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這些論點,沒有一條符合當時已經清晰可見的形勢,也沒有哪一條為此後的結果和今天已公布於眾的同盟國的計劃所驗證。最主要的是,在他的談話中缺少了一句話,就是如同在史達林格勒一模一樣,如果在突尼西亞能及時撤退,就會避免災難發生。
德國同義大利的關係,由於北非的這種結局,必然雪上加霜,更何況在巴爾幹問題上德、意之間早已充滿著緊張。由於兩個“軸心國”夥伴都在詭計多端地謀求在東南歐的政治優勢,因此在軍事合作問題上的爭執有增無減。特別是在鎮壓倍受義大利庇護的、以米哈伊洛維奇為首的民族主義集團的暴動鬥爭中,這一爭執進一步擴大。出於這些原因,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於2 月中下旬,再次受命前往羅馬,以便在德國外交部長在墨索裏尼麵前和義大利統帥部貫徹希特勒意圖時,給外長以支持,作者坐在裏賓特洛甫的特別列車上,就對這裏的陌生的“地方”氣氛感到不適。當他到達羅馬,看到火車站裝飾得五彩繽紛的昇平景象,以及許多身著黑製服的年輕外交家時,心中的不適有增無減。第二天,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便在威尼斯宮,向墨索裏尼說明當前的形勢和德國國防軍三軍總司令部的願望。在談話中,他發覺義大利統帥部參謀長似乎對希特勒的觀點和要求,不象墨索裏尼那樣俯首帖耳。因此,在瓦利蒙特和安布羅西奧接著舉行的談判中,瓦利蒙特就開誠布公地指出了墨索裏尼的權威在義大利最高司令部裏的虛弱地位。隻是當雙方政府首腦介入談判,以及次日整天的討價還價之後,雙方才達成了以德國願望為基礎的一致。帝國外交部長對此感到心滿意足,與他的隨從們在義大利盎然地春色裏度過了最後幾天,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卻要提前回國,心中自然悶悶不樂。談判後的事態表明,無論是義大利一方,還是暴動一方,都各懷鬼胎,並沒有遵守協議的規定。
1943 年4 月8 日至10 日,希特勒在薩爾茨堡會見了墨索裏尼。這隻不過是在那個時期在貝希特加登舉行的多次“國事訪問”中的一次。據作者追憶,當時軸心國的高級代表們,常常在這裏一呆就是一二天,以通報情況,討論戰爭的發展。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通常藉此難得的機會,以德國總參謀部的身份,同義大利代表就兩國共同軍事利益方麵的問題,如指揮組織、軍隊部署、武器供應管理和經濟等問題,進行討論。然而,希特勒對這些問題及其豐富的資料,常常漠然處之,不屑一顧。希特勒與墨索裏尼的傾向和意願會晤——凱特爾從未參加過——不拘形式,通常根據希特勒的意願進行的,也就是說,他把宣傳看成重要的事情。然而,他卻不賦予他的軍事參謀部以任何權力,也不向其通報會談結果,以避免在重大軍事問題上與會談結果相牴觸。
德、意雙方的會晤地點一般在薩爾茨堡具有巴羅克藝術風格的克萊斯海姆宮裏。它作為“帝國政府國賓館”,可供來訪者下榻。當時,雙方通常利用中午時分,舉行軍事討論會,在客人麵前極力宣楊戰爭的有利形勢,對不利的形勢則竭力掩飾。會後共進午餐。午餐不舉行任何儀式,不講話,不發表祝酒詞,總是幹巴巴地進行。有時,雙方高級軍官站在走廊或大廳裏聆聽希特勒的長篇講話。
作者回憶起一段與此有關係的特殊經歷。希特勒對保加利業國王博裏斯很敬重,經常邀他來“山間別墅”作客。在國王去世前幾個月的一個晚上,在克勒斯海姆出席了一次由裏賓特洛甫作東道主的晚宴。希特勒未讓凱特爾和約德爾參加,卻命瓦利蒙特出席作陪。進餐完畢,國王離席,並向各方人士告別。然後,拉著作者的胳膊——作者以前曾與國王相識——在裏賓特洛甫十分不滿又充滿驚訝的目光下,離開大廳,來到國王臥室。在這裏,作者突然發現國王眼睛裏閃著深思熟慮的目光,接著,他就形勢和戰爭的前景,向作者提出許多緊迫的問題,希望給以坦誠回答。他們撇開法律和義務所規定的界限,進行了一個小時實事求是的嚴肅談話。需要指出的是,以後作者並沒有因這次談話受到任何人的追查。然而,國王卻因德國戰爭形勢的全麵衰敗而未能倖免於難,主要是他自己的國家落得個山河破碎的下場。
第三章從南線到東線直至義大利的背離
新的前提與矛盾
宣傳歸宣傳,德國最高領導人最清楚,軸心國在北非的失敗意味著什麽。突尼西亞橋頭堡一經喪失,盟軍就會從北非沿海的狹窄戰場轉向地中海這一遼闊的新戰場。強大的盟軍兵力就會騰出手來,開闢長期被切斷的、通過地中海的交通線,盟軍就可以由此運進200 萬噸位的軍隊和補給品,這對於盟軍來講是何等的重要!而另一方麵,地中海戰區事態的發展,卻愈加嚴重地威脅著軸心國的團結。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在突尼西亞失守後,立即提交了一份《義大利退出戰爭後的形勢概貌》。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這個文件的出籠不可能不是受命於希特勒的。這個文件的出發點,是德國大本營中一種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即認為,巴爾幹地區及其防禦薄弱的海岸線,正在鬧事的人民,豐富的地下寶藏,以及由東南方對“歐洲要塞”實施突破戰略和政治企圖,都將是盟軍在西線地中海地區作戰中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文件繼續指出,義大利的各大島嶼可能是盟軍首批登陸目標,盟軍將這些島嶼,以及義大利的南部甚至中部,作為越過亞得裏亞海向北推進的跳板和橋樑。對此,必須予以重視,必須加強本國西部地區陸、海、空三軍的防禦力量,並且還希望戰爭盡可能在遠離歐洲中心,即遠離德國邊境的地方進行,至少要加強業平寧和巴爾幹半島的防禦。作為緊急措施,必須充分利用西線的兵源,補充正在利用西西裏島、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特別是來自“突尼西亞橋頭堡”的兵力而組建的突擊集群。因為盟軍主力將山西線和地中海地區轉移。
德國同義大利的關係,由於北非的這種結局,必然雪上加霜,更何況在巴爾幹問題上德、意之間早已充滿著緊張。由於兩個“軸心國”夥伴都在詭計多端地謀求在東南歐的政治優勢,因此在軍事合作問題上的爭執有增無減。特別是在鎮壓倍受義大利庇護的、以米哈伊洛維奇為首的民族主義集團的暴動鬥爭中,這一爭執進一步擴大。出於這些原因,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於2 月中下旬,再次受命前往羅馬,以便在德國外交部長在墨索裏尼麵前和義大利統帥部貫徹希特勒意圖時,給外長以支持,作者坐在裏賓特洛甫的特別列車上,就對這裏的陌生的“地方”氣氛感到不適。當他到達羅馬,看到火車站裝飾得五彩繽紛的昇平景象,以及許多身著黑製服的年輕外交家時,心中的不適有增無減。第二天,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便在威尼斯宮,向墨索裏尼說明當前的形勢和德國國防軍三軍總司令部的願望。在談話中,他發覺義大利統帥部參謀長似乎對希特勒的觀點和要求,不象墨索裏尼那樣俯首帖耳。因此,在瓦利蒙特和安布羅西奧接著舉行的談判中,瓦利蒙特就開誠布公地指出了墨索裏尼的權威在義大利最高司令部裏的虛弱地位。隻是當雙方政府首腦介入談判,以及次日整天的討價還價之後,雙方才達成了以德國願望為基礎的一致。帝國外交部長對此感到心滿意足,與他的隨從們在義大利盎然地春色裏度過了最後幾天,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卻要提前回國,心中自然悶悶不樂。談判後的事態表明,無論是義大利一方,還是暴動一方,都各懷鬼胎,並沒有遵守協議的規定。
1943 年4 月8 日至10 日,希特勒在薩爾茨堡會見了墨索裏尼。這隻不過是在那個時期在貝希特加登舉行的多次“國事訪問”中的一次。據作者追憶,當時軸心國的高級代表們,常常在這裏一呆就是一二天,以通報情況,討論戰爭的發展。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通常藉此難得的機會,以德國總參謀部的身份,同義大利代表就兩國共同軍事利益方麵的問題,如指揮組織、軍隊部署、武器供應管理和經濟等問題,進行討論。然而,希特勒對這些問題及其豐富的資料,常常漠然處之,不屑一顧。希特勒與墨索裏尼的傾向和意願會晤——凱特爾從未參加過——不拘形式,通常根據希特勒的意願進行的,也就是說,他把宣傳看成重要的事情。然而,他卻不賦予他的軍事參謀部以任何權力,也不向其通報會談結果,以避免在重大軍事問題上與會談結果相牴觸。
德、意雙方的會晤地點一般在薩爾茨堡具有巴羅克藝術風格的克萊斯海姆宮裏。它作為“帝國政府國賓館”,可供來訪者下榻。當時,雙方通常利用中午時分,舉行軍事討論會,在客人麵前極力宣楊戰爭的有利形勢,對不利的形勢則竭力掩飾。會後共進午餐。午餐不舉行任何儀式,不講話,不發表祝酒詞,總是幹巴巴地進行。有時,雙方高級軍官站在走廊或大廳裏聆聽希特勒的長篇講話。
作者回憶起一段與此有關係的特殊經歷。希特勒對保加利業國王博裏斯很敬重,經常邀他來“山間別墅”作客。在國王去世前幾個月的一個晚上,在克勒斯海姆出席了一次由裏賓特洛甫作東道主的晚宴。希特勒未讓凱特爾和約德爾參加,卻命瓦利蒙特出席作陪。進餐完畢,國王離席,並向各方人士告別。然後,拉著作者的胳膊——作者以前曾與國王相識——在裏賓特洛甫十分不滿又充滿驚訝的目光下,離開大廳,來到國王臥室。在這裏,作者突然發現國王眼睛裏閃著深思熟慮的目光,接著,他就形勢和戰爭的前景,向作者提出許多緊迫的問題,希望給以坦誠回答。他們撇開法律和義務所規定的界限,進行了一個小時實事求是的嚴肅談話。需要指出的是,以後作者並沒有因這次談話受到任何人的追查。然而,國王卻因德國戰爭形勢的全麵衰敗而未能倖免於難,主要是他自己的國家落得個山河破碎的下場。
第三章從南線到東線直至義大利的背離
新的前提與矛盾
宣傳歸宣傳,德國最高領導人最清楚,軸心國在北非的失敗意味著什麽。突尼西亞橋頭堡一經喪失,盟軍就會從北非沿海的狹窄戰場轉向地中海這一遼闊的新戰場。強大的盟軍兵力就會騰出手來,開闢長期被切斷的、通過地中海的交通線,盟軍就可以由此運進200 萬噸位的軍隊和補給品,這對於盟軍來講是何等的重要!而另一方麵,地中海戰區事態的發展,卻愈加嚴重地威脅著軸心國的團結。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在突尼西亞失守後,立即提交了一份《義大利退出戰爭後的形勢概貌》。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這個文件的出籠不可能不是受命於希特勒的。這個文件的出發點,是德國大本營中一種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即認為,巴爾幹地區及其防禦薄弱的海岸線,正在鬧事的人民,豐富的地下寶藏,以及由東南方對“歐洲要塞”實施突破戰略和政治企圖,都將是盟軍在西線地中海地區作戰中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文件繼續指出,義大利的各大島嶼可能是盟軍首批登陸目標,盟軍將這些島嶼,以及義大利的南部甚至中部,作為越過亞得裏亞海向北推進的跳板和橋樑。對此,必須予以重視,必須加強本國西部地區陸、海、空三軍的防禦力量,並且還希望戰爭盡可能在遠離歐洲中心,即遠離德國邊境的地方進行,至少要加強業平寧和巴爾幹半島的防禦。作為緊急措施,必須充分利用西線的兵源,補充正在利用西西裏島、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特別是來自“突尼西亞橋頭堡”的兵力而組建的突擊集群。因為盟軍主力將山西線和地中海地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