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裏下起了雪,之後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柿子樹下積了厚厚的一層雪。雪停之後,通子戰戰兢兢地跑去一看,發現早已分辨不出哪裏埋過東西,這才放下了心。
沒過多久,春天悄然而至,積雪漸漸融化。剛開始時通子還有些擔心,但看到積雪融化之後那部分泥土依舊平整,完全看不出下邊埋著可怕的東西時便不再懼怕了。春去夏至,接著迎來秋日,通子漸漸淡忘了柿子樹下的秘密。這就是小孩,很容易就會忘記一件事,並且再不會想起。
再次回想起那段日子時,通子總覺得人的記憶都會在六七歲時出現一個清晰的斷層。六歲之前的記憶是註定會被遺忘掉的,七歲以後,大腦會儲存新的記憶,並將這段記憶銘記終生。至少通子是這樣的。因此,六歲時的那個可怕秘密,就被徹底埋在了通子的記憶深處,幾乎徹底遺忘。
然而,年過四十的通子卻再次清楚地回憶起了一切,這簡直不可思議。更令人震驚的是記憶的內容,全是些可怕的東西。盛岡家中庭院的那棵柿子樹下竟埋著河合民夫的頭顱。
也難怪案發之後,警方帶著嫌疑人搜了幾次姬安嶽,又在逃離現場的路上找了無數次,都沒找到死者的頭。因為那顆頭埋在自家的庭院裏!通子和麻衣子將它從世人的視野中抹除掉了。如今那顆人頭還在柿子樹下吧……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那是自已的幻想嗎?——通子試著問自己。但仔細想想應該並非如此,那既不是夢,也不是膨脹的空想。麻衣子揮舞鐵鏟時的模樣,她抬頭看向自己,笑著對自己說話時的感覺,一切都那樣得真實。那是活生生的現實,並非什麽幻想。
如今麻衣子已經死了,不,不光麻衣子,還有父親鬱夫、母親德子,整個日本,知道這一秘密的隻剩自己一個了。這太可怕了!知道解開四十年前那件大案的重要鑰匙在哪裏的隻有自己一個人了。
通子曾猶豫過,不知是否該把這個秘密告訴吉敷。她很怕,因為照這樣推測,父親就是恩田事件的兇手了——如果僅僅這樣,倒還能勉強寫封信告知。但要她在信裏說明盛岡家中的庭院裏埋著河合民夫的人頭,這種事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即使自己能寫下來,也無法把信寄出去。
通子並不是顧慮告發父親這件事,她隻是不想親手把那個決定性的證據拿出來。另外,雖然通子並不打算包庇父親,但不知不覺間,她開始考慮起自己的名譽和加納家的聲譽。自己已做過導致加納家沒落的事了,再親手將能證明父親殘暴罪行的證據提交給警方的話,那就太不孝了。
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吉敷曾去過那個家的事實,使通子的心中生出一份牴觸情緒。吉敷曾以自己丈夫的身份去過幾次那個家,當時通子從未在他麵前提過有關柿子樹下那個秘密的隻言片語。不過那時通子確實是忘記了,並非刻意隱瞞。不過她也沒告訴吉敷藤倉良雄和母親都死在掛著般若麵具的那個房間裏,有關那件事,通子是刻意隱瞞了的。
一旦說起那件埋在柿子樹下的東西,就很可能以此為契機,不得不說許多事了。另外,還有一個不想說這些事的原因。雖然如今的通子早已與吉敷離婚,兩人過著屬於各自的生活。但由紀子的父親畢竟是吉敷,而且自己至今仍深愛著吉敷。所以,通子不想讓吉敷看不起自己。即便不說那些,自己已經在他麵前抬不起頭了,如今若再說出這些事,自己在吉敷心中的形象可就徹底完蛋了。
但通子又不想就這樣讓這件事過去。不管對不對吉敷講明,她都想去那棵柿子樹下挖掘一番。過去四十年了,還能挖出河合民夫的頭顱嗎?那東西還會原封不動地埋在那裏嗎?還是說,兒時的那段記憶根本就是場夢?無論如何通子都想去確認一下,這一想法越來越強烈,令通子心癢難忍。
那個家現在已經屬於阿為了,因此,想這麽做必須先徵得阿為的同意。她會答應自己的請求嗎?估計得拿點兒錢給她作謝禮才行吧。即便如此,她也未必一口答應。該怎麽對她說呢?突然到別人家的庭院裏去亂挖一通,該找個怎樣的理由呢?這一問題接連困擾了通子好幾天。
阿為還住在那裏嗎?她今年多大了?話說回來,她是哪年出生的來著?仔細回想一下,其實通子對阿為根本一無所知,之前也沒聽父親或阿為本人提起過。
麻衣子死於昭和三十六年,自己在那一年的八月迎來了九歲生日之後,阿為便頻繁出入家中了。通子覺得她當時大概四十歲,如此算來,應該是大正末年出生的。
思來想去,通子還是決定先給阿為寫封信,就寄到盛岡老家。通子在信裏說自己有事想找阿為打聽一下,希望能和她當麵聊聊。至於具體什麽事,她並沒有寫明。
通子不想直接找上門,擔心遭到拒絕。她想先得到對方的同意,確認之後再趁周末去盛岡一趟。
信寄出了三個星期,卻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於是通子試著打了通電話,電話竟然接通了。
“餵?”聽筒裏傳出陌生女子的聲音。
“請問是加納為女士府上嗎?”
聽完通子的提問,對方回答道:“不是的。”
“那……是青木女士嗎?”
青木是阿為的娘家姓,現在那裏或許住著阿為的娘家親戚。
“不,也不是……”
對方依舊否定。通子又說了一遍老宅的地址,問對方是不是那裏。這次對方回答說沒錯。
“我是前幾天給您那邊寫過信的加納通子,請問您是否知道之前住在您那裏的青木為女士如今怎樣了?我是她的老朋友。”通子說道。
對方似乎想起來了,看來信確實送到了。隻聽對方冷冷地說:“阿為女士已經過世了。”
“啊?”雖然之前也曾設想過這樣的結果,但真正聽到還是讓通子吃了一驚,“如此說來,您是從青木女士那裏買下這座宅子的?”
“對,沒錯。”對方的語調聽起來頗為冷淡,但聲音很年輕。
10
“那個,這樣有些冒昧,但還是想問問,您是青木女士的親戚嗎?”通子問道。
“是的……”對方應了一聲,之後似乎就不願多說什麽了。對方確實不需要多說什麽,一直沒掛電話也隻是出於收到通子的信而沒有回信的愧疚罷了。
“再冒昧請問一下。”通子說道,“是否可以找您當麵聊聊呢?我有些事想請教您。”
“啊?您不是住在京都那邊嗎?”對方說。
“是的。如果可以,我想去盛岡登門拜訪,您休息日方便嗎?因為平時我還要上班。”
“可您到底是……”聽筒中傳出對方心存戒備的說話聲,但聽不出北方口音。
“我姓加納,以前住在那座宅子裏。”
“哦。”
對方似乎明白了到底怎麽回事,如果是盛岡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加納家的事。
沒過多久,春天悄然而至,積雪漸漸融化。剛開始時通子還有些擔心,但看到積雪融化之後那部分泥土依舊平整,完全看不出下邊埋著可怕的東西時便不再懼怕了。春去夏至,接著迎來秋日,通子漸漸淡忘了柿子樹下的秘密。這就是小孩,很容易就會忘記一件事,並且再不會想起。
再次回想起那段日子時,通子總覺得人的記憶都會在六七歲時出現一個清晰的斷層。六歲之前的記憶是註定會被遺忘掉的,七歲以後,大腦會儲存新的記憶,並將這段記憶銘記終生。至少通子是這樣的。因此,六歲時的那個可怕秘密,就被徹底埋在了通子的記憶深處,幾乎徹底遺忘。
然而,年過四十的通子卻再次清楚地回憶起了一切,這簡直不可思議。更令人震驚的是記憶的內容,全是些可怕的東西。盛岡家中庭院的那棵柿子樹下竟埋著河合民夫的頭顱。
也難怪案發之後,警方帶著嫌疑人搜了幾次姬安嶽,又在逃離現場的路上找了無數次,都沒找到死者的頭。因為那顆頭埋在自家的庭院裏!通子和麻衣子將它從世人的視野中抹除掉了。如今那顆人頭還在柿子樹下吧……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那是自已的幻想嗎?——通子試著問自己。但仔細想想應該並非如此,那既不是夢,也不是膨脹的空想。麻衣子揮舞鐵鏟時的模樣,她抬頭看向自己,笑著對自己說話時的感覺,一切都那樣得真實。那是活生生的現實,並非什麽幻想。
如今麻衣子已經死了,不,不光麻衣子,還有父親鬱夫、母親德子,整個日本,知道這一秘密的隻剩自己一個了。這太可怕了!知道解開四十年前那件大案的重要鑰匙在哪裏的隻有自己一個人了。
通子曾猶豫過,不知是否該把這個秘密告訴吉敷。她很怕,因為照這樣推測,父親就是恩田事件的兇手了——如果僅僅這樣,倒還能勉強寫封信告知。但要她在信裏說明盛岡家中的庭院裏埋著河合民夫的人頭,這種事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即使自己能寫下來,也無法把信寄出去。
通子並不是顧慮告發父親這件事,她隻是不想親手把那個決定性的證據拿出來。另外,雖然通子並不打算包庇父親,但不知不覺間,她開始考慮起自己的名譽和加納家的聲譽。自己已做過導致加納家沒落的事了,再親手將能證明父親殘暴罪行的證據提交給警方的話,那就太不孝了。
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吉敷曾去過那個家的事實,使通子的心中生出一份牴觸情緒。吉敷曾以自己丈夫的身份去過幾次那個家,當時通子從未在他麵前提過有關柿子樹下那個秘密的隻言片語。不過那時通子確實是忘記了,並非刻意隱瞞。不過她也沒告訴吉敷藤倉良雄和母親都死在掛著般若麵具的那個房間裏,有關那件事,通子是刻意隱瞞了的。
一旦說起那件埋在柿子樹下的東西,就很可能以此為契機,不得不說許多事了。另外,還有一個不想說這些事的原因。雖然如今的通子早已與吉敷離婚,兩人過著屬於各自的生活。但由紀子的父親畢竟是吉敷,而且自己至今仍深愛著吉敷。所以,通子不想讓吉敷看不起自己。即便不說那些,自己已經在他麵前抬不起頭了,如今若再說出這些事,自己在吉敷心中的形象可就徹底完蛋了。
但通子又不想就這樣讓這件事過去。不管對不對吉敷講明,她都想去那棵柿子樹下挖掘一番。過去四十年了,還能挖出河合民夫的頭顱嗎?那東西還會原封不動地埋在那裏嗎?還是說,兒時的那段記憶根本就是場夢?無論如何通子都想去確認一下,這一想法越來越強烈,令通子心癢難忍。
那個家現在已經屬於阿為了,因此,想這麽做必須先徵得阿為的同意。她會答應自己的請求嗎?估計得拿點兒錢給她作謝禮才行吧。即便如此,她也未必一口答應。該怎麽對她說呢?突然到別人家的庭院裏去亂挖一通,該找個怎樣的理由呢?這一問題接連困擾了通子好幾天。
阿為還住在那裏嗎?她今年多大了?話說回來,她是哪年出生的來著?仔細回想一下,其實通子對阿為根本一無所知,之前也沒聽父親或阿為本人提起過。
麻衣子死於昭和三十六年,自己在那一年的八月迎來了九歲生日之後,阿為便頻繁出入家中了。通子覺得她當時大概四十歲,如此算來,應該是大正末年出生的。
思來想去,通子還是決定先給阿為寫封信,就寄到盛岡老家。通子在信裏說自己有事想找阿為打聽一下,希望能和她當麵聊聊。至於具體什麽事,她並沒有寫明。
通子不想直接找上門,擔心遭到拒絕。她想先得到對方的同意,確認之後再趁周末去盛岡一趟。
信寄出了三個星期,卻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於是通子試著打了通電話,電話竟然接通了。
“餵?”聽筒裏傳出陌生女子的聲音。
“請問是加納為女士府上嗎?”
聽完通子的提問,對方回答道:“不是的。”
“那……是青木女士嗎?”
青木是阿為的娘家姓,現在那裏或許住著阿為的娘家親戚。
“不,也不是……”
對方依舊否定。通子又說了一遍老宅的地址,問對方是不是那裏。這次對方回答說沒錯。
“我是前幾天給您那邊寫過信的加納通子,請問您是否知道之前住在您那裏的青木為女士如今怎樣了?我是她的老朋友。”通子說道。
對方似乎想起來了,看來信確實送到了。隻聽對方冷冷地說:“阿為女士已經過世了。”
“啊?”雖然之前也曾設想過這樣的結果,但真正聽到還是讓通子吃了一驚,“如此說來,您是從青木女士那裏買下這座宅子的?”
“對,沒錯。”對方的語調聽起來頗為冷淡,但聲音很年輕。
10
“那個,這樣有些冒昧,但還是想問問,您是青木女士的親戚嗎?”通子問道。
“是的……”對方應了一聲,之後似乎就不願多說什麽了。對方確實不需要多說什麽,一直沒掛電話也隻是出於收到通子的信而沒有回信的愧疚罷了。
“再冒昧請問一下。”通子說道,“是否可以找您當麵聊聊呢?我有些事想請教您。”
“啊?您不是住在京都那邊嗎?”對方說。
“是的。如果可以,我想去盛岡登門拜訪,您休息日方便嗎?因為平時我還要上班。”
“可您到底是……”聽筒中傳出對方心存戒備的說話聲,但聽不出北方口音。
“我姓加納,以前住在那座宅子裏。”
“哦。”
對方似乎明白了到底怎麽回事,如果是盛岡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加納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