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長仍然在搖著船,但不是搖過江去,而是搖回了岸來。


    鍾離昧發生了驚異。


    亭長把船搖攏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鍾離昧並坐著,表白了他自己的來歷。


    ——“鍾離昧將軍,我現在對你說出真話罷。”亭長鎮靜地說著。“我自己並不是什麽亭長。我隻是這兒的一位讀書人。不過亭長已經跑了,我就算是亭長,也可以的。我今天來本是沒有懷好意的。……”


    鍾離昧愈見驚愕了,把劍按著。


    ——“但你也不要誤會,”亭長忙慰解著,“我也不是漢王的奸細。你要曉得,現今的老百姓,尤其我們讀書人,對於項王,哪一位還懷著有好意呢?是他自己把民心失掉了。他起初是很好的,很得民心的。我們受著秦始皇的暴政,天下的人都在想推翻秦人的統製,所以能夠順從民意的項王使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大家都不惜身家性命來幫助他,擁戴他,所以不到兩年便把秦人的暴政推翻了。但是,這是誰的力量呢?……在你或者還以為是項王這位蓋世英雄的力量罷?英雄僅是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末路是怎樣,今天是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麵前的。……項王就是因為成功的暴速,他自己生了一個幻覺,他自己以為是他一個人的拔山蓋世的力氣,把秦人殲滅了的。秦人的暴政顛覆了之後,他的行動就完全不同了。他入了鹹陽之後把秦人的宮室典籍通同燒光,並連燒了好些民房,又搶了好些財寶婦女出關,這不比秦始皇的燒書更厲害嗎?他以前在新安坑秦降卒二十餘萬,那還可說是坑的秦兵以防後患,但他後來對著友軍依然照著老章法,把齊的城郭宮室燒了,把田榮的降卒通同坑了,又俘虜了老弱男女,在別的地方也是這樣,這所加害的不是我門老百姓嗎?這不比秦始皇的坑儒更厲害嗎?秦人亡後這幾年的戰亂,都是他引起來了的。他因為自己想做霸王,把楚義帝殺了,對於漢王加以監視,親信秦人的降將,嫉妒自己的同僚。昨天的敵人,隻要肯做扶持自己的爪牙,今天便封王裂地;今天的同誌,隻要和自己的權勢有點牴觸,明天便視為敵人。老百姓這兩年來的苦難是該什麽人來負責?……所以這兩年來我們老百姓對他,就和從前對於秦始皇是一樣!你要曉得啦,天下的人都在反對他。我們雖不是漢王的奸細,也可以說都是漢王的奸細。凡是可以打倒他的人,我們都是願意幫助他的。我對你說出真話罷,我今天來,本是想把他誘到江心去,我到江心再把船弄翻,然後和他兩人同歸於盡。我也是死了心來的呢,我現在這樣說出真話,你就要殺我,我也是不怕的。”


    自充亭長的說到這兒停了好一會,等待著鍾離昧的處決。但鍾離昧把頭垂著了。


    ——“不過呢,”他又接著說起來,“據我今天的經驗,我看項王依然是一個好人。我後來也把對於他的態度改變了,真的想把他送到江東去。不料他卻起了那樣的短見。他的短處是在太年輕,而且——恕我不客氣罷——是有點‘不學無術’。我聽說他在小的時候,他的叔父項梁教過他讀書,他沒有讀成器便丟了。沒有點學問經驗便要想統製天下,那是一定要壞事的。可惜的是他的叔父大死早了,以後便沒有人能夠駕禦得他。這便把他害了,也害了中國,害了天下的百姓。……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員大將。他不該生出了野心要來做天下的統治者。假使他的叔父不早死,恐怕天下早已經平定了吧。以後他所鬧出的亂子,說來有點傷心,實在傷了我們中國的不少的元氣。……人民的死亡在百年之內或者還可以復元,但學術上的損失,就再隔一千年怕也不能復原罷。秦始皇燒的書是燒的天下的私書,楚霸王卻把秦人存下的公書也一火而焚了。秦宮三月火不滅,你是曉得的,你想,那裏麵是燒了多少的書史呢?……”


    說話者又沉默了好一會;鍾離昧也沉默著,深深地把頭垂著。


    ——鍾離昧將軍,但今天的項王對於你和這馬的態度,我真是受了感動啦。一個人臨到生死關頭,能夠顧朋友而下顧自己實在是很少的。想來你也曉得的罷,我們聽說漢王劉邦在逃難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兒女都要推下車去。這大約是普通人的常情。項王在這些地方卻比劉邦更有仁者之心了。他這種心腸假使能夠推廣,他是決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下場的。但他始終不悟,他偏以為是天老爺要亡他,哪曉得是他自己做錯了,怎麽怪得天呢?天是不說話的,項王名下的是這個天,漢王名下的也是這個天。但是老百姓卻要說話,隻顧自己的權勢,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是走著自殺的路。項王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啦。


    鍾離昧這時候撐著了自己的腰杆,好容易跪下去了。


    ——“項王!項王!”鍾離昧向著天,流著眼淚叫著,“是我們誤了你,是我們這些不學無術的武人誤了你。我們誤了天下的人,我們誤了中國。中國的元氣在千百年後都不能復原,這不是天大的罪惡嗎?我們是比秦始皇還要該死。項王,你請等著我。”


    他用力把腰間的寶劍拔出了鞘來,但是坐在旁邊的亭長卻把他的手挽著了。


    ——“鍾離昧將軍,你不要也尋短見。”亭長勸著他,“一個人最怕是不覺悟,覺悟了是有辦法補救的。啊,鍾離昧將軍,你聽我說。你是武人,我是文人,但我們做人的標準卻隻有一個。我們要拋棄了自己去利益他人,利益了他人也就成全了自己。你現在要自殺,已經做到了拋棄自己的工夫,但於人是沒有益處的。一個人要善於利用這個自己,要使為這個自己受益的人愈多而所受的益愈大。死是隨時都可以死的,但應該把死作為自己的最好的利用。我們隨時抱著必死的心去做著利人救世的事,不是很好的做人的路嗎?……我的家離這兒不遠,我所以把船搖回了來,是想把你引到我家裏去養傷,養好之後好讓你再去盡你做人的責任。現今天下的人還在水火裏麵,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們現在正是需要著有不怕死的精神而以濟人救世為懷的武人的。你的責任還很重大,不應該做這樣無責任的事。……你聽我說罷,項王最後的不覺悟,我看,也就在這一點。他曉得不怕死,而且曉得利用死,但他把死利用來隻是把自己裝飾成一個英雄。他始終都是為的他那個‘自己’。他沒有想到我們天下的人,沒有想到我們中國。……我看你不要再蹈他的復轍罷。……”


    鍾離昧被“亭長”挽著的手早已消失了抗拒的力氣,但頭依然深深地垂著。


    “亭長”到這時候把他的手中的劍取了來,替他插進了鞘裏,接著又說:“我們回去罷,漢兵已經走得很遠了。”


    他說著便離開了鍾離昧,先把馬拉上了岸去。在觀戰時一直羅唕著的馬,大約因為外在的刺激消滅了,此刻也鎮靜了下來。回頭鍾離昧也被背上了岸,費了莫大的力氣,被扶上了馬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郭沫若小說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沫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沫若並收藏郭沫若小說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