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期,每年的2月13日20點15分,德國東部每一個鄉村教堂的小鍾樓上,都不約而同地會響起沉悶而憂鬱的鍾聲。


    碧空鐵血--蘇德戰爭初期的空中作戰


    1941年6月22日淩晨3時,天空一片漆黑,大地還在沉睡。1000多架德軍輕型單、雙引擎轟炸機,乘濃霧航行在杳無人煙的沼澤和森林地帶,神不知鬼不覺地侵入了蘇聯領空。3時15分,德國轟炸機從高空俯衝而下,沖向預先偵察好的蘇軍機場,數百枚小型炸彈黑壓壓一起從天而降,落到整整齊平地停放在機場上的戰鬥機中間。希特勒全麵侵犯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了。


    突然性比飛機的數量更重要


    德國空軍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階段的任務是簡單又明確的:消滅蘇聯空軍及平地麵設施;這項任務完成以後,便集中力量支援挺進的德國地麵部隊。這兩項任務分別被稱為德軍空軍的第1任務和主要任務。因此,德國空軍必須首先完成消滅蘇聯空軍這個第1任務後才能集中力量去完成支援陸軍的主要任務。


    德軍的新式作戰飛機在設計上是比較先進的,但隻局限在幾種型號上。為了維持新式飛機的生產,德國當時主要依靠改裝和改進,而不是製造完全新型的飛機。標準的單引擎戰鬥機是m-109式,這種飛機在6000米的高度最大時速約640公裏,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是世界上最好的飛機。雙引擎轟炸機是m-110,它的作戰半徑比m-109大,在6000米高度的最大時速為570公裏。對地麵攻擊的主要攻擊機是“容克"87俯衝轟炸機,它是單引擎的,有別致的反鷗形機翼,由於受外部的炸彈架和固定起落架的影響,它的最大速度每小時隻有500公裏左右。這種飛機沒有戰鬥機護航是不能作戰的。


    德國空軍的編製是十分靈活的。它通常以航空隊為基礎,每個航空隊轄1個或數個軍。軍裏有幾個航空師。每個師裏有幾個大隊,大隊長的軍銜為上校,每個大隊有100多架飛機,大隊裏有3個或3個以上的聯隊。聯隊是基本的戰鬥單位和行政單位,一般1個聯隊駐紮在1個機場裏。每個聯隊下轄3個中隊,每個中隊約有10架或12架飛機。德軍空軍的1個空軍師大約有900架飛機。


    "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德國空軍飛機的良好率隻有70%。如果他們不是直到最後時刻才把飛機從西線調到東線來參加入侵,他們是可以把飛機的良好率提高到接近100%的。然而德國空軍作出的決定是,"突然性比飛機的數量更重要",因此,德國空軍參加對蘇作戰的1280架突擊飛機,在第1波次的突擊中隻用了868架。德國空軍退役上將奧托·霍夫曼·馮·瓦爾道在他的日記裏論及德國空軍在蘇德戰爭初期取得的成就時寫道:"突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80%應歸因於突然性。"


    為達成突然性,在關於首次空襲時間的選擇上,德國陸軍和空軍之間曾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陸軍的態度很堅決。陸軍指揮官希望在拂曉時發平地麵進攻,以便在戰術上達成最大的突然性,並避免夜間作戰指揮不便的困難。而空軍的使命則是消滅蘇聯空軍,使陸軍在作戰時不致遭到蘇聯空軍的突擊,並使自己能為進攻中的地麵軍隊提供空中支援。如果陸軍發起進攻在前,勢必會使蘇聯空軍有所警覺,很可能撤退到德國空軍襲擊不到的機場上去,或對德軍地麵進攻構成威脅。


    但由於"巴巴羅薩"作戰事關重大,空軍被迫採取了第2航空軍布魯諾·勒爾查將軍提出的妥協方案,事先挑選領航能力突出的幾十個優秀機組,使用特種殺傷炸彈,在陸軍中央集團軍群開始進攻的同時,突擊蘇聯的重要機場。突擊機群將以3機小隊為單位,每個小隊突擊1個機場。起目的一方麵是製造混亂,另一方麵則是防止蘇聯飛機進行疏散。


    對於執行任務的空軍機組也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第1航空隊新任情報處處長哈爾德格少校,事先為德國空軍參加"巴巴羅薩"行動的每1個大隊的大隊長都準備了一套密封的目標檔案,由大隊長將有關的目標資料傳達給各中隊長,再由中隊長傳達給各個機組。保密工作由各單位自行負責,許多機組在起飛前8小時才明確突擊的目標。德國空軍最後定下來的"巴巴羅薩"行動第1波突擊的目標是:31個機場,3個被懷疑是高級參謀部的機構,2個兵營,2處炮兵陣地,1處築壘陣地,1個油料庫以及塞瓦斯托波爾的港口設施。德軍空軍突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德國人和蘇聯人都感到震驚。"候鳥"築巢


    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對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並不是沒有察覺,但對戰爭爆發的時間卻未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他不相信法西斯德國會背離俾斯麥東方政策的傳統,在西方進行作戰的同時會向東對蘇聯發動戰爭。同時他還指望通過外交活動,盡量拖延開戰的時間。


    當時駐紮在蘇聯西部邊境軍區的部隊是列寧格勒軍區、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和敖德薩特別軍的部隊,其總兵力共170個師另2個旅,290萬人。防守國境線的有53個邊防總隊和9個獨立邊防大隊。然而邊境各步兵師均有很大缺額,接編製,一個步兵師應有14500人,但各師實際上隻有9000至12000人。蘇軍的這些部隊又分散在從巴倫支海到黑海之間的遼闊地區內,戰線(包括海岸線)共長4500公裏,170個師占領的正麵達3375公裏,距國境線最近的各軍區邊境集團軍部隊總共才有56個師另2個旅,而且這些部隊分散在縱深達50公裏的範圍內,第2梯隊和預備隊則配置在距離邊境100至400公裏的縱深內,所有的坦克師都編在第2梯隊和預備隊內。裝甲部隊雖有20個機械化軍,但絕大多數仍處於組建階段,其中13個機械化軍直到戰爭爆發前夕尚未領到新兵器,實際上是沒有戰鬥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琦並收藏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