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瓦利篆特健康狀況極度惡化的原因,估計除了爆炸時遭受震盪外,在最後那幾個星期裏精神上所受的沉重負擔,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在這個時候,大本營裏那全部能使前線和盟邦保持不斷聯繫,並促使德國戰爭機器運轉的支柱,似乎都已癱塌了。
這時的希特勒,顯然已是個病人,雖然7 月20 日事件對他的傷害很少,但也可以看出,他所受的震驚似乎加深了他那本性所具有的全部凶暴和邪惡,且更加流露於外。他弓著身子,拖著腳步來到會議室。隻有與他十分親近的人,才能從他那呆滯的眼睛裏尋到一絲問候的目光。他彎著腰,縮著脖子,坐在為他搬來的一把椅子裏。一隻顫抖的手撐在地圖桌上。不知道因為一件什麽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使他突然大發雷霆,聲嘶力竭地喊叫起來。尋釁“挑剌兒”。
希特勒沒有一天不在對7 月20 日事件的肇事者和知情人發泄著憤恨。每天都會有一份新的嫌疑者名單。這些被懷疑的人有的是士兵,有的是年輕有為的總參謀部軍官,等待著他們的幾乎都是絞刑架。在形勢討論會上,人們私下紛紛議論著第一批被絞死人的慘象,作者也不想過多地向讀存描述了。希特勒為了不使人對自己產生誤解,將那些也許是沒有被發現,或者根本就沒有參與此事件的人,召集到大本營來,針對前線的全麵潰敗向他們不斷發出警告:“如果有推和我不談我們的勝利,隻談和平,那他就要掉腦袋。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在什麽地位上,都是如此。”然而,當人們還在按照他的話進行這種大搜捕時,他自己卻把說過的關於戰爭失利的話完全拋在腦後了。盡管他在8 月底還剛剛與德軍指揮官格斯騰貝格將軍又一次談到如果失去羅馬尼亞油舊的問題。當時,希特勒竟厚著臉皮聲稱,7 月20 日是“天意”保護了他。當初,當敵國政治家們希望出現所謂“奇蹟”的時候,希特勒曾把他們大大嘲笑了一番;如今,他自己也在期待著“奇蹟”的出現,使戰爭發生新的轉機。
在軍事指揮上,盡管希特勒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並由於不斷追究政治仇敵轉移了注意力,然而,他獨斷專行的意誌和決心不僅不減當年,而且勝似往昔。如果說,這種對“將軍們”不斷增長的不信任,對他起著決定性作用,那麽人們就無法擺脫這樣一種令人擔憂的印象:他所任命的軍事顧問們,不能以理智的軍事目光來指揮戰爭,而隻能任憑那種不斷加碼的效忠因素髮揮作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便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他的命令式法則來實現他那充滿災難的指揮,使所有指揮官,包括那些高級指揮官都無條件地執行他的命令。前沿陣地上的士官和士兵不能為一個命令的正確與否和結果如何而同連長爭辯;同樣,對於國防軍最高司令的決定,集團軍群或集團軍司令們,也不能與國防軍最高司令共同分擔責任。當他們之間產生意見分歧時,國防軍最高司令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
充滿兇狠專橫目光的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在希特勒麵前是唯唯諾諾,而在背後並不是都句句照辦。然而,由於他的地位所迫,卻顯出異乎尋常的恭順。他是從國防軍中清除7 月20 日事件可疑份子的領導人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完全沒有遭到反對的危險,但他仍準備將比利時——法國北部的軍事管製改為由“省黨部頭目”進行行政管理。因為,希特勒正想以這種方式將他厭惡的馮·法爾肯豪森將軍調離布魯塞爾——法爾肯豪森男爵因同比刊時王室關係甚密而受到懷疑。9 月初,當希特勒遞給凱特爾一封裝備部長施佩爾寫來的信時,凱特爾隻是稍有震動。這封信的大致內容是說,由於火藥和爆破器材工業受到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破壞,戰爭必須在短期內停止。凱特爾一言不發,他以一種介乎於惱怒而又隱而不發的表情一把這封信遞給了坐在他身邊的作者看。但出自難以啟齒的原因,他沒有使用在這種場合下他經常使用的一句話:“瓦利蒙特將軍先生,您看呢?”.
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以他的學識和素質,完全能夠預見到這場戰爭的最後失敗,或者起碼可以用他的建議和行動促成戰爭的結束,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在形勢討論會上,他反而以一種並不亞於希特勒的威脅口吻在希特勒麵前慷慨陳詞道:“現在好了,盟軍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給所有‘膽小鬼’鋪平了條尋找政治出路的道路。”然而,他並沒有預料到,將來簽署投降書的或許就是他。對於陸軍總參謀部新任參謀長提出的對全部陸軍總參謀部軍官進行統一監督的建議,約德爾給予回絕,同時還答覆說:“總參謀部已等於解散。”這表明約德爾對陸軍總參謀部象過去對待他自己的指揮參謀部一樣,採取蔑視的態度。
自7 月20 日後,古德裏安大將接任了陸軍總參謀長這一職務,他多年的雄心也以此得到了滿足。不過按照官方的說法,對他隻是“業務性委任”,因為希特勒本來想讓布勒將軍接替蔡茨勒的,隻是因為布勒將軍在爆炸中受傷,何時能夠赴任還不得而知,因此這份官職才落到古德裏安的頭上。作者曾從凱特爾那裏聽說,對於古德裏安的任命,希特勒曾舉棋不定,其原因大概是希特勒想起了古德裏安過去曾努力試圖改組國防軍的“領率機構”;甚至希特勒也許會記起他在1943 年11 月那次走訪約德爾時聽到的事——約德爾說,古德裏安曾鼓動他去說服希特勒,讓他放棄最高統帥權,但約德爾不動聲色,並幹淨利索地加以拒絕。
這時的希特勒,顯然已是個病人,雖然7 月20 日事件對他的傷害很少,但也可以看出,他所受的震驚似乎加深了他那本性所具有的全部凶暴和邪惡,且更加流露於外。他弓著身子,拖著腳步來到會議室。隻有與他十分親近的人,才能從他那呆滯的眼睛裏尋到一絲問候的目光。他彎著腰,縮著脖子,坐在為他搬來的一把椅子裏。一隻顫抖的手撐在地圖桌上。不知道因為一件什麽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使他突然大發雷霆,聲嘶力竭地喊叫起來。尋釁“挑剌兒”。
希特勒沒有一天不在對7 月20 日事件的肇事者和知情人發泄著憤恨。每天都會有一份新的嫌疑者名單。這些被懷疑的人有的是士兵,有的是年輕有為的總參謀部軍官,等待著他們的幾乎都是絞刑架。在形勢討論會上,人們私下紛紛議論著第一批被絞死人的慘象,作者也不想過多地向讀存描述了。希特勒為了不使人對自己產生誤解,將那些也許是沒有被發現,或者根本就沒有參與此事件的人,召集到大本營來,針對前線的全麵潰敗向他們不斷發出警告:“如果有推和我不談我們的勝利,隻談和平,那他就要掉腦袋。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在什麽地位上,都是如此。”然而,當人們還在按照他的話進行這種大搜捕時,他自己卻把說過的關於戰爭失利的話完全拋在腦後了。盡管他在8 月底還剛剛與德軍指揮官格斯騰貝格將軍又一次談到如果失去羅馬尼亞油舊的問題。當時,希特勒竟厚著臉皮聲稱,7 月20 日是“天意”保護了他。當初,當敵國政治家們希望出現所謂“奇蹟”的時候,希特勒曾把他們大大嘲笑了一番;如今,他自己也在期待著“奇蹟”的出現,使戰爭發生新的轉機。
在軍事指揮上,盡管希特勒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並由於不斷追究政治仇敵轉移了注意力,然而,他獨斷專行的意誌和決心不僅不減當年,而且勝似往昔。如果說,這種對“將軍們”不斷增長的不信任,對他起著決定性作用,那麽人們就無法擺脫這樣一種令人擔憂的印象:他所任命的軍事顧問們,不能以理智的軍事目光來指揮戰爭,而隻能任憑那種不斷加碼的效忠因素髮揮作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便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他的命令式法則來實現他那充滿災難的指揮,使所有指揮官,包括那些高級指揮官都無條件地執行他的命令。前沿陣地上的士官和士兵不能為一個命令的正確與否和結果如何而同連長爭辯;同樣,對於國防軍最高司令的決定,集團軍群或集團軍司令們,也不能與國防軍最高司令共同分擔責任。當他們之間產生意見分歧時,國防軍最高司令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
充滿兇狠專橫目光的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在希特勒麵前是唯唯諾諾,而在背後並不是都句句照辦。然而,由於他的地位所迫,卻顯出異乎尋常的恭順。他是從國防軍中清除7 月20 日事件可疑份子的領導人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完全沒有遭到反對的危險,但他仍準備將比利時——法國北部的軍事管製改為由“省黨部頭目”進行行政管理。因為,希特勒正想以這種方式將他厭惡的馮·法爾肯豪森將軍調離布魯塞爾——法爾肯豪森男爵因同比刊時王室關係甚密而受到懷疑。9 月初,當希特勒遞給凱特爾一封裝備部長施佩爾寫來的信時,凱特爾隻是稍有震動。這封信的大致內容是說,由於火藥和爆破器材工業受到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破壞,戰爭必須在短期內停止。凱特爾一言不發,他以一種介乎於惱怒而又隱而不發的表情一把這封信遞給了坐在他身邊的作者看。但出自難以啟齒的原因,他沒有使用在這種場合下他經常使用的一句話:“瓦利蒙特將軍先生,您看呢?”.
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以他的學識和素質,完全能夠預見到這場戰爭的最後失敗,或者起碼可以用他的建議和行動促成戰爭的結束,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在形勢討論會上,他反而以一種並不亞於希特勒的威脅口吻在希特勒麵前慷慨陳詞道:“現在好了,盟軍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給所有‘膽小鬼’鋪平了條尋找政治出路的道路。”然而,他並沒有預料到,將來簽署投降書的或許就是他。對於陸軍總參謀部新任參謀長提出的對全部陸軍總參謀部軍官進行統一監督的建議,約德爾給予回絕,同時還答覆說:“總參謀部已等於解散。”這表明約德爾對陸軍總參謀部象過去對待他自己的指揮參謀部一樣,採取蔑視的態度。
自7 月20 日後,古德裏安大將接任了陸軍總參謀長這一職務,他多年的雄心也以此得到了滿足。不過按照官方的說法,對他隻是“業務性委任”,因為希特勒本來想讓布勒將軍接替蔡茨勒的,隻是因為布勒將軍在爆炸中受傷,何時能夠赴任還不得而知,因此這份官職才落到古德裏安的頭上。作者曾從凱特爾那裏聽說,對於古德裏安的任命,希特勒曾舉棋不定,其原因大概是希特勒想起了古德裏安過去曾努力試圖改組國防軍的“領率機構”;甚至希特勒也許會記起他在1943 年11 月那次走訪約德爾時聽到的事——約德爾說,古德裏安曾鼓動他去說服希特勒,讓他放棄最高統帥權,但約德爾不動聲色,並幹淨利索地加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