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麵一陣孤寂的風,吹落飛簷上的積雪,細碎灑在臉上,一股冰涼新鮮。洪煜朝身後跟隨的幾個奴才揮手示意他們退下,沉思片刻,見這皇城之巔唯剩他與葉知秋,才緩慢說起一段往事。
“朕第一次上這‘東來亭’,是入宮的第一年,跟母妃來到這裏,也是冬天雪後,風跟刀子一樣。她讓朕站在這欄杆上麵,問朕看見了什麽。朕回答說,天地幹坤,萬物蒼生。母妃在朕耳邊說,隻有站在別人之上,才能將這幹坤看個清楚,所以兒要爭氣,要把別的皇子比下去,要做這皇城裏,站得最高的人!”
雖然大哥很少跟他提皇家恩怨,但洪煜母妃的事,知秋卻從他那裏略聽得些。洪煜既非嫡生,也非長子,雖天資在皇子中出類拔萃,與皇家尤其親近的人卻都明了,他能最終登上帝位,與其母多年的經營關係密切,不僅如此,知秋隱約覺得,葉家的重赴仕途,似乎兜兜轉轉也借了她的一點提攜。
“這後宮裏的女人,不管外貌姿態,家教修養多麽不同,骨子裏,都蘊藏了一樣的東西,就是一個‘爭’。錯不在她們,若不爭,便要給人踩下去,試問人活於世,誰又甘心給人踩踏?有時候,看見她們彼此見麵笑臉藏刀,說不上三兩句,卻句句夾槍帶棒……朕好象看見當年的母妃,母妃的最後,你知道些吧?”
“臣略知一二。”
“當年太子體弱,早年辭世,之後先皇一直不曾冊立儲君,駕崩前,他將朕叫到跟前,說,‘你資智武功在皇子之中,都甚為出色,唯一不足是你母妃過於野心勃勃,你年紀小,不能親政,父皇所做一切,不過是要保住洪姓江山,日後你總會想清楚這其中道理!朕隻當作怕是先皇要傳位他人,卻不料幾日之後,先皇駕崩,遺召卻傳位於朕,並令母妃陪葬。當時三位顧命大臣手握先皇密旨,若朕想辦法赦免母妃,便將皇位轉授三皇兄。”
因早知如此結局,知秋並不覺得震驚,自古王位更替,總是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有人登上去,就有人被踩下來,大千世界便是一場弱肉強食的角逐,而勝者的獎勵卻不是快樂。
“朕記恨過先皇,可這麽多年,朕越發覺得,漸漸走上了先皇的老路。讓你去教導太子,於立場而言確實是難為你,可朕的苦衷,你應該能懂,”洪煜說著,側臉看著身邊的知秋,“懂吧?”
知秋點了點頭,“臣明白。”
朝廷上的兩股強勢,並沒有真心助太子成器的,龔放為人心高氣傲,並不屑於葉韓兩家示好。葉知秋明白,皇上這一步棋,雖是不得已,卻也是高人一籌。
“雖說是馬駒,生下來便能走路,朕還是想讓太子在你教導之下,能有所轉變。他若太不成器,現在的一切很快便會被人揭穿,心有圖謀的人,會重新有所計量。”
葉知秋的臉色頓時變了,又不知如何應變,便索性低了頭。洪煜覺察出他的異樣,含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神態甚為和藹親切:“你不要朕一說什麽,就聯想到朕對你們葉家有偏見!”
“滿朝文武都一樣,若給了他們哪個權勢,跟你家和韓家又有什麽不同?這朝廷與後宮,沒有什麽好壞,美醜,清高媚俗……那些個區別,其實隻有兩種人,有權的,和沒權的。沒權的巴結朕,有權的算計朕啊!隻有你,知秋,你不巴結也不算計,你把朕當朋友,是不是?”
“皇上是高估知秋了!”有點臉紅,知秋吞吐著。
“此話怎講?”洪煜麵色青白不定。
“皇上對臣太好,臣所做一切,都是報答皇上!”
“哦?你的意思是,報答完,便不跟朕好了?”說著笑了,眼眸越發明亮如星辰,“那朕得不停對你好,讓你報答不完才行!”
“一言為定!”知秋立刻說,也袒露出愉快神態。
“朕記下了!”洪煜說得高興,回頭見太監在不遠處的“軒然閣”點了燈,桌子也擺上,正往裏頭搬碳火盆,便對葉知秋說,“走吧!關外上供來的好酒,今兒個剛入京,朕賞你些嚐嚐!”
知秋腦海裏揮不盡片刻之前,洪煜的沉重和無奈,即使等上了皇城之巔的一代君王,在愁緒的極端,也隻能一笑置之而已。影影綽綽的重重殿宇,處處宮門,燈,是一盞接著一盞,亮了起來。
從“軒然閣”出來,天黑得透,多喝了幾杯,葉知秋覺得腿軟,想直接回小院,剛走出來,就有小太監跑過來傳話,說葉將軍派來的轎子在宮外等著呢!知秋沒有醉,想大哥這麽晚非要自己回去,大概也是有事商談,於是扶了個奴才往宮門那裏走。
冷不丁想起皎兒那裏還沒來得及辦,正懶得再折回去,偏巧看見鍾衛急匆匆地走過來,便將他叫到跟前,與他大概說了情況。
“我得回葉府,你去我那院子,讓於海給皎兒先安排地方過夜,再跟內務府那頭打聲招呼,他跟那頭熟著呢,不礙事,我明兒回去再辦別的。”
“好,我這就給大人辦去!”
鍾衛答應得響亮,知秋卻給他身上的香迷惑住:“你個大男人,身上怎這麽香?”
“哦,”鍾衛不好意思地笑笑,“旁人給娘娘送了做什麽花露水的方子,宮女這兩天趕製著呢,忙不過來,我就幫幫她們。怎麽知道,那東西真好用,連臭男人也都給熏得香香的,娘娘肯定喜歡了!”
“哪個宮女?”知秋借著酒勁兒取笑他,“是你看中的媳婦兒呀?”
“不是,不是,娘娘的宮裏管教得嚴,我一個小小護衛,哪裏敢動那腦筋?”
知秋被鍾衛臉紅的樣子逗笑:“行了,行了!去吧!”
“哎,葉大人好走,我這就去給於公公傳話兒去!”
不知是不是酒勁兒昏了頭,知秋怎麽覺得鍾衛好象走錯了路?匆忙跑開的方向,不是去自己院子的路吧?他搖了搖頭,也不再去想,酒雖暖身,這天兒可真是不暖和,隻想快點回到大哥的家裏,靠著熱乎乎的碳火爐,跟大哥說說話兒,再睡個舒服。
府門前點了兩隻大紅的燈籠,上麵燙金的大字也顯得氣派。管家等在門房走道裏,見葉知秋下了轎,連忙迎接上去,一邊交代說:“將軍在書房會客,要三公子先回房等,有話與您說。”
葉文治辦公的書房,連知秋也不敢冒然闖進,經過迴廊時,卻見對麵書房那院的門開了,走出一四十多歲的男子。天色暗,又離得遠,隻在那人經過一隻廊燈的短瞬,知秋定睛看過去,卻有些吃驚。雖做一身漢人打扮,來人臉上輪廓極深,不似中原之人。
知秋也飛快地閃身,回到自己的房間,才坐下不久,葉文治便在外麵敲門了。走進來,手裏拎著一隻藏青的罈子,見他酒氣未散的模樣,淡淡笑了:“托朋友從南疆帶來一壇好酒,本想犒勞你,不想你現在是不缺酒喝了。”順手放在一邊,“皇上對待你,可真是與眾不同。”
“大哥叫我回來,可有什麽事?”
文治拉著知秋坐下,開門見山便說:“如果大哥要再出征,你可願跟著去?”
知秋卻是為著突然的話楞了,他端詳著大哥的臉,帶著溫和的笑,卻不似玩樂,一副認真模樣。心裏盤算著,大哥說的大概是南方的匪事,現在情況並不樂觀,皇上這兩天,時為糟糕戰事煩惱,年過得也不順心。
“耗費那麽些銀子,幾萬精兵折騰好幾年,你覺得這仗,皇上還想打下去?”
文治看出知秋的周旋,心下頓時有些不知味,這孩子幾時學會兜圈子了?
“依皇上的性子,決不會輕易言敗。”
“那大哥呢?”知秋覺得身上的酒氣消散不少,也不再掩藏疑問,“剛從邊關回來,兵將還未修整好,就打算再出征?”
“皇上跟你說了什麽?”
“沒什麽,”知秋借著殘餘酒力,大膽問道,“大哥不喜歡我呆在宮裏是不是?所以要找機會帶我離開?”
葉文治本想說,宮裏生活不適合他,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樣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嗬護了十八年的孩子,已經長大。一直以來,自己盡量讓所有不利於他的事不得近他之身,隻要將他嚴嚴密密地圈在自己的保護中就好,而現在的知秋,不會乖乖地老實地呆在自己的身邊,他想得勤,看得細,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了。
“主意還得皇上拿,你再想想!晚了,早歇吧!”
門是輕輕關上,怕他冷,加了厚厚的棉門簾子,將北風擋在外頭。知秋坐在床邊,在他回來之前,屋裏就命人在這屋裏生了火,一進門暖哄哄,就象小時候經常抱著自己的胸懷一樣。楞楞地,想起很多與大哥的往事,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直到現在,凡是受了挫折委屈,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大哥永不忍責備的眼神。即使幾年前,若是知道可以跟著大哥一起出征,會興奮成什麽樣子,簡直不敢想像。是什麽?悄悄地,長在身體裏,讓自己不知不覺地,變了。
葉文治回到房間,輾轉反側睡不著。知秋的宅心仁厚,幾乎跟那人當年如出一轍,他在宮裏一天,自己這懸著的心就放不下,怕他重蹈其父覆轍,在後宮,任何溫良慈善的品格,都是致命的弱點。雖然有皇上的辟佑,可後宮之大,皇上的兩隻手,能遮擋多少?怕是碰上些時候,神通廣大的太監,都比皇上好用。可皇上和知秋之間,到底是怎麽回事,葉文治沒有底。想得心煩意躁,翻身起來,卻聽有人輕輕扣門。
“大哥,我能進去嗎?”
文治忙點了燈,知秋走進來,懷裏抱著自己剛送給他的一壇酒。
“跟知秋喝幾杯可好?”
“不可多喝……”
“知道!”知秋見他應允,跳上床抱怨道:“你這屋冷!”
想是剛才說話,有些不愉快,知秋心中有些過意不去,才會想著過來,跟自己親近一下。文治覺得這孩子心眼兒越來越多,卻也不去揭穿,披著厚被,也不去找杯,就著罈子,你一口我一口,邊漫無邊際地聊起來。或因自己寵溺,或因知秋乖巧,兩人在一起,臉都沒黑過一次,十八年,怎麽過得這般快?
葉文治低頭查看近在咫尺的容顏,喝了兩個來回,這人便支不住睡過去,臉頰帶著紅,嘴唇也是顏色光鮮,忍不住探過身去,手指在俊俏的輪廓上摸索。
“朕第一次上這‘東來亭’,是入宮的第一年,跟母妃來到這裏,也是冬天雪後,風跟刀子一樣。她讓朕站在這欄杆上麵,問朕看見了什麽。朕回答說,天地幹坤,萬物蒼生。母妃在朕耳邊說,隻有站在別人之上,才能將這幹坤看個清楚,所以兒要爭氣,要把別的皇子比下去,要做這皇城裏,站得最高的人!”
雖然大哥很少跟他提皇家恩怨,但洪煜母妃的事,知秋卻從他那裏略聽得些。洪煜既非嫡生,也非長子,雖天資在皇子中出類拔萃,與皇家尤其親近的人卻都明了,他能最終登上帝位,與其母多年的經營關係密切,不僅如此,知秋隱約覺得,葉家的重赴仕途,似乎兜兜轉轉也借了她的一點提攜。
“這後宮裏的女人,不管外貌姿態,家教修養多麽不同,骨子裏,都蘊藏了一樣的東西,就是一個‘爭’。錯不在她們,若不爭,便要給人踩下去,試問人活於世,誰又甘心給人踩踏?有時候,看見她們彼此見麵笑臉藏刀,說不上三兩句,卻句句夾槍帶棒……朕好象看見當年的母妃,母妃的最後,你知道些吧?”
“臣略知一二。”
“當年太子體弱,早年辭世,之後先皇一直不曾冊立儲君,駕崩前,他將朕叫到跟前,說,‘你資智武功在皇子之中,都甚為出色,唯一不足是你母妃過於野心勃勃,你年紀小,不能親政,父皇所做一切,不過是要保住洪姓江山,日後你總會想清楚這其中道理!朕隻當作怕是先皇要傳位他人,卻不料幾日之後,先皇駕崩,遺召卻傳位於朕,並令母妃陪葬。當時三位顧命大臣手握先皇密旨,若朕想辦法赦免母妃,便將皇位轉授三皇兄。”
因早知如此結局,知秋並不覺得震驚,自古王位更替,總是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有人登上去,就有人被踩下來,大千世界便是一場弱肉強食的角逐,而勝者的獎勵卻不是快樂。
“朕記恨過先皇,可這麽多年,朕越發覺得,漸漸走上了先皇的老路。讓你去教導太子,於立場而言確實是難為你,可朕的苦衷,你應該能懂,”洪煜說著,側臉看著身邊的知秋,“懂吧?”
知秋點了點頭,“臣明白。”
朝廷上的兩股強勢,並沒有真心助太子成器的,龔放為人心高氣傲,並不屑於葉韓兩家示好。葉知秋明白,皇上這一步棋,雖是不得已,卻也是高人一籌。
“雖說是馬駒,生下來便能走路,朕還是想讓太子在你教導之下,能有所轉變。他若太不成器,現在的一切很快便會被人揭穿,心有圖謀的人,會重新有所計量。”
葉知秋的臉色頓時變了,又不知如何應變,便索性低了頭。洪煜覺察出他的異樣,含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神態甚為和藹親切:“你不要朕一說什麽,就聯想到朕對你們葉家有偏見!”
“滿朝文武都一樣,若給了他們哪個權勢,跟你家和韓家又有什麽不同?這朝廷與後宮,沒有什麽好壞,美醜,清高媚俗……那些個區別,其實隻有兩種人,有權的,和沒權的。沒權的巴結朕,有權的算計朕啊!隻有你,知秋,你不巴結也不算計,你把朕當朋友,是不是?”
“皇上是高估知秋了!”有點臉紅,知秋吞吐著。
“此話怎講?”洪煜麵色青白不定。
“皇上對臣太好,臣所做一切,都是報答皇上!”
“哦?你的意思是,報答完,便不跟朕好了?”說著笑了,眼眸越發明亮如星辰,“那朕得不停對你好,讓你報答不完才行!”
“一言為定!”知秋立刻說,也袒露出愉快神態。
“朕記下了!”洪煜說得高興,回頭見太監在不遠處的“軒然閣”點了燈,桌子也擺上,正往裏頭搬碳火盆,便對葉知秋說,“走吧!關外上供來的好酒,今兒個剛入京,朕賞你些嚐嚐!”
知秋腦海裏揮不盡片刻之前,洪煜的沉重和無奈,即使等上了皇城之巔的一代君王,在愁緒的極端,也隻能一笑置之而已。影影綽綽的重重殿宇,處處宮門,燈,是一盞接著一盞,亮了起來。
從“軒然閣”出來,天黑得透,多喝了幾杯,葉知秋覺得腿軟,想直接回小院,剛走出來,就有小太監跑過來傳話,說葉將軍派來的轎子在宮外等著呢!知秋沒有醉,想大哥這麽晚非要自己回去,大概也是有事商談,於是扶了個奴才往宮門那裏走。
冷不丁想起皎兒那裏還沒來得及辦,正懶得再折回去,偏巧看見鍾衛急匆匆地走過來,便將他叫到跟前,與他大概說了情況。
“我得回葉府,你去我那院子,讓於海給皎兒先安排地方過夜,再跟內務府那頭打聲招呼,他跟那頭熟著呢,不礙事,我明兒回去再辦別的。”
“好,我這就給大人辦去!”
鍾衛答應得響亮,知秋卻給他身上的香迷惑住:“你個大男人,身上怎這麽香?”
“哦,”鍾衛不好意思地笑笑,“旁人給娘娘送了做什麽花露水的方子,宮女這兩天趕製著呢,忙不過來,我就幫幫她們。怎麽知道,那東西真好用,連臭男人也都給熏得香香的,娘娘肯定喜歡了!”
“哪個宮女?”知秋借著酒勁兒取笑他,“是你看中的媳婦兒呀?”
“不是,不是,娘娘的宮裏管教得嚴,我一個小小護衛,哪裏敢動那腦筋?”
知秋被鍾衛臉紅的樣子逗笑:“行了,行了!去吧!”
“哎,葉大人好走,我這就去給於公公傳話兒去!”
不知是不是酒勁兒昏了頭,知秋怎麽覺得鍾衛好象走錯了路?匆忙跑開的方向,不是去自己院子的路吧?他搖了搖頭,也不再去想,酒雖暖身,這天兒可真是不暖和,隻想快點回到大哥的家裏,靠著熱乎乎的碳火爐,跟大哥說說話兒,再睡個舒服。
府門前點了兩隻大紅的燈籠,上麵燙金的大字也顯得氣派。管家等在門房走道裏,見葉知秋下了轎,連忙迎接上去,一邊交代說:“將軍在書房會客,要三公子先回房等,有話與您說。”
葉文治辦公的書房,連知秋也不敢冒然闖進,經過迴廊時,卻見對麵書房那院的門開了,走出一四十多歲的男子。天色暗,又離得遠,隻在那人經過一隻廊燈的短瞬,知秋定睛看過去,卻有些吃驚。雖做一身漢人打扮,來人臉上輪廓極深,不似中原之人。
知秋也飛快地閃身,回到自己的房間,才坐下不久,葉文治便在外麵敲門了。走進來,手裏拎著一隻藏青的罈子,見他酒氣未散的模樣,淡淡笑了:“托朋友從南疆帶來一壇好酒,本想犒勞你,不想你現在是不缺酒喝了。”順手放在一邊,“皇上對待你,可真是與眾不同。”
“大哥叫我回來,可有什麽事?”
文治拉著知秋坐下,開門見山便說:“如果大哥要再出征,你可願跟著去?”
知秋卻是為著突然的話楞了,他端詳著大哥的臉,帶著溫和的笑,卻不似玩樂,一副認真模樣。心裏盤算著,大哥說的大概是南方的匪事,現在情況並不樂觀,皇上這兩天,時為糟糕戰事煩惱,年過得也不順心。
“耗費那麽些銀子,幾萬精兵折騰好幾年,你覺得這仗,皇上還想打下去?”
文治看出知秋的周旋,心下頓時有些不知味,這孩子幾時學會兜圈子了?
“依皇上的性子,決不會輕易言敗。”
“那大哥呢?”知秋覺得身上的酒氣消散不少,也不再掩藏疑問,“剛從邊關回來,兵將還未修整好,就打算再出征?”
“皇上跟你說了什麽?”
“沒什麽,”知秋借著殘餘酒力,大膽問道,“大哥不喜歡我呆在宮裏是不是?所以要找機會帶我離開?”
葉文治本想說,宮裏生活不適合他,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樣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嗬護了十八年的孩子,已經長大。一直以來,自己盡量讓所有不利於他的事不得近他之身,隻要將他嚴嚴密密地圈在自己的保護中就好,而現在的知秋,不會乖乖地老實地呆在自己的身邊,他想得勤,看得細,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了。
“主意還得皇上拿,你再想想!晚了,早歇吧!”
門是輕輕關上,怕他冷,加了厚厚的棉門簾子,將北風擋在外頭。知秋坐在床邊,在他回來之前,屋裏就命人在這屋裏生了火,一進門暖哄哄,就象小時候經常抱著自己的胸懷一樣。楞楞地,想起很多與大哥的往事,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直到現在,凡是受了挫折委屈,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大哥永不忍責備的眼神。即使幾年前,若是知道可以跟著大哥一起出征,會興奮成什麽樣子,簡直不敢想像。是什麽?悄悄地,長在身體裏,讓自己不知不覺地,變了。
葉文治回到房間,輾轉反側睡不著。知秋的宅心仁厚,幾乎跟那人當年如出一轍,他在宮裏一天,自己這懸著的心就放不下,怕他重蹈其父覆轍,在後宮,任何溫良慈善的品格,都是致命的弱點。雖然有皇上的辟佑,可後宮之大,皇上的兩隻手,能遮擋多少?怕是碰上些時候,神通廣大的太監,都比皇上好用。可皇上和知秋之間,到底是怎麽回事,葉文治沒有底。想得心煩意躁,翻身起來,卻聽有人輕輕扣門。
“大哥,我能進去嗎?”
文治忙點了燈,知秋走進來,懷裏抱著自己剛送給他的一壇酒。
“跟知秋喝幾杯可好?”
“不可多喝……”
“知道!”知秋見他應允,跳上床抱怨道:“你這屋冷!”
想是剛才說話,有些不愉快,知秋心中有些過意不去,才會想著過來,跟自己親近一下。文治覺得這孩子心眼兒越來越多,卻也不去揭穿,披著厚被,也不去找杯,就著罈子,你一口我一口,邊漫無邊際地聊起來。或因自己寵溺,或因知秋乖巧,兩人在一起,臉都沒黑過一次,十八年,怎麽過得這般快?
葉文治低頭查看近在咫尺的容顏,喝了兩個來回,這人便支不住睡過去,臉頰帶著紅,嘴唇也是顏色光鮮,忍不住探過身去,手指在俊俏的輪廓上摸索。