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是之時,中國有著廣闊的疆域,強大的軍力,發達的海上貿易,先進的城市和鄉村通信係統,高效廉潔的政府官員。這一切的一切,自然讓這些來自歐洲,身著亞麻或是棉布衣服的西夷敬服,看到中國富人,甚至中產之家都可以使用著華美的瓷器,穿著絲綢製成的華麗長衫,乘坐著式樣與西式馬車絕然不同,卻一樣高效舒適的馬車奔走於道路之上。而郵傳和驛站遍布全國,可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肩直行的大路直通全國南北,在不下於歐洲全境的遼闊土地上,大道和水網航線遍布,人民比較歐洲富足安樂。而更讓這些先行來到中國的教士害怕的是,原本在十年間還是純粹的農耕民族,對海洋和海外領土絲毫不感興趣的中國政府,似乎越來越重視著與往昔華夏帝國所看不起的蠻夷爭奪利益。整個南洋的海麵,現下已遍布著中國的商船,在荷蘭等海上強國的海域之外,便是飄揚著中國水師軍旗的強大艦隊。


    被張偉注視的同時,湯若望亦在思索眼前的這位皇帝。他剛剛年過三十,在政治家來說,尚且年青。甚至對不少從小就受到政治教育的歐洲貴族來說,這個年紀還是泡在舞會尋求伴侶的荒唐年紀。而此人,由下層平民,甚至據傳言來說,是不光彩的海盜起家。然而就是他,正在雄心勃勃的意欲染指海外,稱雄於南洋。與傳統的中國開國皇帝不同,這位皇帝在一統天下後並未馬放南山,而是在南方諸省整編軍力,訓練新兵,很顯然,這些召募自南方的士兵絕對不會是為了投放在北方戰場,最可靠的推想,便是皇帝意欲對南洋諸島,或是對安南等半島國家用兵。想到此處,他不免憂心仲仲,任何一個國家崛起都不足以與中國的擴張更令人害怕。這個國家超強的凝聚力和重視家庭的生育能力,還有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隻要給他們一個空間,就會凝聚強大成不可動搖的力量。


    正當他滿腦門子黃禍、文明崩毀之時,張偉卻突然開口向他道:“湯主教大人,朕令你挑選的通事官都在此處了麽?”


    “是,陛下。懂英語的教士十人,懂法語、德語、拉丁語的教士五人,悉數帶到。”


    見皇帝訊問,一直站在殿門處的一眾教士魚貫而入,一起向張偉躬身行禮如儀。卻聽得皇帝向他們問道:“你們都是來中國傳教,現下朕派你們回國,可有不情願的?若有,可挑選人替換,不可勉強。”


    眾教士齊聲道:“臣等都很願意,並無勉強。”


    張偉轉身湯若望笑道:“湯教士,你可願意回家探望一下家人麽?不妨隨船同去。此次派往歐洲的使團所乘坐的大船,都是依著在南京工部所管轄的寶船司搜羅出來的圖紙所造的大型寶船,當年往返數萬裏,未有海難而亡者,很是安全。最大的吃水兩千噸,站在船頭,如登南京城頭。如此安全,你不妨隨之還鄉,再在歐洲幫著招募一些教士、教師一同返來,如何?”


    湯若望躬身答道:“臣自離開科隆家鄉,便已傳播上帝福音為已任,不敢有一天懈怠。此事隨著使團至歐洲,還是讓這些想念家鄉的年青人去吧,臣願意留下來繼續為上帝和陛下服務。”


    在心中略一思索,湯若望又笑道:“不知道陛下此次派遣使團,除了答謝英王好意之外,還有什麽政治上的考量。若是有,不妨吩咐給這些教士,方便他們更好的為陛下服務。”


    “你是擔心朕意圖染指歐洲麽?”


    “臣並沒有這個意思,隻是……”


    張偉大笑道:“湯教士雖然以上帝使者的身份自詡,還是不能忘記自已是一個歐洲人,是一個白種人。當黃麵孔的蠻人以強大的武力,以強橫的姿態橫空出世時,湯教士心中不安,是吧?”


    見湯若望一臉尷尬,張偉斂了笑容,正色道:“其實你到不必擔心。朕的胃口再大,亦不可能意圖染指歐洲。此時你們雖然內部打的乒桌球乓,隻怕朕的大軍一到,不,哪怕是朕的使團一到,感覺到東方黃禍危脅的歐洲各國,立時會攏成一團,一起對付來自遠方的蠻族危脅。況且,咱們此次過去,倚靠的就是你們這些教士做通事官,沒有他們的協助,使團能耐再大,也無法得到各國的確實情報,湯教士又何苦擔心呢?”


    說罷,走下禦座,向那些將隨同中國使團遠涉海外萬裏,為中國與西方正式官方的溝通為中間人的教士們一一執手問好。待那些教士一個個感激涕零,信誓旦旦保證一定會好好的幫助皇帝和中國政府完成使命,張偉這才命他們退出,準備行程裝備。


    他又與湯若望商議半響,決定立刻在南京等衝要大城開辦通事學院,招募大量優秀官學子弟,專一學習英法德等歐洲諸國語言。湯若望視辦學為宣揚基督恩德的大好良機,而張偉則決意培養出一大批通曉外語,又並非是純粹隻懂得口語的涉外商人,而是以優良國學底子,輔助以外語,再從中挑選一些人才學習軍事知識,到時候與歐洲互派使團之時,這些學子學業有成之後,便可以成為中國擴張海外的耳目。


    待湯若望辭出之後,張偉見陳貞慧仍在發呆,便向他笑道:“年紀輕輕,切莫效老夫子!朕此次決意以過百艘寶船軍艦,載商人、儒、釋道、並貨物軍士,共三萬人,往歐羅巴洲出使,宣揚大漢國威!而你,便是使團正使,李侔為將軍,統領隨行漢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