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米賴蒙將情況向弗賴伯格作了報告,但弗賴伯格仍命令他全力反擊。
"總指揮閣下,我無力執行你的命令。敵人的火力特別是空中火力太猛!"沙米賴蒙旅長哀求道。
"沙米賴蒙旅長,"弗賴伯格生氣地喊道:"奪取馬拉馬機場,就是切斷了敵人的增援和補給線。隻有這樣,我們在克裏特島才有可能取勝!"
"總指揮,我明白反擊的意義,但我旅實在無力完成作戰任務,請求撤出戰鬥!"
聞聽此言,弗賴伯格不作聲了。其他對沙米賴蒙的了解,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沙米賴蒙這個享有"決死軍官"美名的上校是不會退讓避戰的。
弗賴伯格思索片刻,然後,咬咬牙,極不情願地對沙米賴蒙命令道:"那請你馬上撤出馬拉馬戰區吧!"
在紐西蘭第5旅撤出馬拉馬戰區的第2天,也就是23日淩晨,德國航空兵第8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對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實施了報復性轟炸,擊沉英海軍巡洋艦、驅逐艦各2艘,擊傷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迫使英艦隊撤回亞歷山大港。這樣,德軍不但享有了製空權,而且又奪得了製海權,於是,他們快速地從海上向克裏特島增援部隊和運送補給。
空降部隊得到補給後,集中兵力於24日黃昏前,占領了克裏特島西部地區,爾後繼續向東、向南成扇形展開和推進。
27日,義大利軍的一個加強團在蘇達港登陸,前來支援德軍空降部隊作戰。28日,德軍空降部隊攻占雷西姆農機場。29日,德空降兵西方集群和東方集群會合,並於黃昏前攻占伊臘克林城和機場。
告急報告一個接一個傳到弗賴伯格的司令部,終於,他操起無線電送話器向韋維爾上將報告了島上的不利形勢。最後,他對韋維爾請求道:"上將閣下,如果現在開始撤退,主力部隊還可以得到挽救,請您允許我們撤出戰鬥!"
從內心講,韋維爾決不同意弗賴伯格的請求,他太知道克裏特島對英軍的重要意義了。但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德軍的海空封鎖,他現在不能向島上增援一兵一卒,相反,德軍的援兵和補給卻源源不斷地運到島上,如果再硬挺下去,島上的幾萬官兵恐怕一個也撤不出來了。於是,在報請邱吉爾同意後,韋維爾向弗賴伯格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4月31日,弗賴伯格帶著苦戰倖存的17000多名官兵,乘坐英海軍艦船和商船撤到埃及、巴勒斯坦地區,另有6000多來不及撤離的官兵隻好向德軍投降。還有2萬多官兵永遠在克裏特島上沉睡了。
克裏特島大空降在經歷了12天血戰之後,終於降下帷幕。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空降戰役,德軍共空降了25000餘人,雖然最終占領了全島,但也付出了死傷1.4萬餘人的代價,並損失運輸機170餘架,大傷了德國空降兵的元氣。更重要的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和德國空降兵創始人斯圖登特在內,對空降兵的作用也產生了懷疑。因此,以克裏特大空降為轉折點,直到二戰結束,德國空降兵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大的作為。
未充分燃燒的"火炬"--英美軍阿爾及利亞空降作戰
1942年11月7日夜晚,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半島烏雲遮天,一片漆黑,天空不時期落著小雨。在燈火管製的聖伊瓦爾和普雷登納克機場上,由威廉·本特利上校指揮的美軍運輸機第60大隊的39架c-47運輸機整齊地停放在滑行道上,每架飛機的機翼下麵都站著美國傘兵第503團第2營的一小隊士兵,他們在等候登機起飛。他們的目標是奪取2413公裏外的阿爾及利亞奧蘭附近的機場,以配合美、英聯軍地麵登陸部隊執行"火炬"作戰計劃。
舉起"火炬"
"火炬"作戰是美英軍進攻法屬北非戰役的代號。法屬北非包括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當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向法國發動進攻,形勢日益危急時,法國政府於6月11日遷往都爾。14日巴黎失守後,又遷往南部城市波爾多。16日雷諾政府垮台,由84歲的貝當組閣。貝當於22日和24日分別同德國和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在軍事上無條件投降,同時法國也被肢解成兩部分。北部由德國占領,其餘非占領區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7月1日,貝當政府從波爾多又遷往維希,從此被稱為維希政府。
維希政府在法屬北非約有軍隊20萬人,飛機500架,在法國的土倫和法屬北非各港口有各種艦艇約80多艘。法屬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受維希政府管轄,他們認為1940年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貝當政府之命,因此是合法的。相反,他們認為戴高樂將軍以及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抵抗運動是非法的,因此把他們視為仇敵。又由於英國支持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並且曾同維希政府的武裝力量發生過幾次衝突,所以北非法國當局的反英情緒也很強烈。
早在1941年12月底,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從本國利益出發,在訪問美國旗間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在北非登陸的"體育家"作戰計劃,但因遭到美國三軍參謀長的反對而未實施。
"總指揮閣下,我無力執行你的命令。敵人的火力特別是空中火力太猛!"沙米賴蒙旅長哀求道。
"沙米賴蒙旅長,"弗賴伯格生氣地喊道:"奪取馬拉馬機場,就是切斷了敵人的增援和補給線。隻有這樣,我們在克裏特島才有可能取勝!"
"總指揮,我明白反擊的意義,但我旅實在無力完成作戰任務,請求撤出戰鬥!"
聞聽此言,弗賴伯格不作聲了。其他對沙米賴蒙的了解,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沙米賴蒙這個享有"決死軍官"美名的上校是不會退讓避戰的。
弗賴伯格思索片刻,然後,咬咬牙,極不情願地對沙米賴蒙命令道:"那請你馬上撤出馬拉馬戰區吧!"
在紐西蘭第5旅撤出馬拉馬戰區的第2天,也就是23日淩晨,德國航空兵第8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對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實施了報復性轟炸,擊沉英海軍巡洋艦、驅逐艦各2艘,擊傷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迫使英艦隊撤回亞歷山大港。這樣,德軍不但享有了製空權,而且又奪得了製海權,於是,他們快速地從海上向克裏特島增援部隊和運送補給。
空降部隊得到補給後,集中兵力於24日黃昏前,占領了克裏特島西部地區,爾後繼續向東、向南成扇形展開和推進。
27日,義大利軍的一個加強團在蘇達港登陸,前來支援德軍空降部隊作戰。28日,德軍空降部隊攻占雷西姆農機場。29日,德空降兵西方集群和東方集群會合,並於黃昏前攻占伊臘克林城和機場。
告急報告一個接一個傳到弗賴伯格的司令部,終於,他操起無線電送話器向韋維爾上將報告了島上的不利形勢。最後,他對韋維爾請求道:"上將閣下,如果現在開始撤退,主力部隊還可以得到挽救,請您允許我們撤出戰鬥!"
從內心講,韋維爾決不同意弗賴伯格的請求,他太知道克裏特島對英軍的重要意義了。但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德軍的海空封鎖,他現在不能向島上增援一兵一卒,相反,德軍的援兵和補給卻源源不斷地運到島上,如果再硬挺下去,島上的幾萬官兵恐怕一個也撤不出來了。於是,在報請邱吉爾同意後,韋維爾向弗賴伯格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4月31日,弗賴伯格帶著苦戰倖存的17000多名官兵,乘坐英海軍艦船和商船撤到埃及、巴勒斯坦地區,另有6000多來不及撤離的官兵隻好向德軍投降。還有2萬多官兵永遠在克裏特島上沉睡了。
克裏特島大空降在經歷了12天血戰之後,終於降下帷幕。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空降戰役,德軍共空降了25000餘人,雖然最終占領了全島,但也付出了死傷1.4萬餘人的代價,並損失運輸機170餘架,大傷了德國空降兵的元氣。更重要的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包括希特勒和德國空降兵創始人斯圖登特在內,對空降兵的作用也產生了懷疑。因此,以克裏特大空降為轉折點,直到二戰結束,德國空降兵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大的作為。
未充分燃燒的"火炬"--英美軍阿爾及利亞空降作戰
1942年11月7日夜晚,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半島烏雲遮天,一片漆黑,天空不時期落著小雨。在燈火管製的聖伊瓦爾和普雷登納克機場上,由威廉·本特利上校指揮的美軍運輸機第60大隊的39架c-47運輸機整齊地停放在滑行道上,每架飛機的機翼下麵都站著美國傘兵第503團第2營的一小隊士兵,他們在等候登機起飛。他們的目標是奪取2413公裏外的阿爾及利亞奧蘭附近的機場,以配合美、英聯軍地麵登陸部隊執行"火炬"作戰計劃。
舉起"火炬"
"火炬"作戰是美英軍進攻法屬北非戰役的代號。法屬北非包括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當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向法國發動進攻,形勢日益危急時,法國政府於6月11日遷往都爾。14日巴黎失守後,又遷往南部城市波爾多。16日雷諾政府垮台,由84歲的貝當組閣。貝當於22日和24日分別同德國和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在軍事上無條件投降,同時法國也被肢解成兩部分。北部由德國占領,其餘非占領區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7月1日,貝當政府從波爾多又遷往維希,從此被稱為維希政府。
維希政府在法屬北非約有軍隊20萬人,飛機500架,在法國的土倫和法屬北非各港口有各種艦艇約80多艘。法屬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受維希政府管轄,他們認為1940年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貝當政府之命,因此是合法的。相反,他們認為戴高樂將軍以及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抵抗運動是非法的,因此把他們視為仇敵。又由於英國支持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並且曾同維希政府的武裝力量發生過幾次衝突,所以北非法國當局的反英情緒也很強烈。
早在1941年12月底,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從本國利益出發,在訪問美國旗間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在北非登陸的"體育家"作戰計劃,但因遭到美國三軍參謀長的反對而未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