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領率機構的指揮已經失控。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試圖利用形勢的壓力,促成一係列決議的出籠;而希特勒卻似乎還認為可以挖掘潛力,用戰術措施補救敗局。此時,他已失去理智,夢想著無法實現的目標,頑固地死守著他的原則不放,誰也不能說服他自動放棄戰爭,或者放棄眼前的計劃。也許是個別戰場的戰果遮住了他的眼睛。
7 月31 日夜裏,希特勒在同即將啟程前往諾曼第的作者談話時,對東南歐的形勢作了如下闡述:
“最使我擔心的當然是巴爾幹。我敢說,如果土耳其能象芬蘭人那樣堅信我們能夠控製局勢,他們就會袖手旁觀。所有這些人隻有一個擔心,就是擔心兩個凳子都撲空而坐在地板上。這是他們所擔心的。如果我們真能進行一次關鍵性的抗擊,其至打一勝仗,使他們重新相信我們可以堅持下去,現在的撤退隻不過是縮短戰線而已——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相信,使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種觀望態度..土耳其人不會由於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在同布爾什維克俄國的較量中敗下陣來而高興,也不會由於英國佬的插手搗亂而幸災樂禍。
很明顯,他們自然會逐漸從保加利亞身上想到:如果德國真的完蛋了,將來怎麽辦“那樣大的國家都辦不到的事,我們小國就更無能為力了。
依我看,東線的穩定,也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最終要取決於巴爾幹各個小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還有土耳其的態度。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採取一些穩定局麵的保障措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保住匈牙利的穩定(..這一點關係到我們的生死存亡..)。
其次——也同樣重要——就是保加利亞的態度。如果沒有保加利亞,巴爾幹地區的穩定以及我們在希臘等國的礦產資源將化為烏有..同時,英國人每一次在巴爾幹的登陸企圖,更確切說在伊斯特拉半島或達爾馬提亞群島的登陸企圖,都是非常危險的。
英國人的每一次登陸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我認為,如果他們以重兵實施登陸,就難以長時間進行抵禦。這是這裏的唯一問題。我相信最終的問題是,盟軍在這裏的行動能不能真正達成一致意見。
我不認為俄國人會把巴爾幹讓給英國人..英國人最多會利用蘇俄與盟軍的矛盾,自己獨占愛琴海諸島。從理論上,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他們是不會聯合行動的。”
當狄托進入塞爾維亞南部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份子領袖奈迪奇和米哈附洛維奇,建議德軍協同塞爾維亞共同對付內部的共產主義。為此,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的建議下,於8 月22 日,召集東線德軍司令官們來大本營議事,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時,希特勒的態度同他上麵所說的完全不同了。他沒有對這個建議表態。而是向司令官們發表了一大篇講話,闡述“大塞爾維亞主義”“這個巴爾幹半島上唯一人種的危險性”。在俄軍已渡過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正向多瑙河平原開進,從而完全切斷了東南沿海防線與背後的聯繫的情況下,希特勒卻大談什麽德國“必須..與一切大塞爾維亞主義計劃作堅決的鬥爭”,“決不允許出現塞爾維亞軍隊,哪怕讓一定程度的共產主義危險存在,也比出現一支塞爾維亞軍隊要好。”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談話中隻字未提羅馬尼亞是否可能改變立場的問題。德國的政治領導顯然沒有看到事情的實質。他們簡單地以為,紅軍的逼近會激起強大的反俄力量,進行自衛。此外,陸軍總參謀部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之間,在戰場負責區域上設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也造成了嚴重後果。東南歐戰場的司令們也很少提出異議。因為,他們同其他戰場一樣,按照希特勒的保密原則,同其友鄰沒有直接聯繫,隻是每周從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得到一份通報一般情況的所謂“簡報”。
在8 月22 日的會議上,隻談到東南線總司令部的近鄰保加利亞可能將他們駐在塞爾維亞的占領軍撤回。希特勒不顧兵力異常緊張狀況,打算派德軍,其中包括軍事學校的土官生去代替他們。4 天後,即8 月26 日,德國公使從索非亞回來,向德軍大本營報告說,保加利亞政府象約德爾在日記中所以載的那樣,“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已毫無指望”。但這僅使希特勒同意了“準備從科孚——埃奧尼納——卡拉夫裏塔奧林匹斯山一線南部..撤回全部部隊”。
同時,為防備保加利亞的背叛,還必須“占領保加利亞一南斯拉夫舊邊界..”,開闢一條新的防線。為此,希特勒下令火速從希臘調回兩個師,從克裏特島調回1 個營。
這些仍未超出軍事範疇的漏洞百出的措施,如同希特勒當年在義大利下達的企圖阻止聯盟崩潰的計劃和命令一樣,仍然是一種冒險。在一種幾乎動搖所有戰場並導致在大範圍內出現政治問題的危機中,德國國防軍最高司令,以一種仇恨和復仇的心理、糾集在巴爾幹殘存的飛機,企圖轟炸無設防的布加勒斯特,打算炸毀視為敵人心髒的國王宮殿。至於普洛耶什蒂油田,他想用尚在南斯拉夫實施剿匪作戰的唯一一個黨衛隊傘乓營,阻止紅軍的西進。但後來一直未聽到這個營的消息,也許在飛行途中就已被盟軍殲滅了。按照8 月26 日的國防軍統帥命令,羅馬尼亞軍隊將有一部分部隊編入德國國防軍,另一部分同意其“政府背叛聯盟”的部隊,將作為戰俘對待。這是對幾天前出現的形勢的錯誤判斷,但當時羅馬尼亞尚未公布向德國宣戰的決定。在保加利亞,準備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通過一次突圍行動,把德國在戰爭期間提供給保加利亞的全部裝甲戰鬥車輛撤回。
7 月31 日夜裏,希特勒在同即將啟程前往諾曼第的作者談話時,對東南歐的形勢作了如下闡述:
“最使我擔心的當然是巴爾幹。我敢說,如果土耳其能象芬蘭人那樣堅信我們能夠控製局勢,他們就會袖手旁觀。所有這些人隻有一個擔心,就是擔心兩個凳子都撲空而坐在地板上。這是他們所擔心的。如果我們真能進行一次關鍵性的抗擊,其至打一勝仗,使他們重新相信我們可以堅持下去,現在的撤退隻不過是縮短戰線而已——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相信,使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種觀望態度..土耳其人不會由於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在同布爾什維克俄國的較量中敗下陣來而高興,也不會由於英國佬的插手搗亂而幸災樂禍。
很明顯,他們自然會逐漸從保加利亞身上想到:如果德國真的完蛋了,將來怎麽辦“那樣大的國家都辦不到的事,我們小國就更無能為力了。
依我看,東線的穩定,也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最終要取決於巴爾幹各個小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還有土耳其的態度。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採取一些穩定局麵的保障措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保住匈牙利的穩定(..這一點關係到我們的生死存亡..)。
其次——也同樣重要——就是保加利亞的態度。如果沒有保加利亞,巴爾幹地區的穩定以及我們在希臘等國的礦產資源將化為烏有..同時,英國人每一次在巴爾幹的登陸企圖,更確切說在伊斯特拉半島或達爾馬提亞群島的登陸企圖,都是非常危險的。
英國人的每一次登陸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我認為,如果他們以重兵實施登陸,就難以長時間進行抵禦。這是這裏的唯一問題。我相信最終的問題是,盟軍在這裏的行動能不能真正達成一致意見。
我不認為俄國人會把巴爾幹讓給英國人..英國人最多會利用蘇俄與盟軍的矛盾,自己獨占愛琴海諸島。從理論上,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他們是不會聯合行動的。”
當狄托進入塞爾維亞南部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份子領袖奈迪奇和米哈附洛維奇,建議德軍協同塞爾維亞共同對付內部的共產主義。為此,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的建議下,於8 月22 日,召集東線德軍司令官們來大本營議事,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時,希特勒的態度同他上麵所說的完全不同了。他沒有對這個建議表態。而是向司令官們發表了一大篇講話,闡述“大塞爾維亞主義”“這個巴爾幹半島上唯一人種的危險性”。在俄軍已渡過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正向多瑙河平原開進,從而完全切斷了東南沿海防線與背後的聯繫的情況下,希特勒卻大談什麽德國“必須..與一切大塞爾維亞主義計劃作堅決的鬥爭”,“決不允許出現塞爾維亞軍隊,哪怕讓一定程度的共產主義危險存在,也比出現一支塞爾維亞軍隊要好。”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談話中隻字未提羅馬尼亞是否可能改變立場的問題。德國的政治領導顯然沒有看到事情的實質。他們簡單地以為,紅軍的逼近會激起強大的反俄力量,進行自衛。此外,陸軍總參謀部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之間,在戰場負責區域上設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也造成了嚴重後果。東南歐戰場的司令們也很少提出異議。因為,他們同其他戰場一樣,按照希特勒的保密原則,同其友鄰沒有直接聯繫,隻是每周從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得到一份通報一般情況的所謂“簡報”。
在8 月22 日的會議上,隻談到東南線總司令部的近鄰保加利亞可能將他們駐在塞爾維亞的占領軍撤回。希特勒不顧兵力異常緊張狀況,打算派德軍,其中包括軍事學校的土官生去代替他們。4 天後,即8 月26 日,德國公使從索非亞回來,向德軍大本營報告說,保加利亞政府象約德爾在日記中所以載的那樣,“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已毫無指望”。但這僅使希特勒同意了“準備從科孚——埃奧尼納——卡拉夫裏塔奧林匹斯山一線南部..撤回全部部隊”。
同時,為防備保加利亞的背叛,還必須“占領保加利亞一南斯拉夫舊邊界..”,開闢一條新的防線。為此,希特勒下令火速從希臘調回兩個師,從克裏特島調回1 個營。
這些仍未超出軍事範疇的漏洞百出的措施,如同希特勒當年在義大利下達的企圖阻止聯盟崩潰的計劃和命令一樣,仍然是一種冒險。在一種幾乎動搖所有戰場並導致在大範圍內出現政治問題的危機中,德國國防軍最高司令,以一種仇恨和復仇的心理、糾集在巴爾幹殘存的飛機,企圖轟炸無設防的布加勒斯特,打算炸毀視為敵人心髒的國王宮殿。至於普洛耶什蒂油田,他想用尚在南斯拉夫實施剿匪作戰的唯一一個黨衛隊傘乓營,阻止紅軍的西進。但後來一直未聽到這個營的消息,也許在飛行途中就已被盟軍殲滅了。按照8 月26 日的國防軍統帥命令,羅馬尼亞軍隊將有一部分部隊編入德國國防軍,另一部分同意其“政府背叛聯盟”的部隊,將作為戰俘對待。這是對幾天前出現的形勢的錯誤判斷,但當時羅馬尼亞尚未公布向德國宣戰的決定。在保加利亞,準備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通過一次突圍行動,把德國在戰爭期間提供給保加利亞的全部裝甲戰鬥車輛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