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後來被朱元璋知道了,他感慨地說:“朕謂斯刑酷矣,聞見者將以為戒。”意思是說我本以為那種刑法已經夠殘酷了,聽到看到的人都會引以為戒,哪裏想到,竟然還有人“肢體殘壞,形非命存,惡猶不已,仍賣官糧”。他憤怒地問道:“此等凶頑之徒,果將何法以治之乎?”所以,嚴刑峻法是無可選擇的選擇。


    為了反腐懲貪,朱元璋不得不使用重典。朱元璋一朝的刑罰讓人聞之生畏,以致幾百年後的文豪魯迅對此也大為感慨,說刑罰如此之殘酷,令人感到不像是在人間。但是,不論如何處罰,頂風作案者仍然沒有收斂。在朱元璋看來,對於貪官汙吏,除了嚴刑重典,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朱元璋嚴懲貪官汙吏的目的,從根本上說在於鞏固自己的統治,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老百姓的利益,因此使當時的吏治得到了澄清。《明史·循吏傳》裏記載,明朝歷代,僅洪武一朝的清官數量就占整個明王朝清官總數的三分之二!這不僅緩和了官府和百姓之間的矛盾,而且成為明初完成國家統一、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的有力保障。


    值得人思索的是,朱元璋一再申明:“吾當亂世刑不得不重,子孫們治平世,刑自當輕。”這一點也足以看出朱元璋對自己用重典的清醒認識。


    總之,朱元璋初登皇帝寶座,看著自己用雙手打下來的大好河山,自是無限感慨,也無限珍惜,因此,他持身勤儉,治國勤奮,在他的用心經營下,明朝初年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終於開創了明初幾十年的大國盛世局麵。


    但是朱元璋的強勢,使得他傾向於剛猛治國,從而為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使得後人對他的情感與評價趨向於複雜化。


    皇權、相權在一身


    經過十幾年的精心治理,大明王朝逐漸走上了正軌,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朱元璋心裏真是美滋滋的。當他在皇宮內院悠閑地踱著步,想著自己的江山社稷時,突然有一個問題從他心底冒了出來,讓他心驚肉跳:自己已然年邁,來日也許不多,怎樣才能讓辛苦打拚來的江山千秋萬代呢?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獨攬大權。於是他將目光轉向了當朝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大張旗鼓地製造的胡惟庸案,其原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沒有人能夠觸摸到它的真相,很多說法都是後人的分析與猜測。


    關於胡惟庸獲罪的原因,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胡惟庸位高權重,心生他意,同倭寇與舊元勾結,意在弒君,結果事情敗露。另一種說法是胡惟庸引朱元璋來家裏觀看醴泉,這被認為是天賜的祥瑞之事,所以朱元璋欣然前往,結果在路上被一個宦官攔住,訴說胡惟庸謀反的陰謀。


    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是疑點重重,真實情況已無從考證。但是胡惟庸謀反一事,在皇帝那裏就是事實,這是十惡不赦之大罪,死是死定了,沒想到他的死,卻使許多人受到牽連。開始是他的家人,被誅了三族,連同同謀及告發者一併斬首。隨後朱元璋藉此東風,一舉撤銷中書省,不再設丞相。隨後又追查了依附胡惟庸的官員和六部官屬。結果此案遷延十餘年,大小官員被處死者多達三萬餘人,朝野震動。雖然胡惟庸是一個政治小人,品格也有問題,但是被處死的三萬餘人中也有許多無辜的生命,由此可見,朱元璋為自己的江山,將人性中最暴力的一麵展露無遺,留給後人一個猙獰的麵目。


    其實,胡惟庸也是一個“糊塗”的人,已有“前車之鑑”在那裏,他卻不會記取教訓。這“前車之鑑”就是一代賢臣,被譽為“張良在世”的劉基不明不白地死亡。劉基深深了解他的主子的脾氣,所以選擇功成身退,可是朱元璋曾明令:“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教。”意即凡不為朝廷出力的都要一律誅之,這語氣可不輕,然而劉基偏偏以自己“疾惡太甚”為由,拒絕出任宰相,朱元璋對此事很不滿,幾年後還藉故暗示他的這位有功臣子“忠臣去國,不潔其名”。劉基不為所動,朱元璋便才使出了最絕的一招——借刀殺人。這把刀就是左丞相胡惟庸,因為在選立丞相時,劉基直言胡惟庸之缺點,胡惟庸總是不失時機地進行報復。直到劉基病倒,朱元璋使出了這把“刀”,派胡惟庸去看望劉基,就是在這次探望過程中,胡惟庸拿出一種藥,劉基服下之後,“居一月而卒”。


    後來,胡惟庸案起時,有人揭發劉基為胡毒死,使他的罪狀上又加了重重的一條。總之,胡惟庸與其他三萬餘人就這樣丟了性命。而胡死的最大影響則是丞相一職的撤銷。


    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說道:自古以來,中國的皇權和相權是劃分的,即使兩種權力的比重不同,相權對皇權有一定的製約,並不是皇帝一人專製。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君主製國家以來,宰相或丞相就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政,位高權重。而政府真正由一個皇帝來獨裁,則是在明清兩代,始作俑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歷盡艱險登上皇位,他決不能容忍別人與他分享權力,因此他廢止宰相一職,並嚴格規定子孫們永遠不準再立宰相。殊不知世上的事情是沒有永遠的,從明朝中後期的事情來看,皇帝們總是濫用手裏的權力,為所欲為,最終沒能守住祖宗的這份基業,在祖宗這裏也許能夠找到根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於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於海英並收藏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