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做夢吧!”仁喜窩在他溫暖的胸口,隻覺得一雙眼酸得很,“你見哪個萬歲爺臨幸過的人出過宮?我這一輩子,就得爛死在這後宮裏了。你找別人吧!”
“不能這麽說,後宮這麽多人,少一兩個,誰看得出來?等萬歲爺漸漸忘了你,咱在想辦法偷偷混出宮。”
“那得猴年馬月呢!”
“多久我都等著你!”鍾衛輕輕吻了吻仁喜的額頭,“我說真的,仁喜。”
安靜了,風在假山外狹窄的空間裏橫衝直撞,鍾衛的胸前濕了,火辣辣地,燙在他的心口。仁喜沒跟他說,晚上“榮貴妃”請他過去用膳,特別交代了,萬歲爺也會去。他不能讓萬歲爺忘了自己,花了那麽多心思,挖了那麽多關係才得到的寵幸,怎麽能說放就放?
鍾衛總是有些不切實際的夢想,雖然他的那些夢,仁喜也不止一次做過。若沒有了萬歲爺的寵幸,自己在這後宮能活幾年?怕是還沒等到混出宮的機會,已經給那些沒把兒沒心的太監撕碎,分吃了。
他討厭榮貴妃居高臨下的口氣,嘴上說什麽“怎麽說大家也都是服侍皇上的人”,卻又打心眼兒裏瞧不起自己。仁喜心裏也沒看得起她,恐怕那身華麗的衣裝下的身體已經鬆弛暗淡,奶子怕要垂到肚皮上了吧?想是自從幾年前生了皇子,就再沒被萬歲爺臨幸過,一臉欲求不滿的風騷相!
可既然她願意拉攏自己,也有能力把自己再推到萬歲爺麵前,仁喜假意奉承的功夫不差,也不介意用在這個外麵看起來什麽都有,裏麵卻是空空如也的可憐女人的身上。
這後宮裏,好人活不下去,即使純良如鍾衛,也有為了自己的利益退縮的時候。隻是他還是會悔恨,會因為自己的懦弱悶悶不樂,而仁喜早就忘了什麽是內疚。從小到大,他對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對不起他……他對別人施予的傷害不能躲避,也不介意把傷害,再還給別人。
葉文治站在二樓的迴廊的轉角處,月落中庭,如雪如霜。知秋正在舞劍,用的是自己新送他的那把“關外月”,在覆雪的鬆枝和月色之間,輾轉飛旋的劍光,沒有殺氣,更顯得柔和淑雅。
一道黑影晃過來,半跪,低聲道:
“屬下見過將軍!”
文治依舊著迷般注視著庭院中的身影,頭也沒回,隻說:“去我房裏等。”
因逢春的省親,他與知秋也暫時都住在相府。葉文治在相府也有自己單獨的庭院和房間,極其寬敞舒適,房間連著書房,影子就在站在書桌前無言地等著他,葉文治開門見山問:“你可曾把多年前的事告訴你家‘娘娘’?”
“將軍囑咐屬下保密的事,寧可一死,也絕不與人說。”
雖然相信他不會背叛自己,也還是要證實過,才覺得踏實,而且也有事要他留心。對逢春有好處的事,這人必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那她是從哪裏打探來的消息?”
“‘娘娘’的事,屬下也不方便說。”
料到這樣的答案,文治並不惱,背手踱到窗前,沉思良久,才對他說:“事關重大,你最好管好她的動作,她若放手去查,就會讓更多的人發掘其中的秘密,到時候便是神仙也難挽回的局麵,葉家完了,你家‘娘娘’也就完了,這道理你明白,我毋須與你多說。她畢竟是女人家,心性好奇,你謹慎些,若有什麽風吹糙動,覺得不對頭的,要與我說!”
“屬下知道!將軍有何事情,隻管吩咐,屬下定盡力而為。”
“隻怕再怎麽盡力,也除不盡暗處的根,除非……”
葉文治咽下了後半句,胸腔裏憋得有些疼。拉開窗,庭院裏的身影剛剛停下,抬頭看見自己,愉快地揚手揮了揮,燦爛的笑容,似乎在夜色中,撕了個洞……
“文治,我隻剩這麽一點骨血,你保得住他嗎?”
葉文治依舊時常會夢見那人,他總是站在水邊,目光灩瀲,自己伸手想抓住他,可他總在三兩步之外,慢慢地,被水氣吞噬個幹淨……年少輕狂,以為有心便有一切,實不知,即使至真至純,若無甲冑保護,隨便一根荊棘也能將其刺穿!
“你放心,如今的葉文治,再不會輕易任人宰割,”沖那腦海中模糊的身影,默默說道,“有我在,誰也不能傷害他,一點一滴都不行!”
第七章
一入正月,從帝王的後宮,到各府第都紛紛為著節慶忙碌起來。太子東宮也張燈結彩,新換的總管,馮德忠,是葉知秋親選的,跟他甚為貼近。逢年節,從禮部到內務府,各種祭祀慶典多到應接不暇,知秋以太子專心向學為理由,推掉很多應酬。
太子向來好熱鬧,喜歡眾星捧月的場合,從前要是奴才敢隨意取消玩樂的事,多是要大肆追究責罰,總之,說到玩樂,沒人敢擾了太子雅興。葉知秋接管東宮以後,做了諸多限製,本以為太子會惱,卻不料,脫胎換骨一樣,太子不僅沒鬧,反倒對知秋言聽計從,極少怵逆。
一日晚飯時候,隻有文治和知秋兩兄弟,因為提到元宵節皇上賞宴,說起太子,文治順便問知秋為何任用龔放為太子師。朝廷上下大多覺得,太子之所以如此頑劣,龔放的放任難辭其咎。
“身為文華殿大學士,龔大人學問是好的,而且,”知秋稍稍停頓,似輕嘆口氣,繼續說道,“太子也就他這麽一個親人……”
“龔放表麵看上去隻專心做學問,可內裏是什麽樣一個人,也不好說。太子近來行為異常,你還是要小心,那孩子,心刁性惡,不是善人。”
“我知道。”
葉文治了解他的性子,事情看得明白,心腸卻軟,又不忍心責備,隻輕聲說“吃飯吧!”,便不再談公事。他心裏有自己的打算,如果強硬要求將知秋接出宮,倒惹得皇上懷疑,除非找個合適的機會,順利成章地派他出去。而如今,南方戰事正兵敗如山倒,節前還連失兩郡,機會似乎不遠了。
他從西北班師回朝前,留了五千精兵常駐邊關,以防賊人再度擾邊,駐防使是他指派的一個親信。事前沒有奏請洪煜聖批,洪煜因此心有戒懷,他並不太放心再派葉文治再去南方剿滅前朝餘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葉文治對手下軍隊治理極端嚴格,各階將領對其忠心不二,外人全插不進。
若再派他出戰,葉家在朝廷上不管惹了多大的亂子,洪煜忌諱外懸的十幾萬精兵策反,自然是不敢採取什麽強硬的措施。因此,即使南方那麽亂,他還是不能下定決心,再派葉文治出兵。
知秋低頭吃飯,卻又直覺大哥似乎盯著自己看。從小就是這樣,有時候,大哥會盯著自己好久,又似乎透過自己,正看著別的什麽人。那時並不會覺得怎樣,還會做個鬼臉,嚇大哥一跳。
如今又有一番別樣的情緒,攪擾著跳得錯亂的心,他也經常這麽無端看著自己,那張素來威嚴而不苟言笑的臉龐,在自己麵前,會忽然綻放開明朗的微笑,他說,“你在朕心裏,跟別人不一樣。”卻又不肯說明,是什麽樣的不同。
葉文治見知秋臉紅,感到自己失態,忙端一隻青瓷碗,從湯蠱裏盛了一碗,遞到他麵前,說:“天冷了,這幾天聽你咳嗽,廚子煲了暖脾潤肺的湯,你多喝點。”
這一日傍晚,知秋正在打點正月皇子宴,太子要送給各家皇弟皇妹的禮物,來了人通傳,說皇上急召。趕忙隨著通傳的公公朝皇上那頭趕,因為昨夜一場封門大雪,從一大早兒,成群的太監就在宮城內的大路小道上掃雪。
知秋坐在皇上派來的轎子裏,忽聽見外麵熟悉的聲音,一掀簾子,見正被喝斥的人,正是皎兒!
“你怎麽在這兒當差了?”知秋知道他平時是侍候仁喜他們,極少在皇上這頭見到他。
“奴才給葉大人請安!”皎兒凍得臉蛋兒通紅,沖他就要跪。
“免了,”葉知秋沖他擺手,“過來!回我話,怎麽跑這來當差了?”
皎兒站起來,走到他跟前,揣著手,凍達得直哆唆,打著冷顫說:“昨晚兒雪大,這頭忙不過來,把我調來幫忙。”
知秋知道皎兒這樣的,在這後宮之中最是卑微,人人呼來喝去,大冷天被捉來掃雪,卻連保暖的袍子也不給一件!心裏頓時覺得難受,便對後麵那看似管事兒的太監說:“我找他有事兒,今兒個借他一晚!”
那人哪裏敢違抗,直點頭哈腰,說“是,是。”皎兒便跟著知秋的轎子,順著剛剛掃好的宮道走,剛轉了彎,後麵的人看不見了,知秋對他說:“你知道我住的院子吧?”
見皎兒點點頭,繼續說道:“你過去找於海於公公,說我讓去的,叫他給你找身暖和的衣裳,弄點好吃的,就在那裏等我回去,我有事問你!”
皎兒眼睛紅了,淚珠子“啪啦啪啦”就掉下來。知秋伸手幫他抹了一把:“這麽大了,還哭什麽?去吧!”
見皎兒小跑著不見人影了,知秋才讓轎夫繼續朝皇上那裏行走。不知道為什麽,從第一眼看見皎兒,就覺得跟他投緣,也許是他從小給人保護得好好,最怕見人被欺負,而他見著皎兒的幾次,皎兒不是給人罵就是給人打,這惻隱之心,一次次地,再不能自持。
到了寢宮,卻見洪煜披著黑棉氅,戴著水貂皮的帽子,正站在門前,一見他到,立刻問:“怎麽才來?讓朕好等!”
“路上遇見一個熟人,皇上這是剛回來,還是要出門?”
“等你一起出門!”拉著他又往外走,剛走兩步,又伸手在他身上拍了拍,“穿得夠暖和嗎?朕要帶你去的這地方,可是會有點冷!”
“臣穿得多,不覺得冷。”
“那成,走吧!”
“東來亭”坐落在皇宮東南角,象徵“紫氣東來”的祥瑞,蓋在宮城之上,登頂,不僅整個皇宮金瓦紅牆置於足下,宮外整個京城,浩然天地……皆盡收眼底。正值暮冬黃昏,炊煙夕照,老樹孤鴉,雖然日日在這宮裏城裏碌碌而行,卻是第一次高瞻遠矚,自身好似天外雲彩,遠遠地,卻將這凡世看得如次清楚。
葉知秋讚嘆於心,還未來得及問,身邊的洪煜忽然說話:“朕想跟你說些……”風颳在臉上,冷,卻又覺得壯烈,洪煜負手迎風而立,再側頭溫暖地看著身邊的人,“說些往事,這些事,朕沒跟別人說過。”
“不能這麽說,後宮這麽多人,少一兩個,誰看得出來?等萬歲爺漸漸忘了你,咱在想辦法偷偷混出宮。”
“那得猴年馬月呢!”
“多久我都等著你!”鍾衛輕輕吻了吻仁喜的額頭,“我說真的,仁喜。”
安靜了,風在假山外狹窄的空間裏橫衝直撞,鍾衛的胸前濕了,火辣辣地,燙在他的心口。仁喜沒跟他說,晚上“榮貴妃”請他過去用膳,特別交代了,萬歲爺也會去。他不能讓萬歲爺忘了自己,花了那麽多心思,挖了那麽多關係才得到的寵幸,怎麽能說放就放?
鍾衛總是有些不切實際的夢想,雖然他的那些夢,仁喜也不止一次做過。若沒有了萬歲爺的寵幸,自己在這後宮能活幾年?怕是還沒等到混出宮的機會,已經給那些沒把兒沒心的太監撕碎,分吃了。
他討厭榮貴妃居高臨下的口氣,嘴上說什麽“怎麽說大家也都是服侍皇上的人”,卻又打心眼兒裏瞧不起自己。仁喜心裏也沒看得起她,恐怕那身華麗的衣裝下的身體已經鬆弛暗淡,奶子怕要垂到肚皮上了吧?想是自從幾年前生了皇子,就再沒被萬歲爺臨幸過,一臉欲求不滿的風騷相!
可既然她願意拉攏自己,也有能力把自己再推到萬歲爺麵前,仁喜假意奉承的功夫不差,也不介意用在這個外麵看起來什麽都有,裏麵卻是空空如也的可憐女人的身上。
這後宮裏,好人活不下去,即使純良如鍾衛,也有為了自己的利益退縮的時候。隻是他還是會悔恨,會因為自己的懦弱悶悶不樂,而仁喜早就忘了什麽是內疚。從小到大,他對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對不起他……他對別人施予的傷害不能躲避,也不介意把傷害,再還給別人。
葉文治站在二樓的迴廊的轉角處,月落中庭,如雪如霜。知秋正在舞劍,用的是自己新送他的那把“關外月”,在覆雪的鬆枝和月色之間,輾轉飛旋的劍光,沒有殺氣,更顯得柔和淑雅。
一道黑影晃過來,半跪,低聲道:
“屬下見過將軍!”
文治依舊著迷般注視著庭院中的身影,頭也沒回,隻說:“去我房裏等。”
因逢春的省親,他與知秋也暫時都住在相府。葉文治在相府也有自己單獨的庭院和房間,極其寬敞舒適,房間連著書房,影子就在站在書桌前無言地等著他,葉文治開門見山問:“你可曾把多年前的事告訴你家‘娘娘’?”
“將軍囑咐屬下保密的事,寧可一死,也絕不與人說。”
雖然相信他不會背叛自己,也還是要證實過,才覺得踏實,而且也有事要他留心。對逢春有好處的事,這人必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那她是從哪裏打探來的消息?”
“‘娘娘’的事,屬下也不方便說。”
料到這樣的答案,文治並不惱,背手踱到窗前,沉思良久,才對他說:“事關重大,你最好管好她的動作,她若放手去查,就會讓更多的人發掘其中的秘密,到時候便是神仙也難挽回的局麵,葉家完了,你家‘娘娘’也就完了,這道理你明白,我毋須與你多說。她畢竟是女人家,心性好奇,你謹慎些,若有什麽風吹糙動,覺得不對頭的,要與我說!”
“屬下知道!將軍有何事情,隻管吩咐,屬下定盡力而為。”
“隻怕再怎麽盡力,也除不盡暗處的根,除非……”
葉文治咽下了後半句,胸腔裏憋得有些疼。拉開窗,庭院裏的身影剛剛停下,抬頭看見自己,愉快地揚手揮了揮,燦爛的笑容,似乎在夜色中,撕了個洞……
“文治,我隻剩這麽一點骨血,你保得住他嗎?”
葉文治依舊時常會夢見那人,他總是站在水邊,目光灩瀲,自己伸手想抓住他,可他總在三兩步之外,慢慢地,被水氣吞噬個幹淨……年少輕狂,以為有心便有一切,實不知,即使至真至純,若無甲冑保護,隨便一根荊棘也能將其刺穿!
“你放心,如今的葉文治,再不會輕易任人宰割,”沖那腦海中模糊的身影,默默說道,“有我在,誰也不能傷害他,一點一滴都不行!”
第七章
一入正月,從帝王的後宮,到各府第都紛紛為著節慶忙碌起來。太子東宮也張燈結彩,新換的總管,馮德忠,是葉知秋親選的,跟他甚為貼近。逢年節,從禮部到內務府,各種祭祀慶典多到應接不暇,知秋以太子專心向學為理由,推掉很多應酬。
太子向來好熱鬧,喜歡眾星捧月的場合,從前要是奴才敢隨意取消玩樂的事,多是要大肆追究責罰,總之,說到玩樂,沒人敢擾了太子雅興。葉知秋接管東宮以後,做了諸多限製,本以為太子會惱,卻不料,脫胎換骨一樣,太子不僅沒鬧,反倒對知秋言聽計從,極少怵逆。
一日晚飯時候,隻有文治和知秋兩兄弟,因為提到元宵節皇上賞宴,說起太子,文治順便問知秋為何任用龔放為太子師。朝廷上下大多覺得,太子之所以如此頑劣,龔放的放任難辭其咎。
“身為文華殿大學士,龔大人學問是好的,而且,”知秋稍稍停頓,似輕嘆口氣,繼續說道,“太子也就他這麽一個親人……”
“龔放表麵看上去隻專心做學問,可內裏是什麽樣一個人,也不好說。太子近來行為異常,你還是要小心,那孩子,心刁性惡,不是善人。”
“我知道。”
葉文治了解他的性子,事情看得明白,心腸卻軟,又不忍心責備,隻輕聲說“吃飯吧!”,便不再談公事。他心裏有自己的打算,如果強硬要求將知秋接出宮,倒惹得皇上懷疑,除非找個合適的機會,順利成章地派他出去。而如今,南方戰事正兵敗如山倒,節前還連失兩郡,機會似乎不遠了。
他從西北班師回朝前,留了五千精兵常駐邊關,以防賊人再度擾邊,駐防使是他指派的一個親信。事前沒有奏請洪煜聖批,洪煜因此心有戒懷,他並不太放心再派葉文治再去南方剿滅前朝餘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葉文治對手下軍隊治理極端嚴格,各階將領對其忠心不二,外人全插不進。
若再派他出戰,葉家在朝廷上不管惹了多大的亂子,洪煜忌諱外懸的十幾萬精兵策反,自然是不敢採取什麽強硬的措施。因此,即使南方那麽亂,他還是不能下定決心,再派葉文治出兵。
知秋低頭吃飯,卻又直覺大哥似乎盯著自己看。從小就是這樣,有時候,大哥會盯著自己好久,又似乎透過自己,正看著別的什麽人。那時並不會覺得怎樣,還會做個鬼臉,嚇大哥一跳。
如今又有一番別樣的情緒,攪擾著跳得錯亂的心,他也經常這麽無端看著自己,那張素來威嚴而不苟言笑的臉龐,在自己麵前,會忽然綻放開明朗的微笑,他說,“你在朕心裏,跟別人不一樣。”卻又不肯說明,是什麽樣的不同。
葉文治見知秋臉紅,感到自己失態,忙端一隻青瓷碗,從湯蠱裏盛了一碗,遞到他麵前,說:“天冷了,這幾天聽你咳嗽,廚子煲了暖脾潤肺的湯,你多喝點。”
這一日傍晚,知秋正在打點正月皇子宴,太子要送給各家皇弟皇妹的禮物,來了人通傳,說皇上急召。趕忙隨著通傳的公公朝皇上那頭趕,因為昨夜一場封門大雪,從一大早兒,成群的太監就在宮城內的大路小道上掃雪。
知秋坐在皇上派來的轎子裏,忽聽見外麵熟悉的聲音,一掀簾子,見正被喝斥的人,正是皎兒!
“你怎麽在這兒當差了?”知秋知道他平時是侍候仁喜他們,極少在皇上這頭見到他。
“奴才給葉大人請安!”皎兒凍得臉蛋兒通紅,沖他就要跪。
“免了,”葉知秋沖他擺手,“過來!回我話,怎麽跑這來當差了?”
皎兒站起來,走到他跟前,揣著手,凍達得直哆唆,打著冷顫說:“昨晚兒雪大,這頭忙不過來,把我調來幫忙。”
知秋知道皎兒這樣的,在這後宮之中最是卑微,人人呼來喝去,大冷天被捉來掃雪,卻連保暖的袍子也不給一件!心裏頓時覺得難受,便對後麵那看似管事兒的太監說:“我找他有事兒,今兒個借他一晚!”
那人哪裏敢違抗,直點頭哈腰,說“是,是。”皎兒便跟著知秋的轎子,順著剛剛掃好的宮道走,剛轉了彎,後麵的人看不見了,知秋對他說:“你知道我住的院子吧?”
見皎兒點點頭,繼續說道:“你過去找於海於公公,說我讓去的,叫他給你找身暖和的衣裳,弄點好吃的,就在那裏等我回去,我有事問你!”
皎兒眼睛紅了,淚珠子“啪啦啪啦”就掉下來。知秋伸手幫他抹了一把:“這麽大了,還哭什麽?去吧!”
見皎兒小跑著不見人影了,知秋才讓轎夫繼續朝皇上那裏行走。不知道為什麽,從第一眼看見皎兒,就覺得跟他投緣,也許是他從小給人保護得好好,最怕見人被欺負,而他見著皎兒的幾次,皎兒不是給人罵就是給人打,這惻隱之心,一次次地,再不能自持。
到了寢宮,卻見洪煜披著黑棉氅,戴著水貂皮的帽子,正站在門前,一見他到,立刻問:“怎麽才來?讓朕好等!”
“路上遇見一個熟人,皇上這是剛回來,還是要出門?”
“等你一起出門!”拉著他又往外走,剛走兩步,又伸手在他身上拍了拍,“穿得夠暖和嗎?朕要帶你去的這地方,可是會有點冷!”
“臣穿得多,不覺得冷。”
“那成,走吧!”
“東來亭”坐落在皇宮東南角,象徵“紫氣東來”的祥瑞,蓋在宮城之上,登頂,不僅整個皇宮金瓦紅牆置於足下,宮外整個京城,浩然天地……皆盡收眼底。正值暮冬黃昏,炊煙夕照,老樹孤鴉,雖然日日在這宮裏城裏碌碌而行,卻是第一次高瞻遠矚,自身好似天外雲彩,遠遠地,卻將這凡世看得如次清楚。
葉知秋讚嘆於心,還未來得及問,身邊的洪煜忽然說話:“朕想跟你說些……”風颳在臉上,冷,卻又覺得壯烈,洪煜負手迎風而立,再側頭溫暖地看著身邊的人,“說些往事,這些事,朕沒跟別人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