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夫人也陪著後悔起來。


    ——“但是呢,沒有辦法了。隨後假使又上了這樣的當的時候,我們便把它留著罷。……”


    兩個人還幽幽地訴說了好一會,窗外的天光總象還沒有破曉的神氣。


    1926年2月22日夜


    紅瓜


    ——十月十九日


    昨夜動身回熊川的時候已經是五點半鍾了。


    山路上走著的都是回山的人,下山的就隻有我一個人了。他們的態度是很悠閑的,但是步武又是很急湊的。他們的家室在等待著他們,他們也在渴慕著去接受家庭的安慰。


    但我也好象是回家的一樣。我雖然飄泊在這異鄉,但我妻兒所在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了。


    我走到半路的時候天色已經黃昏。


    山路旁的崖壑好象怪物的巨口一樣吐出無盡藏的黑氣來,漸漸地漸漸地把眼前的一切都吞食了。


    路上的行人漸漸絕跡,隨著我走的隻有山溪的流水和天上的群星。


    天上的群星漸次都出齊了。右岸山頭的那顆鮮紅的火星,時而被山影遮去,時而又顯現出來。


    王良星低低現在前麵的山巔,北鬥星隻現了一隻鬥柄。


    隔岸人家的燈火是多麽愉快的喲!它在照著和平的家庭準備著結合和平的清夢。


    一團黑影向我麵前移動來了。那是什麽?——一位乘著腳踏車的男子從我身邊經過。


    ——“危險呢!不按鈴子也不點燈!”


    ——“對不住,鈴子壞了,燈裏油幹了。……”


    一道猛烈的明光突然又從前麵的崖前放射過來,路旁的細草都照得很分明了。接著是幾聲咆哮——一乘汽車從我麵前經過了。


    ——“那該不會是她來了罷?”


    汽車裏坐著三個女人,一個抱著一個幼兒,我疑是我的曉芙,但一轉念,覺得她不會在這樣的時候把兩個大的孩子丟在熊川趕上山來。


    走了有一點半鍾的光景走到熊川了,這兒我僅僅住過一禮拜的功夫,怎麽便這樣和我親熱呢!各家的黃黃的燈火都好象親人的眼光,我也好象久別了故鄉的人終竟回來了的一樣。


    我向著村盡頭我妻兒們寄寓著的人家走去,我的腳步是多麽快喲!我顧不及村人的寒暄,我跑起來了。


    在我上樓的時候我聽見了兒子們的笑聲,我的心十分安適了,我知道他們在這幾天之內沒有什麽意外的變故。


    我把紙窗門拉開,看見曉芙在掃除房間,她要準備著鋪設寢具了。三個兒子圍坐在電燈下麵一張食台周圍,他們是在看畫報。


    ——“你怎麽突然想著又回來了呢?”曉芙先看見我,向我這樣問了一聲。她回頭向著佛兒說道:“你看,爹爹回來了呢!爹爹回來了呢!從什麽地方回來的?”


    兒子們的頭髮都很深了,幾天不見顏麵都覺得青蒼。


    兒子們聽著母親的話聲才注意到我來,佛兒博兒都立地起來扭著我了。


    和兒說:“媽媽談白話,說到古湯去了。”


    ——“不是白話呢,我真箇到古湯去了來,此刻才從那兒轉來的。”


    我一麵說著便把包袱解開,把動身時買的一些糖食分給兒子們,把我在古湯寫成的幾篇小說遞給了曉芙。


    ——“哦,寫得不少了呢!”


    ——“有三四萬字的光景。”


    ——“你去了共總幾天了呢?”


    ——“連今天在內一共五天。”


    ——“究竟還是分開住的好了。”


    ——“那些都是在頭兩天做的,昨天和今天的兩天都是費在修改上去了。”


    ——“你怎麽又想著回來了呢?”


    ——“已經做了一個段落了,很想跑回來看看你們。孩子們都沒有什麽嗎?不寂寞罷?”


    ——“哪會寂寞來?他們一天都在外邊玩耍著。”


    ——“啊,那就好了。我還怕他們離了我會寂寞,其實我在前天晚上就想回來了,前天晚上突然下起大雨來,昨天又下了一天,待我一修改起原稿來一直便拖到了今天晚上。我嚐到了雕刻家的苦心了,從粗製的雛形要雕刻成完美的藝術品,比起槁時真還要費力。”


    ——“那是應該的呢,這怕就是藝術家的良心罷。”


    ——“不過在經濟上說來便大吃其虧了。多費了兩天工夫把字數還要削減。這算是兩天不能進錢,反轉還要倒補了。”


    我們彼此都笑了起來。我一麵又把買回來的柿子剝著,分給兒子們吃。


    ——“好幾天不吃柿子了。那下麵的老頭兒真是吝嗇,園裏的那株柿子樹他生怕人偷了他的,有一次我們在外麵買了幾顆柿子回來,我們正在吃的時候,被他看見了,他就攀上樹去數起顆數來。他說樓邊的少了幾顆,真是笑人。我們以後便連柿子也不敢買了。”


    ——“這正是古詩裏說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呢。真是,不愉快的事情,連在瓜田李下的這樣原始的鄉間,私有觀念也是這樣地牢不可拔。人類這東西真是不可救藥呢!……幾天不看報了,有什麽新聞嗎?”


    ——“好象什麽也沒有。……啊,有的,有的。anatole france就在你往古湯的那天死了呢。”


    ——“哦?終歸死了嗎?”


    ——“英國的報紙上說他的死是世界的損失,法國的大總統也親自去吊他。”


    ——“唉,真箇怕是世界的損失。france的作品我雖然沒有十分親炙過,但我想一個文藝上的偉人的死,在世界全體的文化上,比死五百個大總統,也還要損失得多些呢。究竟他們西洋人的眼光是要進步一些。假使在我們東洋,尤其是在我們中國,死了一個文人倒比死了一條狗還要不值錢了。”


    ——“哦,還有,還有。中國的戰爭停止了呢!”


    ——“停止了?是南邊的,還是北邊的?”


    ——“是江浙一部分的,我們來月總可以回上海去了罷?”


    ——“回去也是沒有意思,和去年的一樣。”


    ——“去年是你太不顧家了,你假如肯認真做點文章,我們決不會那樣地不安穩的。上海不好的時候我們到杭州去。”


    ——“杭州我覺得沒有這兒好了。那兒的‘九溪十八澗’,‘花塢’,算是比較好的地方,但都趕不上這兒。假使生活能夠安全,我就老死在這兒也很情願的。”


    ——“你在古湯住的館子不是我們前回去過的嗎?”


    ——“不是的,在前回的斜對麵。因為浴客很少,我一個人住著兩間房間,非常寬敞的。三麵都是庭園,前麵的園子裏麵有一個很大的池子是從山上引下來的活水。池子裏麵養著許多紅的鯉魚。真是再清靜,再舒暢也沒有。我每天清早五點半鍾起來,洗了溫泉之後便回到房裏做文章,心思滯塞了就在庭園裏麵散散步,看看遊魚,或者又在迴廊上曬曬陽光,腦裏的思路不知不覺地就如象從山裏迸出的清泉一樣漸漸通暢起來。忍不住又起身去寫。我的幾篇小說都是這樣寫成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郭沫若小說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沫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沫若並收藏郭沫若小說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