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麽?不是真讓她齜牙吧?
同來的盧氏忙笑著幫她解圍,“姑奶奶真會說笑,我們靜言最是恬靜斯文。現如今長成大姑娘,連零嘴兒都不愛,平日裏飲食清清淡淡,慣常晚上喝碗湯就算做一頓飯。”
原本盧氏也是急中生智亂說一氣,隻為搪開這話茬子。沒成想姑奶奶還就追著問起來了,先還聽著像是姑姑體恤侄女,到後來問的亂七八糟,不明就裏的還以為潘家三奶奶改行做了人牙子,跑娘家販人來了!
就在靜言幾乎聽不下去要頂嘴的當口,她姑姑忽然神神秘秘的沖她招了招手,又支開所有伺候的人,而後帶著股好似要送她們一座金山似的得意神色說:“今兒我來了,可是有一樁天大的好事要告訴你們。”
入夜,一張桌,三個女人圍坐。
姑奶奶所謂的天大的好消息:築北王王妃想找個可心的姑娘幫著料理西院雜事。
靜言微微垂著頭,盯著眼前的茶碗出神。
姑娘這樣不言不語已經許久,章夫人輕嘆一聲,喚了她一句,“真真。”
靜言飛快的抬頭看了母親一眼。這是她小名,自父親去後再沒人這樣叫過她。
“你姑姑今天說的……你不願意也無妨,明日我讓管家去回了就是。”
盧氏張了張嘴,卻沒說什麽,隻是盯著她看。
“我,”喉嚨有些幹澀,靜言清了清嗓子,“我打算去試試。雖說,我不信這個事兒像姑姑說的那麽簡單,但家裏少我一個人就能省下不少。”
是啊,她不在了,小姐的丫頭就不用了。去了那邊,吃穿總是少不了她的,更不用說還有月錢。加加減減一算,於家裏不無小補。
旋即又想起來一早葉兒跟她說的事兒,問道:“趙莊頭可有跟您提起想娶穗兒做填房的事?”
“提了,我已應了他。真真,我知你願意去是為了家裏好,但那個地方,那麽高門深院的,進去不知要耽擱多少年。你是姑娘家,你……”
靜言一笑,“娘,我聽說王妃最是好相與的,脾氣溫柔秉性忠厚。我倒是覺著這興許真如姑姑說的是樁天大的好事,您看,我去王府幫著料理後院,能學到多少規矩先不提,等出來時少不了王爺王妃還得派一份豐厚的薪資。萬一王妃熱心,再替我找個好人家,更是兩全其美。”
盧氏噗的一笑,“這話真是隻咱們娘兒仨聽聽,傳出去可要笑話死章家大小姐了。”
靜言故作害羞,又低下頭擺弄著茶碗上的小蓋子。
章夫人也笑了,但笑裏帶著三分無奈。
她糊塗了一輩子,軟弱了一輩子,但還是很知道自家閨女是什麽心性的。
自小,也不知是她父親管教得太嚴厲,還是生來天性。表麵上文靜,內裏可不見得就如此。就是因為這個,老爺才給她起了個小名叫真真,其中含義一目了然。
章夫人牽起姑娘的手慢慢摩挲。恍惚間才發現,原來她的小姑娘已經長這麽大了,瘦伶伶的手指竟比她的手長了一節,這倒像她父親。
無言的沉默多少帶著壓抑,後來還是盧氏開了話頭,把她做閨女時聽到的各色關於築北王府的傳聞細細講來。
王府的大門有多寬,門前的獅子有多大,聽說王府裏有花園,有水塘,甚至還有一座小山坡,種滿了王妃最愛的丁香和玉蘭。
據說王府裏丫頭都是穿綢穿紗,王府的女人們用什麽胭脂,擦什麽粉,熏的香料全是南域慶南王年年派人專門送來的。
靜言慢慢抬起了頭,單手撐著下巴。每次聽嫂子說話,總能聽得津津有味。然而,她很快也聽出來嫂子真正知道的甚少,全是聽說的,據說的。
嘴角翹起,端起茶碗遞過去,“嫂子,潤一潤吧,嗓子疼麽?不去說書真是委屈你了。”
盧氏橫她一眼,憋不住笑,“等你過兩天進去轉一圈回來,看你是不是說得比我還歡實!”
靜言伸出手指壓在嘴唇上,眼珠兒一轉,往旁邊打了個眼色。 br/> 盧氏立刻閉上嘴不再言語。
原來章夫人已經盹著了,窄窄的肩,垂著頭越發顯得瘦削,蒼老。
靜言輕手輕腳的拿來一件鬥篷,給母親披上。
夫人醒了,拉住她的手絮絮的說:“去見王妃總要穿戴體麵些。我還有一些首飾,明日選幾樣讓總管拿去當了,怎的也要給你置辦一身像樣的衣裳。剩下那些送金鋪裏改一改,東西是好的,隻是式樣老了,帶不出去……”
靜言微微一笑,“娘,您糊塗了,今兒莊子上剛送來的銀子,家裏不短錢使。您那些寶貝可留好了,嫂子眼巴巴等著傳給冕兒的媳婦呢。”
盧氏偷偷掐了她一把,靜言扶著母親回房歇息。
屋內一燈如豆,過堂風吹過,忽明忽暗。
☆、第三章
三日為期。
雖說靜言一直阻攔,“隻是去遊園,到底如何的還不知道呢。”但她母親和嫂子還是忍不住要張羅張羅。
小小的院子,日復一日雷同刻板的生活早讓被限在這方小天地裏的女人們煩悶了,好容易有件“大事”,必然要傾盡全力。
此番被築北王王妃請去遊園賞秋不過是個說辭,在一眾被邀的姑娘中挑個可心的收在身邊幫著打理內宅才是真。
章夫人很信大姑子捎來的信兒。進去了就是半個主子,有那麽些人伺候著,平日不過幫著傳傳話,分派分派東西,理一理帳目。
滿心歡喜。她家靜言不愛女紅詩書,算帳還是很機靈的。
盧氏比她婆婆想得深遠些。築北王雖是藩王,但北疆地域遼闊,又因為鄰國人總是不甘,現下固然一片昇平,王府卻還養著大批兵將。
所以,築北王府不似京城那些皇族子嗣的府邸受諸多規格限製,亦是家法規矩自成方圓。她曾聽娘家一戶在王府當過外差的親戚說,“那金碧輝煌亭台樓閣,那伺候的奴才們,那規矩,哪裏還是王府,簡直就是個小皇宮。”
小姑雖才十八,在盧氏心裏卻是個難得的妥當姑娘。家裏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守著莊子,年年也就那麽點兒東西。
其實她很羨慕靜言能有條出路闖一闖,不像她,這輩子隻能苦苦的守著兒子。而且……盧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畢竟她有兒子。她是母親,是兒媳,是嫂子。在這個日益破敗的家裏,三重身份中,她首先還是——母親。
於是乎,夫人傾盡所有,陪嫁又或私房。挑來選去,想想要去的地方,卻是看哪一樣都覺得寒酸,心急如焚。盧氏也悄然開了箱籠,一直收著捨不得用的布料,上過一次身兒的好衣裳,一件件鋪開來,恨不得都掛在靜言身上。
一家三個女人裏兩個興頭頭,而這樁天大的好事的主角卻是與平日相同,一切照舊,不見一絲起伏。
但也隻是人前。
到了日子,天剛蒙蒙亮,靜言就起身準備了。
可惜她從未在修飾外表上下過功夫,一把青絲盤來捲去,隻會最尋常的幾個髮髻,兩三支慣用的髮簪旁放著昨夜母親悄悄送過來的一支瑪瑙簪。
靜言放下舉得有些酸的胳膊,拿起簪子,借著微微天光仔細賞玩。
簪子沒什麽花哨,甚至可說是太簡單不過,但靜言就喜歡它這般簡簡單單。尤其是那玉,通透無比,一汪水似的。
默默握著簪子,手心涼浸浸的。
待到天光大亮穿戴齊全,沒有置辦新衣,隻是跟嫂子借了套素雅的衫裙。
王妃邀請遊園她要穿素?她有她的道理。
初秋時節,北疆的楓葉艷紅一片,銀杏胡楊燦爛金黃。她打聽過,王府中更有王爺為博王妃一笑種植的各色耐寒花卉。如此花團錦簇,按她家的實力想出彩是難上加難,與其大把花錢孤注一擲,不如穿素,本本分分。
時辰差不多了,姑姑的馬車等在外頭,出門,臨上車前靜言回頭看了一眼。母親和嫂子站在院門裏,她家的院牆和屋頂是灰撲撲的。
城裏東貴西富的格局起因就是築北王府。
許久以前,巴雅城僅是個邊陲重鎮,自築北王一族受封退居北疆便把王府建在此處。歷經幾代,從抗擊琉國到安平一方,王府與龐大的駐軍使這小鎮日益繁榮,而當初的軍事要衝也因日後兩國愈發密切的通商合作而演變為北疆第一大經濟樞紐。
靜言和姑姑坐在車中,初出巷口,隱約還能聽到走街串巷的貨郎叫賣聲,到後來便隻有軲轆碾著石板路的嘎嘎聲。
由她家到王府並不太遠。車行一路,姑姑嘴上就沒閑下,壓著聲音絮絮的提點,從王府規矩到舉止禮節,真虧了她老人家嘴皮子利落,竟還有閑工夫扯幾句王妃和大郡主的穿戴,一臉羨艷。
靜言隻是抿嘴笑著點頭,“是是是。”
潘三奶奶看她這聽教聽話的樣子頗為滿意,一時住了話頭,眼皮子上下一動翻出眼白,“有幾句話姑娘別嫌我說得難聽。王妃和大郡主都是極尊貴的身份,什麽樣的人物沒見過?你今日去了隻需本色言談,萬萬不可裝模作樣。府裏的丫頭婆子都是火眼金睛,太造作隻怕會壞了事兒。”
靜言照舊點頭稱是。三奶奶還不放心,眼瞅著將到王府,又是幾番叮嚀。
至角門停了車,自有門上小廝過來牽馬搬腳踏。終於下得車來,靜言還未及細看就被姑姑挽著手拉進門。
想必潘家三奶奶是常來王府,一應伺候的人都認得她,適才還翻給靜言看的眼白不見了,隻有眉舒目展一派溫和,與個看起來頗有地位的嬤嬤笑著說:“來得晚了,裏頭到了不少姑娘吧?罪過罪過。”
靜言假作整理衫裙抽回手來,隻覺得這樣被拉著顯得她畏畏縮縮。垂著頭,餘光可見門內一座須彌座花開富貴大影壁,有不少小廝垂首侍立在側。
不敢東張西望,直至被迎入一間廳堂後才抬頭掃了一圈。確實像嫂子家親戚所言,金碧輝煌。讓她稍微寬心的是,廳內中除了她和姑姑,另外還有兩個年輕姑娘等著。
靜言悄悄打量,其中一位姑娘恰好扭頭也看著她。視線相交,兩人均是略有尷尬,點頭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而這一笑過後,似乎愈發拘謹了。
畢竟,這裏不是旁的地方,人人都繃著股勁兒。
潘三奶奶是場麵人物,長袖善舞,與那兩位姑娘攀談起來。三言兩語便笑著拉起人家的手,“原來是廖家的二小姐……”雲雲。
有姑姑應酬,廳裏四個女人頓時熱絡起來。
姑娘們互相暗暗打量。畢竟是少女,還沒太多複雜心思,平日裏也都被拘在自家小院,難得今日見一見外人,新鮮人物又是年齡相仿,很快便氣氛融融。
同來的盧氏忙笑著幫她解圍,“姑奶奶真會說笑,我們靜言最是恬靜斯文。現如今長成大姑娘,連零嘴兒都不愛,平日裏飲食清清淡淡,慣常晚上喝碗湯就算做一頓飯。”
原本盧氏也是急中生智亂說一氣,隻為搪開這話茬子。沒成想姑奶奶還就追著問起來了,先還聽著像是姑姑體恤侄女,到後來問的亂七八糟,不明就裏的還以為潘家三奶奶改行做了人牙子,跑娘家販人來了!
就在靜言幾乎聽不下去要頂嘴的當口,她姑姑忽然神神秘秘的沖她招了招手,又支開所有伺候的人,而後帶著股好似要送她們一座金山似的得意神色說:“今兒我來了,可是有一樁天大的好事要告訴你們。”
入夜,一張桌,三個女人圍坐。
姑奶奶所謂的天大的好消息:築北王王妃想找個可心的姑娘幫著料理西院雜事。
靜言微微垂著頭,盯著眼前的茶碗出神。
姑娘這樣不言不語已經許久,章夫人輕嘆一聲,喚了她一句,“真真。”
靜言飛快的抬頭看了母親一眼。這是她小名,自父親去後再沒人這樣叫過她。
“你姑姑今天說的……你不願意也無妨,明日我讓管家去回了就是。”
盧氏張了張嘴,卻沒說什麽,隻是盯著她看。
“我,”喉嚨有些幹澀,靜言清了清嗓子,“我打算去試試。雖說,我不信這個事兒像姑姑說的那麽簡單,但家裏少我一個人就能省下不少。”
是啊,她不在了,小姐的丫頭就不用了。去了那邊,吃穿總是少不了她的,更不用說還有月錢。加加減減一算,於家裏不無小補。
旋即又想起來一早葉兒跟她說的事兒,問道:“趙莊頭可有跟您提起想娶穗兒做填房的事?”
“提了,我已應了他。真真,我知你願意去是為了家裏好,但那個地方,那麽高門深院的,進去不知要耽擱多少年。你是姑娘家,你……”
靜言一笑,“娘,我聽說王妃最是好相與的,脾氣溫柔秉性忠厚。我倒是覺著這興許真如姑姑說的是樁天大的好事,您看,我去王府幫著料理後院,能學到多少規矩先不提,等出來時少不了王爺王妃還得派一份豐厚的薪資。萬一王妃熱心,再替我找個好人家,更是兩全其美。”
盧氏噗的一笑,“這話真是隻咱們娘兒仨聽聽,傳出去可要笑話死章家大小姐了。”
靜言故作害羞,又低下頭擺弄著茶碗上的小蓋子。
章夫人也笑了,但笑裏帶著三分無奈。
她糊塗了一輩子,軟弱了一輩子,但還是很知道自家閨女是什麽心性的。
自小,也不知是她父親管教得太嚴厲,還是生來天性。表麵上文靜,內裏可不見得就如此。就是因為這個,老爺才給她起了個小名叫真真,其中含義一目了然。
章夫人牽起姑娘的手慢慢摩挲。恍惚間才發現,原來她的小姑娘已經長這麽大了,瘦伶伶的手指竟比她的手長了一節,這倒像她父親。
無言的沉默多少帶著壓抑,後來還是盧氏開了話頭,把她做閨女時聽到的各色關於築北王府的傳聞細細講來。
王府的大門有多寬,門前的獅子有多大,聽說王府裏有花園,有水塘,甚至還有一座小山坡,種滿了王妃最愛的丁香和玉蘭。
據說王府裏丫頭都是穿綢穿紗,王府的女人們用什麽胭脂,擦什麽粉,熏的香料全是南域慶南王年年派人專門送來的。
靜言慢慢抬起了頭,單手撐著下巴。每次聽嫂子說話,總能聽得津津有味。然而,她很快也聽出來嫂子真正知道的甚少,全是聽說的,據說的。
嘴角翹起,端起茶碗遞過去,“嫂子,潤一潤吧,嗓子疼麽?不去說書真是委屈你了。”
盧氏橫她一眼,憋不住笑,“等你過兩天進去轉一圈回來,看你是不是說得比我還歡實!”
靜言伸出手指壓在嘴唇上,眼珠兒一轉,往旁邊打了個眼色。 br/> 盧氏立刻閉上嘴不再言語。
原來章夫人已經盹著了,窄窄的肩,垂著頭越發顯得瘦削,蒼老。
靜言輕手輕腳的拿來一件鬥篷,給母親披上。
夫人醒了,拉住她的手絮絮的說:“去見王妃總要穿戴體麵些。我還有一些首飾,明日選幾樣讓總管拿去當了,怎的也要給你置辦一身像樣的衣裳。剩下那些送金鋪裏改一改,東西是好的,隻是式樣老了,帶不出去……”
靜言微微一笑,“娘,您糊塗了,今兒莊子上剛送來的銀子,家裏不短錢使。您那些寶貝可留好了,嫂子眼巴巴等著傳給冕兒的媳婦呢。”
盧氏偷偷掐了她一把,靜言扶著母親回房歇息。
屋內一燈如豆,過堂風吹過,忽明忽暗。
☆、第三章
三日為期。
雖說靜言一直阻攔,“隻是去遊園,到底如何的還不知道呢。”但她母親和嫂子還是忍不住要張羅張羅。
小小的院子,日復一日雷同刻板的生活早讓被限在這方小天地裏的女人們煩悶了,好容易有件“大事”,必然要傾盡全力。
此番被築北王王妃請去遊園賞秋不過是個說辭,在一眾被邀的姑娘中挑個可心的收在身邊幫著打理內宅才是真。
章夫人很信大姑子捎來的信兒。進去了就是半個主子,有那麽些人伺候著,平日不過幫著傳傳話,分派分派東西,理一理帳目。
滿心歡喜。她家靜言不愛女紅詩書,算帳還是很機靈的。
盧氏比她婆婆想得深遠些。築北王雖是藩王,但北疆地域遼闊,又因為鄰國人總是不甘,現下固然一片昇平,王府卻還養著大批兵將。
所以,築北王府不似京城那些皇族子嗣的府邸受諸多規格限製,亦是家法規矩自成方圓。她曾聽娘家一戶在王府當過外差的親戚說,“那金碧輝煌亭台樓閣,那伺候的奴才們,那規矩,哪裏還是王府,簡直就是個小皇宮。”
小姑雖才十八,在盧氏心裏卻是個難得的妥當姑娘。家裏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守著莊子,年年也就那麽點兒東西。
其實她很羨慕靜言能有條出路闖一闖,不像她,這輩子隻能苦苦的守著兒子。而且……盧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畢竟她有兒子。她是母親,是兒媳,是嫂子。在這個日益破敗的家裏,三重身份中,她首先還是——母親。
於是乎,夫人傾盡所有,陪嫁又或私房。挑來選去,想想要去的地方,卻是看哪一樣都覺得寒酸,心急如焚。盧氏也悄然開了箱籠,一直收著捨不得用的布料,上過一次身兒的好衣裳,一件件鋪開來,恨不得都掛在靜言身上。
一家三個女人裏兩個興頭頭,而這樁天大的好事的主角卻是與平日相同,一切照舊,不見一絲起伏。
但也隻是人前。
到了日子,天剛蒙蒙亮,靜言就起身準備了。
可惜她從未在修飾外表上下過功夫,一把青絲盤來捲去,隻會最尋常的幾個髮髻,兩三支慣用的髮簪旁放著昨夜母親悄悄送過來的一支瑪瑙簪。
靜言放下舉得有些酸的胳膊,拿起簪子,借著微微天光仔細賞玩。
簪子沒什麽花哨,甚至可說是太簡單不過,但靜言就喜歡它這般簡簡單單。尤其是那玉,通透無比,一汪水似的。
默默握著簪子,手心涼浸浸的。
待到天光大亮穿戴齊全,沒有置辦新衣,隻是跟嫂子借了套素雅的衫裙。
王妃邀請遊園她要穿素?她有她的道理。
初秋時節,北疆的楓葉艷紅一片,銀杏胡楊燦爛金黃。她打聽過,王府中更有王爺為博王妃一笑種植的各色耐寒花卉。如此花團錦簇,按她家的實力想出彩是難上加難,與其大把花錢孤注一擲,不如穿素,本本分分。
時辰差不多了,姑姑的馬車等在外頭,出門,臨上車前靜言回頭看了一眼。母親和嫂子站在院門裏,她家的院牆和屋頂是灰撲撲的。
城裏東貴西富的格局起因就是築北王府。
許久以前,巴雅城僅是個邊陲重鎮,自築北王一族受封退居北疆便把王府建在此處。歷經幾代,從抗擊琉國到安平一方,王府與龐大的駐軍使這小鎮日益繁榮,而當初的軍事要衝也因日後兩國愈發密切的通商合作而演變為北疆第一大經濟樞紐。
靜言和姑姑坐在車中,初出巷口,隱約還能聽到走街串巷的貨郎叫賣聲,到後來便隻有軲轆碾著石板路的嘎嘎聲。
由她家到王府並不太遠。車行一路,姑姑嘴上就沒閑下,壓著聲音絮絮的提點,從王府規矩到舉止禮節,真虧了她老人家嘴皮子利落,竟還有閑工夫扯幾句王妃和大郡主的穿戴,一臉羨艷。
靜言隻是抿嘴笑著點頭,“是是是。”
潘三奶奶看她這聽教聽話的樣子頗為滿意,一時住了話頭,眼皮子上下一動翻出眼白,“有幾句話姑娘別嫌我說得難聽。王妃和大郡主都是極尊貴的身份,什麽樣的人物沒見過?你今日去了隻需本色言談,萬萬不可裝模作樣。府裏的丫頭婆子都是火眼金睛,太造作隻怕會壞了事兒。”
靜言照舊點頭稱是。三奶奶還不放心,眼瞅著將到王府,又是幾番叮嚀。
至角門停了車,自有門上小廝過來牽馬搬腳踏。終於下得車來,靜言還未及細看就被姑姑挽著手拉進門。
想必潘家三奶奶是常來王府,一應伺候的人都認得她,適才還翻給靜言看的眼白不見了,隻有眉舒目展一派溫和,與個看起來頗有地位的嬤嬤笑著說:“來得晚了,裏頭到了不少姑娘吧?罪過罪過。”
靜言假作整理衫裙抽回手來,隻覺得這樣被拉著顯得她畏畏縮縮。垂著頭,餘光可見門內一座須彌座花開富貴大影壁,有不少小廝垂首侍立在側。
不敢東張西望,直至被迎入一間廳堂後才抬頭掃了一圈。確實像嫂子家親戚所言,金碧輝煌。讓她稍微寬心的是,廳內中除了她和姑姑,另外還有兩個年輕姑娘等著。
靜言悄悄打量,其中一位姑娘恰好扭頭也看著她。視線相交,兩人均是略有尷尬,點頭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而這一笑過後,似乎愈發拘謹了。
畢竟,這裏不是旁的地方,人人都繃著股勁兒。
潘三奶奶是場麵人物,長袖善舞,與那兩位姑娘攀談起來。三言兩語便笑著拉起人家的手,“原來是廖家的二小姐……”雲雲。
有姑姑應酬,廳裏四個女人頓時熱絡起來。
姑娘們互相暗暗打量。畢竟是少女,還沒太多複雜心思,平日裏也都被拘在自家小院,難得今日見一見外人,新鮮人物又是年齡相仿,很快便氣氛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