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h90是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五國於1985年9月起共同研製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當時號稱是“歐洲最大的直升機項目”。nh是“北約直升機”(nato helicopter)的英文字頭縮寫。1986年11月,nh90完成了最初14個月研究階段的工作。1995年11月首架原型機首飛,2000年6月30日開始批量生產。2001年7月葡萄牙正式加入該計劃。能否成為北約最重要的直升機,還要看世界局勢的發展、歐洲國家的需求和其他直升機的競爭,但nh90肯定會成為世界軍用直升機的重要一員。
nh90戰術運輸型直升機tth主要用於人員與物資的戰術性運輸。它可運載14~20人以及2.5噸的物資。後艙可搭載一輛輕型運輸車輛。此外,戰術運輸型直升機還可執行醫療救護、電子戰、飛行訓練、要員運輸等任務,並能作為空中指揮所使用。
到目前為止,參加nh90計劃的5個國家已經定購了253架直升機。其中法國27架nfh;德國80架tth,並計劃增加54架;義大利46架nfh,70架tth;荷蘭20架nfh。另外葡萄牙計劃訂購10架。nh90另一個重大商業成功是被“北歐標準直升機計劃nshp”選中,裝備挪威和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目前已訂購共52架,意向增購17架。其中瑞典購買18架,計劃再購買7架。芬蘭20架,裝有ttt/sar設備。挪威於2001年12月正式訂購14架nh90,並意向增購10架。目前每架的造價約1700萬~2000萬美元。
性能參數:
旋翼直徑 16.00米
尾槳直徑 3.20米
機長 19.40米
空重 (tth90)5000千克,(nfh90)5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tth90)8500千克,(nfh90)9100千克
最大速度 31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8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6000米懸停高度 (有地效)4000米、(無地效)3400米
最大航程 (標準燃油)1100千米尾槳直徑 3.20米
機長 19.40米
空重 (tth90)5000千克,(nfh90)5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tth90)8500千克,(nfh90)9100千克
最大速度 31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8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6000米懸停高度 (有地效)4000米、(無地效)3400米
最大航程 (標準燃油)1100千米
蘇聯米12信鴿直升機 [本章字數:2047 最新更新時間:2010-03-05 11:00:00.0]
----------------------------------------------------
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製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直升飛機mil v-12,
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它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
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它的各項超級參數都被寫進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金氏世界紀錄的書中。
世界上隻生產過2架v-12,因為它的身軀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
目前,這兩架的其中一架陳列在俄羅斯的monino航空博物館,另一架據說停在莫斯科的mil工廠內。
米12是前蘇聯米裏直升機實驗設計局(現稱米裏莫斯科直升機製造廠)設計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北約組織賦予綽號為“信鴿”(honler)。1965年開始設計,當時預計生產數為100架,但後來隻生產了4架,未投入批生產。有2架原型機於1971年年中試飛。
最初,按設計任務書要求採用縱列式旋翼布局,採用當時現有的動部件。後來採用了橫列式旋翼布局。縱列式旋翼布局的後麵旋翼在前麵旋翼的擾動渦流區內工作,所以後麵旋翼的工作條件差,旋翼的臨界疲勞壽命低。橫列式旋翼布局結構對稱,兩副旋翼在相同的氣流條件下工作,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疲勞壽命。
米?12創造了一些有效載重?高度紀錄,1969年2月22日的飛行中,載31030幹克有效載重,以180米/分的爬升速度爬升列2951米高度,這一高度打破了最大載重下爬升到2000米高度的紀錄,而且也打破了20000幹克,25000千克和30000幹克有效載重的紀錄。1969年8月6日,駕駛員瓦西裏?科洛琴科駕駛米?12,在40204.5幹克載重下爬升到2255米高度,當時機上載6名機組人員,該機還創造了有效載重35000千克和40000千克的有效載重?高度紀錄。
米?12能運載安?22運輸機所能運載的火箭和其它重型貨物。駕駛艙振動小,執行任務時不需專用地麵設備。
1969年一架米?12原型機因發動機損壞而墜毀。米?12除作軍用外,也用於民用,如油氣田開發支援、吊運地球物理測量設備、車輛及重型貨物。
設計持點
旋翼係統兩副與米?6或米?10相似的五片槳葉的全金屬旋翼。兩副旋翼並排安裝在固定機翼的翼尖上。從仰視圖上看,左側旋翼順時針方向旋轉,右側旋翼逆時針方向旋轉。每片旋翼有後緣調整片。橫向安裝的兩副旋翼通過協調軸保證同步,任何一側發動機發生故障,能保持兩副旋翼旋轉。旋翼轉速為每分鍾112轉。旋翼係統工作900小時後,進行中間檢修。機翼支柱撐杆式上單翼結構,具有較大的上反角和反尖削比(即從翼根到翼尖弦長增加)。機翼為全金屬結構。每側機翼的後緣有兩段(最初為三段)長翼展固定式、地麵可調的襟翼。
著陸裝置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均有兩個機輪,前機輪可操縱。主機輪輪胎尺寸為1750×730毫米,前機輪輪胎尺寸為1200×450毫米。
nh90是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五國於1985年9月起共同研製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當時號稱是“歐洲最大的直升機項目”。nh是“北約直升機”(nato helicopter)的英文字頭縮寫。1986年11月,nh90完成了最初14個月研究階段的工作。1995年11月首架原型機首飛,2000年6月30日開始批量生產。2001年7月葡萄牙正式加入該計劃。能否成為北約最重要的直升機,還要看世界局勢的發展、歐洲國家的需求和其他直升機的競爭,但nh90肯定會成為世界軍用直升機的重要一員。
nh90戰術運輸型直升機tth主要用於人員與物資的戰術性運輸。它可運載14~20人以及2.5噸的物資。後艙可搭載一輛輕型運輸車輛。此外,戰術運輸型直升機還可執行醫療救護、電子戰、飛行訓練、要員運輸等任務,並能作為空中指揮所使用。
到目前為止,參加nh90計劃的5個國家已經定購了253架直升機。其中法國27架nfh;德國80架tth,並計劃增加54架;義大利46架nfh,70架tth;荷蘭20架nfh。另外葡萄牙計劃訂購10架。nh90另一個重大商業成功是被“北歐標準直升機計劃nshp”選中,裝備挪威和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目前已訂購共52架,意向增購17架。其中瑞典購買18架,計劃再購買7架。芬蘭20架,裝有ttt/sar設備。挪威於2001年12月正式訂購14架nh90,並意向增購10架。目前每架的造價約1700萬~2000萬美元。
性能參數:
旋翼直徑 16.00米
尾槳直徑 3.20米
機長 19.40米
空重 (tth90)5000千克,(nfh90)5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tth90)8500千克,(nfh90)9100千克
最大速度 31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8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6000米懸停高度 (有地效)4000米、(無地效)3400米
最大航程 (標準燃油)1100千米尾槳直徑 3.20米
機長 19.40米
空重 (tth90)5000千克,(nfh90)5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tth90)8500千克,(nfh90)9100千克
最大速度 31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8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6000米懸停高度 (有地效)4000米、(無地效)3400米
最大航程 (標準燃油)1100千米
蘇聯米12信鴿直升機 [本章字數:2047 最新更新時間:2010-03-05 11:00:00.0]
----------------------------------------------------
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製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直升飛機mil v-12,
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它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
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它的各項超級參數都被寫進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金氏世界紀錄的書中。
世界上隻生產過2架v-12,因為它的身軀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
目前,這兩架的其中一架陳列在俄羅斯的monino航空博物館,另一架據說停在莫斯科的mil工廠內。
米12是前蘇聯米裏直升機實驗設計局(現稱米裏莫斯科直升機製造廠)設計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北約組織賦予綽號為“信鴿”(honler)。1965年開始設計,當時預計生產數為100架,但後來隻生產了4架,未投入批生產。有2架原型機於1971年年中試飛。
最初,按設計任務書要求採用縱列式旋翼布局,採用當時現有的動部件。後來採用了橫列式旋翼布局。縱列式旋翼布局的後麵旋翼在前麵旋翼的擾動渦流區內工作,所以後麵旋翼的工作條件差,旋翼的臨界疲勞壽命低。橫列式旋翼布局結構對稱,兩副旋翼在相同的氣流條件下工作,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疲勞壽命。
米?12創造了一些有效載重?高度紀錄,1969年2月22日的飛行中,載31030幹克有效載重,以180米/分的爬升速度爬升列2951米高度,這一高度打破了最大載重下爬升到2000米高度的紀錄,而且也打破了20000幹克,25000千克和30000幹克有效載重的紀錄。1969年8月6日,駕駛員瓦西裏?科洛琴科駕駛米?12,在40204.5幹克載重下爬升到2255米高度,當時機上載6名機組人員,該機還創造了有效載重35000千克和40000千克的有效載重?高度紀錄。
米?12能運載安?22運輸機所能運載的火箭和其它重型貨物。駕駛艙振動小,執行任務時不需專用地麵設備。
1969年一架米?12原型機因發動機損壞而墜毀。米?12除作軍用外,也用於民用,如油氣田開發支援、吊運地球物理測量設備、車輛及重型貨物。
設計持點
旋翼係統兩副與米?6或米?10相似的五片槳葉的全金屬旋翼。兩副旋翼並排安裝在固定機翼的翼尖上。從仰視圖上看,左側旋翼順時針方向旋轉,右側旋翼逆時針方向旋轉。每片旋翼有後緣調整片。橫向安裝的兩副旋翼通過協調軸保證同步,任何一側發動機發生故障,能保持兩副旋翼旋轉。旋翼轉速為每分鍾112轉。旋翼係統工作900小時後,進行中間檢修。機翼支柱撐杆式上單翼結構,具有較大的上反角和反尖削比(即從翼根到翼尖弦長增加)。機翼為全金屬結構。每側機翼的後緣有兩段(最初為三段)長翼展固定式、地麵可調的襟翼。
著陸裝置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均有兩個機輪,前機輪可操縱。主機輪輪胎尺寸為1750×730毫米,前機輪輪胎尺寸為1200×4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