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美機的損失,美軍參謀人員還計劃在b-52機群到達目標之前,讓新型的f-111戰鬥轟炸機從低空偷襲北越的機場和飛彈陣地,因為f-111裝有先進的地形跟蹤雷達,能在夜間和複雜天氣下作戰。此外,為保證突擊部隊順利到達目標和返航,還配備了多架kc-135加油機,為營救落入北方領土的飛行人員,還配備了專門的救護飛機。
1972年12月18日夜,河內上空傳來了悶雷般的巨響,b-52在萬米高空一波接一波編隊而來。在目標上空,b-52根據統一命令一起打開彈艙,掛滿炸彈的彈架如同一串串巨大的葡萄暴露出來。投彈指令一下達,各機同時按下投彈電鈕,於是一枚枚高爆彈、燃燒彈、菠蘿彈、凝固汽油彈從空中滾滾落下,以"地毯式"轟炸的方式,用幾百噸炸彈將該地區炸成一片火海......
在b-52進入目標區和返航的路上,北越的防空高射炮火形成了一道道彈幕,大口徑高炮的炮彈在機群下方密密麻麻地炸開,但對在高空飛行的b-52形不成威脅。不過,12米長的薩姆飛彈卻令美機心驚膽戰,隻見一枚枚銀白色飛彈不時從機群中穿過,b-52轟炸機急忙撒出幹擾絲,吸引薩姆飛彈的製導雷達去跟蹤幹擾絲。f-105"野鼬鼠"小隊也拚命向北越飛彈陣地投擲炸彈,從天上到地麵,爆炸聲、飛機俯衝的尖嘯聲、高射武器的發射聲匯成了一曲奇特的戰爭交響樂......
在第一夜的空襲中,北越防空部隊發射了200餘枚地對空飛彈,擊落3架-52飛機,擊傷2架。與此同時,北越b的米格-21殲擊機也進行了有力反擊。12月19日,美軍f-111戰鬥機在b-52轟炸機到達目標之前,再次對越南北方的機場進行了轟炸。這一天,河內防空部隊發射了180餘枚地對空飛彈,但隻擊傷2架b-52轟炸機。第3天,有3架b-52被擊落,美軍不得不改變戰術。
從第4天開始,b-52轟炸機進入和退出目標的航向變得多樣化,在起始點和目標之間變換了飛行高度,各批飛機之間採取不等的時間間隔,壓縮整個飛機突擊的時間以及加強對北越製導雷達的幹擾,因此,b-52轟炸機的損失大為減少。
在"後衛2"戰役的10幾天中,美軍b-52轟炸機共出動740架次,戰術飛機1800餘架次,突擊了河內、海防、太原等城市及附近的鐵路調車場、碼頭、發電廠、軍火庫和油庫等。在對3條鐵路的會合點東英車站的突擊中,b-52編隊(由15-30架組成)反覆轟炸6次,總投彈量達2250-4500噸,相當於二戰時1000架轟炸機的投彈量,轟炸的猛烈程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北越的防空力量也進行了猛烈的抗擊,共擊落b-52轟炸機27架。但這也隻占長達9年的越南戰爭中美軍損失飛機的極小部分。美國五角大樓的統計數字表明,印支戰爭中美軍官兵傷亡已達36萬人,在北越上空損失飛機達4125架。在叢林上空,數千名美軍飛行員因為這場侵略戰爭而失去了生命。
盡管美軍在"後衛"戰役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1973年初,美國國會還是作出了最後決定:“禁止再次捲入越南戰爭,停止給越戰撥款。"
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戰協定正式簽字生效。越南戰爭最終以美國不得不撤出印度支那而告結束。
山西劫俘
--美軍機降偷襲越南戰俘營
1970年11月,美軍為營救越戰戰俘,緩和國內日益高漲的反戰情緒,對越南山西戰俘營實施了一次直升機機降偷襲。這次襲擊計劃周密,準備充分,保密措施得力,具體實施也很順利。但由於紅河水漲,戰俘已被轉移,偷襲最終平空。雖然這次偷襲失敗了,但其對以後的特種空降的作戰程式產生了很大影響。
"象牙海岸"行動計劃出籠
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南行25公裏,是維吉尼亞州的貝爾保亞陸軍兵營,這裏駐紮著一支美國空軍特種情報部隊--第1127部隊。這支部隊的隊長是科拉上校,計劃部長是艾爾斯上校,還有一名軍士長,專門負責收集有關在越南的戰俘情報。
美軍從收集的情報中獲知,共有482名美國俘虜被關押在東南亞,其中80%關押在北越。而在這些俘虜中,半數以上是飛行員。
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召開的匯報戰俘情況的會議上,艾爾斯上校指著牆上的地圖說:“在北越的戰俘主要關押在花爐、杏村、祿村和山西4個戰俘營。花爐監獄位於河內市區內,是法國人建的,裏麵各種設施比較完備,大約關有100名戰俘。杏村監獄在河內市北麵,大約關有50名左右的戰俘。祿村戰俘營在河內以西約50公裏處。山西戰俘營在河內以西37公裏處。"
艾爾斯說到這裏,略微停頓了一下,在地圖上的河內周圍畫了一個小圈,接著說:"越南人把這幾所戰俘營集中在一個如此狹小的範圍內,實在是用心良苦。這樣做一方麵可逼起我們在轟炸河內時有所顧忌,以免誤傷自己人;另一方麵則是考慮萬一情況緊急,如我們發動攻勢,則可立即將戰俘轉移。"
艾爾斯還詳細介紹和分析了各個戰俘營的情況,認為最便於進行襲擊的是山西戰俘營:"山西戰俘營原是一所小學,後改成戰俘營,最近還擴建了內部設施,新建了崗樓和圍牆,裏麵關押了約60名戰俘。山西戰俘營位於紅河東岸,距西北城鎮住宅區約1.6公裏,周圍是水網稻田,地形開闊。在俘虜營院內有一塊兩個籃球場大小的操場,是理想的直升機著陸場。據偵察,院內有45名士兵守衛。周圍10裏的範圍內,有幾個北越軍隊的駐地,大約有1.2萬名軍人。從他們目前的反應速度來看,即使在高度戒備狀態下,趕到戰俘營也需10-15分鍾。如果我們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成功的把握是比較大的。"
1972年12月18日夜,河內上空傳來了悶雷般的巨響,b-52在萬米高空一波接一波編隊而來。在目標上空,b-52根據統一命令一起打開彈艙,掛滿炸彈的彈架如同一串串巨大的葡萄暴露出來。投彈指令一下達,各機同時按下投彈電鈕,於是一枚枚高爆彈、燃燒彈、菠蘿彈、凝固汽油彈從空中滾滾落下,以"地毯式"轟炸的方式,用幾百噸炸彈將該地區炸成一片火海......
在b-52進入目標區和返航的路上,北越的防空高射炮火形成了一道道彈幕,大口徑高炮的炮彈在機群下方密密麻麻地炸開,但對在高空飛行的b-52形不成威脅。不過,12米長的薩姆飛彈卻令美機心驚膽戰,隻見一枚枚銀白色飛彈不時從機群中穿過,b-52轟炸機急忙撒出幹擾絲,吸引薩姆飛彈的製導雷達去跟蹤幹擾絲。f-105"野鼬鼠"小隊也拚命向北越飛彈陣地投擲炸彈,從天上到地麵,爆炸聲、飛機俯衝的尖嘯聲、高射武器的發射聲匯成了一曲奇特的戰爭交響樂......
在第一夜的空襲中,北越防空部隊發射了200餘枚地對空飛彈,擊落3架-52飛機,擊傷2架。與此同時,北越b的米格-21殲擊機也進行了有力反擊。12月19日,美軍f-111戰鬥機在b-52轟炸機到達目標之前,再次對越南北方的機場進行了轟炸。這一天,河內防空部隊發射了180餘枚地對空飛彈,但隻擊傷2架b-52轟炸機。第3天,有3架b-52被擊落,美軍不得不改變戰術。
從第4天開始,b-52轟炸機進入和退出目標的航向變得多樣化,在起始點和目標之間變換了飛行高度,各批飛機之間採取不等的時間間隔,壓縮整個飛機突擊的時間以及加強對北越製導雷達的幹擾,因此,b-52轟炸機的損失大為減少。
在"後衛2"戰役的10幾天中,美軍b-52轟炸機共出動740架次,戰術飛機1800餘架次,突擊了河內、海防、太原等城市及附近的鐵路調車場、碼頭、發電廠、軍火庫和油庫等。在對3條鐵路的會合點東英車站的突擊中,b-52編隊(由15-30架組成)反覆轟炸6次,總投彈量達2250-4500噸,相當於二戰時1000架轟炸機的投彈量,轟炸的猛烈程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北越的防空力量也進行了猛烈的抗擊,共擊落b-52轟炸機27架。但這也隻占長達9年的越南戰爭中美軍損失飛機的極小部分。美國五角大樓的統計數字表明,印支戰爭中美軍官兵傷亡已達36萬人,在北越上空損失飛機達4125架。在叢林上空,數千名美軍飛行員因為這場侵略戰爭而失去了生命。
盡管美軍在"後衛"戰役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1973年初,美國國會還是作出了最後決定:“禁止再次捲入越南戰爭,停止給越戰撥款。"
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戰協定正式簽字生效。越南戰爭最終以美國不得不撤出印度支那而告結束。
山西劫俘
--美軍機降偷襲越南戰俘營
1970年11月,美軍為營救越戰戰俘,緩和國內日益高漲的反戰情緒,對越南山西戰俘營實施了一次直升機機降偷襲。這次襲擊計劃周密,準備充分,保密措施得力,具體實施也很順利。但由於紅河水漲,戰俘已被轉移,偷襲最終平空。雖然這次偷襲失敗了,但其對以後的特種空降的作戰程式產生了很大影響。
"象牙海岸"行動計劃出籠
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南行25公裏,是維吉尼亞州的貝爾保亞陸軍兵營,這裏駐紮著一支美國空軍特種情報部隊--第1127部隊。這支部隊的隊長是科拉上校,計劃部長是艾爾斯上校,還有一名軍士長,專門負責收集有關在越南的戰俘情報。
美軍從收集的情報中獲知,共有482名美國俘虜被關押在東南亞,其中80%關押在北越。而在這些俘虜中,半數以上是飛行員。
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召開的匯報戰俘情況的會議上,艾爾斯上校指著牆上的地圖說:“在北越的戰俘主要關押在花爐、杏村、祿村和山西4個戰俘營。花爐監獄位於河內市區內,是法國人建的,裏麵各種設施比較完備,大約關有100名戰俘。杏村監獄在河內市北麵,大約關有50名左右的戰俘。祿村戰俘營在河內以西約50公裏處。山西戰俘營在河內以西37公裏處。"
艾爾斯說到這裏,略微停頓了一下,在地圖上的河內周圍畫了一個小圈,接著說:"越南人把這幾所戰俘營集中在一個如此狹小的範圍內,實在是用心良苦。這樣做一方麵可逼起我們在轟炸河內時有所顧忌,以免誤傷自己人;另一方麵則是考慮萬一情況緊急,如我們發動攻勢,則可立即將戰俘轉移。"
艾爾斯還詳細介紹和分析了各個戰俘營的情況,認為最便於進行襲擊的是山西戰俘營:"山西戰俘營原是一所小學,後改成戰俘營,最近還擴建了內部設施,新建了崗樓和圍牆,裏麵關押了約60名戰俘。山西戰俘營位於紅河東岸,距西北城鎮住宅區約1.6公裏,周圍是水網稻田,地形開闊。在俘虜營院內有一塊兩個籃球場大小的操場,是理想的直升機著陸場。據偵察,院內有45名士兵守衛。周圍10裏的範圍內,有幾個北越軍隊的駐地,大約有1.2萬名軍人。從他們目前的反應速度來看,即使在高度戒備狀態下,趕到戰俘營也需10-15分鍾。如果我們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成功的把握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