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如果說,我今天把一座要塞交給弗爾斯特將軍,我知道他會第一個把旗幟插上要塞。沒有其他人能夠做到。可悲的是,在這個時候這樣的英雄氣概被可怕地玷汙了。


    耶順內克:我看,俄國人有可能是故意這樣報導的。他們做事詭計多端。


    元首:8 天內他們將在電台講話。


    耶順內克:俄同人可能已準備就緒,讓另外一個人講話。


    元首:不,他們會親自在廣播裏講話。他們都將在廣播裏講話!他們首先會要求在合圍圈裏的人投降,並會說,反對德國國防軍是共同的事業。您肯定會看到:他們去莫斯科,到克裏姆林宮。在那裏幹“不正經的勾當”。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勇氣,在這一時刻就..我已經對蔡茨勒說了,必須給海茨鼓氣,他們必須在北部合圍圈裏堅守。


    凱特爾:他在南部合圍圈裏。俄國人在報導中沒有提到他的名字。


    元首:如果沒有提到他,他一定是死了。


    約德爾:是的。因此應當問一問現在就確定下來,眼下誰還在北部合圍圈內。如果名單上的名字都在北部合圍圈內。那就是俄國人從什麽地方找到了一份名單,然後發表出來。另一方麵可以肯定:他們沒有提到一個人,即哈特曼,他肯定已經陣亡了,他在南部合圍圈內。


    凱特爾:他是4 天前陣亡的。


    約德爾:是的!


    元首:如果海茨在南部合圍圈內,俄國人沒有提到他..我確信,整個司令部都乖乖地投降了..。


    從片斷記錄稿裏關於北非問題的闡述中,看不出當時希特勒正在研究是否有完全撤出北非全部領上的可能性。這一點,在這一章的開頭提到的約德爾給他的參謀部的指示中就已引用過。不久,約德爾又受希特勒委託,詢問南線總司令部凱塞林元帥關於海上運輸情況,並稱“最高指揮將根據回答,採取具有深遠意義的決定。”盡管如此,也沒有採取任何能擺脫北非不利結局的行動。


    對是否長久堅守北非陣地可能性的懷疑,還必須從隆美爾那裏尋根求源。11 月29 日,隆美爾出人意料地從利比亞的西爾特沙漠來到“狼穴”,向德國最高司令部闡述他全部撤出北作的決心。希特勒一反常態,極其冷淡地接待了他,同時避開他最基本的觀點——以戈林說過的向突尼西亞進軍隻是“豹子一躍”這樣一句話為依據一指出,通過地中海的供應有可靠的保證,一切要求都可得到滿足當天晚上,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至少記下了這樣一句話,即“北非已丟失”。幾天後,希特勒在任命馮·阿尼姆大將為駐突尼西亞新任總司令時,又沉溺於在同盟國登陸後最初幾天他所設想的那個計劃裏。根據這個計劃,隻擁有少量運輸工具和重型武器的阿尼姆第5 裝甲集團軍——實際上還剩下不到2 個拚湊起來的德國帥——要一個港口一個港口地向卡薩布蘭卡突擊,直至將敵人趕下海去。兩個星期後,德國最高司令又站到他這個偉大計劃的對立麵,拒絕了義大利的要求——齊亞諾和卡瓦萊羅代表墨索裏尼前往東普魯士德國大本營,緊急要求德國出動空軍,以保障突尼西亞運輸線路的安全,希特勒竟以手段不足為由加以拒絕。希特勒對義大利人的願望心不在焉,隻是藉此機會重提一遍雙方“堅守北非”的決定。對此,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提出了一個基礎性建議。他認為無論是突尼西亞的形勢,還是海上運輸,前景都十分有利。1943 年1 月12 日,凱塞林又到“狼穴”口頭報告了他的上述觀點。


    在最高領導層的這種態度和情緒影響下,毫不足怪,德國大本營對於及時擺脫在劫難逃的北非災難的可能性,根本不詳細討論,更談不上利用。在斯大體格勒失守的那些日子裏,出現了一個最好的,似乎也是最後的機會。當時,隆美爾集團軍在其總司令的指揮下,有意識地迅速行動,企圖在不受敵幹擾的情況下,與阿尼姆的部隊在突尼西亞會合。此時,一直在突尼西亞“橋頭堡”保持著優勢的第5 裝甲集團軍和海上形勢,完全有能力將大部分部隊運走這樣北非雖然放棄了,但可以拯救大量寶貴的部隊。


    然而,希特勒想的完全是另一套!對於他來講,隆美爾集團軍到達突尼西亞國土之日,就是他的進攻計劃開始之時。他在心目中的偉大的、勿庸置疑的政治和戰略優勢——作為最低目標的堅守突尼西亞——遮住了他的眼睛。使他完全看不到在戰術上創造前提的必要性,特別增加陸、海、空三軍的兵力。但對於在突尼西亞的指揮關係——上自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以及雙方最高的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下至凱塞林和兩個並立的德國集團軍——也一直沒有得到澄清和處理。因為,他盡管說了許多大話,也不顧國防軍指揮參謀部的再三敦促,最終還是把照顧墨索裏尼的要求,放在軍事的首位。根據最後的調整結果,南線總司令部附帶取得了項成果,即他的司令部在義大利統帥部內設置了一個由德國國防軍三軍軍官組成的指揮處。這一步驟至少說明,在德、意雙方進行了三年之久的共同戰爭之後,出現了盟國之間比較緊密合作的局麵——不管它是否能持久下去和可靠係數有多大。


    在這種混亂形勢下,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副參謀長在經過多次努力後,終於1 月底2 月初徵得約德爾的同意,親自前往突尼西亞進行一次實地調查。此外,他還借途經羅馬之機,與義大利統帥部新任參謀長安布羅西奧大將——原參謀長卡瓦萊羅因丟失的黎波裏塔尼亞被撤職——進行首次接觸。作者在2 月份上半月的10 天旅途中,先後訪問了義大利統帥部,德國在羅馬的南線總司令部,在突尼西亞的兩位德國總司令,以及德國各支部隊。得到的印象使他——如同隆美爾元帥一樣——確信,目前在北非戰場需要的不是進攻,而是撤退。在返回途經羅馬的時候,瓦利蒙特在凱塞林一間簡陋的小辦分室裏,單獨與他坦率地談了他的這一觀點。話沒說完,凱塞林便低聲警告他“隔牆有耳”,不讓他詳談其觀點的依據。毫無疑問,凱塞林用他自己的判斷來反駁瓦利蒙特僅從幾天旅途中所得到的印象也完全是他的職責。同時,撇開他貫有的樂觀主義不談,他的判斷也是依據於他的經驗,以及無數次到前線的親身觀察。盡管如此,他也未能說服來訪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