為,其他戰場同東線戰場相比是次要的。在大本營的形勢討論會上,他經常以激烈的言詞來表達他的這一觀點。而這種觀點與私人矛盾是聯繫在一起的。不久,人們就清楚地看出,在嚴峻的戰爭形勢壓力下,雖然更換了陸軍總參謀長都改變不了處在國防軍最上層的兩個參謀部之間的關係。這樣,在直接參與指揮的高級軍官內,在反對繼續進行已失去的戰爭的問題上,就缺少一個組成共同戰線或反對派的思想基礎。
海軍和空軍仍在各種戰役問題上各行其是。雖然這兩個軍種已不能對戰爭進程起什麽決定性影響——盡管也有個別輝煌戰例,並在努力研製新型潛艇和殲擊敵機——但是他們還在徒勞地搞什麽統一指揮。比如,盡管希特勒在7 月29 日,即正當諾曼第作戰處於最緊張的時候說過:必須“將空軍、海軍和經濟部門每一輛現代化車輛——指載重汽車——調撥給(陸軍)運輸隊”。但就在第二天,海軍總司令仍對國防軍統帥部頒發的命令施加了有限的影響。兩個月後,古德裏安便忙於從空軍調撥車輛,以補充裝甲部隊,以至於希特勒不得不出麵過向此事,於是便發生了1944 年9 月1 日在形勢討論會上的一場爭論。這場爭論與當時戰爭形勢極不協調,希特勒和凱特爾的言之無物,故弄玄虛,給人們留下一個荒唐可笑的印象。
古德裏安:隻需要得到帝國元帥的批準。
元首:我馬上批準。可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帝國防禦總參謀部。
還有一個其他國家都嫉妒我們的機構——國防軍統帥部。這些都隻因為總參謀部不願意麵向歷史,而沒有為眾人所知。凱特爾:(以慣用的一種提高的腔調):我們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元首:(接受了凱特爾的觀點):我們進行了激烈的鬥爭!當我們為了建立這個機構進行了多年的鬥爭之後..
古德裏安:第3 航空隊有很多載重汽車。
托馬勒(運輸部隊監察官):應該調出來。
克賴佩(空軍總參謀長):我們的車輛因為支援陸軍而失去很多..(拒絕抽調)
元首:然而我深信,空軍盡管有自己的運載任務,但在載重汽車方麵,相對來說比起陸軍要好得多,這是毫無疑問的。
現在我們談的決不是這些——我們無須進行這種無謂的爭論,而是..(未作任何決定)。
1944 年春,適當合併和精減國防軍機構的新的嚐試,仍沒有收到什麽成效。此時,希特勒仍然不敢向海、空軍下達違反其總司令們意誌的命令;而對於凱特爾來說,隻要照希特勒的態度行事,而不暴露自己更好的見解,隻要能逃避自己應盡的義務,他就心滿意足了。
各條戰線和聯盟的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大本營已名存實亡。受傷和疾病,沉默與失職,爾虞我詐,相互猜疑,更多的是希特勒的復仇私慾,使大本營幾乎成為死水一潭,無生無氣。
日本早已不值得一提了。8 月初,土耳其同帝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在東線,自8 月20 日以來,當法萊斯的包圍圈越收越緊的時候,在黑海和喀樂巴阡山之間的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兩個德國集團軍和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在占明顯優勢的俄軍猛烈攻擊下,幾乎全軍覆滅。在俄國大舉進攻下,羅馬尼業免去了安東內斯庫元帥的職務,公開表示脫離德國,並在希特勒反措施的刺激下,於8 月25 日對德宣戰。隨著布加勒斯特的丟失,德國也喪失了普洛耶什蒂油田。同時,德國國內的燃料工業也被盟軍的空軍一一摧毀。8 月24日,保加利亞開始與盟軍舉行停戰談判。並要求撤走德國軍事代表團及其全部德國部隊,保加利業的背離已近在眼前。匈牙利迫於德國的壓力,還繼續站在德國一方。斯洛伐克不斷爆發起義。9 月初,芬蘭宜布解除同德國的軍事同盟,並準備單方麵同蘇聯媾和。
在義大利,很晚才占領的亞平寧陣地,由於左翼被突破,陷人全線被突破的危險。撤離地中海沿海地域的第18 集團軍和西線其他部隊,在敵軍裝甲部隊的不斷衝擊下,已處於混亂狀態。希特勒下達的關於堅守塞納河前方陣地,重新占領巴黎的命令。以及在法國中部開闢戰場的企圖,均隨著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而成為泡影,或者幹脆被莫德爾拋在一邊。8 月25 日,盟軍進入巴黎。安特衛普城和港口——斯凱爾德河河口除外——於9 月4 日完好無損地落入英國人的手中。在海戰中,盡管潛艇損失慘重,但戰果微乎其微。恐怖性的空襲,使越來越多的德國城市淪為瓦礫。軍事工業的生產盡管到1944 年底,還保持在很高水平上,但已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交通近癱瘓。
盡管帝國的國界隨著東線西線不斷潰敗而縮小,身為陸軍總參謀長的古德裏安,仍不過是希特勒在東線戰場上的參謀。他在最困難的形勢下,以其充沛的精力,開始了他的新的工作,但他並不象當初蔡茨勒那樣,努力為陸軍總參謀部爭取其他戰場的權力。另一方麵,也許是由於他的任務所致,他認為,其他戰場同東線戰場相比是次要的。在大本營的形勢討論會上,他經常以激烈的言詞來表達他的這一觀點。而這種觀點與私人矛盾是聯繫在一起的。不久,人們就清楚地看出,在嚴峻的戰爭形勢壓力下,雖然更換了陸軍總參謀長都改變不了處在國防軍最上層的兩個參謀部之間的關係。這樣,在直接參與指揮的高級軍官內,在反對繼續進行已失去的戰爭的問題上,就缺少一個組成共同戰線或反對派的思想基礎。
海軍和空軍仍在各種戰役問題上各行其是。雖然這兩個軍種已不能對戰爭進程起什麽決定性影響——盡管也有個別輝煌戰例,並在努力研製新型潛艇和殲擊敵機——但是他們還在徒勞地搞什麽統一指揮。比如,盡管希特勒在7 月29 日,即正當諾曼第作戰處於最緊張的時候說過:必須“將空軍、海軍和經濟部門每一輛現代化車輛——指載重汽車——調撥給(陸軍)運輸隊”。但就在第二天,海軍總司令仍對國防軍統帥部頒發的命令施加了有限的影響。兩個月後,古德裏安便忙於從空軍調撥車輛,以補充裝甲部隊,以至於希特勒不得不出麵過向此事,於是便發生了1944 年9 月1 日在形勢討論會上的一場爭論。這場爭論與當時戰爭形勢極不協調,希特勒和凱特爾的言之無物,故弄玄虛,給人們留下一個荒唐可笑的印象。
古德裏安:隻需要得到帝國元帥的批準。
元首:我馬上批準。可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帝國防禦總參謀部。
還有一個其他國家都嫉妒我們的機構——國防軍統帥部。這些都隻因為總參謀部不願意麵向歷史,而沒有為眾人所知。凱特爾:(以慣用的一種提高的腔調):我們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元首:(接受了凱特爾的觀點):我們進行了激烈的鬥爭!當我們為了建立這個機構進行了多年的鬥爭之後..
古德裏安:第3 航空隊有很多載重汽車。
托馬勒(運輸部隊監察官):應該調出來。
克賴佩(空軍總參謀長):我們的車輛因為支援陸軍而失去很多..(拒絕抽調)
元首:然而我深信,空軍盡管有自己的運載任務,但在載重汽車方麵,相對來說比起陸軍要好得多,這是毫無疑問的。
現在我們談的決不是這些——我們無須進行這種無謂的爭論,而是..(未作任何決定)。
1944 年春,適當合併和精減國防軍機構的新的嚐試,仍沒有收到什麽成效。此時,希特勒仍然不敢向海、空軍下達違反其總司令們意誌的命令;而對於凱特爾來說,隻要照希特勒的態度行事,而不暴露自己更好的見解,隻要能逃避自己應盡的義務,他就心滿意足了。
各條戰線和聯盟的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大本營已名存實亡。受傷和疾病,沉默與失職,爾虞我詐,相互猜疑,更多的是希特勒的復仇私慾,使大本營幾乎成為死水一潭,無生無氣。
日本早已不值得一提了。8 月初,土耳其同帝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在東線,自8 月20 日以來,當法萊斯的包圍圈越收越緊的時候,在黑海和喀樂巴阡山之間的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兩個德國集團軍和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在占明顯優勢的俄軍猛烈攻擊下,幾乎全軍覆滅。在俄國大舉進攻下,羅馬尼業免去了安東內斯庫元帥的職務,公開表示脫離德國,並在希特勒反措施的刺激下,於8 月25 日對德宣戰。隨著布加勒斯特的丟失,德國也喪失了普洛耶什蒂油田。同時,德國國內的燃料工業也被盟軍的空軍一一摧毀。8 月24日,保加利亞開始與盟軍舉行停戰談判。並要求撤走德國軍事代表團及其全部德國部隊,保加利業的背離已近在眼前。匈牙利迫於德國的壓力,還繼續站在德國一方。斯洛伐克不斷爆發起義。9 月初,芬蘭宜布解除同德國的軍事同盟,並準備單方麵同蘇聯媾和。
在義大利,很晚才占領的亞平寧陣地,由於左翼被突破,陷人全線被突破的危險。撤離地中海沿海地域的第18 集團軍和西線其他部隊,在敵軍裝甲部隊的不斷衝擊下,已處於混亂狀態。希特勒下達的關於堅守塞納河前方陣地,重新占領巴黎的命令。以及在法國中部開闢戰場的企圖,均隨著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而成為泡影,或者幹脆被莫德爾拋在一邊。8 月25 日,盟軍進入巴黎。安特衛普城和港口——斯凱爾德河河口除外——於9 月4 日完好無損地落入英國人的手中。在海戰中,盡管潛艇損失慘重,但戰果微乎其微。恐怖性的空襲,使越來越多的德國城市淪為瓦礫。軍事工業的生產盡管到1944 年底,還保持在很高水平上,但已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交通近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