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8日,據偵察報告,又有數十架敵方運輸機運送部隊到西班牙,而且護航兵力很少。政府軍立即出動了28架nid-52殲擊機進行攔截。不料,叛軍早有準備,運輸機編隊還未進入西班牙領空時,已有2個中隊的亨克爾-51殲擊機從西班牙境內起飛加入編隊進行護航。政府軍飛機還未接近敵運輸機編隊,亨克爾-51機群已迎了上來。nid-52飛機性能落後,其速度和機載火力都遠不如敵機,格鬥中完全處於被動局麵。一場空戰過後,政府軍損失了9架飛機,而叛軍僅有1架sm81轟炸運輸機被擊落、1架亨克爾-51殲擊機被擊傷。這次行動後,政府軍被迫暫停了大規模的攔截行動,而改用單機或雙機小編隊進行襲擾。待蘇聯、法國援助西班牙飛機到達時,敵方空運行動已基本結束。於是,援助飛機便主要用於奪取作戰地區的製空權和支援地麵作戰。
當蘇聯誌願軍空軍部隊部署到西班牙之後,政府軍方麵的空戰任務很大一部分交由蘇聯顧問指揮。1938年7月的一天,蘇聯空軍顧問普圖欣得知叛軍在加拉皮尼廖斯機場集中了上百架飛機,準備第二天對政府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空襲。普圖欣採取了果斷的行動,他命令分散在3個機場的5個大隊近80架n-15、n-16殲擊機,在敵空襲前對敵實施反空襲。接到命令的航空兵部隊連夜進行準備,利用夜暗掩護,飛向敵方機場。當飛機抵達加拉皮尼廖斯機場時,已是拂曉時分,從空中依稀可以看見機場排列整齊的飛機和忙於加油掛彈的人員。蘇聯誌願軍空軍立即發起了攻擊。一架架敵機中彈起火,飛機的爆炸又引爆了周圍的加油車和裝載炸彈的車輛,機場上火光一片。幾架停在跑道邊的飛機強行起飛,剛剛離開地麵便被蘇軍飛機擊落。半個小時以後,停在機場上的飛機大部分被擊毀,叛軍空軍遭受了巨大損失,很長一段時間未能再對政府軍採取大規模空襲行動。而蘇聯誌願軍在這次戰鬥中僅被地麵炮火擊落2架飛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內戰中,雙方空軍在支援地麵作戰的同時,還參加了海上作戰。1938年5月6日,在瓦倫西亞附近的海戰中,蘇聯誌願軍出動大量飛機配合政府軍海軍作戰,向展開的敵艦發起攻擊。轟炸機群集中突擊了一艘大型巡洋艦,巡洋艦中彈起火,在艦隊2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準備脫離戰場,返回自己的基地。新趕到的蘇聯誌願軍cb-2轟炸機編隊奉命追擊該艦。轟炸機群對已脫離艦隊掩護的巡洋艦又一次發起了攻擊,很快將其擊沉,創下了在西班牙內戰中用飛機擊沉大型軍艦的記錄。
西班牙內戰是兩次世界大戰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戰爭中,各軍事強國紛紛藉此機會檢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修訂原有的作戰方法,製定出了新的戰術,輪訓了部隊,提高了戰術素質。如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使用的容克係列轟炸機就是在這次戰爭中肯定下來的;而道尼爾-172、亨克爾-177、梅塞施米特-109等機型則是通過這次戰爭的檢驗進行了改進。蘇聯空軍也在這次戰爭中檢驗了自己的飛機,改進了戰術,肯定了航空兵在支援地麵作戰和奪取製空權中的重要作用,確立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兵力的原則。
哈勒欣河上空的較量
日本是一個20世紀初期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隨著其 經濟的發展,它在軍事上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在短短的時間裏,它迅速擴建了一支與其國土麵積很不相乘的數百萬之眾的軍隊,平空軍也發展成一支擁有數千架飛機的強大力量。對亞洲一些地區的侵略行為連連得手,更加助長了它的囂張氣焰。
然而,當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占領中國東北後企圖繼續西犯時,卻遭到了迎頭痛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已霸占中國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者又企圖侵占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遠東地區。1939年5月11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被蘇軍打死,向中蒙邊境蒙方一無名高地發起進攻,並動用了10餘架飛機對高地進行轟炸,很快奪占了該高地。事後,蒙軍進行了反擊,戰爭逐步升級。
6月初,日本第6集團軍對蒙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且動用了日軍在偽滿洲國境內的大部分飛機。由於當時蘇聯空軍在該地區駐軍很少,日本人很快奪取了哈勒欣河作戰地區的製空權。
蘇聯空軍緊急動員,從幾個邊境軍區抽調了800餘架飛機趕至蒙古的前進機場,與日本航空兵為爭奪製空權展開了較量。6月12日,日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派出強大的機群對蒙軍和蘇軍的陣地進行突擊。蘇軍立即出動了60架n-15殲擊機截擊。突然出現的蘇軍機群,打亂了日軍毫無戒備的航空兵編隊,本來準備對地麵進行強擊的日軍殲擊航空兵急忙應戰。n-15殲擊機很快擊落了數架日軍轟炸機。日軍殲擊機企圖撕開n-15的陣形,但蘇機一直保持編隊,前後掩護,使日機始終無隙可乘。20分鍾後,日軍約50架殲擊機加入戰鬥,它們從高處向蘇軍n-15編隊發起了攻擊。蘇編隊指揮員立即命令部分兵力迎擊來敵。戰鬥在兩個高度層次同時展開,進行得更加激烈。蘇機已無法保持原有隊形,遂以單機與敵格鬥,空中一片混亂。雙方不時有油料耗盡的飛機退出戰場,立即又有新投入的兵力加入戰鬥,空戰規模越來越大。戰鬥最激烈時,交戰飛機多達280餘架。由於空中飛機密度過大,雙方都出現了誤傷己方飛機的現象。這次空中交戰持續了整整8個小時,蘇軍損失了34架飛機,擊落擊傷日機50多架。蘇聯空軍首次大規模參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
當蘇聯誌願軍空軍部隊部署到西班牙之後,政府軍方麵的空戰任務很大一部分交由蘇聯顧問指揮。1938年7月的一天,蘇聯空軍顧問普圖欣得知叛軍在加拉皮尼廖斯機場集中了上百架飛機,準備第二天對政府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空襲。普圖欣採取了果斷的行動,他命令分散在3個機場的5個大隊近80架n-15、n-16殲擊機,在敵空襲前對敵實施反空襲。接到命令的航空兵部隊連夜進行準備,利用夜暗掩護,飛向敵方機場。當飛機抵達加拉皮尼廖斯機場時,已是拂曉時分,從空中依稀可以看見機場排列整齊的飛機和忙於加油掛彈的人員。蘇聯誌願軍空軍立即發起了攻擊。一架架敵機中彈起火,飛機的爆炸又引爆了周圍的加油車和裝載炸彈的車輛,機場上火光一片。幾架停在跑道邊的飛機強行起飛,剛剛離開地麵便被蘇軍飛機擊落。半個小時以後,停在機場上的飛機大部分被擊毀,叛軍空軍遭受了巨大損失,很長一段時間未能再對政府軍採取大規模空襲行動。而蘇聯誌願軍在這次戰鬥中僅被地麵炮火擊落2架飛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內戰中,雙方空軍在支援地麵作戰的同時,還參加了海上作戰。1938年5月6日,在瓦倫西亞附近的海戰中,蘇聯誌願軍出動大量飛機配合政府軍海軍作戰,向展開的敵艦發起攻擊。轟炸機群集中突擊了一艘大型巡洋艦,巡洋艦中彈起火,在艦隊2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準備脫離戰場,返回自己的基地。新趕到的蘇聯誌願軍cb-2轟炸機編隊奉命追擊該艦。轟炸機群對已脫離艦隊掩護的巡洋艦又一次發起了攻擊,很快將其擊沉,創下了在西班牙內戰中用飛機擊沉大型軍艦的記錄。
西班牙內戰是兩次世界大戰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戰爭中,各軍事強國紛紛藉此機會檢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修訂原有的作戰方法,製定出了新的戰術,輪訓了部隊,提高了戰術素質。如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使用的容克係列轟炸機就是在這次戰爭中肯定下來的;而道尼爾-172、亨克爾-177、梅塞施米特-109等機型則是通過這次戰爭的檢驗進行了改進。蘇聯空軍也在這次戰爭中檢驗了自己的飛機,改進了戰術,肯定了航空兵在支援地麵作戰和奪取製空權中的重要作用,確立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兵力的原則。
哈勒欣河上空的較量
日本是一個20世紀初期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隨著其 經濟的發展,它在軍事上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在短短的時間裏,它迅速擴建了一支與其國土麵積很不相乘的數百萬之眾的軍隊,平空軍也發展成一支擁有數千架飛機的強大力量。對亞洲一些地區的侵略行為連連得手,更加助長了它的囂張氣焰。
然而,當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占領中國東北後企圖繼續西犯時,卻遭到了迎頭痛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已霸占中國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者又企圖侵占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遠東地區。1939年5月11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被蘇軍打死,向中蒙邊境蒙方一無名高地發起進攻,並動用了10餘架飛機對高地進行轟炸,很快奪占了該高地。事後,蒙軍進行了反擊,戰爭逐步升級。
6月初,日本第6集團軍對蒙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且動用了日軍在偽滿洲國境內的大部分飛機。由於當時蘇聯空軍在該地區駐軍很少,日本人很快奪取了哈勒欣河作戰地區的製空權。
蘇聯空軍緊急動員,從幾個邊境軍區抽調了800餘架飛機趕至蒙古的前進機場,與日本航空兵為爭奪製空權展開了較量。6月12日,日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派出強大的機群對蒙軍和蘇軍的陣地進行突擊。蘇軍立即出動了60架n-15殲擊機截擊。突然出現的蘇軍機群,打亂了日軍毫無戒備的航空兵編隊,本來準備對地麵進行強擊的日軍殲擊航空兵急忙應戰。n-15殲擊機很快擊落了數架日軍轟炸機。日軍殲擊機企圖撕開n-15的陣形,但蘇機一直保持編隊,前後掩護,使日機始終無隙可乘。20分鍾後,日軍約50架殲擊機加入戰鬥,它們從高處向蘇軍n-15編隊發起了攻擊。蘇編隊指揮員立即命令部分兵力迎擊來敵。戰鬥在兩個高度層次同時展開,進行得更加激烈。蘇機已無法保持原有隊形,遂以單機與敵格鬥,空中一片混亂。雙方不時有油料耗盡的飛機退出戰場,立即又有新投入的兵力加入戰鬥,空戰規模越來越大。戰鬥最激烈時,交戰飛機多達280餘架。由於空中飛機密度過大,雙方都出現了誤傷己方飛機的現象。這次空中交戰持續了整整8個小時,蘇軍損失了34架飛機,擊落擊傷日機50多架。蘇聯空軍首次大規模參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