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我打算兩部合拍,電影製作周期保守要三年時間,第一部08年上映,第二部09年上映。”


    沈三通總結道。


    “從之前的分析我們不難得知:08年的電影市場,將會有四千張大熒幕,五十四億的票房。”


    “09年,則是四千五百張熒幕,七十六億票房。”


    “電影又是贏家通吃的市場,票房冠軍往往能拿走十分之一總票房。08年的票房冠軍有五點四億票房,09年七點六億。”


    “我沈三通瞄著的就是年度票房冠軍,《赤壁》兩部能從電影市場拿走13億。”


    “現有的分成模式,13億的票房,僅票房,不算其他收益,也足以實現影片盈利,但隻是賬麵盈利,算上時間成本,投資回報還是虧了。”


    “所以這樣的大製作,應該有特殊通道。我們會和院線進行專項談判,我相信我的電影,能打動院線,拿到針對這種超大片的分成協定。”


    “所以,《赤壁》電影從國內市場,完全可以實現盈利。”


    “這部戲,不是拍給國外觀眾看得,而是拍給國內觀眾看得。”


    嗡!


    嗡!


    嗡!


    現場記者腦子都要炸了。


    真要是什麽奇幻世界,世界觀崩塌會導致腦子炸掉,恐怕當場就有人要掛掉。


    瘋!


    真瘋了!!


    沈三通瘋了!!!


    還不算其他收益,還煞有其事的考慮什麽時間成本。


    拜托!


    四億成本的製片成本,從國內電影市場實現盈利,就有夠玄幻的了。


    有個記者猛地站來起來:“你這是什麽狗屁商業可行性分析,你未免有點做夢!中國電影能有這種潛力嗎,你就是憤青!說什麽拍給中國人看的,伱隻會利用民族情緒!能不能有點開放的眼界!你看看你的前輩,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陳凱各,都不敢說這種話,他們的影片都要通過國外盈利。”


    “這位記者,這不是提問時間,請你注意會場秩序。”發布會主持者給他提醒。


    “沈導,為何你如此自信?”


    “影片真的要國內市場實現盈利嗎,不考慮國外市場?”


    “韓董,沈三通列出的數據,中影什麽看法?”


    什麽雞毛會場秩序,遵守個屁。


    隨著第一個記者怒噴之後,一個個爭前恐後的提問。


    “閉嘴!”


    沈三通嘭的一下拍了桌子,讓人把第一個破壞會場秩序的人帶走。


    懶得和這種東西爭辯。


    當場把韓三瓶嚇了一跳。


    你娘的,你小子拍桌子倒是告訴我一聲啊。


    “誰再違反會場秩序,就滾蛋,不要想從我這裏拿到任何報道。”


    沈三通心裏的火騰一下冒了起來:“中國不缺滿心想著討好外國觀眾的電影人,缺的是能討好中國觀眾的電影人。”


    “街邊小攤,招呼顧客,也會喊一聲帥哥、美女,無關道德,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當下,我們國內一些從業者,不隻是電影人,包括剛剛那位記者,已經不是連沒讀過書的老百姓的道德水平都沒有的問題了,是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搞院線電影,從觀眾手裏掏錢,連兩句吉祥話都不願意說,不屑於說,這何止是無恥,簡直就是無恥!”


    沈三通真的生氣了。


    有些人,真是臉都不要了。


    沈三通理解不自信,但不能接受無恥。


    這個時代確實不太自信,不能用後世的目光來看現在。


    真正日新月異,一年有一個新景象,是從01年加入世貿之後。


    這才過去4年。


    所以說拉聖,位列四聖之一當之無愧。


    拉聖,用大飛機把老中送進了世貿,並且轉移了米國視線,爭取了黃金發展窗口期。


    偉大,無需多言。


    沈三通也承認他的一些預估是樂觀的。


    說是保守,其實有些虛高。


    但就算覺得不對,不認可、質疑他、否定他。


    他都可以虛心接受。


    但剛剛那個記者,很奇怪。


    讓他感到尤其憤怒。


    不從數據論據上反駁他,動輒給他扣帽子。


    一看中國人自信就受不了,沒法接受中國人拍電影不給外國人看。


    一部大片給中國觀眾享受,他應該高興才對。


    他也是黃皮膚,說中文,看起來不是外國人啊?


    沈三通很難理解,他的自我認知,到底是哪國的?


    韓三瓶趕緊勸一下,拉住他:“少說兩句,少說兩句。”


    說的太狠了。


    很可能那個記者就是故意激怒他的,還是年輕。


    “兩部13億票房的預估,我其實算的很保守了。”


    沈三通說道:“1998《泰坦尼克號》票房3.6億,直到現在依然位列票房第一。要知道1998年的全年票房也不過9億而已。”


    “說明什麽?”


    “說明我們的電影潛力,遠比我們想象的高。”


    “02年張一謀導演祭出全明星陣容打造的《英雄》來勢洶洶,最終創下票房奇跡斬獲2.5億,依然無法跟大船匹敵。”


    “02年距離98年過去了三年,而我們的國產電影遠遠無法觸及電影市場的上限。”


    “說白了,我們當下的製作水平,滿足不了觀眾的娛樂需要。”


    沈三通說到這,忽然興致寥寥:“而我們的電影人,不想著提高電影製作水平,滿心都是拿獎,拿獎,去國外拿獎。”


    “哎。中國電影觀眾啊。卑微啊。”


    真不知道該說什麽。


    沈三通可是知道後世的一些好片的。


    他很清楚,國產電影票房潛力絕不是表現的那樣。


    《阿凡達》在09年12月上映,轟下了14億多的票房。


    好萊塢片,製作哪怕再好,但在價值情緒上,總會和觀眾隔了一層。


    這就說明,國產電影要是能在09年末,弄出一部製作良好,情緒價格給夠,宣發得當的電影,是可以超過14億票房的。


    但在《阿凡達》之前,誰也不敢想,中國電影市場有如此大的潛力!


    三年後《泰囧》轟下12點7億,更讓中國電影人瞠目結舌。


    一個導演外行,拿下了如此成績!


    原來國產電影也能夠有這樣的票房!


    沒有很大的特效,但隻要情緒上能給到位。


    講一個觀眾滿意的故事,是可以破十億的。


    “從我的超市就能看出來,哪怕不是大片,但隻要電影製作合格,能和觀眾共鳴,是可以有很高的票房的。”


    “而如果是大片,大製作,再在情緒上給夠,所帶來的票房,隻會更驚人。”


    “所以《赤壁》兩部,如果影片質量上合格,可以滿足我們觀眾的觀影需要,13億票房其實隻是最低預期。”


    “我無法預測更高到底是多少,但至少目前我們的國產電影,沒有摸到我們票房潛力上限。”


    在場記者,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


    他們想錯了。


    他們之前以為沈三通已經夠極端了,沒想到依然想淺了。


    沈三通是奔著更上一層去的。


    要去看一看,中國電影市場的上限。


    他們已經無法評價這樣的想法。


    連狂妄都不好說,他們連想都不敢想。


    “牛逼。”


    有一名記者喊了一句。


    其他人紛紛符合:“牛逼。”


    確實。


    光是這份心氣,已經超過大部分國內電影人了。


    絕大部分記者也是期盼,能有一部好片的。


    韓三瓶也是複雜的看向沈三通,要不是被那記者激將了一下,你就不說是吧。


    連他都不告訴,真會藏。


    沈三通談完《赤壁》的商業可行性分析,接著道:“第二部分是《赤壁》項目,我的總的看法。”


    “赤壁之戰,三國轉折點戰役,《赤壁》是曆史大片,首先是曆史。”


    “所以,我談一談我的曆史觀,我對於曆史的看法。”


    四聖其他三個。


    戈聖,解決了千年的北方威脅,從此北地安寧。


    澤聖,東北大振興帶頭人,為中亞、西亞勢力擴張立下汗馬功勞。


    內聖,以一己之力,導致米國道德形象破產,中東無論哪個勢力,紛紛歡迎老中的自由貿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