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對中國人來說,是文化,是傳統,是情懷。新的王朝建立,頭等大事就是給前朝修史。”


    沈三通說道:“我們對曆史的情愫,不是設定,不是某個皇帝下了詔書,說要重視曆史。不是這樣的。”


    “曆史,曆是曆法,史是事件,曆是時間概念,史是空間概念。曆史是一種製度,為了滿足現實需要形成的製度。”


    “曆史是記錄,某年某地發生某事的一種製度。這種製度的建立,是源自於現實的需要。”


    “周天子分封諸侯,如何掌握自己親戚在封地做了什麽事,發展的如何,是不是作惡了.”


    “周王室給出的解法就是曆史製度,讓各個諸侯國,把所有的事都要記錄在案。”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台賬,曆史就是賬本。”


    “這樣的製度,不光是單個諸侯國進行記載,諸侯國之間還要遵循著一個複雜的製度進行互相匯報。”


    “比如發生在齊國的事,你必須要告訴魯國和晉國,發生在鄭國的事,也要按規定向虢國和周王室匯報。”


    “諸侯國每年都要帶著這個賬本來,然後周天子拿著賬本交叉驗證,那真是一個也跑不掉。”


    “各國之間的賬本比對看看,這個事兒,你徐國史書上有,但是鄭國史書上沒有,你這個事兒為什麽沒向鄭國匯報?伱這事兒是不是不符合周禮?”


    沈三通說到這語氣帶著敬重:“我們老祖宗真的厲害,設計的製度非常科學。賬本可以造假,交叉記錄也可以作弊,但有一個人力無法改動的,就是天象。”


    “彗星、隕石、日食,出現的時間,無論在哪個地方記錄,周王室,還是各諸侯國,時間點一致。”


    “諸侯國想改記載的事件?對不起,有曆法在那卡著你,太陽曆,月亮曆,星星曆,你想把日子,把事件前趕後錯搞得好看點?門都沒有,曆法解密全都被周王室掌握著,輕易算不明白。”


    “曆法就是周王室的高科技,諸侯國自己偷摸改台賬改出了岔子,一個時間點變了,後麵都要對不上。就會造成天象記錄時間出錯。”


    “人家日食都是乙未日,怎麽就你是丙申日甚至丁酉日,你是記錯了吧,還是做了假賬?是不是幹了啥缺德事,要隱瞞?”


    “這麽一通查,諸侯國偷摸幹了什麽不合乎周禮的事兒都能給你挖出來,區別隻在於周天子想不想辦你。”


    “所以,曆史並不是天生,不是我們中國人特殊,也不是浪漫的產物,曆史首先是一種製度,滿足周朝的現實需要。”


    “是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分封製製度下,各諸侯國陽奉陰違,形成獨立小王國問題的強力手段。周朝用以這個為核心的製度,鉗製了中原二百多年,一直到他自己作死為止。”


    沈三通說到這裏,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


    會場安靜了下來,大部分記者第一次聽到這樣關於曆史的解讀。


    不得不說,沈三通狂歸狂,但確實有點東西。


    “這就是為啥,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官都這麽頭鐵,諸侯發話要改記史,寧死不從。”


    “因為史官是一個政治群體,他們的政治生命就來自於周天子,他們的政治威望來自於自身對曆史真實的記述。一旦他們曲筆甚至掩蓋了諸侯們的所作所為,那麽他們會立刻失去自己的政治地位。”


    “史官堅持了正確的記錄,被殺了,相當於是欽差大臣被地方弄死。無論說法多麽正當,欽差的死本身就是一個信號。周天子一定會給他報仇,震懾地方。”


    沈三通說到這,感歎道:“這就是為啥,早時中央派到地方上的負責監管的官員叫‘刺史’。”


    “刺,刺穿,史就是地方發生的事,刺史,就是帶著中央的尚方寶劍,刺進地方血淋淋的一劍,掀開地方的蓋子。”


    “從地方查清情況,交給中央一份台賬,讓中央知道地方上的真實情況。”


    沈三通環視會場,帶著自豪道:“也是為何,世界上隻有中國有信史的原因。要有明確時間的曆史,就要有一個廣袤的疆土,為了管理廣袤的疆土,從現實需要建立這樣的製度。”


    “我們的曆史不是特殊的,因為來自於現實,不是想象。我們的曆史又是特殊的,因為這種現實需要,隻有我們有。”


    “因為製度,衍生了文化,文化延續下來就成了習慣,經過三千年的發展,習慣融入到了中國人血脈,成了如今中國人浪漫的曆史情懷。”


    聽到這裏,在場記者,對於沈三通要拍大片的質疑,大部分消散了。


    光是這番認識,說明他是有幹貨的。


    沈三通接著道:“製度沉澱千年,形成了燦爛的曆史文化,也形成了我們獨有的時間觀念。”


    “中國人對時間格外寬厚,我們聽到300年前、500年前、2000年前都覺得很平常,因為300年前就是清朝,好像清朝並不遙遠。500年前是明朝,1000年前是宋朝,2000年前是漢朝。”


    “這些時間對我們來說都格外熟悉,他們怎麽生活,怎麽吃喝,大事小情,皆有記錄,生活在這些時空裏的人物生平以及留下的詩書經史都在我們的眼前。”


    “這是中國人才會有的獨特感受。你去問歐洲人300年前的事情,他們或許還能說出一點人物時間,再問500年前的,他們就隻能撓撓頭,然後說出些傳說裏的東西了。”


    中國人的曆史觀念,是有現實根基的。


    不是從地裏挖個千年不腐的菜籃子,就是曆史。


    中國的曆史,從大的曆史觀,到衣食住行的小事。


    四個字,傳承有序!


    演變的過程有一條平滑的曲線,自然而優美。


    身處其中的中國人,對曆史有著無比深沉的愛。


    這種愛,能在網文撐起一個大頻道。


    上億曆史文讀者,每個朝代都有擁躉,就是這種愛的具體體現。


    大家愛而不知,也無需知道,不必知其所以然。


    但作為電影主創,沈三通必須把這種情懷提取出來。


    《赤壁》電影的曆史觀,將會決定赤壁的票房的成敗!


    必須知道,中國曆史不是設定,也不是憑空產生的。


    那麽對於中國人來說,曆史大片的最大毒點是什麽?


    其實很明確了!


    一個字,假!


    兩個字,虛無!


    不是說百分百還原曆史,也可以浪漫,但決不能虛無。


    不能讓觀眾感覺到假!


    因為中國的曆史,從源頭上,是為了摸清地方情況,追求的就是真實。


    原版的《赤壁》實事求是的說,單從特效、服化道來說,其實弄得不錯。


    但它虛無了,大一統之戰,變成了幫派混戰。


    沒了真實,其他做得再好,也是無用功。


    沈三通再喝了一口水,繼續道:“製度衍生文化,文化成為習慣,時間悠悠,當時的今人變成古人,又反哺誕生更多的文化和習慣。”


    “無數的人和事,匯聚成了一條浩浩湯湯的曆史長河,高懸在我們民族之上,宛若星河,賡續萬古。”


    “我們暢遊其中,受其熏陶,造就了中國人獨有的浪漫情懷,中國人的曆史浪漫宛若空氣,比比皆是。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注意到,但其實隻有我們擁有。”


    沈三通隨口舉了一個傳統節日做例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