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到一半時,張偉已不耐煩,卻又不想弄個拒諫的惡名,是以耐著性子聽他說完。待他說到崇禎如何如何之際,張偉已是心中大怒,卻又不想過份折辱於他,便冷冰冰答道:“史官不是諫官,隻需做好你的本份就是!”
見他漲紅了臉坐下,張偉到底是忍不住,又惡聲惡調說道:“今上是不盤剝百官和宗室,隻是商家和百姓們苦於商役和加賦,方學士世家子弟,文名響亮,自然是不會知道下層百姓的疾苦了。”
不再理他,又向何斌道:“廷斌兄,這麽著一弄,擴軍、在內地興建火器局等事,可算是立時能做將起來了吧?”
何斌笑咪咪站起身來,一搖一擺向外行去,當真是長袖善舞,風姿綽約。張偉衝著他背景叫道:“我一會便會明發手諭,諭令各地的漢軍動手,協同都察禦史們抄家拿人。戶部需盡速給兵部發文,給勘合拿錢!”
遠遠應了一聲,何斌心頭輕鬆,卻也懶得在這大殿內與張偉多耗。張偉見他不理會自已,早就去的老遠,心頭一陣光火,知道宮殿內到底令人拘謹,是以何斌不願多留應承。
慢慢坐回禦座,苦著臉看一陣空蕩蕩的大殿,隻有那方以智還在伏案疾書。他原本是歸都察院該管,後來張偉從善如流,設翰林院掌詔命、起居注、修史等事。原都察院派來的史官裁撤,改由翰林院每日派來史官輪值。這些人卻是比都察院的那些吏員們強過許多,不但是文彩了得,就是責任心也是強上百倍。是以現在竟然成了張偉的影子,除了張偉在後宮歇息之時,竟是每天都甩不脫他們。
嘆一口氣,卻因這強項書生想起那禮科給事中吳應箕封還詔命一事。因下令道:來人,速至文華殿宣吳遂仲、鄭瑄、張慎言來見!”
不一會功夫,殿外傳來囊囊靴聲,又有低語嘈雜,卻並不入內。張偉大聲問道:“何人至殿外喧譁?”
隻聽吳遂仲答道:“臣吳遂仲領內閣諸臣,奉諭來見。”
“進來!”
又稍待片刻,方見吳遂仲等點扶劍躬身而入。至張偉座前行了一禮,各依班次坐下。
張偉因問道:“你們既然到了殿外,為何不迅即入內,在外麵吵嚷什麽?”
鄭瑄躬身答道:“臣見園內有漢軍諸將軍徜徉流連,所行非禮。是以吩咐人去知會,命他們可居於一處待宣,不可於這宮室內亂走。”
“此事該當管漢軍軍法部管,尚有內廷侍衛監視左右,尚書管到他們頭上,亦是太有權了吧?”
被張偉冷冷一訓,又聽出他語意不善,看一眼神色,顯是怒氣勃發。鄭瑄卻也不管,因低頭道:“禮法乃是禮部當管之事,漢王既然說將軍們不歸我管。那麽今日的事我移文至軍法部馮將軍處,也就是了。”
不再與他糾纏此類細務,見幾名大臣都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顯是等自已發話。張偉便道:“請你們進來,是要議一下吳應箕封還詔書之事。”
身為內閣首相,吳遂仲自然是首當其衝。給事中封還詔書,此事在漢王治下卻也不是第一次。但此事涉及到後宮之事,各大臣自然也知道漢王必定會尋他們前來谘問,是以各人早有腹案,聽他言及此事,到也並不慌亂。
吳遂仲麵若沉水,向張偉答話道:“臣以為此是帝王家事,吳給事中未免太過多事。明朝製度,原本就是要在貧門小戶中選取後妃,以免外戚專權。太祖朝時,馬皇後農家女,以大腳母儀天下,有何不可?”
鄭瑄立時頂了回去,大聲道:“帝王家事,也是天下事,士大夫當以國事為重,帝王也自然如此。若以貧家女入宮自然無礙,然漢王夫人出身煙花柳巷,以為後妃自然不可。臣以為,吳應箕封還詔書,所行甚善。”
又向張偉道:“臣請殿下從諫,勿以私愛壞天下事。”
張慎言亦道:“天子無私事,漢王遲早即位登基,家事亦國事。冊立後妃一事,伏乞漢王慎思。”
張偉聽他們說的激烈,到覺好笑。以他的思維方式,自然不可能接受這麽荒謬的說法。因拂袖道:“我與柳氏乃是貧賤夫妻,俗語尚雲糟糠之妻不下堂。難道我拋卻元配,別冊他人,就符了道義禮法,令天下得安?當真笑話。”
斷然令道:“召你們來,並不是說吳應箕是不是有理。而是要說這給事中需行廢除,不再設立!”
他此語一出,不但張慎言與鄭瑄連聲反對,就是吳遂仲亦道:“給事中的封駁乃是對帝王行事的限製,漢王雖然英明神武,後世子孫未必如此。這製度還是留著的好。”
張慎言先是引經據典說的唾沫橫飛,待聽得吳遂仲之語,先覺其粗鄙,後來一想,到是至理明言。因也道:“明太祖立國之初,廢丞相,凡事自專獨行。他勤政的緊,每日批閱奏摺,處斷政務,一生中除了偶爾生病,從不荒疏政事。是以廢了丞相也不打緊。待到了他的子孫輩,立時就不成了。漢王今起於草莾,凡事英明睿斷,自然覺得給事中礙事。豈不知百年之後,隻怕有一給事中,可以令天下人受益呢!”
見幾人都是一臉惶急,張偉反道一笑,命幾人回座坐下,方道:“不設給事中,並不是說要獨斷專行。為帝王者固然要尊賢納諫,可做臣子的,便能保重一切出於公心,又或是某一人的思想,能左右全局麽?依著咱們現行的給事中製度,一有不對,某科的給事中即行封還。然後內閣重議,或是我重新下詔方可。那麽,若是那給事中是受人左右的麽?結黨以圖私怨的呢?或是其見識品識並不足以勝任?”
見他漲紅了臉坐下,張偉到底是忍不住,又惡聲惡調說道:“今上是不盤剝百官和宗室,隻是商家和百姓們苦於商役和加賦,方學士世家子弟,文名響亮,自然是不會知道下層百姓的疾苦了。”
不再理他,又向何斌道:“廷斌兄,這麽著一弄,擴軍、在內地興建火器局等事,可算是立時能做將起來了吧?”
何斌笑咪咪站起身來,一搖一擺向外行去,當真是長袖善舞,風姿綽約。張偉衝著他背景叫道:“我一會便會明發手諭,諭令各地的漢軍動手,協同都察禦史們抄家拿人。戶部需盡速給兵部發文,給勘合拿錢!”
遠遠應了一聲,何斌心頭輕鬆,卻也懶得在這大殿內與張偉多耗。張偉見他不理會自已,早就去的老遠,心頭一陣光火,知道宮殿內到底令人拘謹,是以何斌不願多留應承。
慢慢坐回禦座,苦著臉看一陣空蕩蕩的大殿,隻有那方以智還在伏案疾書。他原本是歸都察院該管,後來張偉從善如流,設翰林院掌詔命、起居注、修史等事。原都察院派來的史官裁撤,改由翰林院每日派來史官輪值。這些人卻是比都察院的那些吏員們強過許多,不但是文彩了得,就是責任心也是強上百倍。是以現在竟然成了張偉的影子,除了張偉在後宮歇息之時,竟是每天都甩不脫他們。
嘆一口氣,卻因這強項書生想起那禮科給事中吳應箕封還詔命一事。因下令道:來人,速至文華殿宣吳遂仲、鄭瑄、張慎言來見!”
不一會功夫,殿外傳來囊囊靴聲,又有低語嘈雜,卻並不入內。張偉大聲問道:“何人至殿外喧譁?”
隻聽吳遂仲答道:“臣吳遂仲領內閣諸臣,奉諭來見。”
“進來!”
又稍待片刻,方見吳遂仲等點扶劍躬身而入。至張偉座前行了一禮,各依班次坐下。
張偉因問道:“你們既然到了殿外,為何不迅即入內,在外麵吵嚷什麽?”
鄭瑄躬身答道:“臣見園內有漢軍諸將軍徜徉流連,所行非禮。是以吩咐人去知會,命他們可居於一處待宣,不可於這宮室內亂走。”
“此事該當管漢軍軍法部管,尚有內廷侍衛監視左右,尚書管到他們頭上,亦是太有權了吧?”
被張偉冷冷一訓,又聽出他語意不善,看一眼神色,顯是怒氣勃發。鄭瑄卻也不管,因低頭道:“禮法乃是禮部當管之事,漢王既然說將軍們不歸我管。那麽今日的事我移文至軍法部馮將軍處,也就是了。”
不再與他糾纏此類細務,見幾名大臣都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顯是等自已發話。張偉便道:“請你們進來,是要議一下吳應箕封還詔書之事。”
身為內閣首相,吳遂仲自然是首當其衝。給事中封還詔書,此事在漢王治下卻也不是第一次。但此事涉及到後宮之事,各大臣自然也知道漢王必定會尋他們前來谘問,是以各人早有腹案,聽他言及此事,到也並不慌亂。
吳遂仲麵若沉水,向張偉答話道:“臣以為此是帝王家事,吳給事中未免太過多事。明朝製度,原本就是要在貧門小戶中選取後妃,以免外戚專權。太祖朝時,馬皇後農家女,以大腳母儀天下,有何不可?”
鄭瑄立時頂了回去,大聲道:“帝王家事,也是天下事,士大夫當以國事為重,帝王也自然如此。若以貧家女入宮自然無礙,然漢王夫人出身煙花柳巷,以為後妃自然不可。臣以為,吳應箕封還詔書,所行甚善。”
又向張偉道:“臣請殿下從諫,勿以私愛壞天下事。”
張慎言亦道:“天子無私事,漢王遲早即位登基,家事亦國事。冊立後妃一事,伏乞漢王慎思。”
張偉聽他們說的激烈,到覺好笑。以他的思維方式,自然不可能接受這麽荒謬的說法。因拂袖道:“我與柳氏乃是貧賤夫妻,俗語尚雲糟糠之妻不下堂。難道我拋卻元配,別冊他人,就符了道義禮法,令天下得安?當真笑話。”
斷然令道:“召你們來,並不是說吳應箕是不是有理。而是要說這給事中需行廢除,不再設立!”
他此語一出,不但張慎言與鄭瑄連聲反對,就是吳遂仲亦道:“給事中的封駁乃是對帝王行事的限製,漢王雖然英明神武,後世子孫未必如此。這製度還是留著的好。”
張慎言先是引經據典說的唾沫橫飛,待聽得吳遂仲之語,先覺其粗鄙,後來一想,到是至理明言。因也道:“明太祖立國之初,廢丞相,凡事自專獨行。他勤政的緊,每日批閱奏摺,處斷政務,一生中除了偶爾生病,從不荒疏政事。是以廢了丞相也不打緊。待到了他的子孫輩,立時就不成了。漢王今起於草莾,凡事英明睿斷,自然覺得給事中礙事。豈不知百年之後,隻怕有一給事中,可以令天下人受益呢!”
見幾人都是一臉惶急,張偉反道一笑,命幾人回座坐下,方道:“不設給事中,並不是說要獨斷專行。為帝王者固然要尊賢納諫,可做臣子的,便能保重一切出於公心,又或是某一人的思想,能左右全局麽?依著咱們現行的給事中製度,一有不對,某科的給事中即行封還。然後內閣重議,或是我重新下詔方可。那麽,若是那給事中是受人左右的麽?結黨以圖私怨的呢?或是其見識品識並不足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