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德國的轟炸,特別是自1943 年8 月初漢堡遭空襲後,終於在大本營引起了不同尋常的重視。那天夜裏,當希特勒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後,便一反常態地親自來到約德爾的簡易住所。一一這是自挪威戰局以後從未有過的事,使約德爾大為震驚。希特勒一進門,就對約德爾大加指責。但約德爾和他的參謀部一樣,一直被排除於空戰指揮之外,對空軍不斷衰落的狀況毫無所知。
看來,希特勒是找錯了抱怨的地方。當空襲進入毀滅性的階段後,希特勒便開始將他的不滿發泄到他的帝國元帥身上——這並非不公平——,有時他是採取一種一聲不吭地離開會議室的方式,來表示他的不滿。後來,在這個領域、特別是“新式武器”和“噴氣式殲擊機”方麵,希特勒幹脆將戰術、技術和組織的領導權集於一身。於是,就象他多年對待陸軍時那樣,嚴重錯覺便層出不窮,重大失誤也接踵而至。
1944 年的頭幾個月
到了1944 年初,也就是盟軍實施登陸的那一年,德國領率機構在意圖和實際措施之間的持續矛盾,使西線的防禦兵力——以具有作戰能力的陸軍兵力計算——遠不如上一年秋天。雖然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曾就1943 年底至1944 年初的形勢概貌,向希特勒報告說:
“(在西線的)展開正全麵鋪開。部隊的組建、配置工作也正加緊進行。目前西線共有130 萬軍隊。”
但是,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指揮參謀部參謀長,都無法掩飾這支所謂百萬大軍實際上的微不足道的價值。還有“展開”這個詞,也是一個易於使人產生誤解的概念。因為,實際上這隻不過是很少幾個剛剛動員起來的後備團的開進而已。實際上,在這個引人注目的“展開”中,連一支師級部隊也沒有。
後來,多虧敵人給了一段喘息時間,於是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領導下,成功地把一個個戰鬥群、小分隊和教導隊組建成若幹個師。而且還為那些在西線部隊裏占絕大多數的所謂“土生土長”的師,裝備了少量的馬匹、汽車和其他指揮器材,使這些部隊具有部分機動能力,至少在裝備上與賦予他們的“突擊預備隊”的稱號相適應。撇開希特勒的信口雌黃不談,就拿以東線強大兵力加強西線一事而論,也根本是毫無蹤影之事,未在考慮之列。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認為,隻能等2 個摩托化師的狀況穩定後,從義大利北部爭取抽調1 個步兵師。另一個遠水不能解近渴的措施,就是加強海軍和空軍支援西線的應急措施,而這還不包括航空分隊和防空分隊,因為它們在國內是不可缺少的,隻有當盟軍開始在西線登陸時,才能調用。
除了所有這些準備工作之外,對希特勒來說,頭等重要的還是“大西洋壁壘”。他自己也似乎受到了德國長期進行的欺騙宣傳的影響,自己不作任何實地調查,隻憑投入的混凝上數量、工人人數、以及同“西線壁壘”或馬奇諾防線的價值比較上,去臆想他的“大西洋壁壘”。更有甚者,他寧可相信那些非軍事攝影師拍回照片,並由此得出判斷,而對國防軍有關機構或他的軍事班子成員的客觀報告卻將信將疑。到1944 年,工程仍在繼續。在此過程中,陸軍方麵的願望和建議仍被排在為海軍炮兵和野戰炮兵修建巨大的火炮陣地設施、潛艇掩體和v 型武器發射設施之後。而這一切都要服從於希特勒的個人決定。
當隆美爾元帥對丹麥的防禦情況進行了簡短的視察之後,即1943 年底和1944 年初,又接管了西線最重要的北部沿海地段,直至南部的布列塔尼的指揮權,這使德國領率機構的信心倍增。他憑藉其淵博的知識,採用了積極的措施,防禦戰術、技術並重,並以充滿生氣的個人影響,竭盡全力去彌補防禦中的不足和缺陷、但他自己對勝利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1 月上旬,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做了一次極為罕見的旅行,視察了一般認為最有可能登陸的斯凱爾德河河口至塞納河河口之間的沿岸地段。親自了解那裏的防禦準備情況。他在1944 年1 月6 日至16 日的日記中,記述了這次視察的大量事實,其中有許多細節都是大本營未觸及到的。然而,也正是這些細節妨礙了人們對形勢的進一步認識。相反,防禦基礎方麵的重大缺陷,卻隻有很少幾處提及。比如約德爾寫道:
“大批力量投入東線,駐守海峽群島的第319 師隻剩下(原建製的)30%。(1 月9 日)“最好的部隊被調走了。剩下的雖然軍官是優秀的,部隊是優秀的,可是他們束手無策——換裝引起一片混亂,整個軍就有21 種不同裝備的炮兵連”。(1 月7 日)
“必須停止為東線抽調軍官的工作。因為,團長已經是新的了,甚至許多營長也都是新手了。”(1 月11 日日)
“第711 師..隻有6 個營,其中還有1 個‘高加索營’..沒有新式反坦克炮”..“黨衛隊第10 裝甲師(新組建)..,沒有進行過大型的軍事演習,裝甲集群隻有一半具有機動能力”..(1 月12 日)
“同駐在瑟堡的三軍部隊一片混亂..在布雷斯特的部隊更是糟透了。”(1 月13 日)
“究竟怎樣利用空軍抵禦登陸?同敵方航空隊進行大規模空戰是不可能的。可以對敵艦和海上目標進行小規模襲擊。同敵人空軍進行空戰是不能接受的。”(1 月9 日)
看來,希特勒是找錯了抱怨的地方。當空襲進入毀滅性的階段後,希特勒便開始將他的不滿發泄到他的帝國元帥身上——這並非不公平——,有時他是採取一種一聲不吭地離開會議室的方式,來表示他的不滿。後來,在這個領域、特別是“新式武器”和“噴氣式殲擊機”方麵,希特勒幹脆將戰術、技術和組織的領導權集於一身。於是,就象他多年對待陸軍時那樣,嚴重錯覺便層出不窮,重大失誤也接踵而至。
1944 年的頭幾個月
到了1944 年初,也就是盟軍實施登陸的那一年,德國領率機構在意圖和實際措施之間的持續矛盾,使西線的防禦兵力——以具有作戰能力的陸軍兵力計算——遠不如上一年秋天。雖然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曾就1943 年底至1944 年初的形勢概貌,向希特勒報告說:
“(在西線的)展開正全麵鋪開。部隊的組建、配置工作也正加緊進行。目前西線共有130 萬軍隊。”
但是,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指揮參謀部參謀長,都無法掩飾這支所謂百萬大軍實際上的微不足道的價值。還有“展開”這個詞,也是一個易於使人產生誤解的概念。因為,實際上這隻不過是很少幾個剛剛動員起來的後備團的開進而已。實際上,在這個引人注目的“展開”中,連一支師級部隊也沒有。
後來,多虧敵人給了一段喘息時間,於是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領導下,成功地把一個個戰鬥群、小分隊和教導隊組建成若幹個師。而且還為那些在西線部隊裏占絕大多數的所謂“土生土長”的師,裝備了少量的馬匹、汽車和其他指揮器材,使這些部隊具有部分機動能力,至少在裝備上與賦予他們的“突擊預備隊”的稱號相適應。撇開希特勒的信口雌黃不談,就拿以東線強大兵力加強西線一事而論,也根本是毫無蹤影之事,未在考慮之列。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認為,隻能等2 個摩托化師的狀況穩定後,從義大利北部爭取抽調1 個步兵師。另一個遠水不能解近渴的措施,就是加強海軍和空軍支援西線的應急措施,而這還不包括航空分隊和防空分隊,因為它們在國內是不可缺少的,隻有當盟軍開始在西線登陸時,才能調用。
除了所有這些準備工作之外,對希特勒來說,頭等重要的還是“大西洋壁壘”。他自己也似乎受到了德國長期進行的欺騙宣傳的影響,自己不作任何實地調查,隻憑投入的混凝上數量、工人人數、以及同“西線壁壘”或馬奇諾防線的價值比較上,去臆想他的“大西洋壁壘”。更有甚者,他寧可相信那些非軍事攝影師拍回照片,並由此得出判斷,而對國防軍有關機構或他的軍事班子成員的客觀報告卻將信將疑。到1944 年,工程仍在繼續。在此過程中,陸軍方麵的願望和建議仍被排在為海軍炮兵和野戰炮兵修建巨大的火炮陣地設施、潛艇掩體和v 型武器發射設施之後。而這一切都要服從於希特勒的個人決定。
當隆美爾元帥對丹麥的防禦情況進行了簡短的視察之後,即1943 年底和1944 年初,又接管了西線最重要的北部沿海地段,直至南部的布列塔尼的指揮權,這使德國領率機構的信心倍增。他憑藉其淵博的知識,採用了積極的措施,防禦戰術、技術並重,並以充滿生氣的個人影響,竭盡全力去彌補防禦中的不足和缺陷、但他自己對勝利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1 月上旬,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做了一次極為罕見的旅行,視察了一般認為最有可能登陸的斯凱爾德河河口至塞納河河口之間的沿岸地段。親自了解那裏的防禦準備情況。他在1944 年1 月6 日至16 日的日記中,記述了這次視察的大量事實,其中有許多細節都是大本營未觸及到的。然而,也正是這些細節妨礙了人們對形勢的進一步認識。相反,防禦基礎方麵的重大缺陷,卻隻有很少幾處提及。比如約德爾寫道:
“大批力量投入東線,駐守海峽群島的第319 師隻剩下(原建製的)30%。(1 月9 日)“最好的部隊被調走了。剩下的雖然軍官是優秀的,部隊是優秀的,可是他們束手無策——換裝引起一片混亂,整個軍就有21 種不同裝備的炮兵連”。(1 月7 日)
“必須停止為東線抽調軍官的工作。因為,團長已經是新的了,甚至許多營長也都是新手了。”(1 月11 日日)
“第711 師..隻有6 個營,其中還有1 個‘高加索營’..沒有新式反坦克炮”..“黨衛隊第10 裝甲師(新組建)..,沒有進行過大型的軍事演習,裝甲集群隻有一半具有機動能力”..(1 月12 日)
“同駐在瑟堡的三軍部隊一片混亂..在布雷斯特的部隊更是糟透了。”(1 月13 日)
“究竟怎樣利用空軍抵禦登陸?同敵方航空隊進行大規模空戰是不可能的。可以對敵艦和海上目標進行小規模襲擊。同敵人空軍進行空戰是不能接受的。”(1 月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