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敷繼續向山間走去,前方等待著自己的究竟是什麽?這麽想著,不安的感覺不斷襲來。雖然前方不可能出現斷崖絕壁或者急流瀑布,卻可能有什麽預料不到的事物。剛想到這一點,吉敷馬上覺得當初剛剛殺過三個人的兇手不可能胡亂跳上一輛礦車,即使他心中沒有半點愧疚,也會對未知的地方感到不安吧。或許還有恐懼,說不定會手持人頭和兇器直接衝進密集的人群中。說得極端一些,這條鐵軌甚至有可能通往警署的後院。如此想來,如果兇手真是坐上礦車逃走的,那麽此人一定很清楚礦車會把他帶到何處。也就是說,兇手要麽是與河合伐木場有生意往來的人,要麽是曾經在那裏工作過的工人。
這也是一條該深入挖掘一番的線索。換作吉敷負責,他一定會這樣做的。就因為恩田幸吉這一嫌疑人暴露得太早,這種理所當然的搜查才會被疏忽。現在動手,已經過去四十年了,幾乎不可能查到了。
吉敷又走了將近三十分鍾,步行時間總長已將近一個半小時了。又轉過一個緩緩的彎道,往下走了一段,眼前出現一間鍍鋅板屋頂的小屋,鍍鋅板上沾滿了紅鏽。又靠近一些,吉敷才發現那是一處連小屋都稱不上的茅草屋。雖然有一道削得平平整整的土牆,中間卻毫無遮掩,前方是一片空蕩蕩的灰色空地。空地上遍布枯草,雜亂無章,還殘留著卡車輪胎軋過的痕跡。不過車道痕跡底部有新發芽的青草,看得出車轍已經有些年頭了。礦車的軌道一直延伸至空地盡頭,在鍍鋅板屋頂的茅草屋旁終結。
到堆積場了。終於走到這裏來了。距離河合伐木場約莫四五公裏遠吧。雖然一路都是下坡,但畢竟是山路,所以花費了不少時間。
這裏看起來應該是處炸開山後開拓出來的空地,麵積很大,估計可以容納下四五輛卡車。地麵並沒有鋪整過,起伏不平。土壤是灰色的,空地周圍則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石塊。四周看不到人家,更沒有半個人影。
鍍鋅板屋頂的建築前後左右都有鍍鋅板牆。雖然不是用石棉瓦修成的,但年代過於久遠,還是成了一片即將坍塌的廢墟。或許當年這裏曾堆放著不少木材,如今卻空空如也。整片空地上隻有一處建築。
吉敷繞著空地走了一圈。很遺憾,周圍並沒有水井。這裏就像一隻巨大的簸箕,因為是將大山炸開一角後形成的空地,所以就成了這樣的形狀。三麵是土牆,一麵通往大路,大路又向某處延伸。走到路旁,可以看到一條稍稍有些破損的柏油路。這條路究竟通向何方?路上沒有人,也看不到有車輛通過。
似乎沒有任何線索。當吉敷再次返回鍍鋅板小屋時,發現鍍鋅板的牆壁上似乎用油漆寫了些什麽。雖然由於相隔多年,油漆已斑駁,但仍能勉強辨認那兩個字似乎是“大鹽”。就隻有這麽兩個字。吉敷曾經聽過這個名字,應該是山田線上某個車站的站名。好像距離盛岡很遠。原來這裏是大鹽啊!看得出來,那兩個字已經有些年頭了。是什麽時候寫的呢?看樣子應該沒有四十年那麽久。
就在這時,吉敷發現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是水泵,一隻破舊的手壓式水泵。因為在小屋與山崖之間的夾縫裏,所以剛才沒有察覺到它的存在。
水泵旁邊有個貼著鍍鋅板的圓形蓋子,看起來應該是蓋在圓筒形水井上的。找到了,總算找到了!水井——這正是吉敷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吉敷急忙衝過去,抓起蓋子。蓋子上鏽跡斑斑,早已破爛不堪。
井裏積滿了黑色的水,是積雪融化後的水嗎?表麵還浮著一層淡淡的紅色東西,看不到水底。等眼睛習慣了之後,吉敷定睛一看,發現水底沉著許多石頭。
就是它,找到了。如果這口井昭和三十三年時就已存在,途經此地的兇手很可能在這裏清洗了雙手和臉,洗後又把兇器、上衣,還有河合民夫的人頭全都沉到了井裏。
5
吉敷徒步向山田線的大鹽站而去,半路搭上一輛路過的小卡車。
在車站等電車的空閑,吉敷給據井打了個電話,告訴對方今天的發現,並說希望在盛岡車站見個麵。
兩人在車站大樓的咖啡廳裏見了麵,吉敷告知據井找到的那口井的位置,問對方之前是否有人調查過那口井,如果沒有,想請對方幫忙調查一下昭和三十三年那口井是否存在。據井的表情很複雜,仿佛在說“居然還有那種東西”,或者“那附近是否還有其他古井,有的話自己也想打聽一下”似的。
如果恩田案件發生時那口帶泵的水井就已經在那裏了的話,那麽井裏很有可能藏著兇器和其他重要證據。吉敷表示希望瞞過媒體私自把井裏的水抽幹,據井聽罷臉上明顯露出狐疑的表情。
“您的意思是,兇手當時乘礦車逃走,之後又在軌道終點用井裏的水洗去了身上的血跡?”據井說道。
“對,就是這麽回事。”吉敷表示肯定。
“這樣的事真有可能發生嗎?案件發生在十二月,當時山裏應該到處都是積雪,那種時候礦車還能使用嗎?”據井說道。
“能用。”
“用礦車……可能嗎?而且又是水井?之前警方都沒能發現那口井?那口井所在的位置很隱蔽嗎?”
“就在小屋背後,倒也不算特別隱蔽。”
“那警方的搜查小隊應該發現了吧?”
“可他們沒把井水抽幹。”
“是的。”
“我覺得搜查小組中應該有人考慮到了這種可能,畢竟那地方也不算特別隱蔽。”
“可是……”
“但因為當時警方已經發現了嫌疑人恩田,因而沒心思再深入調查了。即便搜查組裏有人想到,也無法直接開口。況且抽幹井水需要耗費金錢與人力,這就是警察組織的思路。”
“那口井應該不是很大吧?”
“很小,就這麽大。”吉敷用手比畫著。
“很容易被忽視啊。”
“我這次來調查屬於私人行為,不便開展工作。能有勞您想想辦法,把井水抽幹嗎?隻要弄到漁民們用來抽浸進船裏的水的抽水泵就行了。”
“我去找支持恩田的那些作家來想想辦法好了。”據井說。
“那就拜託了。”
“這麽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能發現重要的新證據嗎?”
“還不好說。”
“概率多大?一半?還是……”
“還不好說。”
“畢竟做這事會牽扯到錢,如果可能性太小的話,我估計不會有人願意出錢。”
一旦牽扯到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據井總會這麽說。
“我必須立刻返回東京,有什麽事請您直接來東京找我吧。”
“哦,好的……”
“還有,我在調查此案的事請您千萬保密。”
“嗯,這一點沒問題……”
這也是一條該深入挖掘一番的線索。換作吉敷負責,他一定會這樣做的。就因為恩田幸吉這一嫌疑人暴露得太早,這種理所當然的搜查才會被疏忽。現在動手,已經過去四十年了,幾乎不可能查到了。
吉敷又走了將近三十分鍾,步行時間總長已將近一個半小時了。又轉過一個緩緩的彎道,往下走了一段,眼前出現一間鍍鋅板屋頂的小屋,鍍鋅板上沾滿了紅鏽。又靠近一些,吉敷才發現那是一處連小屋都稱不上的茅草屋。雖然有一道削得平平整整的土牆,中間卻毫無遮掩,前方是一片空蕩蕩的灰色空地。空地上遍布枯草,雜亂無章,還殘留著卡車輪胎軋過的痕跡。不過車道痕跡底部有新發芽的青草,看得出車轍已經有些年頭了。礦車的軌道一直延伸至空地盡頭,在鍍鋅板屋頂的茅草屋旁終結。
到堆積場了。終於走到這裏來了。距離河合伐木場約莫四五公裏遠吧。雖然一路都是下坡,但畢竟是山路,所以花費了不少時間。
這裏看起來應該是處炸開山後開拓出來的空地,麵積很大,估計可以容納下四五輛卡車。地麵並沒有鋪整過,起伏不平。土壤是灰色的,空地周圍則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石塊。四周看不到人家,更沒有半個人影。
鍍鋅板屋頂的建築前後左右都有鍍鋅板牆。雖然不是用石棉瓦修成的,但年代過於久遠,還是成了一片即將坍塌的廢墟。或許當年這裏曾堆放著不少木材,如今卻空空如也。整片空地上隻有一處建築。
吉敷繞著空地走了一圈。很遺憾,周圍並沒有水井。這裏就像一隻巨大的簸箕,因為是將大山炸開一角後形成的空地,所以就成了這樣的形狀。三麵是土牆,一麵通往大路,大路又向某處延伸。走到路旁,可以看到一條稍稍有些破損的柏油路。這條路究竟通向何方?路上沒有人,也看不到有車輛通過。
似乎沒有任何線索。當吉敷再次返回鍍鋅板小屋時,發現鍍鋅板的牆壁上似乎用油漆寫了些什麽。雖然由於相隔多年,油漆已斑駁,但仍能勉強辨認那兩個字似乎是“大鹽”。就隻有這麽兩個字。吉敷曾經聽過這個名字,應該是山田線上某個車站的站名。好像距離盛岡很遠。原來這裏是大鹽啊!看得出來,那兩個字已經有些年頭了。是什麽時候寫的呢?看樣子應該沒有四十年那麽久。
就在這時,吉敷發現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是水泵,一隻破舊的手壓式水泵。因為在小屋與山崖之間的夾縫裏,所以剛才沒有察覺到它的存在。
水泵旁邊有個貼著鍍鋅板的圓形蓋子,看起來應該是蓋在圓筒形水井上的。找到了,總算找到了!水井——這正是吉敷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吉敷急忙衝過去,抓起蓋子。蓋子上鏽跡斑斑,早已破爛不堪。
井裏積滿了黑色的水,是積雪融化後的水嗎?表麵還浮著一層淡淡的紅色東西,看不到水底。等眼睛習慣了之後,吉敷定睛一看,發現水底沉著許多石頭。
就是它,找到了。如果這口井昭和三十三年時就已存在,途經此地的兇手很可能在這裏清洗了雙手和臉,洗後又把兇器、上衣,還有河合民夫的人頭全都沉到了井裏。
5
吉敷徒步向山田線的大鹽站而去,半路搭上一輛路過的小卡車。
在車站等電車的空閑,吉敷給據井打了個電話,告訴對方今天的發現,並說希望在盛岡車站見個麵。
兩人在車站大樓的咖啡廳裏見了麵,吉敷告知據井找到的那口井的位置,問對方之前是否有人調查過那口井,如果沒有,想請對方幫忙調查一下昭和三十三年那口井是否存在。據井的表情很複雜,仿佛在說“居然還有那種東西”,或者“那附近是否還有其他古井,有的話自己也想打聽一下”似的。
如果恩田案件發生時那口帶泵的水井就已經在那裏了的話,那麽井裏很有可能藏著兇器和其他重要證據。吉敷表示希望瞞過媒體私自把井裏的水抽幹,據井聽罷臉上明顯露出狐疑的表情。
“您的意思是,兇手當時乘礦車逃走,之後又在軌道終點用井裏的水洗去了身上的血跡?”據井說道。
“對,就是這麽回事。”吉敷表示肯定。
“這樣的事真有可能發生嗎?案件發生在十二月,當時山裏應該到處都是積雪,那種時候礦車還能使用嗎?”據井說道。
“能用。”
“用礦車……可能嗎?而且又是水井?之前警方都沒能發現那口井?那口井所在的位置很隱蔽嗎?”
“就在小屋背後,倒也不算特別隱蔽。”
“那警方的搜查小隊應該發現了吧?”
“可他們沒把井水抽幹。”
“是的。”
“我覺得搜查小組中應該有人考慮到了這種可能,畢竟那地方也不算特別隱蔽。”
“可是……”
“但因為當時警方已經發現了嫌疑人恩田,因而沒心思再深入調查了。即便搜查組裏有人想到,也無法直接開口。況且抽幹井水需要耗費金錢與人力,這就是警察組織的思路。”
“那口井應該不是很大吧?”
“很小,就這麽大。”吉敷用手比畫著。
“很容易被忽視啊。”
“我這次來調查屬於私人行為,不便開展工作。能有勞您想想辦法,把井水抽幹嗎?隻要弄到漁民們用來抽浸進船裏的水的抽水泵就行了。”
“我去找支持恩田的那些作家來想想辦法好了。”據井說。
“那就拜託了。”
“這麽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能發現重要的新證據嗎?”
“還不好說。”
“概率多大?一半?還是……”
“還不好說。”
“畢竟做這事會牽扯到錢,如果可能性太小的話,我估計不會有人願意出錢。”
一旦牽扯到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據井總會這麽說。
“我必須立刻返回東京,有什麽事請您直接來東京找我吧。”
“哦,好的……”
“還有,我在調查此案的事請您千萬保密。”
“嗯,這一點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