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10型,1943年早期研製,裝備m-82發動機,1500馬力,在6000米高空最高速度615公


    裏/小時,僅產五架。


    i-211型,1943年早期研製,裝備ash-82f發動機,1700馬力,在7000米高空最高速度670公裏/小時,僅產十架。


    i-230型,1944年末期研製,裝備hybrid am-35a/am-38發動機,在7000米高空最高速度656公裏/小時,水平最高速度505公裏/小時,僅產四架。


    i-231型,1943年中期研製,裝備am-39發動機,在7100米高空最高速度707公裏/小時,僅產一架。


    蘇聯米格-9戰鬥機 [本章字數:240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3 11:00:00.0]


    ----------------------------------------------------


    米格-9(mig-9)是蘇聯戰後研製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之一,由米高揚設計局研發,採用仿製的德國bmw003噴氣式發動機(蘇聯編號rd-20,每台靜推力800公斤)。mig-9的氣動布局類似老式活塞飛機,噴氣發動機放在前機身下部,前三點起落架,機翼為平直中單翼,頭部裝三門機炮,炮管伸在機身外。1946年3月原型機出廠,4月24日首飛成功,成為蘇聯最早的噴氣式戰鬥機。作為噴氣式戰鬥機,mig-9並不成功,共生產了約1,000架,服役時間不長,1952年mig-15服役時就退役了。


    蘇聯米格-15柴捆戰鬥機 [本章字數:249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16 11:00:00.0]


    ----------------------------------------------------


    米格-15戰鬥機(俄文:mnГ-15,英文:mig 15)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


    1 研製過程


    2 布局與結構


    3 生產次型


    4 與對手的比較


    5 外部連結及參考


    研製過程


    米格-15是一種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1946年開始設計,設計受到納粹德國的 ta 183(代號:烏鴉) 實驗機很深的影響,但是整體設計還是來自於蘇聯本身[1]。mig-15 原型機初期發展並不順利,但受限於發動機技術始終無法試飛,直至英國工黨政府同意出售英國製的兩款離心式噴射發動機之後,始有突破。1947年6月首次試飛。由於第一架原型機製作粗糙,第一次著陸就機毀人亡。第二架原型機重新設計,1947年12月首次試飛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產,並成為蘇聯空軍的主力戰機。早期生產批次採用英國的尼恩發動機,中後期則改用自製仿尼恩的 rd-45 發動機。


    布局與結構


    米格-15採用機頭進氣模式。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隻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生產次型


    i-310 : 原型


    米格-15 : 第一型,單座戰鬥機


    米格-15p : 米格-15bis的單座全天候攔截機


    米格-15sb : 單座戰鬥轟炸機


    米格-15sp-5 : 米格-15uti的雙座全天候攔截機


    米格-15t : 目標牽引機


    米格-15bis : 改進型單座戰鬥機


    米格-15bisr : 單座偵察機


    米格-15biss : 單座護航機


    米格-15bist : 單座拖靶訓練機(機上拖機槍射擊用的練習靶)


    米格-15uti : 雙座雙控製台訓練機


    殲-2 : 中國的米格-15,命名殲-2(j-2),單座戰鬥機


    殲教-2 : 中國的米格-15uti,命名殲教-2(jj-2),雙座訓練機


    lim-1 : 波蘭特許生產的米格-15 單座戰鬥機


    lim-1a : 波蘭生產的米格-15偵察機,裝有afa-21 攝影機


    lim-2 : 波蘭特許生產的 米格-15bis


    lim-2r : 波蘭生產的米格-15bis對地攻擊偵察機,攝影機裝在座艙罩內前端


    lim-2a : 波蘭生產的改進對地攻擊偵察機


    sb lim-1 : 波蘭特許生產的米格-15uti訓練機,裝有rd-45引擎


    sb lim-2 : 波蘭特許生產的米格-15uti訓練機,裝有vk-1引擎


    s-102 : 捷克斯洛伐克特許生產的米格-15戰鬥機


    s-103 : 捷克斯洛伐克特許生產的米格-15bis戰鬥機


    sb lim-2 (米格-15uti)


    與對手的比較


    米格-15投產不久,韓戰爆發,給了米格-15一個極好的實戰驗證機會。在朝鮮戰場上,米格-15的主要對手是美製f-86軍刀戰鬥機。米格-15在最高速度,中高度爬升率,加速率以及最大升限等性能方麵優於f-86,在迴轉性能上麵比4/3機翼的f-86差,同時高速下的穩定性以及運動性不如f-86,高速下的大幅度運動會進入失速,導致新手無法解出而必須放棄飛機。


    米格-15的火力極為強悍,h-37 37毫米機炮與hc-23km 23毫米的火力遠強於f-86的六門12.7毫米機槍。曾有米格-15身負200餘發12.7毫米槍彈而安全返航,而被米格-15的37毫米炮擊中的f-86幾乎難逃重傷或者是被擊落的結果。不過這些機炮的射速較慢,加上米格-15隻有較為簡單的光學瞄準器,配合高速下無法穩定控製的問題,使得米格-15隻能在攔截轟炸機的任務表現上較與戰鬥機空戰上出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