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 作者:徐興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植離職,中央一時無將可遣,天子隻得從西北調邊將。邊將姓董名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粗猛有力,能在馬上左右馳射,而且很有計謀,更有野心。他在羌漢雜居的邊塞長大,深知羌胡的稟性。在家種田時,羌人的酋長來看他,他竟將自家的耕牛殺了招待客人,這使得豪爽的羌人大為感動,回去後讓手下送了他幾千頭牲畜。從孝桓皇帝時,他便跟從張奐將軍與羌人作戰,軍功卓著並組織起自己的軍隊,其中一大部分是剽悍的羌人。他現任帝國的並州刺史、河東太守。朝廷的詔書下達,拜他為東中郎將,命即刻進兵冀州。
八月,董卓與張角交戰,钜鹿太守郭典請他沿用盧植的步步為營、包圍清剿的戰略。董卓與羌人打慣了,覺得這種保守的戰略十分可笑。他用騎兵在野外進擊,以求速戰速決,誰知無法找到主力,處處挨打。朝廷下詔責問,董卓自慚形穢,承認失敗,並上書請求以皇甫將軍代替自己。
戰事正緊,中原地區的太平道大賢良師、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病故。由其三弟人公將軍張梁權宜軍事。張梁所統部眾,是冀州黃巾的精銳。
十月初,皇甫將軍帶著自己的部下來到北部戰場並接管了盧將軍的軍隊。開至廣宗,與人公將軍的軍隊剛一交手,就被擊潰。皇甫將軍馬上又命閉營休戰,以觀其變。郭典來見,麵陳董卓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不遵盧將軍的戰略。皇甫將軍大為讚賞,馬上修書,上達天子,陳述盧將軍的功勞,又召來各部將校,布置策略。他說:“黃巾賊人多勢大,且群情激憤,不可正麵交鋒。仍用長社戰法,固營疲敵,待其意誌懈怠,再作突襲。賊多為本地人氏,地形人情皆較我軍熟悉,又蜂擁而起,易為呼應。故我軍必須嚴守盧將軍之策,逐步包圍,將其分割,使之無可聯絡,方可一鼓而奏凱歌,永絕大漢之患。”
皇甫將軍下令部屬仍在廣宗築營挖塹,打造攻具。這一點,他與盧將軍的稟性一致,平常行軍,每到一處,他必令軍士認真地修立營寨,等軍士的營寨修好後,他才入帳休息。軍士們吃了飯,他才肯吃飯。
月底,皇甫將軍突然命令傾營出動,悄悄接近敵堡。雞剛叫頭遍,聲勢浩大的攻城開始了。午飯時分,帝國軍隊的一支終於突進廣宗城內,那些能在野外漫山遍地衝鋒的流民軍隊,此時卻不懂調度,亂成一團。張梁壓不住陣腳,棄城而走,未出城即被皇甫將軍的親兵校尉截住斬殺。屠殺繼續進展著,人公將軍的流民部下雖然不及帝國軍隊訓練有素,但英勇異常且視死如歸,戰至最後,無一人投降,五萬多人,全部跳入廣宗城東的滔滔清河水中。
殘陽如血,皇甫將軍和部下在黃昏的淒涼與悲壯中揩拭刀劍,清點戰果,計斬首三萬,焚燒車輛輜重三萬餘輛,其婦孺家屬俘獲甚眾。又命撬開張角之棺,戮屍、斬首,傳送京師。
十一月,皇甫將軍與郭典太守乘勝進軍,圍逼下曲陽黃巾統帥、地公將軍張寶。勢如破竹,一鼓即下,斬殺張寶並黃巾將士首級十萬多。
所有的頭顱、戰利品和俘虜、捷報悉數送往京師。在京師城南將頭顱堆成一小山,又封上土,稱為“京觀”,請天子駕臨觀看。天子大喜,下詔封皇甫將軍槐裏侯,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在接見皇甫將軍和郭太守時,天子還背誦了冀州的兩首民謠:
“郭君圍塹,董將不許。幾令狐狸,化為豺虎。賴我郭君,不畏強禦。轉機之間,敵為窮虜。猗猗惠君,實完疆土。”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天子對其他公卿們說:“此二首謠諺,為冀州百姓歌頌郭典及皇甫嵩而作。本朝自孝武皇帝以來,遵依周禮,採風觀俗。世祖皇帝以降,本朝以民謠為地方官吏的考核標準,但聲望之高,未及於此。”
天子再糊塗,可對文學的興趣與修養卻讓群臣稱許。
天子問皇甫將軍:“寡人委將軍為冀州牧,將軍有何見教?”
“冀州剛遭戰亂,惟需休息。請陛下恩準免除冀州一年田租以贍濟饑民。”皇甫將軍請求道。
天子依可。接著詔令朱俊將軍迅速結束南方戰事。
宛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南陽郡府所在。張曼成部潰散後,黃巾又推趙弘為帥,聚集十餘萬眾,重新拔下宛城。自六月份起,朱俊將軍合荊州刺史徐謬及南陽太守秦頡所部僅一萬八千人包圍了宛城,打算在這裏與南陽黃巾決一死戰。但直至八月,戰事仍無進展。因為這一萬八千的精兵,無論如何也啃不動十多萬人的流民軍隊。
朝中有人提出征回朱俊,以失職罪起訴他。但司空張溫上疏極力陳述,他認為從前秦用白起,燕用樂毅,皆曠年曆載,才建奇功。朱俊攻破穎川黃巾,已有功效,現又麾軍直指南陽,戰略已定,臨陣易將,乃兵法所忌。宜給以時間,責其成功。
詔書到達,朱俊將軍犯了急,下令部下猛攻不已。趙弘被殺。
黃巾殘部又推戴韓忠為帥,堅守宛城。朱將軍考慮到自己兵力太少,便決定攻其一點。在城西南角築堡壘,鳴鼓攻打。黃巾也相應地將兵力集中到西南防禦。戰酣之際,朱將軍親率精銳從東北攻打。衝破外城。韓忠退守內城,惶恐之下,乞求投降。當時,司馬張超、刺史徐廖、太守秦頡認為可以受降。可朱將軍說:“戰爭有形勢仿佛但處理方式相異者,秦末,民無定主,故而獎賞歸順者以鼓勵投降;可現今海內一統,隻有黃巾敢於犯上作亂,此際如果納降,則無以懲惡揚善,反而開啟動亂之端。賊人利則進攻,敗則乞降,放縱敵人長期寇略,決非良久之計。”
八月,董卓與張角交戰,钜鹿太守郭典請他沿用盧植的步步為營、包圍清剿的戰略。董卓與羌人打慣了,覺得這種保守的戰略十分可笑。他用騎兵在野外進擊,以求速戰速決,誰知無法找到主力,處處挨打。朝廷下詔責問,董卓自慚形穢,承認失敗,並上書請求以皇甫將軍代替自己。
戰事正緊,中原地區的太平道大賢良師、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病故。由其三弟人公將軍張梁權宜軍事。張梁所統部眾,是冀州黃巾的精銳。
十月初,皇甫將軍帶著自己的部下來到北部戰場並接管了盧將軍的軍隊。開至廣宗,與人公將軍的軍隊剛一交手,就被擊潰。皇甫將軍馬上又命閉營休戰,以觀其變。郭典來見,麵陳董卓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不遵盧將軍的戰略。皇甫將軍大為讚賞,馬上修書,上達天子,陳述盧將軍的功勞,又召來各部將校,布置策略。他說:“黃巾賊人多勢大,且群情激憤,不可正麵交鋒。仍用長社戰法,固營疲敵,待其意誌懈怠,再作突襲。賊多為本地人氏,地形人情皆較我軍熟悉,又蜂擁而起,易為呼應。故我軍必須嚴守盧將軍之策,逐步包圍,將其分割,使之無可聯絡,方可一鼓而奏凱歌,永絕大漢之患。”
皇甫將軍下令部屬仍在廣宗築營挖塹,打造攻具。這一點,他與盧將軍的稟性一致,平常行軍,每到一處,他必令軍士認真地修立營寨,等軍士的營寨修好後,他才入帳休息。軍士們吃了飯,他才肯吃飯。
月底,皇甫將軍突然命令傾營出動,悄悄接近敵堡。雞剛叫頭遍,聲勢浩大的攻城開始了。午飯時分,帝國軍隊的一支終於突進廣宗城內,那些能在野外漫山遍地衝鋒的流民軍隊,此時卻不懂調度,亂成一團。張梁壓不住陣腳,棄城而走,未出城即被皇甫將軍的親兵校尉截住斬殺。屠殺繼續進展著,人公將軍的流民部下雖然不及帝國軍隊訓練有素,但英勇異常且視死如歸,戰至最後,無一人投降,五萬多人,全部跳入廣宗城東的滔滔清河水中。
殘陽如血,皇甫將軍和部下在黃昏的淒涼與悲壯中揩拭刀劍,清點戰果,計斬首三萬,焚燒車輛輜重三萬餘輛,其婦孺家屬俘獲甚眾。又命撬開張角之棺,戮屍、斬首,傳送京師。
十一月,皇甫將軍與郭典太守乘勝進軍,圍逼下曲陽黃巾統帥、地公將軍張寶。勢如破竹,一鼓即下,斬殺張寶並黃巾將士首級十萬多。
所有的頭顱、戰利品和俘虜、捷報悉數送往京師。在京師城南將頭顱堆成一小山,又封上土,稱為“京觀”,請天子駕臨觀看。天子大喜,下詔封皇甫將軍槐裏侯,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在接見皇甫將軍和郭太守時,天子還背誦了冀州的兩首民謠:
“郭君圍塹,董將不許。幾令狐狸,化為豺虎。賴我郭君,不畏強禦。轉機之間,敵為窮虜。猗猗惠君,實完疆土。”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天子對其他公卿們說:“此二首謠諺,為冀州百姓歌頌郭典及皇甫嵩而作。本朝自孝武皇帝以來,遵依周禮,採風觀俗。世祖皇帝以降,本朝以民謠為地方官吏的考核標準,但聲望之高,未及於此。”
天子再糊塗,可對文學的興趣與修養卻讓群臣稱許。
天子問皇甫將軍:“寡人委將軍為冀州牧,將軍有何見教?”
“冀州剛遭戰亂,惟需休息。請陛下恩準免除冀州一年田租以贍濟饑民。”皇甫將軍請求道。
天子依可。接著詔令朱俊將軍迅速結束南方戰事。
宛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南陽郡府所在。張曼成部潰散後,黃巾又推趙弘為帥,聚集十餘萬眾,重新拔下宛城。自六月份起,朱俊將軍合荊州刺史徐謬及南陽太守秦頡所部僅一萬八千人包圍了宛城,打算在這裏與南陽黃巾決一死戰。但直至八月,戰事仍無進展。因為這一萬八千的精兵,無論如何也啃不動十多萬人的流民軍隊。
朝中有人提出征回朱俊,以失職罪起訴他。但司空張溫上疏極力陳述,他認為從前秦用白起,燕用樂毅,皆曠年曆載,才建奇功。朱俊攻破穎川黃巾,已有功效,現又麾軍直指南陽,戰略已定,臨陣易將,乃兵法所忌。宜給以時間,責其成功。
詔書到達,朱俊將軍犯了急,下令部下猛攻不已。趙弘被殺。
黃巾殘部又推戴韓忠為帥,堅守宛城。朱將軍考慮到自己兵力太少,便決定攻其一點。在城西南角築堡壘,鳴鼓攻打。黃巾也相應地將兵力集中到西南防禦。戰酣之際,朱將軍親率精銳從東北攻打。衝破外城。韓忠退守內城,惶恐之下,乞求投降。當時,司馬張超、刺史徐廖、太守秦頡認為可以受降。可朱將軍說:“戰爭有形勢仿佛但處理方式相異者,秦末,民無定主,故而獎賞歸順者以鼓勵投降;可現今海內一統,隻有黃巾敢於犯上作亂,此際如果納降,則無以懲惡揚善,反而開啟動亂之端。賊人利則進攻,敗則乞降,放縱敵人長期寇略,決非良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