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機身結構主要為鋁合金組成,部分機身加強隔框使用了鈦材料,以適應特定的強度和溫度要求,另少量採用了鋁鋰合金部件。主翼有三條截麵為圓形的翼梁,覆以鋁鋰合金的蒙皮。鋁鋰部件廣泛採用電子束焊或氬弧焊。機身內的第1號主油箱容積2550升,安裝在第一條翼梁前麵。兩塊減速板分別安裝在兩台發動機之間的機身上部和底部。機身有四條縱向主梁,兩條位於發動機之間,另兩條分別在發動機外側。靠外的兩條主梁向後延伸出機身範圍,作為平尾的安裝支撐點。米格-29上採用的複合材料約占整機的4%,少於西方第三代戰鬥機的比率,主要分部在平尾、副翼、襟翼和方向舵麵上。機頭雷達罩為介電質複合材料。
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單輪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則為雙輪。前輪起降滑行時可偏轉±8°,低速滑行時可偏轉角±30°,可通過座艙內的換檔開關控製編轉角,後部有擋泥板。米格-29是第一種前輪可轉向的米格戰鬥機,從而降低了剎車的耗損和對地麵牽引車輛的依賴,也便於飛行員在地麵操縱飛機滑行。主輪尺寸為840×290毫米,前輪尺寸為570×140毫米。
米格-29採用的rd-33(pД-33)渦扇發動機由克裏莫夫設計局研製,雙軸,低涵道比,採用共11個單元體的單元體結構。單台不加力推力為50千牛(5040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4千牛(8300千克力),採用全權限數字式控製。最大加力耗油率2.09。發動機推重比按幹質量計算為7.87,按交付狀態質量6.62。後機身左側裝有輔助動力裝置,並開有相應進氣口。該發動機由莫斯科契爾尼舍夫工廠(又稱紅十月工廠)生產。該發動機工作穩定,可在飛行包線內任一點空中再起動和接通加力,並且設有俄羅斯發動機普遍採用的補氧係統。按蘇聯戰鬥機發動機傳統,rd-33的高空高速特性突出。rd-33的性能與f-16a/b型裝備的f100-pw-100發動機相比,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但可靠性、可維護性一直為外國用戶所批評,尤其是印度空軍的米格-29部隊,因發動機事故多次導致部隊停訓,直接影響了戰鬥力。據說蘇-27採用的al-31係列發動機同樣有這一問題,實際大修壽命與公開宣傳中的數字相去甚遠。
米格-29的機身實用壽命為2500小時,可以以20.8小時/月(250小時/年)的使用率服役上10年。
米格(mig)-29戰鬥機是俄羅斯米高揚和格列維奇設計局推出的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該機於70年代開始研製, 1977 年首次試飛, 1985 年初投入使用,共有a、b、c、d、m等型號,其中m型是其90年代最新設計,又稱米格-33。
米格-29m的總體尺寸與a型一樣,但廣泛採用了複合材料。機長11.36米,翼展17.32米,機高4.37米。最大起飛重量 18000 公斤,採用了2台最新設計的rd-37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8770公斤,實用升限17000米,航程3200公裏。
米格-29m戰鬥機與米格-29a戰鬥機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裝備了新型雷達,新型紅外搜索係統,新型飛彈,以及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和電傳操縱係統。米格-29戰鬥機裝備了“甲蟲”多用途都卜勒雷達,採用了高、中、低脈衝重複頻率工作。武器控製係統裝有一種新型光電設備,能計算出發射飛彈的各種條件。機上有9個外掛點,可攜帶各種新型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其中包括俄羅斯最新研製的
aam-ae空空飛彈,它能擊落過載為12個g的空中目標,最大發射距離110公裏,還可攜帶射程更遠的r-27re攔射飛彈,最大射程170公裏,超過美國的“不死烏”遠距空空飛彈,更令人關注的是它所攜帶的kh-31p高速空地飛彈,具備摧毀所有現役的中距和遠距地空飛彈係統製導雷達的能力,包括美國陸軍使用的“愛國者”防空飛彈及各種防空警戒雷達,該飛彈採用了寬頻帶、反雷達尋的頭,發射距離超過100公裏。
此外,機上裝備的加爾德尼亞-1-fue主動雷達幹擾機、雷達警告接收機和箔條/曳光誘餌彈投放器(120發誘餌彈),使其電子戰能力提高1倍。
米格- 29戰鬥機總設計師貝裏亞科夫自稱:“此戰鬥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
盡管米格-29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曾被美國的f-15、f-16戰鬥機擊落,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米格-29戰鬥機的性能不好,主要是伊拉克的飛行員素質不高。米格-29戰鬥機仍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之一。
mig 29 ovt 6月18日,米格29戰鬥機在巴黎航空展上表演。第四十七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十八日在巴黎北郊的布林歇機場拉開帷幕。俄羅斯靈活的戰機表演成為第一天的焦點。而美歐兩大航空巨頭波音、空客則再次上演“龍虎鬥”。
中新社巴黎報導,俄羅斯國防出口總公司此次推出了五十多家企業參展,展出四百餘種先進武器和軍事產品,以蘇35和米格35為代表的超現代化多功能殲擊機成為最大的亮點。
巴黎航展開幕首日,米格29ovt輕型多功能殲擊機進行了十分鍾的特技飛行表演,由於安裝了新型發動機,飛行員在飛行表演中向業內人士和媒體記者展示了絕活:戰機像直升機一樣突然懸在空中,同時機身還能完成向任意方向的轉動。
米高揚公司負責銷售的負責人對該機型充滿信心和期待,他在航展當天宣稱,公司計劃在2020年前供應350架米格29現代化改型殲擊機。有消息說,米高揚公司正在爭取印度這個大買家。
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單輪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則為雙輪。前輪起降滑行時可偏轉±8°,低速滑行時可偏轉角±30°,可通過座艙內的換檔開關控製編轉角,後部有擋泥板。米格-29是第一種前輪可轉向的米格戰鬥機,從而降低了剎車的耗損和對地麵牽引車輛的依賴,也便於飛行員在地麵操縱飛機滑行。主輪尺寸為840×290毫米,前輪尺寸為570×140毫米。
米格-29採用的rd-33(pД-33)渦扇發動機由克裏莫夫設計局研製,雙軸,低涵道比,採用共11個單元體的單元體結構。單台不加力推力為50千牛(5040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4千牛(8300千克力),採用全權限數字式控製。最大加力耗油率2.09。發動機推重比按幹質量計算為7.87,按交付狀態質量6.62。後機身左側裝有輔助動力裝置,並開有相應進氣口。該發動機由莫斯科契爾尼舍夫工廠(又稱紅十月工廠)生產。該發動機工作穩定,可在飛行包線內任一點空中再起動和接通加力,並且設有俄羅斯發動機普遍採用的補氧係統。按蘇聯戰鬥機發動機傳統,rd-33的高空高速特性突出。rd-33的性能與f-16a/b型裝備的f100-pw-100發動機相比,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但可靠性、可維護性一直為外國用戶所批評,尤其是印度空軍的米格-29部隊,因發動機事故多次導致部隊停訓,直接影響了戰鬥力。據說蘇-27採用的al-31係列發動機同樣有這一問題,實際大修壽命與公開宣傳中的數字相去甚遠。
米格-29的機身實用壽命為2500小時,可以以20.8小時/月(250小時/年)的使用率服役上10年。
米格(mig)-29戰鬥機是俄羅斯米高揚和格列維奇設計局推出的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該機於70年代開始研製, 1977 年首次試飛, 1985 年初投入使用,共有a、b、c、d、m等型號,其中m型是其90年代最新設計,又稱米格-33。
米格-29m的總體尺寸與a型一樣,但廣泛採用了複合材料。機長11.36米,翼展17.32米,機高4.37米。最大起飛重量 18000 公斤,採用了2台最新設計的rd-37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8770公斤,實用升限17000米,航程3200公裏。
米格-29m戰鬥機與米格-29a戰鬥機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裝備了新型雷達,新型紅外搜索係統,新型飛彈,以及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和電傳操縱係統。米格-29戰鬥機裝備了“甲蟲”多用途都卜勒雷達,採用了高、中、低脈衝重複頻率工作。武器控製係統裝有一種新型光電設備,能計算出發射飛彈的各種條件。機上有9個外掛點,可攜帶各種新型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其中包括俄羅斯最新研製的
aam-ae空空飛彈,它能擊落過載為12個g的空中目標,最大發射距離110公裏,還可攜帶射程更遠的r-27re攔射飛彈,最大射程170公裏,超過美國的“不死烏”遠距空空飛彈,更令人關注的是它所攜帶的kh-31p高速空地飛彈,具備摧毀所有現役的中距和遠距地空飛彈係統製導雷達的能力,包括美國陸軍使用的“愛國者”防空飛彈及各種防空警戒雷達,該飛彈採用了寬頻帶、反雷達尋的頭,發射距離超過100公裏。
此外,機上裝備的加爾德尼亞-1-fue主動雷達幹擾機、雷達警告接收機和箔條/曳光誘餌彈投放器(120發誘餌彈),使其電子戰能力提高1倍。
米格- 29戰鬥機總設計師貝裏亞科夫自稱:“此戰鬥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
盡管米格-29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曾被美國的f-15、f-16戰鬥機擊落,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米格-29戰鬥機的性能不好,主要是伊拉克的飛行員素質不高。米格-29戰鬥機仍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之一。
mig 29 ovt 6月18日,米格29戰鬥機在巴黎航空展上表演。第四十七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十八日在巴黎北郊的布林歇機場拉開帷幕。俄羅斯靈活的戰機表演成為第一天的焦點。而美歐兩大航空巨頭波音、空客則再次上演“龍虎鬥”。
中新社巴黎報導,俄羅斯國防出口總公司此次推出了五十多家企業參展,展出四百餘種先進武器和軍事產品,以蘇35和米格35為代表的超現代化多功能殲擊機成為最大的亮點。
巴黎航展開幕首日,米格29ovt輕型多功能殲擊機進行了十分鍾的特技飛行表演,由於安裝了新型發動機,飛行員在飛行表演中向業內人士和媒體記者展示了絕活:戰機像直升機一樣突然懸在空中,同時機身還能完成向任意方向的轉動。
米高揚公司負責銷售的負責人對該機型充滿信心和期待,他在航展當天宣稱,公司計劃在2020年前供應350架米格29現代化改型殲擊機。有消息說,米高揚公司正在爭取印度這個大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