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張廷玉在修著《明史》時寫道:“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書》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張居正,對神宗來說,是老師,是宰相,是他背後最強有力的靠山;是解決問題時的最佳顧問,是復興國家的得力助手。可是,君主變臉之快,讓人始料未及,真是伴君如伴虎。張居正在位時,他不是一直尊其為師嗎?那是出於需要與無奈。他早已對張居正的震主之威有所不滿,但形勢需要他,國家需要他,皇帝需要他。但當張居正站在皇帝背後指導一切的時候,大臣們眼裏就隻看到了張居正高大的政治背影,皇帝更像個擺設。正如王世貞在《張居正傳》中所記載:“當居正之進閣,閣臣凡六人……居正最後拜,獨謂輔相體當尊重,於朝堂倨見九卿,他亦無所延納;而間出一語,輒中的,人以是愈畏憚之,重於他相矣。”


    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他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他的關係在朝廷盤根錯節就是對神宗的威脅。在權力上,他和神宗成為對立麵。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裏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國家是我的,權力是我的先祖打拚下來的,你隻不過是我雇來的臣子,憑什麽讓你站得比我還高,把國家和皇權的大部分都攬入懷裏?那我還當什麽皇帝,老子的臉往哪裏擱?就算你在忠君愛國,那也不行,我的天威是否還在,這才是我最關心的。這就是帝王的邏輯。


    十多年來,張居正的角色從真正的老師逐漸地演變成皇權的籠子,隨著神宗日益膨脹的皇權意識,終有一天他要突破難以釋懷的鬱悶。終於,機會來了。張居正死後,這個已經成年的以享樂和追求財富積累為天性的年輕皇帝,飛出了籠子,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變得如此強大,他開始尋找一種復仇的快慰。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禦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潘晟是張居正生前所推薦的官員,他的下台,標誌著暴風驟雨的到來。不久,皇帝下了一道詔書稱,過去丈量全國的土地,出現過許多不法行為,主要是各地強迫田主多報耕地,或者虛增麵積,或者竟把房屋、墳地也列入耕地,兩地方官則以此爭功。鑑於弊端如此嚴重,那一次丈量不能作為實事求是的稅收依據。年輕的皇帝認為由於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而實施了一大仁政,給了天下蒼生以蘇息的機會。他沒有想到,這道詔書雖然沒有提到張居正的名字,但一經頒布天下,過去按照張居正的指示而嚴格辦理丈量的地方官,已被指斥為佞臣;沒有徹底執行丈量的地方官,卻被田主頌揚為真正的民之父母。風往哪邊吹,樹朝哪邊倒,反張的運動由此揭開了序幕。


    反張運動的範圍和力度越來越大,參與的人深知政治形勢已經大不相同,管他張居正是誰,管他以前對自己有多少恩寵,跟著大勢走就萬事大吉。他們揭發事實,製造輿論,汙衊醜化張居正。言官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刻棺戮屍。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


    到1582年年底,張居正去世僅僅半年,他已經被蓋棺論定,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囹爵、任用私人、放縱奴僕、淩辱紹紳等,也就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居心叵測。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朝堂上卻沒有人敢為居正說句公道話。


    為國家操勞一生,鞠躬盡瘁,得來的卻是家破人亡的慘劇,一個對國家有卓越貢獻的大臣卻是如此下場,說起來讓人寒心。寒心不隻是就事情本身,更是對皇權無情的感嘆。封建王朝的皇權無所謂恩情,它太現實了,隻有對臣子有限的需要,你完成了該完成的未必是好,隻要觸及了皇權的毫毛,功勞再大也敵不過他的輕輕一擊。


    直到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但一切都晚了,無濟於事。所謂“麵勞瘁於國事,人亡而政息”,就這麽回事。


    可憐生前身後名,對於張居正,有人罵,有人捧,但時間總能讓歷史恢復原貌,彰顯公正的一麵。正如朱東潤所說:“‘‘譽之者或過其實,毀之者或失其真’‘,是一句切實的批評。最善意的評論,比居正為伊周,最惡意的評論,比居正為溫莽。有的推為聖人,有的甚至斥為禽獸。其實居正即非伊周,亦非溫莽;他固然不是禽獸,但是他也並不誌在聖人。”正是:生前功名身後事,是非任由後人評。


    神宗怠政:非亡國之君國卻從此亡


    這是一個“物極必反”的時代。在它的初期,本已露出了國家復興的曙光,然而,卻隨著帝王的沉淪而露出破敗之相。從國家改革之後的繁榮,軍事上的大放光輝,變成改革夭折、武事消弭、朝臣沉默、君主怠政,這種前後巨大的落差,讓後世之人無法洞悉其中的玄機。


    混世君王昏聵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於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於海英並收藏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