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運輸船隊的領航艦"旭盛丸"首先遭難,8時18分,呼嘯而下的重磅炸彈接連命中"旭盛丸",該船立刻就被大火和濃煙所籠罩,搭載該船的日軍第51師團師團長中野少將和1600多名官兵,在"朝雲"號驅逐艦的救援下,勉強有800餘名被救起,其餘的800多人卻和"旭盛丸"一起被海浪吞噬了。
2日下午2時20分,沉重的馬達聲再次從雲端響起,死神的陰影遮住了木村船隊。一支由84架b-25重型轟炸機和120架戰鬥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又一次前來光顧。經過一場空中廝殺,匆匆趕到的30多架"零"式戰鬥機大部墜毀。這時美戰鬥機散開成掩護隊形,隻見b-25轟炸機一反常態,突然壓低飛行高度,從離海麵隻有不到50米的高度發了"跳彈攻擊"。這種新式攻擊方法,是將炸彈投於海麵,利用水麵的反彈作用,命中艦船的舷側,劇烈的爆炸造成船舷破裂,從而進水而沉沒。對於這一新式攻擊方法,日本人一無所知。隻見海麵上一枚枚高爆炸彈帶著呼嘯聲飛來,日各艦艦長開始還以為是魚雷攻擊,就趕緊讓艦隻規避,結果徒勞一場。這些重磅航空炸彈就像長了眼睛似的,從桅杆一般的高度射向日船。這時b-25機頭上的多挺機槍也開始以猛烈的火力向擁擠在甲板上的日軍掃射,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改進後b-25的效能。真是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屠殺!
這場攻擊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日運輸船隊幾乎全軍覆沒,5艘驅逐艦和3艘運輸船"建武丸"、"大井川丸"、"愛洋丸"沉沒,其他艦船也程度不同地受傷,人員傷亡無數。美機撤走後,殘缺不全的木村船隊在這片狼跡滿目的海麵上真是進退兩難。最後,在萊城的一再催促和臘包爾的強令下,也隻好硬著頭皮繼續航行了。
3月3日清晨,東方出現魚肚白,一眼就可看出,又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但對正在艱難航行的木村船隊來說,盡管有萊城那為數不多的戰鬥機的掩護,仍是充滿了不祥的感覺。
7時52分,正是擔任掩護的日機交接班時間,船隊上空有第1班和第2班共32架戰鬥機。在空戰的後期,第3班的18架飛機也匆匆趕來。這本來還是一支器具威力的空中掩護力量。可是,美軍也是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次幾乎出動了在紐幾內亞地區的全部作戰飛機約300餘架。美國人是誌在必得。
龐大的美軍突擊機群,分為3個層次向日艦襲來:戰鬥機散開在高空擔任掩護;b-17和部分b-25重型轟炸機在中空實行常規轟炸;經過改裝的b-25轟炸機實施低空"跳彈攻擊",對這支日本船隊所在海麵進行一次"海上地毯式"轟炸。
空戰首先在戰鬥機之間展開了,"零"式戰機盡管明知不是對手,仍拚出了全力,最終還是寡不敵眾,紛紛墜海。爾後,失去空中掩護的日船隊,幾乎隻剩下幹挨打的份了。美軍的轟炸機就像進行投彈比賽一樣,將一枚枚重磅炸彈輪流投向日船。不一會兒功夫,運輸船隻大部沉沒,驅逐艦也難逃厄運。最後,隻剩下中野師團長和1艘驅逐艦載著不到800名官兵搖搖晃晃地開到了萊城。
整個空襲作戰,美軍僅以損失6架戰鬥機的代價,擊毀日軍大型運輸船8艘、驅逐艦7艘,使日軍的全部作戰物資沉入了大海。此後,日軍再未向紐幾內亞地區派兵增援。這樣,萊城的命運也就在日軍大本營的記事本上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字。
爾後,山本即奉命用日本航空兵的精華--航空母艦艦載機去協助海軍岸基航空兵作戰,對已經失去的瓜島和正在失去的紐幾內亞地區的美基地進行報復性轟炸,以挫敗美軍的春季攻勢,爭取時間,加強防線。4月3日,山本司令長官幹脆離開他的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特魯克,親臨臘包爾前線指導作戰。4月7日,日機空襲瓜島,4月11日、12日、14日,日機相繼空襲了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等地。這種持續不斷地騷擾性空襲,使日機自身的損失遠遠大於對美軍造成的損失。為此,4月中旬,山本決定親自到索羅門群島北部的日本基地進行視察並鼓勵士氣。誰知這次視察竟使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名將命喪黃泉。
絕 密 電 報
對於山本的視察行動,臘包爾的大多數人都感到擔憂,今村大將更是如此。他給山本講了自己在布幹維爾附近曾遭到1架美國戰鬥機的攻擊差點喪命的經歷。但山本卻堅持己見,就連第11航空隊的司令也未能勸阻住。為此山本的親信參謀渡邊中佐親手草擬了日程安排送到第8方麵軍司令部。他要求派專人把日程表送去,但負責通訊的軍官卻說:必須用無線電發出。渡邊不同意,認為美國人能截收到電報並有可能破譯。可通訊官卻堅持道:"這部密碼4月1日才起用,不可能破譯。"
1943年4月13日黃昏,位於臘包爾的第8方麵軍司令部裏,終於發出了極其機密的無線電波。這一決定山本命運的絕密電波,飛越了遼闊的南太平洋海空,到達了日軍在北索羅門群島的各部隊。這一非同尋常的絕密電報全文如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4月18日視察巴萊爾、肖特蘭和布因的日程安排如下:
2日下午2時20分,沉重的馬達聲再次從雲端響起,死神的陰影遮住了木村船隊。一支由84架b-25重型轟炸機和120架戰鬥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又一次前來光顧。經過一場空中廝殺,匆匆趕到的30多架"零"式戰鬥機大部墜毀。這時美戰鬥機散開成掩護隊形,隻見b-25轟炸機一反常態,突然壓低飛行高度,從離海麵隻有不到50米的高度發了"跳彈攻擊"。這種新式攻擊方法,是將炸彈投於海麵,利用水麵的反彈作用,命中艦船的舷側,劇烈的爆炸造成船舷破裂,從而進水而沉沒。對於這一新式攻擊方法,日本人一無所知。隻見海麵上一枚枚高爆炸彈帶著呼嘯聲飛來,日各艦艦長開始還以為是魚雷攻擊,就趕緊讓艦隻規避,結果徒勞一場。這些重磅航空炸彈就像長了眼睛似的,從桅杆一般的高度射向日船。這時b-25機頭上的多挺機槍也開始以猛烈的火力向擁擠在甲板上的日軍掃射,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改進後b-25的效能。真是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屠殺!
這場攻擊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日運輸船隊幾乎全軍覆沒,5艘驅逐艦和3艘運輸船"建武丸"、"大井川丸"、"愛洋丸"沉沒,其他艦船也程度不同地受傷,人員傷亡無數。美機撤走後,殘缺不全的木村船隊在這片狼跡滿目的海麵上真是進退兩難。最後,在萊城的一再催促和臘包爾的強令下,也隻好硬著頭皮繼續航行了。
3月3日清晨,東方出現魚肚白,一眼就可看出,又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但對正在艱難航行的木村船隊來說,盡管有萊城那為數不多的戰鬥機的掩護,仍是充滿了不祥的感覺。
7時52分,正是擔任掩護的日機交接班時間,船隊上空有第1班和第2班共32架戰鬥機。在空戰的後期,第3班的18架飛機也匆匆趕來。這本來還是一支器具威力的空中掩護力量。可是,美軍也是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次幾乎出動了在紐幾內亞地區的全部作戰飛機約300餘架。美國人是誌在必得。
龐大的美軍突擊機群,分為3個層次向日艦襲來:戰鬥機散開在高空擔任掩護;b-17和部分b-25重型轟炸機在中空實行常規轟炸;經過改裝的b-25轟炸機實施低空"跳彈攻擊",對這支日本船隊所在海麵進行一次"海上地毯式"轟炸。
空戰首先在戰鬥機之間展開了,"零"式戰機盡管明知不是對手,仍拚出了全力,最終還是寡不敵眾,紛紛墜海。爾後,失去空中掩護的日船隊,幾乎隻剩下幹挨打的份了。美軍的轟炸機就像進行投彈比賽一樣,將一枚枚重磅炸彈輪流投向日船。不一會兒功夫,運輸船隻大部沉沒,驅逐艦也難逃厄運。最後,隻剩下中野師團長和1艘驅逐艦載著不到800名官兵搖搖晃晃地開到了萊城。
整個空襲作戰,美軍僅以損失6架戰鬥機的代價,擊毀日軍大型運輸船8艘、驅逐艦7艘,使日軍的全部作戰物資沉入了大海。此後,日軍再未向紐幾內亞地區派兵增援。這樣,萊城的命運也就在日軍大本營的記事本上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字。
爾後,山本即奉命用日本航空兵的精華--航空母艦艦載機去協助海軍岸基航空兵作戰,對已經失去的瓜島和正在失去的紐幾內亞地區的美基地進行報復性轟炸,以挫敗美軍的春季攻勢,爭取時間,加強防線。4月3日,山本司令長官幹脆離開他的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特魯克,親臨臘包爾前線指導作戰。4月7日,日機空襲瓜島,4月11日、12日、14日,日機相繼空襲了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等地。這種持續不斷地騷擾性空襲,使日機自身的損失遠遠大於對美軍造成的損失。為此,4月中旬,山本決定親自到索羅門群島北部的日本基地進行視察並鼓勵士氣。誰知這次視察竟使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名將命喪黃泉。
絕 密 電 報
對於山本的視察行動,臘包爾的大多數人都感到擔憂,今村大將更是如此。他給山本講了自己在布幹維爾附近曾遭到1架美國戰鬥機的攻擊差點喪命的經歷。但山本卻堅持己見,就連第11航空隊的司令也未能勸阻住。為此山本的親信參謀渡邊中佐親手草擬了日程安排送到第8方麵軍司令部。他要求派專人把日程表送去,但負責通訊的軍官卻說:必須用無線電發出。渡邊不同意,認為美國人能截收到電報並有可能破譯。可通訊官卻堅持道:"這部密碼4月1日才起用,不可能破譯。"
1943年4月13日黃昏,位於臘包爾的第8方麵軍司令部裏,終於發出了極其機密的無線電波。這一決定山本命運的絕密電波,飛越了遼闊的南太平洋海空,到達了日軍在北索羅門群島的各部隊。這一非同尋常的絕密電報全文如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4月18日視察巴萊爾、肖特蘭和布因的日程安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