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慧愕然失驚,下意識向張偉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如此不過徒耗國力,疲敝民力,臣竊以為陛下不智。陛下,豈不聞當年成祖事乎?”
“你懂什麽,鄭和的榮耀和光輝,千載之下仍可使後人銘記!朕派你為使,是因為你性格還有幾分倔強,又是文辭飽學之士,在國內就小有名氣,派你出使,亦不會失國家體麵。朕不是明皇,好大喜功無能之輩。寶船上的貨物,帶到歐洲盡數高價出售,再以當地土產運回,一來一回,不但不致虧損耗費國家財力,還可賺回現下十個縣的賦稅。貿易賺的越多,收取的賦稅越低,甚至數十年後,完全不收田賦,亦是未嚐不可。漢帝以三十稅一名垂千古,朕未必不能做不收百姓田賦的千古第一帝!”
陳貞慧不是蠢材,知道率領如此大的使團出使,又是有利可圖之事。千百年後,後人亦會記得自已名號,又是皇命,不會被時人指斥,又何必再加頂撞。當下俯首低頭,向張偉道:“是,臣謹遵陛下聖諭,出使西洋,一定會墮大漢國威!”
張偉滿意一笑,又向李侔道:“他不懂軍務,凡有迎知做戰之事,你一力承當!你的年紀尚小,又不曾為統兵大將,原本此事不該由你來為主將。不過我想起你在開封一戰時的英勇機智,便決意給你這個機會。名將,亦要人慧眼栽培!好生去做,朕寄厚望於你。”
李侔心中一陣激動,卻牢記乃兄吩咐,隻抿了抿嘴,便向張偉答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十六章 無雙艦隊
待見這兩人亦退出殿外,張偉心中高興,拔腳便往坤寧宮而去。待到了宮外階下,他遠遠看到皇長子與公主皆在殿內,心中更是喜歡,急步而進,向暖閣內正倚枕看書的柳如是笑道:“皇後,過幾天大船出海,陪朕去瞧瞧熱鬧。這次重鑄寶船,可費了不少精神銀倆。那些寶船都是千辛萬苦尋了圖紙依著原樣所造,隻是改了船帆式樣,加了指南針六分儀在船上,其餘皆依古製。高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分為座船、糧船、戰船、水船……”
柳如是見他高興如此,如同一個孩童一般,亦是隨之微笑。因站起身來,向張偉一躬,笑道:“賀喜陛下,恭喜陛下。寶船出海,到達西洋之時,便是陛下的德威加之於數萬裏之外,使得洋夷亦皆敬服大漢天威,臣妾亦著實為陛下歡喜。到時,臣妾定帶著皇兒皇女,隨同陛下一起為寶船壯行。”
“好,好好!”
張偉正欲坐下,那正殿玩耍的皇長子卻知道父親到來,遠遠往這邊奔跑過來,他此時正是頑皮年紀,一路上小跑大跳,歡呼大叫,卻不防殿內地滑,一腳踏空,竟致跌倒。
見皇長子跌倒,睡在地上大哭,那些服侍他的伴當保姆和宮女立時大驚,又因皇帝在場,很怕受到重罰,各人慌忙跑上前來,就欲將皇長子扶起。
“不要動!”一眾宮女保姆正在慌張,卻又被張偉一聲斷喝,各人忙直起身來,看向張偉,不知道他是何用意。
“不準扶他,讓他自已起來。”
見各人並柳如是都在詫異,張偉坐上座椅,端起新奉掃熱茶,啜了一口,微笑道:“自此之後,皇長子漸知人事,凡有摔倒跌滑,皆由他自身爬起。有敢助其力者,哄拍誘導者,一律逐出宮去。不但是她,過兩年公主長大一些,亦是如此辦理。”
他見柳如是臉色漸漸蒼白,忙拍拍她手,笑道:“這裏麵有學問,教養皇子方法我早有成算,待我同你解釋。”
見她臉上漸漸回過顏色來,他便先不說此事,隻是目視著兒子慢慢扭著身體爬將起來,他微笑道:“國事如此升騰興旺,我委實高興。不過在我身後,你也需得站起身子,自立自強才是。”
新漢二年五月中,正是一年中好時節。蘇州太倉劉家港碼頭草長鶯飛,鮮花著綿,小小鎮子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萬人,聚集在屯泊船隻的碼頭上下,做著開航前的準備工作。
就在碼頭港口之內,三百餘艘寶船戰艦以燕字型排列,中央最大的就是陳貞慧等正使官員所居住的寶船,高四十八丈,寬二十一丈,吃水達五千餘噸的特大寶船居中,其餘寶船亦是相差不遠,在寶船外圍,又有眾多運載著糧食、清水、藥品的糧船、水船等輔助船隻。做為引導和護翼的戰艦,由十六艘裝備著六十四門火炮的主力一級大艦為先導,其餘裝備四十四與三十二門火炮的二三級戰艦三十艘在兩翼展開。擁著著幾千水手的四千名陸戰水兵的強大武力,三分之一的漢軍水師實力聚集此地,預備著繼鄭和之後,駛向更遠的,更現實意義上的西洋,向蠻夷宣揚大漢帝國的德威。
“皇帝車駕來了!”
與急著將最後準備工作做完的水手和隨船同去之人不同,這劉家港的鎮上百姓先是攜老帶幼,在碼頭四周觀看著這難得的盛景。待知道皇帝亦會親身來此,為遠航的子民送行,整個鎮上的百姓誰不想一睹皇帝天顏,以為將來吹牛的資本?鎮口處原本就聚集了不少等候的百姓,待看到遠方煙塵升騰,顯是大股車騎前來,各人交口相傳,都雲皇帝車駕已至。
負責指揮步戰漢軍的李侔與遠征水師將軍黃龍並肩而立,在漢軍水師一級大艦懷遠艦的船頭,向遠方的劉家港鎮口處眺望。這兩人一個是前明舉人,地方豪強名人之弟,又是漢軍名人,馬術健兒,曾以數百騎馬踏開封堅城,使得闔城大亂,勇毅不可擋的小李將軍。一個是前明旅順口鎮防的水師總兵大將,曾經統領明朝北方的主力水師,手下戰艦過千,人馬數萬。旅順被滿人襲破之後,黃龍僥倖逃得性命,因畏懼崇禎好殺,便投了當時實力超卓,已隱然有兼併天下之誌的漢軍。隱姓埋名,為一水手,憑著自身才幹經驗,迅即由水手到艦長,現下又由艦長而指揮著如此強大的水師艦隊,又稟明張偉實情,恢復姓名,受封子爵,一時間風光之極,人生際遇如此,到也算是恍如隔世了。
“你懂什麽,鄭和的榮耀和光輝,千載之下仍可使後人銘記!朕派你為使,是因為你性格還有幾分倔強,又是文辭飽學之士,在國內就小有名氣,派你出使,亦不會失國家體麵。朕不是明皇,好大喜功無能之輩。寶船上的貨物,帶到歐洲盡數高價出售,再以當地土產運回,一來一回,不但不致虧損耗費國家財力,還可賺回現下十個縣的賦稅。貿易賺的越多,收取的賦稅越低,甚至數十年後,完全不收田賦,亦是未嚐不可。漢帝以三十稅一名垂千古,朕未必不能做不收百姓田賦的千古第一帝!”
陳貞慧不是蠢材,知道率領如此大的使團出使,又是有利可圖之事。千百年後,後人亦會記得自已名號,又是皇命,不會被時人指斥,又何必再加頂撞。當下俯首低頭,向張偉道:“是,臣謹遵陛下聖諭,出使西洋,一定會墮大漢國威!”
張偉滿意一笑,又向李侔道:“他不懂軍務,凡有迎知做戰之事,你一力承當!你的年紀尚小,又不曾為統兵大將,原本此事不該由你來為主將。不過我想起你在開封一戰時的英勇機智,便決意給你這個機會。名將,亦要人慧眼栽培!好生去做,朕寄厚望於你。”
李侔心中一陣激動,卻牢記乃兄吩咐,隻抿了抿嘴,便向張偉答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十六章 無雙艦隊
待見這兩人亦退出殿外,張偉心中高興,拔腳便往坤寧宮而去。待到了宮外階下,他遠遠看到皇長子與公主皆在殿內,心中更是喜歡,急步而進,向暖閣內正倚枕看書的柳如是笑道:“皇後,過幾天大船出海,陪朕去瞧瞧熱鬧。這次重鑄寶船,可費了不少精神銀倆。那些寶船都是千辛萬苦尋了圖紙依著原樣所造,隻是改了船帆式樣,加了指南針六分儀在船上,其餘皆依古製。高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分為座船、糧船、戰船、水船……”
柳如是見他高興如此,如同一個孩童一般,亦是隨之微笑。因站起身來,向張偉一躬,笑道:“賀喜陛下,恭喜陛下。寶船出海,到達西洋之時,便是陛下的德威加之於數萬裏之外,使得洋夷亦皆敬服大漢天威,臣妾亦著實為陛下歡喜。到時,臣妾定帶著皇兒皇女,隨同陛下一起為寶船壯行。”
“好,好好!”
張偉正欲坐下,那正殿玩耍的皇長子卻知道父親到來,遠遠往這邊奔跑過來,他此時正是頑皮年紀,一路上小跑大跳,歡呼大叫,卻不防殿內地滑,一腳踏空,竟致跌倒。
見皇長子跌倒,睡在地上大哭,那些服侍他的伴當保姆和宮女立時大驚,又因皇帝在場,很怕受到重罰,各人慌忙跑上前來,就欲將皇長子扶起。
“不要動!”一眾宮女保姆正在慌張,卻又被張偉一聲斷喝,各人忙直起身來,看向張偉,不知道他是何用意。
“不準扶他,讓他自已起來。”
見各人並柳如是都在詫異,張偉坐上座椅,端起新奉掃熱茶,啜了一口,微笑道:“自此之後,皇長子漸知人事,凡有摔倒跌滑,皆由他自身爬起。有敢助其力者,哄拍誘導者,一律逐出宮去。不但是她,過兩年公主長大一些,亦是如此辦理。”
他見柳如是臉色漸漸蒼白,忙拍拍她手,笑道:“這裏麵有學問,教養皇子方法我早有成算,待我同你解釋。”
見她臉上漸漸回過顏色來,他便先不說此事,隻是目視著兒子慢慢扭著身體爬將起來,他微笑道:“國事如此升騰興旺,我委實高興。不過在我身後,你也需得站起身子,自立自強才是。”
新漢二年五月中,正是一年中好時節。蘇州太倉劉家港碼頭草長鶯飛,鮮花著綿,小小鎮子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萬人,聚集在屯泊船隻的碼頭上下,做著開航前的準備工作。
就在碼頭港口之內,三百餘艘寶船戰艦以燕字型排列,中央最大的就是陳貞慧等正使官員所居住的寶船,高四十八丈,寬二十一丈,吃水達五千餘噸的特大寶船居中,其餘寶船亦是相差不遠,在寶船外圍,又有眾多運載著糧食、清水、藥品的糧船、水船等輔助船隻。做為引導和護翼的戰艦,由十六艘裝備著六十四門火炮的主力一級大艦為先導,其餘裝備四十四與三十二門火炮的二三級戰艦三十艘在兩翼展開。擁著著幾千水手的四千名陸戰水兵的強大武力,三分之一的漢軍水師實力聚集此地,預備著繼鄭和之後,駛向更遠的,更現實意義上的西洋,向蠻夷宣揚大漢帝國的德威。
“皇帝車駕來了!”
與急著將最後準備工作做完的水手和隨船同去之人不同,這劉家港的鎮上百姓先是攜老帶幼,在碼頭四周觀看著這難得的盛景。待知道皇帝亦會親身來此,為遠航的子民送行,整個鎮上的百姓誰不想一睹皇帝天顏,以為將來吹牛的資本?鎮口處原本就聚集了不少等候的百姓,待看到遠方煙塵升騰,顯是大股車騎前來,各人交口相傳,都雲皇帝車駕已至。
負責指揮步戰漢軍的李侔與遠征水師將軍黃龍並肩而立,在漢軍水師一級大艦懷遠艦的船頭,向遠方的劉家港鎮口處眺望。這兩人一個是前明舉人,地方豪強名人之弟,又是漢軍名人,馬術健兒,曾以數百騎馬踏開封堅城,使得闔城大亂,勇毅不可擋的小李將軍。一個是前明旅順口鎮防的水師總兵大將,曾經統領明朝北方的主力水師,手下戰艦過千,人馬數萬。旅順被滿人襲破之後,黃龍僥倖逃得性命,因畏懼崇禎好殺,便投了當時實力超卓,已隱然有兼併天下之誌的漢軍。隱姓埋名,為一水手,憑著自身才幹經驗,迅即由水手到艦長,現下又由艦長而指揮著如此強大的水師艦隊,又稟明張偉實情,恢復姓名,受封子爵,一時間風光之極,人生際遇如此,到也算是恍如隔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