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 作者:徐興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漢的長期的恩德和文教終於養育出了一大批豪強士族,他們成為大漢的支柱,向上托起天子這個屋頂,向下鎮製百姓這個基礎。出於大漢皇室旁親遠係的世祖光武皇帝正是依靠了他們,才光復了大漢的基業,當然,也就必須讓他們分享到更多的政治利益。其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就是本朝的天子有義務從這些家族中選擇自己的配偶,並且藉此平衡與各大士族,特別是北方與南陽兩大士族群之間的關係,而不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誌行事。世祖本人是始作俑者,在征戰之際,他冊立北方士族之女郭聖通為後,贏得了他們的支持。光復以後,世祖為安撫自己故鄉的士族,又廢郭後而冊立來自南陽的陰麗華為後,盡管她已是一個中年婦女。與天子的聯姻,是帝國大股東們的股票。這樣的股票升值迅速,回報豐厚,但也充滿了風險。
竇後的冊立,遵循了同樣的故事。
孝桓皇帝的第一個皇後梁瑩,來自北方的士族,是大將軍梁冀在他十五歲登基那年強加給他的,因為她是大將軍的胞妹。史書上說她因為沒有子嗣,不見夫君寵禦,憂疾而終。這樣的說法可能顛倒了因果。不過她的死,給天子剷除大將軍提供了時機。事後,官僚們的建議又使他不得不冊立了來自南陽士族的鄧猛女為後。七年以後,她被指控沒有子嗣且又恃尊驕忌,貶死於冷宮。竇後作為孝桓皇帝的第三位皇後,是因為她的家族一直是梁大將軍家族的死對頭。她伴隨天子隻有兩個多年頭,從未得到丈夫的寵愛,因而也無子嗣。孝桓皇帝的情感或是欲望,全部傾注在一個叫田聖的妃子和其他風情婉約的嬪妃們的身上,留給她的僅僅是祭品一般的尊貴和寂漠。這一切鑄成了報復的利劍,像一切因為缺乏人道的生活而變得異常狠毒的女人一樣,她甚至在亡夫剛剛入斂之時,就令人誅殺了田聖,並且揚言要殺死所有的嬪妃。倘若沒有幾個大宦官的苦苦求情,她的亡夫將會攜帶更多的心上人同往極樂世界。
麵對這樣的一位新的母親並且是尊貴的母後,年少的天子更多地感到敬畏,大概成年以後的天子,還會把這種敬畏變成後怕和膽寒。
登基典禮隻是擔任天子這一尊爵的第一道手續,靈帝在大臣們的安排下,又辦完了其他的手續:二月十三辛酉日,葬孝桓皇帝於宣陵。二十二庚午日,拜謁高皇帝廟。二十三辛未日,拜謁世祖廟。在接受了本朝的傳統教育之後,施民以恩惠,宣布大赦天下,賜民爵位及帛物。閏三月十五甲午日,追尊自己的祖父為孝元皇,祖母夏氏為孝元皇後;追尊生父為孝仁皇,封生母董氏為慎園貴人。如此,便將自家的宗法譜係與國家的大統合而為一。這些,隻有天子感到遊戲般的新鮮,大臣及士民們皆知是慣例。不過,新天子的即位畢竟給本朝的政治帶來了希望,特別是與那些對本朝抱有極大責任心的士人,莫不延頸以望太平。
這種希望並不來自天子本人,由於本朝列祖列宗的短壽,很多臣僚經歷過兩至三朝乃至四朝,大統延續過程中諸多見怪不怪的事,至少在他們的心中確立了這樣的觀念:即天子僅僅是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玩偶。太平盛世的希望寄托在本朝的各種勢力集團,能否自覺地遵循本朝的祖宗之法,能否有一個眾望所歸的人出任宰臣。
希望來自這樣的消息:本朝拜前太尉陳蕃為太傅,與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參錄尚書事,並由前長樂衛尉王暢出任司空。
這意味著,朝政又回到了士大夫的手中,因為太傅、大將軍、司徒均為本朝尊職,參錄尚書事即掌握了本朝的中樞機構、天子的秘書處――尚書台的政務。胡廣是一位恭色遜言、明哲保身因而能歷數朝的大臣。盡管是個老滑頭,但他與各種勢力妥協的背後,卻是為了堅持本朝的政綱。竇武雖以外戚而登尊位,但其人年少即以學問和德行著稱,有名士風範;在位時徵辟名士,治家嚴謹。他與以前的幾位大將軍,特別是與那位歷孝順、孝質、孝桓三朝、有“跋扈將軍”之稱的梁冀截然不同。他的品行被士大夫們視為同誌,而他的地位又被士大夫們視為依賴。王暢一直是士人的榜樣,當初陳太傅舉薦他時,給他下了十個字的評語:“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至於陳蕃,則是本朝道德文章的化身、士大夫的領袖、有能力將一個兒皇帝教導成堯舜明君的老師。他的政治主張,是本朝憲法中一切崇高和美好文字的體現。他在實現這些理想的過程中,非常固執、強硬地不與任何勢力妥協,這種剛性的政治作風,在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道德和輿論威望的同時,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仇恨與陰謀。這一點,是本朝吏民們對政治清明充滿希望的時刻忽視了的一個潛伏的危機。
意識到這個危機的存在,甚至很敏感於這個危機的人並不多。陳蕃的固執與強硬並未使他盲目樂觀或剛愎自用,七十多歲的老臣有著超乎常人的宦海經驗,他最早注視著危機的發展,注視著他的敵手,並積極地尋找時機。
建寧元年(168)的六月,天子接受了竇太後的懿旨:錄定策功。封竇武、曹節等十一人為列侯。大將軍家族封侯者最多,其子竇機為渭陽侯;侄子竇紹、竇靖分別為雩侯、西鄉侯。他知道,所謂定策功,就是賞賜擁立他為帝的幾位大臣及其家族成員。在太後看來,這是維護竇氏家族地位的重要決策。竇武及其子侄的封侯自是必要;曹節有北迎靈帝之功,封長安鄉侯。更重要的是,他在孝桓皇帝時,就已成為宦官首領,是竇氏左右皇帝所要拉攏的人物;而陳蕃則是維持朝綱、籠絡士大夫的依靠。此外,太後對陳太傅懷有特別的感激之情,如果沒有陳蕃當年堅持以竇氏的高貴門第為立後的根據,孝桓皇帝會將他最心愛的、但出身寒微的女人田聖立為皇後。因此,封陳蕃為高陽鄉侯。
竇後的冊立,遵循了同樣的故事。
孝桓皇帝的第一個皇後梁瑩,來自北方的士族,是大將軍梁冀在他十五歲登基那年強加給他的,因為她是大將軍的胞妹。史書上說她因為沒有子嗣,不見夫君寵禦,憂疾而終。這樣的說法可能顛倒了因果。不過她的死,給天子剷除大將軍提供了時機。事後,官僚們的建議又使他不得不冊立了來自南陽士族的鄧猛女為後。七年以後,她被指控沒有子嗣且又恃尊驕忌,貶死於冷宮。竇後作為孝桓皇帝的第三位皇後,是因為她的家族一直是梁大將軍家族的死對頭。她伴隨天子隻有兩個多年頭,從未得到丈夫的寵愛,因而也無子嗣。孝桓皇帝的情感或是欲望,全部傾注在一個叫田聖的妃子和其他風情婉約的嬪妃們的身上,留給她的僅僅是祭品一般的尊貴和寂漠。這一切鑄成了報復的利劍,像一切因為缺乏人道的生活而變得異常狠毒的女人一樣,她甚至在亡夫剛剛入斂之時,就令人誅殺了田聖,並且揚言要殺死所有的嬪妃。倘若沒有幾個大宦官的苦苦求情,她的亡夫將會攜帶更多的心上人同往極樂世界。
麵對這樣的一位新的母親並且是尊貴的母後,年少的天子更多地感到敬畏,大概成年以後的天子,還會把這種敬畏變成後怕和膽寒。
登基典禮隻是擔任天子這一尊爵的第一道手續,靈帝在大臣們的安排下,又辦完了其他的手續:二月十三辛酉日,葬孝桓皇帝於宣陵。二十二庚午日,拜謁高皇帝廟。二十三辛未日,拜謁世祖廟。在接受了本朝的傳統教育之後,施民以恩惠,宣布大赦天下,賜民爵位及帛物。閏三月十五甲午日,追尊自己的祖父為孝元皇,祖母夏氏為孝元皇後;追尊生父為孝仁皇,封生母董氏為慎園貴人。如此,便將自家的宗法譜係與國家的大統合而為一。這些,隻有天子感到遊戲般的新鮮,大臣及士民們皆知是慣例。不過,新天子的即位畢竟給本朝的政治帶來了希望,特別是與那些對本朝抱有極大責任心的士人,莫不延頸以望太平。
這種希望並不來自天子本人,由於本朝列祖列宗的短壽,很多臣僚經歷過兩至三朝乃至四朝,大統延續過程中諸多見怪不怪的事,至少在他們的心中確立了這樣的觀念:即天子僅僅是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玩偶。太平盛世的希望寄托在本朝的各種勢力集團,能否自覺地遵循本朝的祖宗之法,能否有一個眾望所歸的人出任宰臣。
希望來自這樣的消息:本朝拜前太尉陳蕃為太傅,與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參錄尚書事,並由前長樂衛尉王暢出任司空。
這意味著,朝政又回到了士大夫的手中,因為太傅、大將軍、司徒均為本朝尊職,參錄尚書事即掌握了本朝的中樞機構、天子的秘書處――尚書台的政務。胡廣是一位恭色遜言、明哲保身因而能歷數朝的大臣。盡管是個老滑頭,但他與各種勢力妥協的背後,卻是為了堅持本朝的政綱。竇武雖以外戚而登尊位,但其人年少即以學問和德行著稱,有名士風範;在位時徵辟名士,治家嚴謹。他與以前的幾位大將軍,特別是與那位歷孝順、孝質、孝桓三朝、有“跋扈將軍”之稱的梁冀截然不同。他的品行被士大夫們視為同誌,而他的地位又被士大夫們視為依賴。王暢一直是士人的榜樣,當初陳太傅舉薦他時,給他下了十個字的評語:“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至於陳蕃,則是本朝道德文章的化身、士大夫的領袖、有能力將一個兒皇帝教導成堯舜明君的老師。他的政治主張,是本朝憲法中一切崇高和美好文字的體現。他在實現這些理想的過程中,非常固執、強硬地不與任何勢力妥協,這種剛性的政治作風,在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道德和輿論威望的同時,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仇恨與陰謀。這一點,是本朝吏民們對政治清明充滿希望的時刻忽視了的一個潛伏的危機。
意識到這個危機的存在,甚至很敏感於這個危機的人並不多。陳蕃的固執與強硬並未使他盲目樂觀或剛愎自用,七十多歲的老臣有著超乎常人的宦海經驗,他最早注視著危機的發展,注視著他的敵手,並積極地尋找時機。
建寧元年(168)的六月,天子接受了竇太後的懿旨:錄定策功。封竇武、曹節等十一人為列侯。大將軍家族封侯者最多,其子竇機為渭陽侯;侄子竇紹、竇靖分別為雩侯、西鄉侯。他知道,所謂定策功,就是賞賜擁立他為帝的幾位大臣及其家族成員。在太後看來,這是維護竇氏家族地位的重要決策。竇武及其子侄的封侯自是必要;曹節有北迎靈帝之功,封長安鄉侯。更重要的是,他在孝桓皇帝時,就已成為宦官首領,是竇氏左右皇帝所要拉攏的人物;而陳蕃則是維持朝綱、籠絡士大夫的依靠。此外,太後對陳太傅懷有特別的感激之情,如果沒有陳蕃當年堅持以竇氏的高貴門第為立後的根據,孝桓皇帝會將他最心愛的、但出身寒微的女人田聖立為皇後。因此,封陳蕃為高陽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